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311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液晶显示单元等电子装置中常设有支撑装置,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个 人喜好对屏幕进行高度及俯仰角度的调节。一种液晶显示单元的支撑装置,包括滑槽单元、可相对滑槽单元滑动的滑动单元 及固定于滑槽单元上的弹片,滑动单元上开设一倒立的V形容置空间,弹片为大致倒V形结 构且该弹片被倒V形容置空间的两侧壁从两侧夹持,弹片的两只弹性脚之间的夹角被夹持 而缩小,该两只弹性脚具有张开的趋势。该支撑装置中,滑动单元从两侧夹持弹片的两只弹性脚,该两只弹性脚则对滑动 单元施加弹性抵持力,使滑动单元与滑槽单元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保证滑动单元可相 对滑槽单元滑动并停留于任意高度。该弹片的两只弹性脚的夹角的变化范围决定了滑动单 元相对滑槽单元的运动行程,因此该弹片在此既起到弹性抵持的作用,又起到限制运动行 程的作用。然而,由于整个显示单元及滑动单元的重量都施加到弹片上,弹片的强度要求较 高,且多次使用后较容易产生疲劳。当弹片的两只弹性脚开合多次产生疲劳后,两只弹性脚 的夹角的可变化范围缩小,导致滑动单元相对滑槽单元的运动行程缩短,液晶显示单元的 高度调节不到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多次使用后仍可保证调节到位的支撑装置。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弹性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支撑座上的滑动件及设置于 支撑座上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枢接于支撑座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枢接于第一 连杆的第三连杆及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枢接,弹性件一端连 接于支撑座,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枢接的一端,滑动件抵持于第一连杆及 第二连杆,当滑动件相对支撑座滑动时,滑动件抵推连杆机构,以使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相对 转动并使弹性件发生变形,该弹性件的回复力传递到连杆机构并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与 滑动件抵紧。—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弹性件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座上的滑动件及连杆 机构,连杆机构枢接于支撑座上并包括多个相互枢接的连杆,弹性件一端连接于连杆机构, 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滑动件滑动的过程中对连杆机构施加不同的抵持力度,以使连杆机 构的多个连杆相对转动,并带动弹性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以提供变化的弹力,该弹性件 的回复力传递到连杆机构并使连杆机构与滑动件抵紧。上述支撑装置中,弹性件变形后产生弹性回复力,该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转化为 连杆机构对滑动件的抵持力,而支撑装置的调节行程则由滑动件及支撑座相配合的长度决定,弹性件仅起到提供弹性力的作用,而不作为功能性的限位元件进行限位,因此,多次使 用后,该支撑装置的调节行程仍可得到保证。且显示单元及滑动件的重力经连杆机构再传 递至弹性件,弹性件所承受的力相对减小,不易产生疲劳损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该支撑装置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支撑装置去除枢接座后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中支撑装置的滑动件处于支撑座顶端时的状态图。图5为图3中支撑装置的滑动件处于支撑座底端时的状态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滑动件处于支撑座顶端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可用于液晶显示器、摄像头、台灯等电子装置,以下实施例中以 液晶显示器为例对本发明的支撑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中的电子装置100包括支撑装置10及由支撑装置10支撑的 显示单元30。请同时参阅图2,支撑装置10包括基座11、固定于基座11上的支撑座12、可滑动 地设置于支撑座12上的滑动件13、枢接于支撑座12上的连杆机构14、一端连接于支撑座 12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杆机构14的弹性件15及固定于滑动件13上的枢接座16。基座11与支撑座12连接,用于支撑整个电子装置100。支撑座12包括支撑部121及固定于支撑部121两侧的两个滑轨123。支撑部121两 侧弯折形成用于固定滑轨123的连接部1211,连接部1211之间的部分开设有枢接孔1213 及导槽1215,导槽1215远离枢接孔1213的一侧还弯折形成有连接弹性件15的连接凸起 1217。导槽1215的延伸方向与固定于支撑部121上的滑轨123的延伸方向相同。本实施 例中,滑轨123为滑槽结构,使滑动件13可容置于其中。滑动件13包括滑动部131及从滑动部131上凸伸出的抵持部133。滑动部131容 纳于滑槽结构的滑轨123中。抵持部133包括承接部1331及枢接于承接部1331上的滑轮 1333。连杆机构14包括相互倾斜枢接的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枢接于第一连杆 141 一端的第三连杆143、枢接于第二连杆142 —端的第四连杆144、枢接第一连杆141和第 二连杆142的第一枢轴145、枢接第一连杆141和第三连杆143的第二枢轴146、枢接第二 连杆142和第四连杆144的第三枢轴147、枢接第三连杆143和第四连杆144的第四枢轴 148及枢接于此处的连接件149。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第一连杆141与第二连杆142结构相同,为大致“L”形杆 件,二者枢接于穿过支撑座12的支撑部121上的枢接孔1213的第一枢轴145而枢接于支 撑座12上。第三连杆143与第四连杆144被第四枢轴148枢接,且该第四枢轴148 —端伸 入支撑座12的支撑部121上的导槽1215内,并从支撑部121的另一侧螺合一螺母1481,防 止第四枢轴148从支撑座12上滑出。连接件149 一端枢接于第四枢轴148上,另一端连接弹性件15。弹性件15 —端连接于连杆机构14的连接件149,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2的支撑 部121的连接凸起1217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为圆柱拉伸弹簧,当然,也可为锥形弹 簧、可拉伸的弹片等。枢接座16固定于滑动件13的滑动部131上,可随滑动件13 —起相对支撑座12滑动。显示单元30连接于枢接座16上,并与枢接座16 —起相对支撑座12滑动。请参阅图1,使用该电子装置100时,若要对显示单元30的高度进行调节,扳动显 示单元30,使显示单元30带动枢接座16及滑动件13相对支撑座12滑动,进而调节显示单 元30的高度。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当枢接座16处于支撑座12的顶端时,滑动件13的抵持部 133的滑轮1333对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的抵持力较小,此时第一连杆141和第二 连杆142张开的角度较大,相应地,第三连杆143和第四连杆144张开的角度也较大,第三 枢轴147处于支撑座12的支撑部121的导槽1215靠近连接凸起1217的一端,此时弹性件 15处于自然状态或发生一定拉伸变形。请再参阅图5,当需要调低显示单元30时,枢接座16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件 13 一起相对支撑座12朝向基座11运动,两个滑轮1333分别从两侧抵推第一连杆141及 第二连杆142,使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绕第一枢轴145旋转,同时,第一连杆141 枢接有第三连杆143的一端和第二连杆142枢接有第四连杆144的一端之间的距离逐渐缩 小。进而促使第三连杆143相对第一连杆141转动,第四连杆144相对第二连杆142转动, 枢接第三连杆143及第四连杆144的第四枢轴148则沿支撑座12上的导槽1215向远离基 座11的方向运动,弹性件15受第三连杆143及第四连杆144作用在连接件149上的拉力 的拉动,发生进一步的拉伸变形。由于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相对滑动件13倾斜设置,当滑动件13往下滑 动时,滑动件13对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的抵持力逐渐增大,此时弹性件15由于受 到的弹性变形逐渐增大,其弹性回复力也逐渐增大,该滑动件13增大的抵持力通过连杆机 构14转化为对弹性件15向上的拉力,且正好与增大的弹性回复力相平衡,保证显示单元30 调低至任意高度并停留。请参阅图1和图3,当需要调高显示单元30时,对显示单元30施加向上的外力,显 示单元30带动滑动件13 —起向上运动,滑动件13对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下端的 抵持力逐渐减小,弹性件15的回复力拉动第四枢轴148朝向基座11运动,则第三连杆143 和第四连杆144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同时,第三连杆143及第四连杆144未与第四枢轴 148枢接的一端抵推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使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的下端 逐渐张开。当滑动件13往上滑动时,滑动件13与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之间的抵持 力逐渐减小。而此时弹性件15的弹性形变也逐渐缩小,弹性回复力作用在第三连杆143及 第四连杆144上的拉力逐渐减小,即对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向两侧的抵推力也逐 渐减小。因此,弹性件15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在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上的力与滑动 件13作用在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上的力同时增大或减小,二者始终保持平衡,进
5而使显示单元30能够滑动并停留于任意高度。请参阅图1和图3,当需调高显示单元30的高度时,对显示单元30施加向上的力, 弹性件15对第三枢轴147施加靠近基座11方向的拉力,使第三连杆143和第四连杆144 二者张开,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靠近基座11的一端也相对张开,第一连杆141和 第二连杆142对滑轮1333施加斜向上的推力,该推力和施加的向上的外力共同作用,将显 示单元30调高。该电子装置100中,显示单元30及滑动件13的重力转化为对连杆机构14的抵推 力,并进一步转化为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2对第三连杆143及第四连杆144的抵推 力,进而转化为第三连杆143及第四连杆144对弹性件15的拉力,由于各连杆相互倾斜设 置,使得弹性件15所承受的力远小于显示单元30及滑动件13的重力,因此对弹性件15的 强度要求不会太高,且不易较快产生疲劳。而且,使用上述电子装置100时,弹性件15不作为功能性的限位元件进行限位,仅 起到提供弹性力的作用。支撑装置10的调节行程则由滑动件13及支撑座12的轨道123 的长度决定,因此,即使多次使用后,该电子装置100的支撑装置10的调节行程仍可得到保 证。在滑动件13相对支撑座12滑动的过程中,弹性件15的弹性回复力使第一连杆 141及第二连杆142始终有相对张开的趋势,且该弹性回复力的大小随滑动件13对连杆机 构14的抵持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始终与滑动件13抵紧, 进而使滑动件13的滑动部131与支撑座12的滑轨123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可保证滑动 件13相对支撑座12滑动并停留于任意位置。该电子装置100中,弹性件15的回复力转化为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对滑 动件13斜向上的抵持力。当施加外力使显示单元30往下,外力方向向下时,第一连杆141 和第二连杆142对滑动件13的抵持力与施加的外力方向相反,则往下扳动显示单元30时 所需外力较大。当施加外力使显示单元30往上,外力方向向上时,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 杆142对滑动件13的抵持力与施加的外力方向大致相同,则往上抬升显示单元30时,所需 施加的外力较小。即往下扳动显示单元30需较大力,往上抬升显示单元30需较小力,符合 人体工学,手感较好。且往下扳动显示单元30时,显示单元30越往下运动,弹性件15的回复力越大,则 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对滑动件13斜向上的抵持力越大,可防止扳动显示单元30 时显示单元30瞬间坠落。可以理解,连接件15也可省略,而将弹性件15的一端直接连接至第三连杆143、第 四连杆144及第四枢轴148三者之一上。可以理解,弹性件15连接于支撑座12上的一端也可直接连接到基座11上。可以理解,滑动件13中的滑轮1333也可省略,而将承接部1331直接抵持于连杆 机构14。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支撑装置20具有与实施例一的支撑装置10相似 的结构,其不同在于实施例二中的连杆机构24仅包括相枢接的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 242、枢接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的第一枢轴243、枢接于第一连杆241远离第一枢轴 243的一端的第二枢轴244、枢接于第二连杆242远离第一枢轴243的一端的第三枢轴245及连接件246 ;支撑座22上开设相互垂直的第一导槽2215及第二导槽2219 ;弹性件25及 连接凸起2217均设置于连杆机构24的上方。第二枢轴244及第三枢轴245均穿过第二导 槽2219并可在该第二导槽2219内滑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5为压缩弹簧。当滑动件23相对支撑座22向下滑动时,第一连杆241枢接有第二枢轴244的一 端及第二连杆242枢接有第三枢轴245的一端沿第二导槽2219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连杆 241及第二连杆242与第一枢轴243枢接的一端则沿第一导槽2215向上运动,弹性件25受 压缩。反之,当滑动件23相对支撑座22向上滑动时,第一连杆241枢接有第二枢轴244的 一端及第二连杆242枢接有第三枢轴245的一端则沿第二导槽2219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一 连杆241及第二连杆242与第一枢轴243枢接的一端则沿第一导槽2215向下运动,弹性件 25则逐渐恢复。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槽2219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第一连杆241及第二连杆242 未枢接的一端始终保持于特定高度,进而保证二者与滑动件23能够抵持。本发明实施例二也通过滑动件23及支撑座22的轨道223的长度来设定调节行 程,弹性件25仅提供弹性力以利于滑动件23滑动,因此多次使用仍可保证调节行程。另外, 实施例二中的连杆机构24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杆机构14 (如图3)相比,连杆数目减少,结构 相对简单。可以理解,四个以上相互倾斜枢接的连杆也可实现连杆机构24的效果。可以理解,也可省去第二导槽2219,而直接从支撑座22的支撑部221上凸伸出的 延伸方向与第二导槽2219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板状限位部,第一连杆241及第二连杆242未 枢接的一端抵持于该板状限位部即可。相应地,将第二枢轴244和第三枢轴245省去。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弹性件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三连杆及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枢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枢接的一端,所述滑动件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当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支撑座滑动时,所述滑动件抵推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以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相对转动并使所述弹性件发生变形,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传递到所述连杆机构并使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与所述滑动件抵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部及从所述滑动 部上凸伸出的抵持部,所述滑动部相对所述支撑座滑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连杆机构 的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承接件及枢接于所述 承接件上的滑轮,所述滑轮抵持于所述连杆机构并相对所述承接件和所述连杆机构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及所述第四连杆通过枢 轴枢接,所述支撑座上还开设导槽,所述枢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轴一端伸入所述导 槽并沿所述导槽滑动。
5.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弹性件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滑动件,其特 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枢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并包括多个相 互枢接的连杆,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杆机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滑动 件滑动的过程中对所述连杆机构施加不同的抵持力度,以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多个连杆相对 转动,并带动所述弹性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以提供变化的弹力,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传 递到所述连杆机构并使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滑动件抵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连 杆及第二连杆,所述支撑座上开设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枢接的一端与所述 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沿所述限位部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开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 导槽,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未枢接的一端沿所述导槽滑动,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 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相枢接的部位并随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一起运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连 杆及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的第三连杆及与所述第二连杆枢接的第四连杆,所述 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枢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 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相枢接的部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位于所述第 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相对所述滑动件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部及设置于所述 滑动部上的滑轮,所述滑轮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
全文摘要
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弹性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支撑座上的滑动件及设置于支撑座上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枢接于支撑座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枢接于第一连杆的第三连杆及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枢接,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支撑座,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枢接的一端,滑动件抵持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当滑动件相对支撑座滑动时,滑动件抵推连杆机构,以使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相对转动并使弹性件发生变形,该弹性件的回复力传递到连杆机构并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与滑动件抵紧。该支撑装置能够保证调节行程,且弹性件不易疲劳。
文档编号F16M11/28GK101900243SQ2009103025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李坚, 李小波, 杨贵莉, 王金鑫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