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式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201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封式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封式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封式防振装置以具备如下结构的方式构成,即具备第一安装件;筒状的第二安装件;防振基体,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连结所述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隔膜,其由橡胶膜构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从而在其与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隔开体,其将所述液体封入室隔开成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隔膜侧的第二液室; 孔流道,其用于连通该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作为这样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用于隔开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的隔开体。即,隔开体包括环状的孔形成构件;弹性壁,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堵塞环状的孔形成构件的内周面之间;一对隔开板,所述隔开板通过贯通该弹性壁的连结部互相连结并在轴芯方向上夹持所述弹性壁。并且,由弹性壁来限制该一对隔开板在轴芯方向上的位移量。若采用该液封式防振装置,由弹性壁来限制一对隔开板的位移量,因此,对于低频率区域的大振幅振动,能利用孔流道的液体流动效果使振动衰减,同时对于高频率区域的微振幅振动,能利用隔开板的往复移动所产生的动弹簧常数的降低来降低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9-002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若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成,则能够对于低频率区域的大振幅振动能充分确保衰减的同时,对于高频率区域的微振幅振动实现低动倍率化。但是,为改善噪音性能,在微振幅振动时需要进一步进行低动倍率化,如果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成,在确保大振幅振动时的高衰减性能的情况下,难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封式防振装置,该液封式防振装置能在确保大振幅振动时的高衰减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微振幅振动时的低动倍率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噪音性能。解决向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件;筒状的第二安装件;防振基体,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连结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隔膜,其由橡胶状弹性膜构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且在其与所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隔开体, 其将所述液体封入室隔开成所述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所述隔膜侧的第二液室;孔流道,其连通所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述隔开体包括环状的孔形成构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周壁部内侧,形成所述孔流道;弹性壁,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堵塞所述孔形成构件的内圆周面之间;一对隔开板,其通过贯通所述弹性壁的径向中央部的连结部而相互连结,并在该弹性壁的轴芯方向上夹持所述弹性壁。另外,所述弹性壁在由所述一对隔开板夹持的弹性壁部分具备沿着轴芯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在所述弹性壁的壁面和与该壁面对置的所述一对隔开板的板面之间设置有连结所述贯通孔的间隙,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以在所述一对隔开板的中立位置上通过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间隙使液体能够流动的方式相连结,并且通过使所述一对隔开板在轴芯方向上产生位移来用该隔开板堵塞所述贯通孔。发明效果若采用本发明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则对于低频段的大振幅振动,由弹性壁来限制一对隔开板的位移量,并且设置于弹性壁上的贯通孔被隔开板堵塞而使液体无法流动,因此,能确保原本因孔流道产生的液体流动效果所带来的高衰减性能,从而且乘坐舒适性优异。对于高频段的微振幅振动,能够通过隔开板的往复移动所产生的动弹簧常数的降低来而降低振动。另外,此时,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处于以通过上述贯通孔和间隙使而呈以液体能够相互流动的方式连结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将该部分作为高频率孔来发挥作用,并能够发挥基于流动液体的共振作用的低动倍率化效果。因此,能在确保大振幅振动时的高衰减性能来保持乘坐舒适性能的情况下,能实现微振幅振动时的低动倍率化来改善噪音性能。


图1是本发明的液封式防振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是同一防振装置的隔开体的纵剖面图(沿图7的II - II线的剖面)。图3是同一隔开体的分解纵剖面4是构成同一隔开体的一对隔开板在连结状态下的纵剖面图。图5是将同一隔开体的贯通孔周围的构造放大显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6是将同一隔开体的夹压部周围的构造放大显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7是同一隔开体的仰视图。图8是构成同一隔开体的隔开板的俯视图。图9是构成同一隔开体的孔形成构件和弹性壁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 ·液封式防振装置、12. · ·第一安装件、14. · ·第二安装件、14A. · ·周壁部、 16...防振基体、36...液体封入室、36A...第一液室、36B...第二液室、38...隔膜、 40...隔开体、42...孔流道、44...孔形成构件、44A...孔形成构件的内周面、46...弹性壁、48、50...隔开板、56...连结部、60...夹持部分、64...第一夹持部分、66...第二夹持部分、68...高压缩夹持部、74...贯通孔、76...夹压部、78...间隙、C...圆周方向、 K...径向、Ko...径向外侧、Ki...径向内侧、X...轴芯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液封式防振装置进行说明。图1为实施方案的液封式防振装置10的纵剖面图。该防振装置10是一种发动机支架,其具备上侧的第一安装件12,其安装于汽车发动机上;下侧的筒状第二安装件14, 其安装于车架上;防振基体16,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连结这些安装件。第一安装件12作为配置于第二安装件14的轴芯部上方的凸出金属件,其形成有朝径向(即,垂直于轴芯方向X的轴直角方向)κ的外侧Ko以法兰状突出的阻挡部 18 (stopper)。另外,在上端部上向上突出设置有安装螺栓20,该第一安装件12通过该螺栓 20安装于发动机侧。第二安装件14包括防振基体16硫化成形的圆筒状的筒状金属件22和杯状的底部金属件M,在底部金属件M的中央部突出设置有向下的安装螺栓沈,所述第二安装件14 通过该螺栓沈安装于车体侧。筒状金属件22的下端部通过铆接部观铆接固定于底部金属件M的上端开口部。附图标记30表示的是铆接固定于筒状金属件22上端部的阻挡金属件,其在与第一安装件I2的阻挡部18之间发挥阻挡作用。另外,附图标记32表示的是覆盖阻挡金属件30上面的阻挡橡胶。防振基体16形成为圆锥台形状,其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硫化粘结于第一安装件 12和筒状金属件22的上端开口部。在该防振基体16的下端部上连结有用于覆盖筒状金属件22的内周面的橡胶膜状的密封壁部34。在第二安装件14上安装有由可挠性橡胶膜构成的隔膜38,所述隔膜38在轴方向 X上与防振基体16的下面对置而配置,并在其与该下面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36,液体封入室36中封入有液体。液体封入室36由隔开体40隔开成防振基体16侧的第一液室36A和隔膜38侧的第二液室36B,该第一液室36A和第二液室36B通过作为节流流道的孔流道42 互相连通。第一液室36A为由防振基体16构成室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第二液室36B为由隔膜38构成室壁的一部分的副液室。如图1、2所示,隔开体40包括圆环状的孔形成构件44,其设置于第二安装件14 的圆筒状的周壁部14A的内侧;弹性壁46,其由橡胶弹性体构成,并且其外圆周部46A硫化粘结于孔形成构件44的内周面44A且堵塞内周面44A之间;上下一对隔开板48、50,它们在其轴芯方向X上夹持弹性壁46。孔形成构件44是在其与第二安装件14的周壁部14A之间形成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孔流道42的由刚性体构成的构件,该构件嵌合于该周壁部14A的内周面的密封壁部34上。 更详细地,孔形成构件44具备圆筒状部44B,其与第二安装件14的周壁部14A以同轴配置;凹槽部44C,其在该圆筒状部44B的外周侧以剖面呈二字状的方式向外开口。圆筒状部 44B的内周面为上述内周面44A。另外,利用凹槽部44C在其与第二安装件14的周壁部14A 之间形成上述孔流道42。孔形成构件44由埋设于隔膜38的外周缘部的加强金属件38A和形成于防振基体 16的下端外周部的阻挡台阶部16A夹持固定。详细地说,用第二安装件14的铆接部观来铆接固定设置于隔膜38的外周缘部的加强金属件38A,孔形成构件44的下端部经由覆盖加强金属件38A的内周缘部的隔膜38的橡胶部分被加强金属件38A支撑。上述弹性壁46俯视呈圆形,并如图3所示,其外周部46A硫化粘结于孔形成构件 44的圆筒状部44B的内周面44A。弹性壁46在径向中央部上具有贯通轴芯方向X的圆形连结用孔52,在连结用孔52周围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向轴芯方向X突出的环状凸条M。如图2、4所示,一对隔开板48、50通过贯通连结用孔52的圆柱状连结部56相连结,并通过热可塑性树脂成形为一体。其中一个(上侧)隔开板48构成第一液室36A的室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面向第一液室36A而配置(参照图1)。另外,另一个(下侧)隔开板50构成第二液室36B的室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面向第二液室36B而配置。另外,这一对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上的位移量由弹性壁46来限制。一对隔开板48、50以俯视时外形小于弹性壁46的方式形成。即,隔开板48、50的外周缘48A、50A在比孔形成构件44的内周面44A更靠近径向内侧Ki侧终止其端部,弹性壁46的外周缘位于该内周面44A(参照图2)。如图3所示,连结部56具备环状的第一平面部56A,其设置于下侧隔开板50上并与轴芯方向X垂直;嵌合凸部56B,其从第一平面部56A向轴芯方向X突出;嵌合凹部56C, 其设置于上侧隔开板48上并与嵌合凸部56B嵌合;环状的第二平面部56D,其设置于嵌合凹部56C的开口缘部并与轴芯方向X垂直。另外,如图4所示,在通过第一平面部56A与第二平面部56D对接来决定在轴芯方向X上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嵌合固定嵌合凸部56B和嵌合凹部56C。一对隔开板48、50的中央部连结部56周围分别设置有环状槽58,该环状槽58与弹性壁46的上下凸条M相嵌合(参照图3、8)。在环状槽58的外周,即径向外侧Ko侧上, 在轴芯方向X上夹持弹性壁46的夹持部分60在整个圆周上呈环状而设置。进而,在夹持部分60的外周,即径向外侧Ko侧上设置有间隙形成部62,该间隙形成部62在其与弹性壁 46对置的壁面之间形成越向径向外侧Ko侧越逐渐变宽的间隙61 (参照图6),且该间隙形成部62构成隔开板48、50的外周缘部。如图6所示,上述夹持部分60,以其径向中央位置为界,将比其更靠向径向外侧Ko 侧即外周侧作为第一夹持部分64,将比其更靠向径向内侧Ki侧即内周侧作为第二夹持部分66时,第一夹持部分64上设置有高压缩夹持部68,该高压缩夹持部68在轴芯方向X上以比第二夹持部分66更高的压缩率夹持弹性壁46。即,就夹持部分60而言,在其外周侧的第一夹持部分64上具备高压缩夹持部68,设定该高压缩夹持部68在弹性壁46的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率最高,并设定在该高压缩夹持部68上的压缩率高于其径向内侧Ki侧的压缩率及径向外侧Ko侧上的压缩率。此处,弹性壁46在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率是指,由一对隔开板48、50产生的弹性壁46在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量除以弹性壁46原来的厚度所得的值,将一对隔开板48、50 在对象部位上的间隔设为U (参照图4),将弹性壁46在该部位上的原来的厚度设为T (参照图3)时,用(T-U)/T来定义该压缩率。另外,设定高压缩夹持部68上的压缩率较高,使得即使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上发生假定的最大位移时,高压缩夹持部68也不会与弹性壁46的壁面分离,也就是还剩有压缩。更详细地,在该例中,如图6所示,在内周侧的第二夹持部分66上,弹性壁46在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率被设为大致恒定,在外周侧的第一夹持部分64上,越靠近径向外侧Ko 侧压缩率越逐渐变高,上述高压缩夹持部68上的压缩率变最大,从该高压缩夹持部68开始越靠近径向外侧Ko侧压缩率越逐渐变低,直至到达形成上述间隙61的间隙形成部62。为了能这样设定压缩率,一对隔开板48、50和弹性壁46的剖面形状分别以如下方式形成。隔开板48、50从第二夹持部分66至第一夹持部分64的高压缩夹持部68,以在径向K上的间隔U恒定的方式形成为与轴芯方向X垂直的平面状,在比高压缩夹持部68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形成为越靠近径向外侧Ko侧越逐渐偏向轴芯方向外侧Xo的倾斜面状(参照图4、6)。另一方面,弹性壁46的与第二夹持部分66对置的壁面70形成为垂直于轴芯方向X的平面状,与其外周侧部分,即与第一夹持部分64及比该第一夹持部分64更靠近径向外侧Ko侧的隔开板部分(即间隙形成部6 相对置的壁面72形成为越靠近径向外侧Ko 侧越靠近轴芯方向外侧Xo的倾斜面状(参照图3、6)。由此,弹性壁46的外周部46A形成为厚壁状。比隔开板48、50的高压缩夹持部68更靠外周侧的上述倾斜面和弹性壁46的上述壁面72的倾斜面都形成为弯曲面状,并且设定前者的倾斜度大。由此,上述间隙61形成为越靠近径向外侧Ko侧越逐渐变宽的形状。如图3、5所示,在弹性壁46的由一对隔开板48、50夹持的弹性壁部分设置有在轴芯方向X上贯通的贯通孔74。在该例中,贯通孔74设置于由上述高压缩夹持部68夹持的弹性壁部分。因此,如图7、9所示,在弹性壁46的圆周方向C上,贯通孔74与夹压部76交互设置有多个,该夹压部76由高压缩夹持部68在轴芯方向X上以压缩状态被夹持。详细地,贯通孔74是以规定的宽度在圆周方向C上延伸的大致四角形的开口,且在圆周方向C 上以等间隔设置有6个,在各贯通孔74之间以放射状形成有越靠近径向外侧Ko侧壁厚越逐渐变厚的倾斜面状的夹压部76,以使平缓连结其内周侧的弹性壁部分和外周侧的弹性壁部分。间隙78用于将贯通孔74与第一液室36A或第二液室36B相连结,在贯通孔74的径向外侧Ko侧,在隔开板48、50处于中立位置时使弹性壁46和隔开板48、50互相不接触而确保规定间隔,由此形成间隙78。此处,所谓中立位置是指第一液室36A和第二液室36B 之间无液压差的状态,即,一对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上不产生位移的状态的位置。通过这样设置贯通孔74和间隙78,在一对隔开板48、50的中立位置,第一液室 36A与第二液室36B通过贯通孔74和间隙78以使液体能够流动的方式连结。另外,上述贯通孔74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大振幅振动的情况下,一对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上产生位移时,隔开板48、50被弹性壁46的壁面按压从而使间隙78消失,由此将贯通孔74被堵
O此外,附图标记80表示的是设置于弹性壁46的外周部46A的隆起部(参照图6), 在弹性壁46的第一液室36A侧、相对于其倾斜面状的上述壁面72向轴芯方向外侧Xo侧即第一液室36A侧隆起而形成。隆起部80以比第一液室36A侧的隔开板48的上面更向轴芯方向外侧Xo侧伸出的方式突出形成。另外,附图标记82表示的是设置于孔形成构件44的内周面44A上的凸部,该凸部在弹性壁46的第二液室36B侧的基部向径向内侧Ki突出而形成。凸部82的第二液室36B 侧的侧面82A形成为垂直于弹性壁46的轴芯方向X的平面状,该侧面82A在成形弹性壁46 时,成为成形模的接触面(用于防止毛边(burr)的密封面)。通过设置这些隆起部80和凸部82,能提高相对于孔形成构件44的弹性壁46的基部的刚性,从而提高低频率大振幅情况下的一对隔开板48、50的位移限制效果。根据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案的液封式防振装置10,在发生高频段的微振幅振动时,一对隔开板48、50成一体而往复移动,由此吸收第一液室36A的液压从而能够降低振动。因此,对于高频率微振幅振动,能有效降低动弹簧常数。另一方面,发生低频段的大振幅振动时,由弹性壁46来限制一对隔开板48、50的位移量,因此,能使液体通过孔流道42在第一液室36A和第二液室36B之间流动,并能通过该液体流动效果来使振动衰减。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案,在高频段的微振幅振动的情况下,第一液室36A和第二液室36B通过贯通孔74和间隙78以使液体能够流动的方式连结,因此,能将该部分作为在比上述孔流道42更高的频段下发挥作用的高频率孔来使用。因此,基于在这些贯通孔74 和间隙78内流动的液体的共振作用,能发挥低动倍率化效果。此外,通过改变贯通孔74的数量、开口面积和间隙78的形状、大小等来能调整由贯通孔74和间隙78形成的高频率孔的特性。另一方面,在大振幅振动的情况下,该贯通孔74由于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 上产生位移而被该隔开板48、50堵塞,从而无法进行液体流动,因此,能确保原本孔流道42 带来的高衰减性能。由此,能在确保大振幅振动时的高衰减性能来保持乘坐舒适性能的情况下,能实现微振幅振动时的低动倍率化,从而能改善噪音性能。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案,则由于间隙78设置于贯通孔74的径向外侧Ko侧上弹性壁46的壁面和隔开板48、50的周缘部的板面之间,因此,容易设定成在连结贯通孔74 和液室36A、36B之间的同时,在大振幅振动情况下使贯通孔74闭塞。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案,则弹性壁46具备由一对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上以压缩状态夹持的夹压部76,在圆周方向C上贯通孔74与夹压部76交替设置,因此,能使贯通孔74具有高频率孔的功能的同时,在该中间的夹压部76上维持隔开板48、50与弹性壁46的接触状态,从而能够降低由于弹性壁46和隔开板48、50之间的撞击所产生的噪音。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案,一对隔开板48、50在连结部56的径向外侧Ko侧具备夹持弹性壁46的夹持部分60,在该夹持部分60中的径向外侧Ko侧的第一夹持部分64设置有高压缩夹持部68,该高压缩夹持部68在轴芯方向X上以比径向内侧Ki的第二夹持部分 66更高的压缩率夹持弹性壁46。因此,能将隔开板48、50直至隔开板48、50开始离开弹性壁46为止在轴芯方向X上产生的位移量设定得较大,从而能降低因隔开板48、50离开弹性壁46而产生的噪音。如果对这一点进行详述,通常,通过中央连结部互相连结的一对隔开板产生轴芯方向的位移时,从其外周缘侧开始离开弹性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案中,例如,隔开板 48,50向上方的位移过大时,上侧的隔开板48欲从其外周缘侧离开弹性壁46,但由于在作为离开起点的外周侧上设置了高压缩夹持部68,能在该高压缩夹持部68上维持与弹性壁 46的接触状态,并能将隔开板48、50直至隔开板48、50开始离开弹性壁46为止在轴芯方向X上产生的位移量设定得较大。尤其是在该例中,即使产生了假定的最大轴芯方向X上的位移,也因为设定该部分的压缩率较大以使高压缩夹持部68不离开弹性壁46的壁面,所以能切实地防止夹持部分60离开弹性壁46,从而能有效防止噪音的产生。另外,这样在隔开板48、50的夹持部分60的径向外侧Ko侧设置高压缩夹持部68, 而不是在径向K整体上将压缩率设定得较高,因此,能抑制弹性壁46整体的刚性增强,能确保隔开板48、50在高频率振动下容易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在组装隔开体40时,能避免由于在轴芯方向X上压缩的弹性壁46的橡胶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连结部56上的熔敷不良现象,因而隔开体40的组装性优异。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案,由于在由该高压缩夹持部68夹持的弹性壁部分上设置有贯通孔74,因此,在弹性壁46被高压缩夹持部68所夹持的弹性壁部分上,起因于贯通孔74的低刚性部断续地形成在圆周方向C上。因此,在高频段的微振幅振动的情况下,能使隔开板48、50在轴芯方向X上容易进行往复移动,并能降低动弹簧常数。高压缩夹持部68是用于提高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率的部位,以使隔开板48、50即使在轴芯方向X上产生大位移也不离开弹性壁46,另一方面,如果提高在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率,则与此相应地弹性壁 46变硬。于是,在该高压缩夹持部68上以断续状设置贯通孔74来设置低刚性部,由此能在不使由径向外侧Ko侧的第一夹持部分64夹持的弹性壁部分变硬的情况下,反而能够保持该部分柔软的同时,提高轴芯方向X上的压缩率以使隔开板48、50不离开弹性壁46。另外,由于该低刚性部设置于外周侧的第一夹持部分64上,因此,在输入高频段的振动时,能抑制一对隔开板48、50在如轴芯倾斜的歪斜方向上的位移,同时能使其在轴芯方向X上顺畅地进行往复移动,并能进一步提高降低高频段的动弹簧常数的效果。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案,由于弹性壁46的外周部46A以厚壁状形成,在低频段的大振幅振动的情况下,能有效限制隔开板48、50的往复移动的位移。此外,弹性壁46上设置的贯通孔74的配置、数量、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另外,间隙78的形状、配置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另外,设置了高压缩夹持部68的隔开板48、50的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而可以进行该种改变。其他虽不一一列举,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产业上利用的可能件本发明可以用于包括汽车发动机支架在内的、将振动体和支撑体防振结合的汽车的各种防振装置中。另外,也可以用于汽车以外的各种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封式防振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件;筒状的第二安装件;防振基体,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连结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隔膜,其由橡胶状弹性膜构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且在其与所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隔开体,其将所述液体封入室隔开成所述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所述隔膜侧的第二液室;孔流道,其连通所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开体包括环状的孔形成构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周壁部内侧,形成所述孔流道;弹性壁,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用于堵塞所述孔形成构件的内圆周面之间;一对隔开板,其通过贯通所述弹性壁的径向中央部的连结部而相互连结,并在该弹性壁的轴芯方向上夹持所述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在由所述一对隔开板夹持的弹性壁部分具备沿着轴芯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在所述弹性壁的壁面和与该壁面对置的所述一对隔开板的板面之间设置有连结所述贯通孔的间隙,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以在所述一对隔开板的中立位置上通过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间隙使液体能够流动的方式相连结,并且通过使所述一对隔开板在轴芯方向上产生位移来用该隔开板堵塞所述贯通孔。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在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弹性壁的壁面与所述隔开板的周缘部的板面之间形成。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壁具备由所述一对隔开板而在轴芯方向上以压缩状态夹持的夹压部,在所述弹性壁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夹压部交替设置有多介。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隔开板在所述连结部的径向外侧具备用于夹持所述弹性壁的夹持部分,所述夹持部分包括径向外侧的第一夹持部分和径向内侧的第二夹持部分,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分上设置有高压缩夹持部,该高压缩夹持部在轴芯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二夹持部分更高的压缩率夹持所述弹性壁。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设置于由所述高压缩夹持部夹持的弹性壁部分,所述贯通孔和由所述高压缩夹持部夹持的所述夹压部在所述弹性壁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
全文摘要
隔开第一液室(36A)和第二液室(36B)的隔开体(40)由环状的孔形成构件(44)、堵塞其内圆周面(44A)之间的弹性壁(46)、夹持弹性壁的一对隔开板(48、50)构成。弹性壁(46)的由隔开板(48、50)夹持的弹性壁部分设置有贯通孔(74),在弹性壁(46)的壁面和隔开板(48、50)的板面之间设置有与贯通孔(74)连结的间隙(78),第一液室(36A)和第二液室(36B)以在隔开板(48、50)的中立位置通过贯通孔(74)和间隙(78)使液体能够流动的方式相连结,并且通过隔开板(48、50)的位移堵塞贯通孔(74)。
文档编号F16F13/10GK102395810SQ20108001642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3日
发明者小笠原大 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