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47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
背景技术
枢纽器一般装设于翻盖装置的上盖及底座间,以使上盖相对底座开启及闭合。一 般来说,枢纽器包括一枢轴、一固定装设于枢轴的固定承架及一转动装设于枢轴的旋转承 架,该旋转承架及固定承架分别与上盖及底座相固定,使得上盖可相对于底座旋转。旋转承 架与枢轴之间的摩擦力使上盖在旋转过程中可定位于预定位置。然而,上盖在开启时,现有 枢纽器的旋转承架与枢轴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手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可变扭力的枢纽器。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枢轴及一转动装设于所述枢轴的旋转承架,所述枢纽器进一 步包括一转动装设于所述枢轴的固定承架,所述枢轴包括一枢设于固定承架的第一轴杆及 一枢设于旋转承架的第二轴杆,所述旋转承架与所述第二轴杆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固定 承架与所述第一轴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旋转承架设一抵推部,所述枢轴突设一挡止部,相 对所述枢轴旋转所述旋转承架,作用于枢纽器的扭力较小,当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抵推部 时,继续旋转所述旋转承架,所述旋转承架带动所述枢轴相对固定承架同步转动,作用于枢 纽器的扭力变大。优选地,所述抵推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一抵推面,所述挡止部的两端对应形成与所 述抵推部的两抵推面抵接的挡止面。优选地,所述固定承架包括一枢转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杆的轴套,所述旋转承架包 括两具有相同内径且同轴的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以枢转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杆。优选地,所述旋转承架包括一固定片,固定片的一侧缘设有一切口,沿着所述切口 的两侧分别逆时针、顺时针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轴套及所述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杆依次穿 设所述第二轴套及第一轴套。优选地,所述第二轴套于远离所述第一轴套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固定 片形成的自由端处突设所述抵推部,沿着所述抵推部形成一收容所述挡止部的切口。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之间突设一凸轮,所述第二轴杆邻近所述凸轮 的位置沿着周缘突设所述挡止部。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之间突设一凸轮,所述凸轮于邻近所述第二轴 杆的一端突设所述挡止部。优选地,所述凸轮于邻近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突设一卡挡部,所述卡挡部两端分 别形成一卡挡面,所述固定承架包括一轴套,所述轴套的一端对应凸轮的卡挡部突设一定 位部,所述固定承架的定位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与所述凸轮的卡挡部的卡挡面卡挡的定位
3[0012] 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旋转承架与枢轴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固定承架与枢轴之间的摩 擦力,在枢轴上设有一挡止部,旋转承架上设有一抵推部,旋转旋转承架使得旋转承架的抵 推部与枢轴的挡止部抵接,带动枢轴同步运动,作用于枢纽器的扭力增大,使得枢纽器具有 可变扭力。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6是图4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6的使用状态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枢轴10,40[0023]第一轴杆11,41[0024]第二轴杆12,42[0025]凸轮13,46[0026]挡止部14,47[0027]挡止面140,470[0028]固定承架20,50[0029]固定片22、32、52、62[0030]轴套24,54[0031]固定孔220、320、520、620[0032]旋转承架30,60[0033]第一轴套34,64[0034]第二轴套36,66[0035]切口322、362、541、662、622[0036]抵推部360,660[0037]抵推面364,664[0038]卡挡部49[0039]卡挡面490[0040]定位部540[0041]定位面54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枢轴10、一固定承架 20及一旋转承架30。[0043]枢轴10包括一圆柱状的第一轴杆11、一圆柱状的第二轴杆12及一位于第一轴杆 11与第二轴杆12之间的凸轮13。第二轴杆12邻近凸轮13的位置沿圆周突设一弧形的挡 止部14,挡止部14两端分别形成一挡止面140。固定承架20用来外接并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图未示)。固定承架20包括一 固定片22,贯穿固定片22开设两固定孔220,用于将固定承架20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 固定片22的一侧缘逆时针弯折延伸形成一轴套24。枢轴10的第一轴杆11可转动地穿设 于轴套24内,第一轴杆11在轴套24内枢转时与轴套24之间的摩擦力为Tl。旋转承架30用来外接并固定于翻盖装置的上盖(图未示)。旋转承架30包括一 固定片32,贯穿固定片32开设若干固定孔320,用于将旋转承架30固定在翻盖装置的上 盖。固定片32的一侧缘于中部位置设有一切口 322。该侧缘于切口 322的两侧分别延伸形 成具有相同内径且同轴的一第一轴套34及一第二轴套36,以供枢轴10的第二轴杆12转动 穿设。第二轴杆12在第一轴套34及第二轴套36内枢转时与第一轴套34及第二轴套36 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为T2。第一轴套34是自固定片32的该侧缘逆时针弯折而成,第二轴套 36是自固定片32的该侧缘顺时针弯折而成。第二轴套36于远离第一轴套34的一端靠近 固定片32沿轴向凸设一弧形的抵推部360,沿着抵推部360形成一切口 362。抵推部360 的两端分别形成一抵推面364。请结合参照图2,组装时,枢轴10的第一轴杆11穿入固定承架20的轴套24,轴套 24的一端贴着凸轮13。枢轴10的第二轴杆12依次穿入旋转承架30的第二轴套36及第 一轴套34,枢轴10的挡止部14容置于第二轴套36的切口 362内。第二轴杆12与第一轴 套34及第二轴套36之间的摩擦力T2小于第一轴杆11与轴套24之间的摩擦力Tl。在本 实施方式中,轴套24与第一轴套34及第二轴套36的内径相同,第一轴杆11的直径大于第 二轴杆12以使第二轴杆12与第一轴套34及第二轴套36之间的摩擦力T2小于第一轴杆 11与轴套24之间的摩擦力Tl。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于轴套24内部及第一轴杆11上 设置摩擦纹,以增大第一轴杆11与轴套24之间的摩擦力;或者使第一轴杆11与第二轴杆 12的直径相同,通过减小轴套24内径或增大第一轴套34及第二轴套36的内径以使第二轴 杆12与第一轴套34及第二轴套36之间的摩擦力T2小于第一轴杆11与轴套24之间的摩 擦力Tl。请同时参照图3,开启翻盖装置的过程中,由于旋转承架30与枢轴10之间的摩擦 力T2小于固定承架20与枢轴10之间摩擦力Tl,刚开始仅需较小的扭力使该旋转承架30 克服旋转承架30与枢轴10之间的摩擦力T2而相对枢轴10转动。当旋转承架30的一抵 推面364与枢轴10的一挡止面140抵接后继续旋转时,由于旋转承架30要带动枢轴10同 步旋转,需较大的扭力使旋转承架30克服枢轴10与固定承架20之间的摩擦力Tl而使旋 转承架30与枢轴10相对固定承架20转动。关闭翻盖装置的过程中,刚开始仅需较小的扭 力使该旋转承架30相对枢轴10转动。当旋转承架30的另一抵推面364与枢轴10的另一 挡止面140抵接后继续旋转时,需较大的扭力使旋转承架30与枢轴10相对固定承架20转 动。请参照图4,本使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枢轴40、一固定承架 50及一旋转承架60。枢轴40包括一圆柱状的第一轴杆41、一圆柱状的第二轴杆42及一位于第一轴杆41及第二轴杆42之间的凸轮46。凸轮46于两端分别成型一弧形挡止部47及一卡挡部 49。挡止部47靠近第二轴杆42,卡挡部49靠近第一轴杆41。挡止部47的两端分别形成 一挡止面470,卡挡部49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卡挡面490。请同时参照图5,固定承架50用来外接并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图未示)。固 定承架50包括一固定片52,贯穿固定片52开设两固定孔520,用于将固定承架50固定于 翻盖装置的底座。固定片52的一侧缘沿逆时针弯折延伸形成一轴套54。枢轴40的第一轴 杆41可转动地穿设于轴套54内,第一轴杆41在轴套54内枢转时与轴套54内壁之间的摩 擦力为T3。轴套54与第一轴杆41相对的一端靠近固定片52处沿轴向突设一弧形的定位 部540,沿着定位部540形成一切口 541。定位部54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定位面542。旋转承架60用来外接并固定于翻盖装置的上盖(图未示)。旋转承架60包括一 固定片62,固定片62开设若干固定孔620,用于将旋转承架60固定在翻盖装置的上盖。固 定片62的一侧缘于中部位置设有一切口 622。该侧缘于切口 622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具有 相同内径且同轴的第一轴套64及第二轴套66,以供枢轴40的第二轴杆42转动穿设。第二 轴杆42在第一轴套64及第二轴套66内枢转时与第一轴套64及第二轴套66内壁之间的 摩擦力为T4。第一轴套64是自固定片62的该侧缘逆时针弯折而成,第二轴套66是自固定 片62的该侧缘顺时针弯折而成。第二轴套66于远离第一轴套64的一端靠近固定片62处 沿轴向凸设一弧形抵推部660,沿着抵推部660形成一切口 662。抵推部660的的两端分别 形成一抵推面664。请结合参照图6,组装时,枢轴40的第一轴杆41穿入固定承架50的轴套54,凸轮 46的卡挡部49容置于轴套54的切口 541。枢轴40的第二轴杆42依次穿入旋转承架60 的第二轴套66及第一轴套64,枢轴40的挡止部47容置于第二轴套66的切口 662内。在 本实施方式中,轴套54与第一轴套64及第二轴套66的内径相同,第一轴杆41的直径大于 第二轴杆42以使第一轴杆41与轴套54之间的摩擦力T3大于第二轴杆42与第一轴套64 及第二轴套66之间的摩擦力T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于轴套54内部及第一轴杆41上 设置摩擦纹,以增大第一轴杆41与轴套54之间的摩擦力;或者使第一轴杆41与第二轴杆 42的直径相同,通过减小轴套54的内径或增大第一轴套64及第二轴套66的内径以使第一 轴杆41与轴套54之间的摩擦力T3大于第二轴杆42与第一轴套64及第二轴套66之间的 摩擦力T4。请同时参照图7,开启翻盖装置的过程中,由于枢轴40的第二轴杆42与旋转承架 60之间的摩擦力T4小于枢轴40的第一轴杆41与固定承架50之间摩擦力T3,刚开始仅需 较小的扭力使该旋转承架60克服旋转承架60与枢轴40之间的摩擦力T4而相对枢轴40 转动,当旋转承架60的一抵推面664与枢轴40的一挡止面470抵接时继续旋转,由于旋转 承架60要带动枢轴40同步旋转,需较大的扭力使旋转承架60克服枢轴40与固定承架50 之间的摩擦力T3而使旋转承架60与枢轴40相对固定承架50转动。旋转承架60带动枢 轴40同步转动,当枢轴40的一卡挡面490与固定承架50的一定位面542抵接时,固定承 架50阻止旋转承架60继续转动。关闭翻盖装置的过程中,刚开始仅需较小的扭力使该旋转 承架60相对枢轴40转动。当旋转承架60的另一抵推面664与枢轴40的另一挡止面470 抵接后继续旋转时,需较大的扭力使旋转承架60与枢轴40相对固定承架50转动。
权利要求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枢轴及一转动装设于所述枢轴的旋转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器进一步包括一转动装设于所述枢轴的固定承架,所述枢轴包括一枢设于固定承架的第一轴杆及一枢设于旋转承架的第二轴杆,所述旋转承架与所述第二轴杆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固定承架与所述第一轴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旋转承架设一抵推部,所述枢轴突设一挡止部,相对所述枢轴旋转所述旋转承架,作用于枢纽器的扭力较小,当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抵推部时,继续旋转所述旋转承架,所述旋转承架带动所述枢轴相对固定承架同步转动,作用于枢纽器的扭力变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一抵推面,所 述挡止部的两端对应形成与所述抵推部的两抵推面抵接的挡止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承架包括一枢转套设于所述第 一轴杆的轴套,所述旋转承架包括两具有相同内径且同轴的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以枢转套 设于所述第二轴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承架包括一固定片,固定片的一 侧缘设有一切口,沿着所述切口的两侧分别逆时针、顺时针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轴套及所述 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杆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轴套及第一轴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套于远离所述第一轴套的一 端靠近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固定片形成的自由端处突设所述抵推部,沿着所述抵推部形成 一收容所述挡止部的切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之间突设一凸 轮,所述第二轴杆邻近所述凸轮的位置沿着周缘突设所述挡止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之间突设一凸 轮,所述凸轮于邻近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突设所述挡止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于邻近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突 设一卡挡部,所述卡挡部两端分别形成一卡挡面,所述固定承架包括一轴套,所述轴套的一 端对应凸轮的卡挡部突设一定位部,所述固定承架的定位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与所述凸轮 的卡挡部的卡挡面卡挡的定位面。
专利摘要一种枢纽器,包括一枢轴及一转动装设于所述枢轴的旋转承架,所述枢纽器进一步包括一转动装设于所述枢轴的固定承架,所述枢轴包括一枢设于固定承架的第一轴杆及一枢设于旋转承架的第二轴杆,所述旋转承架与所述第二轴杆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固定承架与所述第一轴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旋转承架设一抵推部,所述枢轴突设一挡止部,相对所述枢轴旋转所述旋转承架,作用于枢纽器的扭力较小,当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抵推部时,继续旋转所述旋转承架,所述旋转承架带动所述枢轴相对固定承架同步转动,作用于枢纽器的扭力变大。
文档编号F16C11/04GK201771945SQ201020126499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张荣宾 申请人: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