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双领双从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925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双领双从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制动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机械双领双从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



背景技术:

机动车制动装置是用来控制机动车运动速度的部件。目前,大部分机动车制动装置采用鼓式制动器。目前常用油压式制动器、气动式制动器和机械式制动器。机械式制动器中常用非平衡式制动器(单领单从式)。虽然该制动器结构简单,制动灵活,但是缺点比较严重:(1)刹车蹄片接触面积小:当制动凸轮轴旋转时,制动蹄片绕着固定销轴旋转张开。这是摩擦衬片大约70%左右的面积接触不到轮毂。靠近固定销轴的部分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轮毂,制动效果差。(2)刹车蹄片磨损不均匀:当制动凸轮轴旋转时,领蹄所产生的力矩大,从蹄所产生的力矩小,两者力矩相差一倍左右,从而导致两个蹄片的磨损不一致。当制动蹄绕着固定销轴旋转时,其中一个蹄片一端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方向相同,该蹄片端部为领蹄;另一个蹄片一端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方向相反,该蹄片端部为从蹄。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双领双从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使得在制动时,蹄片可以和轮毂满接触,且受力均匀,提高刹车效果。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械双领双从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端盖,以及位于端盖同一侧的凸轮轴、第一刹车蹄片、第二刹车蹄片、第一旋转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其中,第一旋转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分别可转动连接在端盖的一端面上,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相对,且凸轮轴位于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之间,凸轮轴可转动连接在端盖上;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交叉布设;第一刹车蹄片位于第一旋转支架外侧,第一刹车蹄片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相抵,第一刹车蹄片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相抵;第二刹车蹄片位于第二旋转支架外侧,第二刹车蹄片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相抵,第二刹车蹄片的第二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相抵;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之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弹性装置为两根拉簧,每根拉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蹄片,另一端连接第二刹车蹄片。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机械双领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还包括两个拉簧定位轴,拉簧定位轴固定连接在端盖上,且拉簧定位轴上开有槽口,每根拉簧穿过一拉簧定位轴上的槽口。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在端盖上,且第一销轴位于第一旋转支架的中部;所述的第二旋转支架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在端盖上,且第二销轴位于第二旋转支架的中部。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的两个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两个端部均为向外延伸的一端面呈平面的凸起。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定位销轴、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定位销轴与第一旋转支架的本体可转动连接,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连接在第一定位销轴上,第一主动轮和凸轮轴相抵,第一从动轮和第一刹车蹄片的第一端部相抵。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结构相同,第二旋转支架中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刹车蹄片的第一端部相抵。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从动轮为两个,分为位于第一主动轮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的第一主动轮的直径小于和第一从动轮的直径。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定位销轴和滚筒,第二定位销轴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支架本体上,滚筒连接在第二定位销轴上,滚筒和第二刹车蹄片的第二端部相抵;所述的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定位销轴和第二从动轮,第三定位销轴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旋转支架本体上,第二从动轮连接在第三定位销轴上;第二从动轮和第一刹车蹄片的第二端部相抵。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刹车蹄片的两端部和第二刹车蹄片的两端部分别向内延伸,形成内凸部,内凸部朝向第一旋转支架端面和第二旋转支架端面的端面为平面。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制动时,刹车蹄片可以更多面积的和轮毂接触,提高制动效果,且刹车蹄片受力均匀,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器,在制动时,凸轮轴的转动将带动第一旋转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转动。第一旋转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沿相反方向转动。第一刹车蹄片位于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刹车蹄片位于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之间。同时,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相对,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相对交叉布设。这样,当制动时,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第一刹车蹄片向轮毂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刹车蹄片和轮毂接触,达到制动效果。同样,第二旋转支架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第二刹车蹄片向轮毂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刹车蹄片和轮毂接触,达到制动效果。在此过程中,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整体向外侧移动,而非局部或者端部向外侧移动。这使得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有更多面积与轮毂接触,从而提高制动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刹车蹄片可实现双领双从,提高制动效果。尤其,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装置将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连接。这样,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处于浮动状态,根据受力可以随时调整其位置,使得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朝向轮毂的整个表面都与轮毂接触。在制动过程中,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通过弹性装置实现自调整功能,大大增加了制动效果。相比较局部或端部接触轮毂造成的高损耗,本实施例中第一刹车蹄片和第二刹车蹄片更多的满面积参与制动,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刹车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有:端盖1、凸轮轴2、第一刹车蹄片3、第二刹车蹄片4、第一旋转支架5、第二旋转支架6、拉簧7、拉簧定位轴8、第一主动轮9、第一从动轮10、第二从动轮11、滚筒12、第一销轴13、第二销轴14、内凸部15、第一定位销轴16、第二定位销轴17、第三定位销轴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机械双领双从浮动式机动车制动器,包括端盖1,以及位于端盖1同一侧的凸轮轴2、第一刹车蹄片3、第二刹车蹄片4、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分别可转动连接在端盖1的一端面上,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相对,且凸轮轴2位于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之间,凸轮轴2可转动连接在端盖1上。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二端部交叉布设。第一刹车蹄片3位于第一旋转支架5外侧,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相抵,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二端部相抵。第二刹车蹄片4位于第二旋转支架6外侧,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相抵,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二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二端部相抵。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之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

上述结构的制动器中,凸轮轴2位于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之间,且凸轮轴2分别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与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相触。通过凸轮轴2施加制动力。凸轮轴2可以制成花键凸轮轴,便于和位于端盖1另一侧的摇臂配合。通过摇臂施加制动力。

当需要制动时,旋转凸轮轴2。凸轮轴2的转动将带动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转动。如图1所示,第一旋转支架5逆时针转动,第二旋转支架5顺时针转动。第一刹车蹄片3位于第一旋转支架5外侧,且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相抵,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二端部相抵。当制动时,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第一刹车蹄片3向外侧(即轮毂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刹车蹄片3和轮毂接触,达到制动效果。同样,第二刹车蹄片4位于第二旋转支架6外侧,且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相抵,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二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二端部相抵。当制动时,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第二刹车蹄片4向外侧(即轮毂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刹车蹄片4和轮毂接触,达到制动效果。在此过程中,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整体向外侧移动,而非局部或者端部向外侧移动。这有利于提高制动效果。尤其,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弹性装置,通过弹性装置将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连接。这样,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处于浮动状态,根据受力可以随时自动调整其位置,使得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朝向轮毂的整个表面都与轮毂接触。这样大大增加了制动效果。

当车轮顺时针转动,制动时,如图1所示,第一刹车蹄片3 的第一端部为从蹄,第一刹车蹄片3 的第二端部为领蹄,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一端部为领蹄,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二端部为从蹄。也就是说,在制动时,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两端都参与了制动,且同一刹车蹄片一端为领蹄,一端为从蹄,实现了整个制动器的双领双从。这提高了制动效果。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弹性装置为两根拉簧7,每根拉簧7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蹄片3,另一端连接第二刹车蹄片4。在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上设置空腔,拉簧7穿过该空腔。拉簧7分别与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连接。设置拉簧7,使得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始终在拉力作用下,与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接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弹性装置。

为确保弹性装置不会任意位移,本优选例中,还设置两个拉簧定位轴8,拉簧定位轴8固定连接在端盖1上,且拉簧定位轴8上开有槽口,每根拉簧7穿过一拉簧定位轴8上的槽口。由于拉簧7穿过槽口,而拉簧定位轴8固定连接在端盖1上,所以拉簧定位轴8对拉簧7起到限位作用,使拉簧7不能随意浮动。拉簧定位轴8起到限位作用。

为结构紧凑,便于制造,本优选例中,第一旋转支架5通过第一销轴13连接在端盖1上,且第一销轴13位于第一旋转支架5的中部;所述的第二旋转支架6通过第二销轴14连接在端盖1上,且第二销轴14位于第二旋转支架6的中部。第一旋转支架5绕第一销轴13转动,第二旋转支架6绕第二销轴14转动。另外,本优选例中,第一销轴13位于第一旋转支架5的中部,第二销轴14位于第二旋转支架6的中部。这样,发生转动时,第一旋转支架5两端和第二旋转支架6两端的转动幅度相当,利于整个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由于第一刹车蹄片3的端部分别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端部相抵,第二刹车蹄片4的端部分别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端部相抵,所以作为一种优选结构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5的两个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两个端部均为向外延伸的一端面呈平面的凸起。第一刹车蹄片3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旋转支架5上的一凸起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一凸起相抵。第二刹车蹄片4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旋转支架5上的另一凸起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另一凸起相抵。作为优选,与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接触的第一旋转支架5的凸起的端面为平面。与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接触的第二旋转支架6的凸起的端面为平面。

对于第一旋转支架5的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端部,作为第二种优选结构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定位销轴16、第一主动轮9、第一从动轮10,第一定位销轴16与第一旋转支架5的本体可转动连接,第一主动轮9和第一从动轮10连接在第一定位销轴16上,第一主动轮9和凸轮轴2相抵,第一从动轮10和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一端部相抵。

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结构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结构相同,第二旋转支架6中的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一端部相抵。

当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一端部采用滚轮组件时,当凸轮轴2转动时,通过第一主动轮9带动第一从动轮10转动,再通过第一从动轮10使得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通过滚轮接触,有利于减少摩擦,减小制动时施加的外力。

在第二种优选结构中,第一主动轮9的直径小于和第一从动轮10的直径。这样,第一主动轮9和凸轮轴2接触,第一从动轮10和第一刹车蹄片3或第二刹车蹄片4接触。

在第二种优选结构中,所述的第一从动轮10可以为两个,分为位于第一主动轮9的上方和下方。这样,通过两个第一从动轮10对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施加作用力,使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转动,利于提高工作稳定性。

为进一步减少摩擦力,对于第一旋转支架5的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端部,作为第三种优选结构例,所述的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定位销轴17和滚筒12,第二定位销轴17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支架5本体上,滚筒12连接在第二定位销轴17上,滚筒12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二端部相抵;所述的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三定位销轴18和第二从动轮11,第三定位销轴18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旋转支架6本体上,第二从动轮11连接在第三定位销轴18上;第二从动轮11和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二端部相抵。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从动轮11为两个,以提高工作稳定性。

这样,第一旋转支架5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第二端部为线接触,第二旋转支架6的第二端部和第一刹车蹄片3的第二端部为线接触,有利于减少摩擦力。

在第三种优选结构可以和第二种优选结构结合起来,以尽可能减少工作时产生的摩擦阻力。

作为一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刹车蹄片3的两端部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两端部分别向内延伸,形成内凸部15。由于在制动时,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向外侧(即轮毂方向)移动。为避免第一刹车蹄片3的两端部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两端部脱离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第一刹车蹄片3的两端部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向内延伸的内凸部15;内凸部15朝向第一旋转支架5端面和第二旋转支架6端面的端面为平面。这样即使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向外侧移动,内凸部15始终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端部相抵,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不会脱离第一旋转支架5和第二旋转支架6,确保装置的稳定工作。

上述实施例的制动器,在弹性装置作用下,第一刹车蹄片3的两端和第二刹车蹄片4的两端始终和第一旋转支架5的端部和第二旋转支架6的端部相抵。同时,由于弹性装置连接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使得第一刹车蹄片3和第二刹车蹄片4可以浮动,自动调节两个刹车蹄片与轮毂之间的接触面积。当凸轮轴2旋转时,凸轮部分带动两个旋转支架的主动轮滚动,同时带动两个旋转支架绕销轴旋转。此时,两个旋转支架上与刹车蹄片接触的滚轮同时滚动并移位,带动两个刹车蹄片同时张开。因为弹性装置具有弹性,是两个刹车蹄片与机动车轮毂之间自动找正,实现满接触。这就实现了使制动蹄片满接触、受力均匀、消除偏磨、刹车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