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296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波纹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纹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波纹管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波纹管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金属波纹管为例,与普通硬直管相比,金属波纹管能够任意弯曲,从而使得管线铺设更加方便灵活,因此,金属波纹管大量应用于水用管领域。 在目前的金属波纹管铺设工程中,采取焊接的方式对金属波纹管进行连接。具体做法是,将金属波纹管一端的一定长度挤压成平波,将该平波作为焊接接头,将该金属波纹管与需要连接的装置焊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必须采用焊接机,由于焊接机不便于携带,目前无法在施工现场连接金属波纹管,因此无法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连接的距离定制金属波纹管的长度并对定制长度的波纹管进行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波纹管接头,采用该接头能够在施工现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波纹管长度并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种波纹管接头,该接头包括波纹管、对丝、活套螺母、垫片和开口支撑环;[0008] 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和所述对丝的一端位于活套螺母内; 所述开口支撑环位于所述活套螺母内的所述垫片与对丝之间,并卡在所述波纹管
一端的波谷外侧,用以将波纹管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垫片位于所述活套螺母内,并套在所述波纹管一端的外部; 所述活套螺母的内径呈阶梯状,最小内径处分别卡住所述垫片和开口支撑环,最
大内径处与所述对丝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波纹管为金属波纹管。 所述垫片为圆环形状,所述垫片的外径大于活套螺母的最小内径并且小于活套螺母的最大内径。 所述活套螺母进一步包括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最小内径且小于最大内径;所述垫片的外径等于所述活套螺母的第二内径。[0015] 所述垫片采用橡胶材料制造。 所述开口支撑环为有开口的圆环,所述开口支撑环的内径等于所述波纹管波谷处
外径,所述开口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活套螺母的最大内径。 所述开口支撑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 所述开口支撑环卡在所述波纹管一端的第一个波谷外侧。 所述对丝一端外径等于活套螺母最大内径,所述对丝外侧具有螺纹,所述对丝与所述活套螺母最大内径处通过螺纹连接。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阶梯内径的活套螺母连接波纹管和对丝,通过在波纹管波谷处卡进开口支撑环将波纹管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又通过螺纹连接将对丝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并且在活套螺母中加入垫片进行密封,实现了波纹管接头连接,该接头实现方式简便易行,可以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裁出所需长度的波纹管,完成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波纹管接头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波纹管接头开口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纹管接头采用阶梯内径的活套螺母连接波纹管和对丝,通过在波纹管波谷处卡进开口支撑环将波纹管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将对丝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并且在活套螺母中加入垫片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纹管接头的半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接头包括波纹管1、对丝2、活套螺母3、垫片4和开口支撑环5。波纹管1的一端和对丝2的一端位于活套螺母3内。开口支撑环5位于活套螺母3内的垫片4与对丝2之间,并卡在波纹管1 一端的波谷外侧,用以将波纹管1与活套螺母3固定连接。垫片4位于活套螺母3内,并套在波纹管1 一端的外部,并且卡在开口支撑环5与活套螺母3的最小内径之间。活套螺母3具有阶梯内径,套在波纹管1的一端和对丝2的一端外侧,在最小内径处自里向外依次卡住垫片4和开口支撑环5,从而与波纹管1固定连接,并且活套螺母3通过螺纹与对丝2固定连接,从而将波纹管1和对丝2连接在一起。为了清楚地示出波纹管接头的各个组成部分,图1中所示为波纹管1和对丝2相连之前的情况。[0026] 以下对图1中所示波纹管接头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0027] 开口支撑环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见图2,开口支撑环5是带有一个开口的圆环。参见图l,开口支撑环5的内径与波纹管1波谷处的外径相同,从波纹管1外侧卡在波纹管1 一端的某个波谷处,一种优选的方式是卡在第一个波谷处,用以将波纹管1与活套螺母3固定连接在一起。开口支撑环5可以选用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一种优选的方式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开口支撑环5。并且,根据波纹管1的直径和材质,可以对开口支撑环5的开口大小进行多种不同的设计,只需保证开口支撑环5能够卡在波纹管1波谷外侧,开口越小越好。 活套螺母3的内径成阶梯状,至少具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内径,分别称为最小内径和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大于或等于波纹管1的波峰处外径,用于卡住垫片4和开口支撑环5,固定波纹管1 ;最大内径等于对丝2的接头处外径,最大内径处有螺纹,用于与对丝2通过螺纹连接。 —种更优化的设计是,活套螺母3的内径分为三个阶梯,第一内径即最小内径,位于活套螺母3靠近波纹管1的一侧,其内径大于或等于波纹管1的波峰处外径;第二内径大于第一内径小于第三内径,位于活套螺母3内部,其内径等于垫片4的外径,在对丝2与波纹管1连接后,垫片4恰好嵌入活套螺母3的第二内径中,加强了密封效果;第三内径即最大内径,位于活套螺母3靠近对丝2的一侧,其内径等于对丝2 —端的接头处外径,活套螺母3的第三内径处有螺纹,能够与对丝2 —端接头处外侧螺纹连接,将对丝2与活套螺母3固定连接在一起。 对丝2的内径大于等于波纹管1的波峰处外径;对丝2的外径等于活套螺母3的最大内径,对丝2接头处外侧螺纹与活套螺母3的最大内径处螺纹连接,将对丝2与活套螺母3固定连接在一起。 垫片4为一圆环,其内径等于波纹管1波谷处外径,其外径大于活套螺母3的最小内径小于最大内径。垫片4套在活套螺母3与波纹管1之间,开口支撑环5位于垫片4与对丝2之间。在连接波纹管1和对丝2时,将对丝2拧入活套螺母3,垫片4从活套螺母3的最大内径滑向最小内径,因为垫片4外径大于活套螺母3最小内径,因此垫片4滑动后最终被活套螺母3的最小内径的部分卡住,从而使得对丝2、开口支撑环5与垫片4依次紧密相连。垫片4用于对波纹管接头进行密封。垫片4采用伸縮性较大的材料制作,一种优选的方式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垫片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纹管接头中,波纹管1可以是多种材料的波纹管,一种优选的方式是采用金属波纹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纹管接头能够应用于需要使用波纹管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水用波纹管领域。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述波纹管接头,在现场施工时的安装过程如下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量出需要波纹管1连接的长度,然后用截刀裁出相应长度的波纹管l,在波纹管1的一端靠近端口处套上垫片4,并在垫片4外侧套上活套螺母3,活套螺母3最大内径一侧面向波纹管1的端口,在波纹管1端口的波谷处卡进开口支撑环5,最后将对丝2的一端与活套螺母3通过螺纹连接起来,即完成了波纹管与对丝2的连接,通过对丝2的另一端连接其它装置。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阶梯内径的活套螺母连接波纹管和对丝,通过在波纹管波谷处卡进开口支撑环将波纹管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将对丝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并且在活套螺母中加入垫片进行密封,实现了波纹管接头连接,该接头实现方式简便易行,不需要对波纹管进行焊接等复杂操作,因此可以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裁出所需长度的波纹管,然后完成连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接头包括波纹管、对丝、活套螺母、垫片和开口支撑环;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和所述对丝的一端位于活套螺母内;所述开口支撑环位于所述活套螺母内的所述垫片与对丝之间,并卡在所述波纹管一端的波谷外侧,用以将波纹管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垫片位于所述活套螺母内,并套在所述波纹管一端的外部;所述活套螺母的内径呈阶梯状,最小内径处分别卡住所述垫片和开口支撑环,最大内径处与所述对丝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为金属波纹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圆环形状,所述垫片的外径大于活套螺母的最小内径并且小于活套螺母的最大内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套螺母进一步包括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最小内径且小于最大内径;所述垫片的外径等于所述活套螺母的第二内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采用橡胶材料制造。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支撑环为有开口的圆环,所述开口支撑环的内径等于所述波纹管波谷处外径,所述开口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活套螺母的最大内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支撑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支撑环卡在所述波纹管一端的第一个波谷外侧。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丝一端外径等于活套螺母最大内径,所述对丝外侧具有螺纹,所述对丝与所述活套螺母最大内径处通过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波纹管接头。采用阶梯内径的活套螺母连接波纹管和对丝,通过在波纹管波谷处卡进开口支撑环将波纹管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将对丝与活套螺母固定连接,并且在活套螺母中加入垫片进行密封,实现了波纹管接头连接,该接头实现方式简便易行,能够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裁出所需长度的波纹管完成连接。
文档编号F16L19/025GK201502817SQ20092017622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小川昇 申请人:北京宝凯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