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工具及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20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工具及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装饰板等可装卸地固定在车身面板上的固定工具及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装饰板利用由阴部件和阳部件构成的固定工具可装卸地固定在车身面板上。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阳部件的头部的下表面的外缘侧沿周向设有一对突起。 另外,在阳部件的轴部沿周向凹设有凹部,该凹部由隔壁划分。另一方面,在阴部件的凸缘上凹设有阳部件的头部嵌入的配合凹部,在配合凹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锯齿形凸轮。设在阳部件的头部上的突起可与构成该锯齿形凸轮的倾斜面抵接。另外,在阴部件的筒形主体部上沿轴向设有狭缝,使阳部件的隔壁可插入。在将阴部件插入形成在装饰板及车身面板的安装孔内后,使阳部件的隔壁的位置与阴部件的狭缝的位置一致,将阳部件的轴部插入阴部件的筒形主体部内。在此,筒形主体部利用狭缝形成多个切割片,在各切割片的内表面突设有爪部,该爪部与阳部件的轴部的凹部配合。由此,阳部件以不能旋转的状态暂时固定在阴部件上。在该状态下,成为阳部件的突起与锯齿形凸轮的倾斜面抵接的状态下,阳部件的头部从阴部件的凹部浮起的状态。若从该状态使阳部件旋转,则阳部件的突起越过锯齿形凸轮的倾斜面的顶部,被锯齿形凸轮的平面部引导的同时,阳部件被推入阴部件的内侧。由此,切割片的爪部卡定在沿阳部件的轴部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的卡定凸起上, 并且各切割片向外侧扩张,在阴部件的凸缘和切割片之间夹持装饰板及车身面板,从而可将装饰板固定在车身面板上。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平6-45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通过该固定工具将装饰板固定在车身面板上的状态下,在组装时,在从轴部的前端部侧推压阳部件的场合、利用倾卸台(通过石头等碰撞来推压阳部件)的场合等、 所谓的背推阳部件的场合,阳部件的突起沿阴部件的锯齿形凸轮的倾斜面旋转。即,切割片的爪部与凹部配合,切割片直径缩小,阳部件及阴部件成为可从装饰板及车身面板上卸下的状态。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课题在于提供即使阳部件被背推,也能够维持充分的卡定状态的固定工具及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固定工具具备阴部件和阳部件,该阴部件包括环状的凸缘部;形成于设在上述凸缘部的表面的环状的凹部内,并沿周向倾斜的倾斜凸轮;从上述凸缘部垂下,构成中空部的多个配合支脚体;以及,设在上述配合支脚体的前端部的爪部,该阳部件包括能够从上述凸缘部插入上述中空部内的棒状的轴部;头部,该头部设在上述轴部的一端部,比该轴部的外形形成得大,并容纳于上述凹部内;突起部,该突起部从上述头部的背面突出,与上述倾斜凸轮抵接,一边使上述轴部旋转一边将上述头部引导到上述凹部内;配合孔,该配合孔在上述轴部的另一端部沿该轴部的周向设置多个,在上述头部未容纳在上述凹部内的状态下,与上述爪部配合;安装部,该安装部位于设在上述配合孔和配合孔之间的隔壁的外面的延长线上,若将上述头部容纳在上述凹部内,则与从上述配合孔脱离的上述爪部抵接,从而使上述配合支脚体向外侧扩张;以及,配合部,该配合部在至少一个上述隔壁的外表面沿上述轴部的轴向形成,与上述爪部配合,限制上述轴部的旋转。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固定工具中,固定工具具备阴部件和阳部件,在设在阴部件上的环状的凸缘部的表面上形成可容纳阳部件的头部的凹部,在该凹部内设有沿周向倾斜的倾斜凸轮。从阳部件的头部的背面突出的突起部可与该倾斜凸轮抵接,在使突起部与倾斜凸轮抵接的状态下,若使阳部件相对于阴部件旋转,则阳部件通过突起部沿倾斜凸轮的倾斜面旋转,并且沿其轴向移动,将阳部件的头部容纳在凹部内。另外,构成阳部件的轴部可插入的中空部的多个配合支脚体从凸缘部垂下,在该配合支脚体的前端部设有爪部。另一方面,在阳部件的轴部形成配合孔,在头部未容纳在凹部内的状态下,爪部可与该配合孔配合。在爪部与该配合孔配合的状态下,阳部件以所谓的暂时固定方式固定在阴部件上。另外,在配合孔与配合孔之间设有隔壁,在该隔壁的外表面的延长线上设有使配合支脚体向外侧扩张的安装部。在阳部件暂时固定在阴部件上的状态下,若使阳部件的轴部旋转,则阳部件沿轴向移动,从而阳部件的头部容纳在阴部件的凸缘部的凹部内。此时,与配合支脚体的爪部配合的配合孔的位置在周向及轴向上偏离,爪部从配合孔脱离,位于隔壁的外表面的延长线上的安装部与爪部抵接,配合支脚体通过该爪部被扩张。该状态是阳部件以所谓的正式固定方式固定在阴部件上的状态。S卩,在将阴部件插入形成在被安装部件及安装在该被安装部件上的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内的状态下,通过将阳部件正式固定在阴部件上,利用阴部件的凸缘部与配合支脚体夹持被安装部件及安装部件,从而能够将安装部件安装在被安装部件上。另一方面,在至少一个隔壁的外表面沿轴部的轴向形成配合部。即,在安装部的延长线上设有配合部。在将安装部件安装在被安装部件上的作业工序中,在阳部件正式固定在阴部件上的状态下(将安装部件安装在被安装部件上的状态下),在阳部件从轴部的前端部侧被推压的场合(所谓的背推的场合),与配合支脚体的爪部配合的安装部的位置沿轴向偏离,隔壁与爪部配合。通过在隔壁上形成与爪部配合的配合部,在爪部与配合部配合的状态下,阳部件被限制旋转。即,配合孔不会与爪部配合。并且,在爪部与配合部配合的状态下,由于配合支脚体被向外侧扩张,因此阳部件及阴部件不会从被安装部件及安装部件的安装孔脱离。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阳部件的头部容纳在阴部件的凸缘部的凹部内,因此通过推压阳部件,使阴部件的配合支脚体的爪部与安装部配合,能够将阳部件正式固定在阴部件上。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固定工具在第一方式的固定工具的基础上,在上述安装部与上述隔壁之间设有上述爪部能卡定的卡定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固定工具,限制阳部件向从阴部件脱离的方向的移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将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固定工具安装在形成于被安装部件及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中,通过固定工具将安装部件安装在被安装部件上。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中,能够得到与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发明效果由于本发明为上述结构,因此即使阳部件被背推,也能够维持充分的卡定状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暂时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暂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正式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正式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正式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阳部件被背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的阳部件被背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10-10线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工具进行说明。例如,如图7所示,为了将装饰板(安装部件)12固定在车身面板(被安装部件)10 上,使用由阴部件14和阳部件16构成的固定工具18。在形成于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 上的安装孔10A、12A上安装该固定工具18,通过利用该固定工具18夹持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安装孔10A、12A的周边部,装饰板12固定在车身面板10上。固定工具在此,对固定工具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固定工具18由阴部件14和阳部件16构成。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图中箭头UP所示的方向作为上方进行说明。(阴部件)阴部件14具备直径比安装孔10A、12A大的环状的凸缘部20,在凸缘部20的表面凹设有大致圆柱状的凹部22。在凹部22的底部22A,在小于90°的范围设置互相相对的两个倾斜凸轮M,该倾斜凸轮M沿周向顺时针地从凹部22的开口侧向底部22A侧倾斜。在倾斜凸轮M的最下部24A附近突设有具有与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大致同一高度的壁部26,以壁部沈为中心在倾斜凸轮M的相反侧设有平坦部23 (凹部22的底部22A)。另外,四个配合支脚片(配合支脚体) 从凸缘部20的内缘部垂下,利用这些配合支脚片观形成中空部30 (参照图3)。配合支脚片洲可插入安装孔10A、12A,在配合支脚片观和配合支脚片观之间设有狭缝部32。利用该狭缝部32,配合支脚片观彼此独立, 可分别弹性变形。另外,配合支脚片观位于平坦部23及倾斜凸轮M的最下部24A侧,在配合支脚片观的内表面的前端部设有剖视呈大致三角形状的爪部34(参照图10)。(阳部件)阳部件16具备可插入阴部件14的中空部30内的棒状的轴部36。在该轴部36的一端部设有比该轴部36的外形形成得大的头部38,该头部38可容纳在阴部件14的凹部 22内。在头部38的上表面形成有十字槽40,能够与螺丝刀等配合。另外,突起部42从头部38的背面突出,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两个(参照图4 另外,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突起部42具备从头部38的背面垂下的垂下面42A,形成有从该垂下面42A的前端部沿周向逆时针地向头部38的背面倾斜的倾斜面42B。该倾斜面42B与设在凹部22内的倾斜凸轮M抵接,可沿倾斜凸轮M的表面移动。另外,在突起部42和突起部42之间突设有方状的抵接肋44,该抵接肋44形成为比突起部42低且宽度窄。由于抵接肋44形成为比突起部42低,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 与壁部沈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在突起部42与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抵接的场合,抵接肋44不会与壁部沈抵接。S卩,在突起部42与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抵接的场合,阳部件16沿倾斜凸轮M 的斜面并通过突起部42 —边旋转一边向下方移动,直到抵接肋44和壁部沈抵接。另外, 在突起部42与倾斜凸轮M抵接前,抵接肋44与壁部沈抵接的场合,通过抵接肋44,限制阳部件16向下方移动。各导向片46、48分别位于突起部42及抵接肋44的下部,从轴部36的另一端部 (轴部36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向外侧伸出。该导向片46、48可在设在阴部件14的配合支脚片观和配合支脚片观之间的狭缝部32内通过。在此,也可以改变导向片46和导向片 48的宽度,使狭缝部32的宽度与该导向片46、48 —致地改变,在阴部件14的周向的规定的位置以外,轴部36不进入中空部30内(参照图3)。另外,在轴部36的前端侧,卡定片(卡定部)50,52在与导向片46、48之间隔有规定的间隔且分别与导向片46、48平行地从轴部36的外周面突出。为了方便说明,以卡定片 50,52为间隔,将导向片46、48侧作为抵接部(隔壁)54、56,将导向片46、48的相反侧作为安装部58,60o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可分别与抵接部Μ、56及安装部58、60抵接,在该爪部 34与抵接部Μ、56或安装部58、60抵接的状态下,配合支脚片观为被扩张而弹性变形的状态,与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安装孔10Α、12Α的内径尺寸相比,直径扩大(参照图7及图9)。在此,图7是表示爪部34与安装部58、60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爪部 34与抵接部M、56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如图5及图6所示,在爪部34与安装部58、60抵接的状态下,爪部34卡定在卡定片50、52上,限制轴部36向上方移动(朝向阳部件16从阴部件14脱离的方向的移动)。该状态为固定工具18的所谓的正式固定状态。另外,在抵接部56的周向的中央部沿轴部36的轴向凹设有配合槽(配合部)62, 可与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的顶部配合(参照图10)。在该爪部34与配合槽62配合的状态下,相比于爪部34与抵接部M抵接的状态,配合支脚片观的弹性变形量变小,如上所述,配合支脚片观是被扩张而弹性变形的状态,与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安装孔10A、 12A的内径尺寸相比,直径扩大。另一方面,在抵接部M与抵接部56之间设有配合孔64。该配合孔64呈大致四角锥台状,外缘部呈四边形。配合孔64的底部64A沿轴部36的轴向呈长方形状,位于轴部 36的前端部侧。在配合孔64中,沿轴部36的周向从配合孔64的外缘部架到底部64A,形成倾斜面 64B。另外,沿轴部36的轴向,从配合孔64的上外缘部架到底部64A,形成倾斜面64C,从配合孔64的下外缘部架到底部64A,形成水平面64D。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可与该配合孔64配合,如图3所示,在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与配合孔64配合且与水平面64D抵接的状态下,配合支脚片观成为自然状态。即, 是未弹性变形的状态,是所谓的固定工具18的暂时固定状态。固定工具的作用、效果在使车身面板10 (参照图3)的安装孔IOA与装饰板12的安装孔12A位置重合的状态下,将阴部件14的配合支脚片观插入安装孔IOA及安装孔12A。阴部件14的凸缘部 20与装饰板12的安装孔12A的周边部抵接,限制阴部件14移动。在阴部件14的凸缘部20与装饰板12的安装孔12A的周边部抵接的状态下,如图 1及图2所示,以设在阳部件16的轴部36的前端部的导向片46、48的位置在阴部件14的狭缝部32的同轴上的方式,将阳部件16的轴部36从阴部件14的凸缘部20插入中空部30 内。由此,将导向片46、48插入狭缝部32内,并且轴部36的配合孔64与配合支脚片 28的内表面相对。在该状态下,若进一步推压阳部件16,则阳部件16的突起部42与阴部件14的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侧抵接,并且抵接肋44与壁部沈抵接。在此,在导向片46、48的位置从阴部件14的狭缝部32的同轴上稍微偏离的场合, 由于抵接肋44形成得比突起部42低,因此在突起部42与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抵接的场合,阳部件16沿倾斜凸轮M的斜面并通过突起部42,一边旋转一边向下方移动,由此,将导向片46、48配置在狭缝部32的同轴上。并且,在阳部件16的突起部42与阴部件14的倾斜凸轮M的顶部24B侧抵接,并且抵接肋44与壁部沈抵接的状态下,配合孔64到达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如图3所示,爪部34与配合孔64配合。即,固定工具18为暂时固定状态。此时,配合支脚片观大致为自然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阳部件16的头部38未容纳在阴部件14的凹部22内,成为从凸缘部20的上表面浮起的状态。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在将阴部件14的配合支脚片观插入安装孔IOA及安装孔 12A后,使阳部件16与阴部件14配合,但也可以将暂时固定状态的固定工具18 (参照图3) 的配合支脚片观插入安装孔IOA及安装孔12A。并且,在固定工具18的暂时固定状态下,若使阳部件16顺时针旋转,则抵接肋44 从壁部沈落下并配置在平坦部23 (凹部22的底部22A)上,并且突起部42从倾斜凸轮M 的顶部24B侧向最下部24A侧移动,将阳部件16推入阴部件14的内侧。S卩,通过倾斜凸轮 M,利用作用在阳部件16上的旋转力,在该阳部件16上产生向轴部36的轴向移动的轴力。通过阳部件16的周向及轴向的移动,配合孔64的位置偏离,爪部34的抵接位置沿配合孔64的倾斜面64B和倾斜面64C的边界线P移动,爪部34从配合孔64脱离,并且卡定片50、52越过爪部34,如图5 图7所示,安装部58、60(轴部36的外周面)与爪部 34抵接。此时,阳部件16的头部38容纳在阴部件14的凹部22内。即,该状态是固定工具18的正式固定状态,配合支脚片观为被扩张的状态。由此, 能够利用凸缘部20和配合支脚片观夹持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从而将装饰板12固定在车身面板10上。在该状态下,突起部42向倾斜凸轮M的最下部24A移动,突起部42的垂下面42A 与壁部沈抵接,限制阳部件16的顺时针的旋转移动。在此,限制阳部件16顺时针的旋转移动,但由于突起部42与倾斜凸轮M抵接,因此通过倾斜凸轮M及倾斜面42B,阳部件16承受向顺时针旋转的方向推压的分力。即,在正式固定状态下,通过将阳部件16向阴部件14的内侧推入的力起作用,限制阳部件16相对于阴部件14的移动,能够吸收阳部件16和阴部件14的晃动。另外,在正式固定状态下,抵接肋44配置在平坦部23上,在抵接肋44和倾斜凸轮 24的立壁24C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可使阳部件16相对于阴部件14逆时针旋转。另一方面,在正式固定状态下,在朝向脱离阴部件14的方向(从阳部件16的轴部 36朝向头部38的方向)的外力作用在阳部件16上的场合(所谓的背推的场合),阳部件 16向轴向移动,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抵接的位置从安装部58、60向抵接部M、56移动。由于在抵接部56上形成配合槽62,因此如图8 图10所示,该配合槽62与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配合。由此,限制阳部件16的旋转,使阳部件16照原样地沿轴向移动, 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不会与配合孔64配合。由于抵接部M及抵接部56是轴部36的外周面,因此与抵接部56抵接的配合支脚片观的扩张量与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与安装部58、60抵接的状态相同。另一方面, 由于在抵接部56上形成有配合槽62,因此配合支脚片观的扩张量比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 34与安装部58、60抵接的状态小,但与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安装孔10A、12A的内径尺寸相比,是直径扩大的状态。S卩,即使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抵接的位置从安装部58、60向抵接部M、56移动,也维持利用凸缘部20和配合支脚片观夹持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由于成为阳部件16的头部38从阴部件14的凹部22浮起的状态,因此能够以目视判断固定工具18为非正式固定状态。因此,若推压阳部件16的头部 38,则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抵接的位置从抵接部M、56向安装部58、60移动,且头部38容纳在凹部22内。然而,在正式固定状态下,在将阳部件16从阴部件14卸下的场合,使阳部件16相对于阴部件14逆时针旋转。由此,突起部42从倾斜凸轮M的底部向顶部移动,随此,阳部件16向上方移动,头部38从阴部件14的凹部22内浮起,并且配合孔64向与配合支脚片 28的爪部34配合的位置移动,配合孔64与爪部34配合,配合支脚片观复原。由此,解除利用凸缘部20和配合支脚片观夹持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固定工具18可从形成于车身面板10及装饰板12的安装孔10A、12A卸下。另外,本方式只是一个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其他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在抵接部56上设置配合槽62,配合支脚片观的爪部34的顶部与该配合槽62配合,但只要能够限制阳部件16的旋转即可,因此不限于该形状。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爪部34的顶部设置配合凹部34A,在抵接部 56的表面设置爪部34的顶部及该配合凹部34A可配合的配合凹凸部56A。另外,如图10所示,只在抵接部56上设置配合槽62,但也可以在抵接部M上也设置配合槽62。另外,在阳部件16上设置突起部42与抵接肋44,在阴部件14的凹部22上设置与突起部42抵接的倾斜凸轮M和与抵接肋44抵接的壁部沈,但只要能够利用阳部件16的旋转力产生轴力即可,因此只要至少设置倾斜凸轮M和突起部42即可。符号说明10-车身面板(被安装部件),12-装饰板(安装部件),14-阴部件,16-阳部件, 18-固定工具,20-凸缘部(阴部件),22-凹部,24-倾斜凸轮(阴部件),28-配合支脚片 (配合支脚体,阴部件),30_中空部,34-爪部(阴部件),36_轴部(阳部件),38_头部(阳部件),42-突起部(阳部件),50_卡定片(卡定部),54_抵接部(隔壁,阳部件),56A-配合凹凸部(配合部,阳部件),56-抵接部(隔壁,阳部件),58-安装部(阳部件),62_配合槽(配合部,阳部件),64_配合孔(阳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阴部件和阳部件,上述阴部件包括环状的凸缘部;形成于设在上述凸缘部的表面的环状的凹部内,并沿周向倾斜的倾斜凸轮; 从上述凸缘部垂下,构成中空部的多个配合支脚体;以及设在上述配合支脚体的前端部的爪部,上述阳部件包括能够从上述凸缘部插入上述中空部内的棒状的轴部;头部,该头部设在上述轴部的一端部,比该轴部的外形形成得大,并容纳于上述凹部内;突起部,该突起部从上述头部的背面突出,与上述倾斜凸轮抵接,一边使上述轴部旋转一边将上述头部引导到上述凹部内;配合孔,该配合孔在上述轴部的另一端部沿该轴部的周向设置多个,在上述头部未容纳在上述凹部内的状态下,与上述爪部配合;安装部,该安装部位于设在上述配合孔和配合孔之间的隔壁的外表面的延长线上,若将上述头部容纳在上述凹部内,则与从上述配合孔脱离的上述爪部抵接,从而使上述配合支脚体向外侧扩张;以及配合部,该配合部在至少一个上述隔壁的外表面沿上述轴部的轴向形成,与上述爪部配合,限制上述轴部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与上述隔壁之间设有上述爪部能够卡定的卡定部。
3.一种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工具安装在形成于被安装部件及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中,通过上述固定工具将上述安装部件安装在上述被安装部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阳部件被背推,也能够维持充分的卡定状态的固定工具及被安装部件的固定结构。在正式固定状态下,在向脱离阴部件(14)的方向的外力作用在阳部件(16)上的场合,阳部件(16)向轴向移动,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配合的位置从安装部(58)、(60)向抵接部(54)、(56)移动。由于在抵接部(56)上形成有配合槽(62),因此该配合槽(62)与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配合。由此,限制阳部件(16)向旋转方向的移动,使阳部件(16)原样地沿轴向移动,配合支脚片(28)的爪部(34)不会与配合孔(64)配合,能够维持持车身面板及装饰板由凸缘部(20)和配合支脚片(28)夹的状态。
文档编号F16B19/10GK102395802SQ2010800165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足立武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