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593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支撑件,特别关于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撑件。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为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之一,其由早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显示装置发展至现今的平面显示装置(flatpaneldisplay,FPD),例如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装置,并广泛应用于通信、信息及消费性电子等产品上。图1为已知显示装置及其支撑元件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已知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11、一显示面板12及一具基座131的支撑元件13。壳体11包覆显示面板12的侧壁边,显示面板12外露于壳体11。具有基座131的支撑元件13设置于壳体11及显示面板12的下方,以承载显示装置1,使显示装置1可站立或设置于一平面(例如桌面)上。然而,相对于显示装置1薄型化发展的趋势,已知显示装置1的支撑元件及其基座131相较于薄型的显示面板12显然已过于笨重,不仅造成整体重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往往因为基座131的形状及体积,造成无形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各种显示装置的普及,使用者与其互动程度极高。但一般而言,往往花费在组装底座及架设显示装置上会耗费许多时间,尤其对年长者来说实在是一种麻烦及困扰。再者,因为显示装置市场的高度竞争,产品的外观样式也成为“产品差异化”与“品牌营销”的重点。然而,过去受限于底座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及既有造型,在此部分难有突破性的创新造型。
发明内容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体积小且重量轻的支撑件,不仅利于缩小包装空间,更能降低生产及物流成本,且通过结构设计而易于与显示装置本体组装,缩短架设时间,同时提供更大的造型设计空间。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支撑件,用于显示装置。此支撑件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于支撑件的顶面与侧面分别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容置空间的形状对应显示装置的一个端角的形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水平剖面实质上为马蹄形、半椭圆形、半梭形、四方形或楔形。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容置于容置空间的部分由显示装置底部的端角沿水平方向到显示装置底部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位置。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件包含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部。第二侧壁相对于第一侧壁设置。连接部分别连接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一端,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部共同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部的顶端形成第一开口,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较佳地,本发明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包括座部,连接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部的底部。较佳地,座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其中,支撑件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部的底部形成第三开口,座部具有导通于第三开口的第四开口。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座部具有固定孔。较佳地,座部的底侧具有防滑件。其中,防滑件为凸点、吸盘、粗糙面、橡胶层或其组合。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包含第一卡合部设置于容置空间,显示装置底部具有第二卡合部,显示装置容置于容置空间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其中,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分别为凹部与凸部、粗糙面与粗糙面或其组合。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材料包含金属、合金或塑料。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支撑件利用容置空间的两个开口并对应显示装置的一个端角的形状以容置显示装置,再利用此支撑件的结构设计支撑显示装置。详而言之,此容置空间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部所共同界定出,以容置显示装置底部的一个端角的形状,即可完成显示装置的架设。其后,通过支撑件的结构设计,抵抗显示装置受到本身重力或正面、背面、甚至侧边外力时所可能产生的位移或倾斜,达到支撑显示装置及提高稳定性的目的。与已知技术相较,利用本发明的支撑件可取代装设于显示装置中央的具基座的支撑元件,或是装设于显示装置底部两端具脚座的支撑元件,以有效的减少零件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支撑件设置有开口,仅需单一动作即可由上方或侧边与显示装置完成结合,不需耗费多余的组装时间,便于使用者携带及转移设置地点。而单侧结合特性,更提供显示装置在外观造型上更大的设计空间,适于与特定装潢布景搭配。图1为已知显示装置及其支撑元件的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示意图;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支撑件与显示装置组合后的示意图;图6为依据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与显示装置进行结合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另一类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说明。本发明的支撑件适合应用于一显示装置,例如但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LCD)、电激发光(EL)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PDP)装置、场发射显示装置(FED)或电子纸(e-paper)显示装置。此外,若以应用目的区分,显示装置可为电脑屏幕或电视,抑或是平板电脑(tabletPC),本发明在此并无特别限制。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支撑件,此支撑件的容置空间于其顶面与侧面分别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容置空间的形状对应显示装置的一端角的形状。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支撑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所示,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支撑件,以下将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此容置空间,但以下所述的类型仅适用以举例说明,不得用以限制本发明范围。请参考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液晶电视,支撑件2包括一第一侧壁21、一第二侧壁22及一连接部23。第二侧壁22相对于第一侧壁21设置,且两者间的相对位置及角度关系可视显示装置的需要进行调整。举例而言,若显示装置底部为细长方形,则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可为实质上垂直于水平面,且沿水平面方向亦互相平行的两壁体(如图2所示)。但是,若显示装置底部为其它形状,例如长椭圆形,则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可与其对应,而同时为垂直水平面,但各自略具曲度的壁体。需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类型仅适用以举例说明,不得用以限制本发明范围,其它依据相同精神但形状略异的两壁体亦可用于此。请同样参考图2所示,在本实施类型中,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为形状、尺寸、厚度相同的两壁体。但其他实施类型的第一侧壁21及第二侧壁22则可以为形状、尺寸、厚度不同的壁体。例如,在另一实施类型中,第二侧壁22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一侧壁21;或者,第二侧壁22在水平面方向上较第一侧壁21为长;又或者,第二侧壁22相对于第一侧壁21同时兼具上述两者,本发明在此不限。连接部23为连接第一侧壁21及第二侧壁22的壁体,且其外型并无特别限制,可为具有弧度或平面的壁体。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及连接部23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24。进一步解释之,容置空间M为一可容置物体的空间,其由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及连接部23所共同围绕而形成。另外,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及连接部23的顶端形成一第一开口25,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26,第一开口25连通于第二开口26。举例而言,请参考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5为支撑件2的上方开口,第二开口沈为支撑件2的右侧开口,且第一开口25实质上与第二开口沈相通。因此,依据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及连接部23所组成的整体构型及应用物件外型,容置空间M的水平剖面实质上可例如但不限于马蹄形、半椭圆形、半梭形、四方形或楔形。请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M的剖面为马蹄形。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支撑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件2大致相同,但除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连接部33以及上述三者所形成的容置空间34外,还包括一座部39。座部39可连接于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及连接部33的底部,以利用增加的质量以及较大的接触面积,提供支撑物件(显示装置)额外的支撑力。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部39是连接于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及连接部33的底部外侧。需特别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底部外侧”一词涵盖所称物件由中线起至底端之间的物件下半部内的任一范围的外侧,例如底部外侧可为由底端至物件高度四分之一处的外侧,而非限制为物件相对位置中最下方表面的外侧。然而,座部39较佳为同时连接于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及连接部33的底部(如图3实施例所示),而强化本身结构的稳定性。又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相对于支撑件3的其它构件而言,座部39具有相对较大的底表面积,因此座部39的底侧适于设置一防滑件,以增加支撑件3整体的摩擦力,且防滑件可例如但不限于凸点、吸盘、粗糙面、橡胶层或其组合。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及连接部33的顶端形成第一开口35,第一侧壁31与第二侧壁32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36,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及连接部33的底部则形成一第三开口37,至于,座部39具有导通于第三开口的一第四开口38。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口37与第四开口38实质上是相同大小及形状的开口,仅由不同元件在同一轴向(纵轴)上不同高度位置所界定出来的空间。因此,第一开口35、第二开口36及第四开口38、第三开口37与连接部33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34的范围,且除连接部33的所在方位外,其它三方向的开口均可用于与显示装置结合,使得应用上相当便利请再参考图4所示,其为依据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类型中,在容置空间34下方,支撑件3’可还具有容置底部40,其用以承载显示装置且加强支撑件3’整体结构强度。以下将以本实施类型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请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连接部33、座部39以及容置底部40所组成的支撑件3’为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且其材料可包含金属、合金或塑料。当使用者要架设显示装置时,仅需将显示装置底部的端角插入且容置于容置空间;34,又或者是将支撑件3’推入或套于显示装置底部的端角,两种方式皆能简易地完成组合。图5为图4所示的支撑件3’与显示装置组合后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的容置空间34’容置显示装置D底部的左下端角LC,并在此位置上通过本身结构强度,提供显示装置D支撑力及稳定性,避免显示装置D位移或倾斜。请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类型中,显示装置D可容置于支撑件3’内的部分为由其底部的左下端角LC起算,而沿水平方向到底部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空间(轴线L的位置),换言之,显示装置D可容置于支撑件3’内的部分的长度是介于图5中所示长度巧及r2之间。至于可容置的高度部分,则同样由显示装置D的底部的端角起算,沿垂直方向到与破孔下方壳体高度d的二分之一至全部破孔下方壳体高度d。但在其它实施类型中,容置空间34’亦容置显示装置D的底部的另一端角,至于显示装置D容置于容置空间的长度及高度比例则不变。据此,支撑件3’通过容置一定的显示装置D体积,可有效减少外力或显示装置D重力产生的力矩,提供足够的稳定度。因此,依据本发明的支撑件,通过结构设计而形成的容置空间,其能够简易地设置于显示装置的单侧,并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避免显示装置因外力或本身的重力而产生位移或倾斜,取代传统体积大又结合不易的支撑结构,兼具降低生产成本、组装人性化以及造型美观的优势。为加强支撑件容置显示装置时的稳定性,以及便于对位组装,支撑件还包含一第一卡合部,被设置于容置空间,显示装置的底部则可具有一第二卡合部,显示装置容置于该容置空间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图6为依据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支撑件与显示装置进行结合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与前述实施例的支撑件3’大致相同(例如第一侧壁61、第二侧壁62、容置空间64、座部65以及容置底部66),惟在连接部63具有一第一卡合部631,而显示装置D’的底部左端角LC’则具有一第二卡合部CP。当支撑件6与显示装置D’结合时,第一卡合部631卡合于第二卡合部CP。请参考图7所示,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另一类型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类型中,支撑件6’在突出本体的座部65上可设置一固定孔651,再利用其它固定方式,例如图中所示的螺丝SR锁合或以卡榫卡固,加强固定支撑件6’于特定的架设位置,有助于提高支撑件6’对显示装置的支撑力。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当螺丝SR以枢轴取代时,此种固定方式因能提供可转动性,故能间接增加使用者的观看角度。这是由于单边固定的旋转角度必然大于中间固定或两边同时固定的旋转角度。当使用者的位置改变时,利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轻易地提供最佳的观看角度。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支撑件利用一容置空间的两个开口并对应显示装置的一端角的形状以容置显示装置,再利用此支撑件的结构设计支撑显示装置。此容置空间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部所共同界定,以容置显示装置底部的一个端角的形状,即可完成显示装置的架设。其后,通过支撑件的结构设计,抵抗显示装置受到本身重力或正面、背面、甚至侧边外力时所可能产生的位移或倾斜,达到支撑显示装置及提高稳定性的目的。与已知技术相较,利用本发明的支撑件可取代装设于显示装置中央的具基座的支撑元件,或是装设于底部两端具脚座的支撑元件,以有效地减少零件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支撑件设置有开口,仅需单一动作即可由上方或侧边与显示装置完成结合,不需花费时间组装,便于携带及转移设置地点。而单侧结合特性,更提供显示装置在外观造型上更大的设计空间,适于与特定装潢布景搭配。以上所述仅为示例,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件,用于显示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支撑件具有容置空间,上述容置空间于上述支撑件的顶面与侧面分别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上述容置空间的形状对应上述显示装置底部的一个端角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开口的水平剖面为马蹄形、半椭圆形、半梭形、四方形或楔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显示装置容置于上述容置空间的部分由上述显示装置底部的上述端角沿水平方向到上述显示装置底部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支撑件包含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相对于上述第一侧壁设置;以及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上述第一侧壁及上述第二侧壁的一端,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及上述连接部共同形成上述容置空间,其中,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及上述连接部的顶端形成上述第一开口,上述第一侧壁与上述第二侧壁的另一端形成上述第二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与上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支撑件还包含座部,连接于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及上述连接部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座部、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及上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侧壁及上述连接部的底部形成第三开口,上述座部具有导通于上述第三开口的第四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座部具有固定孔。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座部的底侧具有防滑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防滑件为凸点、吸盘、粗糙面、橡胶层或其组合。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支撑件还包含第一卡合部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上述显示装置底部具有第二卡合部,上述显示装置容置于上述容置空间时,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上述第二卡合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卡合部及上述第二卡合部分别为凹部与凸部、粗糙面与粗糙面或其组合。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是,上述支撑件的材料包含金属、合金或塑料。全文摘要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撑件,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于支撑件的顶面与侧面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容置空间的形状对应显示装置的一个端角的形状。依据本发明的支撑件可节省零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使用者的组装时间。文档编号F16M11/22GK102384342SQ201010273140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发明者张家玮,朱晏廷,胡文和,钟健志申请人:永硕联合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