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制动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47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式制动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水冷式制动鼓。
背景技术
重型车辆制动系统中的水冷式制动鼓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鼓体强度和水冷却效 果两个方面。对此,公开号为CN201396387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设有环形加强筋的 制动鼓,其特点是在鼓身上铸有环形加强筋,这些环形加强筋既能够提高鼓身强度,同时又 可以通过增加鼓身的表面积来提高水冷却效果。从该专利说明书附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这 些环形加强筋均设置在鼓腰位置,并且在该制动鼓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环形加强筋与制动鼓 端口之间的区域还设有一段增厚结构,其目的显然在于加强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 位的强度。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由于所述环形加强筋并未延伸到该增厚结构上,加之该增 厚结构本身由于厚度原因导致散热困难,因此仅仅依靠表面凹凸不平的颗粒或线条难以使 该增厚部位得到较好地冷却,故制动鼓的开裂隐患仍未完全消除。而传统观念却认为,由于 已在制动鼓的端口位置处设置了增厚结构,增加了抗裂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并没有 意识到缺少对该增厚结构的冷却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较好的水冷式制动鼓,彻底消 除开裂隐患。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水冷式制动鼓,包括鼓体,所述鼓体的外壁上靠 近鼓体端口的区域设置有增厚结构,所述增厚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至少 延伸至鼓腰处的螺旋槽。作为改进,所述螺旋槽的数量为至少两条,并且所述的至少两条螺旋槽旋向一致 且互不相交。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槽的数量为四条。作为改进,所述各螺旋槽的进口和出口分别沿周向均布在鼓体上。作为改进,所述螺旋槽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靠近鼓体的两端。作为改进,所述增厚结构与鼓体为一体结构。作为改进,所述整条螺旋槽在制动鼓表面各处的深度一致。作为改进,所述螺旋槽的出口连接有一段朝鼓体轴向偏移的导流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朝鼓体外壁上的增厚结构的表面 淋喷冷却水,冷却水从螺旋槽的进口冲入后沿螺旋槽螺旋式的推进,最后从螺旋槽的出口 流出,类似于水泵的抽水作用,使冷却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在鼓体的外周面上螺旋式的流经 并进行冷却,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冷却水的损失,方便对出口的水流加以利用,并且还能够 保证从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位一直到鼓腰的整体冷却效果,从而使鼓体端口部位 的开裂问题得以解决,彻底的消除了制动鼓的开裂隐患,整个鼓体表面无须设置凹凸不平
3的颗粒或线条等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水冷式制动鼓兼顾了鼓体强度和水冷却效 果,尤其适用于货车等重型汽车的制动系统。

图1为本申请水冷式制动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鼓体1、鼓体端口 2、鼓腰3、增厚结构4、螺旋槽5、螺旋槽501、螺旋槽 502、进口 601、进口 602、出口 701、出口 702、导流槽 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水冷式制动鼓,包括鼓体1,所述鼓体1的外壁上靠近鼓体端口 2的 区域设置有增厚结构4,所述增厚结构4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至少延伸至鼓腰 3处的螺旋槽5。增厚结构4保证了鼓体端口 2处的强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朝鼓体1外 壁上的增厚结构4的表面淋喷冷却水,冷却水从螺旋槽5的进口冲入后沿螺旋槽5螺旋式 的推进,最后从螺旋槽5的出口流出,类似于水泵的抽水作用,使冷却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在 鼓体1的外周面上螺旋式的流经并进行冷却,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冷却水的损失,方便对 出口的水流加以利用,并且还能够保证从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位一直到鼓腰3的 整体冷有效却,从而使鼓体端口 2部位的开裂问题得以解决,彻底的消除了制动鼓的开裂 隐患。所述螺旋槽5的进口和出口最好分别靠近鼓体1的两端,使整个鼓体1在其长度方 向上均能够有效冷却。增厚结构4可采用多种形式。图1所示的增厚结构4采用直接在鼓体1的壁上 加厚,因此增厚结构4与鼓体1为一体结构,其优点在于可同时铸造成型。当然,增厚结构 4也可以是环形可分离的加强箍,或是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纵向肋条,它们作用都是通过加厚 鼓体1的壁厚来增加强度,在本专利中统称为“增厚结构”。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如图1所示,所述螺旋槽5的数量为至少两条,并且所述的至 少两条螺旋槽501、502旋向一致且互不相交。由于至少两条螺旋槽501、502的旋向一致且 互不相交致,因此各螺旋槽501、502内的水流同向运动,并且互不影响,利于吸收更多的冷 却水,因此提高了冷却效果。显然,所述各螺旋槽501、502的进口 601、602和出口 701、702 最好分别沿周向均布在鼓体1上。如图1,螺旋槽501对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为进口 601和 出口 701,螺旋槽502对应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为进口 602和出口 702。考虑到冷却效果与加 工难度,所述螺旋槽5的数量设置为四条。如图1所示,螺旋槽502的出口 702连接有一段朝鼓体1轴向偏移的导流槽8。该 导流槽8为弯曲状,其一端与出口 702连接,另一端指向鼓体1的上端面。该导流槽8可使 冷却水沿轴向喷出,以便对水进行引流和收集,同时可防止水四处散开而影响冷却效果。螺 旋槽501的出口 701同样也连接了导流槽8,但因图1局部剖视的原因,故在图1中没有示
出ο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增厚结构4处的结构强度,螺旋槽5的深度不能太深,因此 最好使整条螺旋槽5在制动鼓表面各处的深度保持一致,保证增厚结构4处的壁厚。
权利要求水冷式制动鼓,包括鼓体(1),所述鼓体(1)的外壁上靠近鼓体端口(2)的区域设置有增厚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结构(4)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至少延伸至鼓腰(3)处的螺旋槽(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5)的数量为至少两 条,并且所述的至少两条螺旋槽(501、502)旋向一致且互不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5)的数量为四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螺旋槽(501、502)的进口 (601,602)和出口 (701,702)分别沿周向均布在鼓体(1)上。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5)的进口 和出口分别靠近鼓体(1)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结构(4)与鼓 体(1)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条螺旋槽(5)在 制动鼓表面各处的深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水冷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5)的出口 连接有一段朝鼓体(1)轴向偏移的导流槽(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效果较好的水冷式制动鼓。该水冷式制动鼓包括鼓体,所述鼓体的外壁上靠近鼓体端口的区域设置有增厚结构,所述增厚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至少延伸至鼓腰处的螺旋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朝鼓体外壁上的增厚结构的表面淋喷冷却水,冷却水从螺旋槽的进口冲入后沿螺旋槽螺旋式的推进,最后从螺旋槽的出口流出,使冷却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在鼓体的外周面上螺旋式的流经并进行冷却,能够保证从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位一直到鼓腰的整体冷却效果,从而使鼓体端口部位的开裂问题得以解决,彻底的消除了制动鼓的开裂隐患。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水冷式制动鼓兼顾了鼓体强度和水冷却效果,尤其适用于货车等重型汽车的制动系统。
文档编号F16D65/10GK201651127SQ20102012637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冯建 申请人:冯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