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219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艘船之间的流体的转移。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在权利要求 1的前序部分中阐述的用于转移流体的连接装置。本发明在用于例如在生产船与穿梭油船之间进行液化天然气的离岸转移的系统中特别有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包括一种用于离岸低温装载的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在两个浮船之间转移液化天然气(在下文中叫做LNG)的系统。在WO 01/34460中公开了一个这样的系统,描述了包括拉进漏斗状件(pull-in funnel)的拉进和连接单元,拉进漏斗状件包括缝隙并安装在穿梭油船的船头上的倾斜位置中。漏斗状件具有平稳地进入圆柱形内部中的向外分叉的外部,构成用于连接头的主要引导装置。漏斗状件还设置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导槽形式的辅助引导装置,导槽在进口处具有较大的宽度并向内会聚至与用于连接头上的导柱的保持臂相应的宽度,使得保持臂将在导槽中滑动,而导柱将在漏斗状件的外部延伸。将以上提到的现有技术系统设计为在一次操作中连接多个柔性管。因此,在连接过程中受到动态运动的总质量可能相当大。此外,将此系统设计为在结构中与预定角度的柔性管连接。与此角度的偏离可能在柔性管中产生较大的弯曲力矩。在这些部件进入的过程中,将把这些弯曲力矩引入导柱中。导柱系统没有在这些出现之前对对准负载建立明显杠杆作用(leverage,调节)的功能。这在拉进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阻力。现有技术还包括US 2004/0011424 Al,其描述了一种具有带有圆形横截面的圆锥 51和两个沿直径相对的侧刀片55的对准装置,其中当圆锥51在喇叭状件44中接合时,侧刀片将自身容纳在设置于喇叭状件44的前展开部分中的沿直径相对的侧缝隙56中。这些缝隙的宽度在刀片接收端上及其之后变得越来越窄。优选地,对准装置包括圆锥51类型的两个对准圆锥,所述两个对准圆锥沿着水平面彼此沿直径相对地布置,并与喇叭状件44类型的两个对准喇叭状件配合。在此情况中,固定模块将装配有类型47的两个绞盘或装配有具有两个圆筒的一个绞盘。在现有技术中,以这样的方式将拉进绳索(wire)与柔性管连接,所述方式使得拉进方向与柔性管的纵向轴线差不多对准。柔性管端部组件的重量可能在牵拉绳与柔性管之间产生明显的角度偏离,并最终在牵拉绳与引导系统之间产生角度偏离。这可能在开始进入漏斗状件时产生问题。存在于现有技术连接装置中的缝隙还代表潜在的操作危险或限制,因为拉进绳索可能堵塞在缝隙中,导致设备损坏和操作中断。本申请人已经设计并具体化本发明,以克服缺点并获得其他优点。

发明内容
在主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并描述了其特征,同时,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第一连接壳体与第二连接壳体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壳体包括引导元件,引导元件从第一连接壳体延伸并在离第一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一定距离处具有自由端,第二连接壳体包括用于引导元件的容器和用于将引导元件牵拉到容器中的拉进装置,所述拉进装置连接于引导元件的自由端,从而第一连接壳体以与中心轴线不重合的角度朝着容器被牵拉,并且当引导元件在容器内就位时,第一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对准并重合,并且两个壳体旋转地对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引导元件头包括球形和引导元件底座部分,引导元件底座部分具有基本上矩形的且细长的横截面,其长边沿着所述轴线延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容器包括矩形钟口形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引导元件和容器的横截面形状不是圆形的,S卩,主要是矩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等等,这在侧面对第一连接壳体提供纵向的且旋转的正位力矩。拉进装置所施加的牵拉力在比第一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更陡的方向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容器布置在入坞框架中,并可在延伸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滑动,在延伸位置中,引导元件可被牵拉到容器中,在收回位置中,第一连接壳体和第二连接壳体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壳体连接于柔性管以转移LNG或蒸发的LNG,并第二连接壳体连接于船上的管以在柔性管与船上的储罐之间转移LNG或蒸发的LNG。通过对导柱的自由端施加牵拉力,S卩,在离柔性管的中心轴线一定距离处,实现连接头的正位力矩,这便于导柱进入导柱容器。导柱、导柱容器和入坞框架的几何形状是这样的,使得柔性管的移动在移动的拉进绳索方向上对准,与柔性管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相反。导柱和导柱容器的互补的横截面形状不是圆形的,S卩,主要是矩形的、长方形的、 椭圆形的、三角形的,等等,这在侧面对柔性管及其连接头提供纵向的且旋转的正位力矩。拉进绳索在柔性管上所施加的牵拉力在与自由端区域中的柔性管中心轴线的方向偏离的(优选地比其更陡的)方向上。牵拉力在位于柔性管中心轴线外部的点处施加。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装置提供管和连接轴的对准以及所对准的轴的旋转对准。


参考附图(其中,相似的参考数字表征相似的部件),从给出为非限制性实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图Ia是示出了两艘固定至彼此并具有在其之间延伸的柔性管的船的系统的侧视图的原理草图;图Ib是示出了图Ia所示的系统的俯视图的原理草图;图2a至图2c是示出了处于三个不同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即图2a示出了进入导柱容器之前的导柱;图2b示出了导柱容器内的导柱和处于延伸位置中的容器;以及
图2c示出了处于收回位置中的导柱容器和处于连接状态中的连接器;图3是如图2b所示的连接装置的部分侧剖视图;图4a至图4d示出了处于四个不同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即图4a示出了进入导柱容器之前的导柱;图4b示出了处于部分地位于导柱容器内的第一位置中的导柱;图4c示出了处于部分地位于导柱容器内的第二位置中的导柱;以及图4d示出了位于导柱容器内的安装位置中的导柱和处于连接状态中的连接器;图4a至图4d均包含四幅图,其中,图⑴和图(ii)是透视图,图(iii)是侧视图, 并且图(iv)是图(iii)的纵向截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包含三幅图,其中,图⑴和图(iii)是透视图,并且图(ii)是侧视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⑴和图(ii)是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元件的两个变型的透视图,并且图(iii)和图(iv)是与引导元件容器配合的引导元件的第三变型的图;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其中,图(i)和图(ii)是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元件的两个变型的透视图,并且图(iii)和图(iv)是与引导元件容器配合的引导元件的第
三变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和图I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其中可能使用连接装置的设备的原理草图。生产船1和穿梭油船2 (仅示出二者的一部分)浮在水W中,并通过吊索设备中的一对双系船索3以一前一后的结构固定至彼此。例如,可能用保持恒定船尾牵拉力的穿梭油船2保持船之间的距离,从而保持系船索拉紧。例如,生产船1可能是转动架固定的LNG FPS0,其可能是风向标自由的。此设备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 生产船1装备有所谓的A框架4,枢转地安装至生产船的甲板,如图Ia中的双箭头所指示的。三个基本上平行的柔性管5在船之间延伸,指定其中两个柔性管用来转移LNG, 而指定第三个柔性管用来将蒸发的LNG(汽化)从穿梭油船2返回至生产船1。例如,这些管可以是波纹不锈钢真空绝缘CRY0DYN⑧柔性管。用A框架4支撑柔性管5,并且每个管5 在其自由端包括连接头16,连接头16将被引入穿梭油船2上的拉进和连接单元6中的相应容器中。在柔性管5的一个典型的拉进和连接操作中,穿梭油船2的船头装配有拉进绞盘 (未示出)和容器,将在下文中对他们进行描述。当已将A框架以适当的倾角定位时,三个连接头16 (通常同时地)从生产船1被拖拉至穿梭油船2上的船头区域中的拉进和连接单元6,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被拉进并锁定。图Ia和图Ib示出了处于这种连接和锁定状态中的柔性管5,在此状态中,可能在船之间出现流体转移。每个连接头16包括连接凸缘15、球阀12和回转接头10。在拉进和连接单元6中, 每个连接头6存在有一个入坞和连接单元,其包括拉进绞盘、具有连接器和球阀的连接头 20、以及凸缘2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船之间转移流体的连接装置,并且,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此连接装置及相关的连接过程的细节。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现在将参考图2a至图2c和图3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a示出了连接过程的初步状态,其中,已用与导柱101连接的拉进绳索8将连接头16牵拉至拉进和连接单元6附近的位置。如技术人员将知道的,将拉进绳索8的另一端与穿梭油船2上的传统的拉进绞盘设备(未示出)连接。在图2b中,柔性管5上的导柱已经进入拉进和连接单元6,并且图2c示出了处于连接和锁定状态中的连接装置,连接和锁定状态即为由图la、图Ib示意性地示出的状态。首先参考图2a,柔性管5在其设置有连接头16的自由端附近,连接头16包括球阀壳体12,球阀壳体12具有用于与穿梭油船2上的连接壳体20上的相应第二凸缘21连接的第一凸缘15。在连接时用阀门致动器14打开球阀,这是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连接头16进一步包括导柱101,通过适当的夹具设备104连接于柔性管。导柱101 包括位于其外自由端处的头部102 ;内底座部分105 ;以及中间的中颈部103。导柱头102 是比较小的,优选地,在此实施方式中包括球形。底座部分105具有基本上矩形的且细长的横截面,其长边沿着柔性管的中心轴线延伸。中间部分103也朝着底座部分具有基本上矩形的且细长的横截面,并且面向阀壳12的中间部分的侧边基本上是笔直的,并与阀壳中心轴线基本上平行地对准(见图3)。连接头16经由回转接头10而与柔性管5连接。拉进和连接单元6经由万向安装架26a、26b而与穿梭油船2 (在图2a中仅示出了穿梭油船的中间支撑结构)枢转地连接。拉进和连接单元6的此万向安装架(或万向悬挂)确保无力矩的连接。万向安装架结构设计为支撑来自柔性管和连接器系统的外部负载。此结构有时与连接壳体20的安装凸缘处的冷管道系统热绝缘。管道系统的旋转轴线在环境温度下与万向节系统轴线重合。将管道系统弹性地布置以允许热偏差。连接壳体20包括上述的第二凸缘21、多个锁爪22、锁定致动器23和激活元件24。 当第一凸缘15与第二凸缘21接触时,致动器23旋转激活元件,从而锁爪22接合第一凸缘 15并建立连接。在此阶段,操作阀门致动器,打开球阀,并且流体可从柔性管5流入穿梭油船上的管道系统25。此阀连接器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类型的,例如,由MIB Italiana S. p. a 开发并销售的“Bow Connector System(船头连接器系统)”。在图中,仅部分地示出了阀门与船上的储罐之间的管道系统25,这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对于理解本发明并不重要。布置于拉进和连接单元6上的是入坞框架122,在此实施方式中,入坞框架具有用于拉进绳索8的滑轮126。入坞框架122包括导柱容器123,如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的,导柱容器被构造为容纳并支撑导柱101的至少一部分。导柱容器123能够在延伸位置(图2a 所示)和收回位置(图2c所示)之间的入坞框架122中移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导柱容器123的该移动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致动器130相对于入坞框架122的往复移动。容器致动器130可以是液压致动器,或者,其可以是螺纹千斤顶。导柱容器123包括锚链孔124,导柱也被牵达到拉锚链孔124中,并且导柱容器传统地装配有一对导辊125。图2a示出了导柱101的形状和定位是什么样的,并示出了这样的事实将拉进绳索与导柱头102连接,施加在柔性管5上的牵拉方向与柔性管的中心轴线不同。这确保了在经历边缘负载之前建立重要的杠杆作用臂,并且在管上产生正位力矩,并且正位力矩用来在最后阶段将管与进入导柱容器的导柱对准。在图2b中,导柱101已被牵拉到导柱容器123内并用适当的锁定设备锁定在此位置中,所述锁定设备诸如分别延伸穿过导柱和导柱容器中的相应孔106、127的销(未示出)。这种锁定设备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不需要进一步描述,锁定设备允许缓和拉进绳索8中的张紧,因为在此状态中导柱101与导柱容器123连接。球形的导柱头102另外由容器123中的辊128a、128b支撑。导柱容器的内部包括与以上说明的导柱几何形状互补的几何形状。导柱容器包括基本上矩形的、漏斗形状的开口,用于容纳底座部分105的基本上矩形的且细长的横截面。在图3中的侧视图和部分剖视图中也示出了图2b所示的位置。图3示出了导柱头102如何由两个辊128a、128b支撑,并且示出了面向阀壳的中间部分103的侧部如何与阀壳中心轴线基本上平行地对准和如何由下辊128b支撑。除了对于拉进和对准操作是有利的以外,此特征在所谓的“快速分离”情况中也是特别有用的,即,在该情况中,通过放出或切割绳索来释放连接头16,而无需延伸可滑动的入坞框架122。导柱(在此实施方式中, 是所述中间部分)的此特定形状确保在其从容器123中出来并离开容器123之前,连接头在最初沿着大约与中心轴线a-a和b-b (见图3)平行的路径的同时远离连接壳体20。因此,可以在没有损坏阀门凸缘的危险的情况下执行快速分离操作。图3还示出了导柱容器123的内部如何包括与导柱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从而确保了柔性管5的中心轴线a-a与连接壳体20的中心轴线b_b对准。换句话说,一旦导柱在导柱容器内就位,两条轴线便重合。图3还示出了附接有拉进绳索的导柱头102如何从柔性管中心轴线a-a延伸距离 h,并且示出了拉进绳索的牵拉方向与中心轴线a-a如何偏离角度α。图3中的双箭头M表明,导柱容器123能够在入坞框架122中与平行于中心轴线 b-b前后移动。因此,一旦如图2b和图3所示导柱101已被固定在导架容器123内,并且两个上述轴线a-a和b-b重合,两个凸缘15,21便可能以安全且可控的方式通过将导柱容器123 移动至其收回位置而匹配,并且如上所述可以建立并锁定连接。在此阶段,当柔性管与连接壳体20对准时,可以这样使两个凸缘15、21准备好匹配,S卩,可能以可控且安全的方式去除
I7KV皿寸寸°图2c示出了建立且锁定的状态,其中(用致动器130)将可移动的导柱容器123 移动至入坞框架中的收回位置,由此连接并锁定凸缘。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现在将参考图4a至图4d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这些图(其是原理草图)中,仅示出了说明本发明所需要的元件。例如,在由图1至图3提供的并在上面描述的信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实际应用需要哪些辅助元件。图4a示出了连接过程的初步状态,其中,已用附接至导柱201的拉进绳索8将柔性管5牵拉至拉进和连接单元6附近的位置。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导柱201从柔性管中心轴线a-a(见图(iii))延伸距离h,并将拉进绳索8附接至导柱201的自由端,或附接至头部202。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柔性管上的牵拉角度与柔性管的中心轴线偏离。
7
在此第二实施方式中,拉进和连接单元6包括相对于入坞框架222固定的导柱容器223。然而,也可以相对于入坞框架222滑动地布置导柱容器22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布置相似。在此第二实施方式中,导柱201和导柱容器223包括互补的钟口形状。如特别在图(i)中示出的,导柱容器223是非圆形的形状,更精确地,是基本上矩形的形状,横截面的长度与连接壳体20的中心轴线b-b基本上平行。导柱容器223的中心轴线d和连接壳体 20的中心轴线b-b相对于彼此不平行,即,中心轴线d与中心轴线b-b之间具有角度α,其中,0° <α<90°。对于特定的装载系统,在柔性管和连接系统的重量和硬度的基础上估计此角度。典型地,15° < α <35°。类似地,导柱201的形状与导柱容器223的形状互补,导柱横截面的长度与柔性管 5的中心轴线a-a基本上平行。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中,柔性管的中心轴线a_a与连接壳体 20的中心轴线b-b成角度β1Ι5在图4b中,导柱201已经进入导柱容器223。上述矩形形状确保柔性管5相对于连接壳体20的侧面对准,S卩,进入相同的垂直平面。而且,上述钟口形状用来减小中心轴线 a-a和b-b之间的角度。因此,在此状态中,柔性管的中心轴线a-a与连接壳体20的中心轴线b-b成角度β2,并且,β2 < β10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中,已将导柱201进一步牵拉到导柱容器223中,并且,两个部
件的下部配合以枢转柔性管5,S卩,使得中心轴线a-a与中心轴线b-b成角度β3,其中,β3 < β2。在图4d所示的状态中,已将导柱完全牵拉到导柱容器223中,已将第一凸缘15和第二凸缘21匹配,并完成连接。在此状态中,柔性管的轴线a-a与连接壳体20的中心轴线 b-b成角度β4 = 0°,S卩,两条轴线对准。导柱优选地可以通过锁定销(未示出)或本领域中相似的锁定装置在此位置中锁定至导柱容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现在将参考图5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此图(其包含原理草图)中,仅示出了说明本发明所需要的元件。例如,在由图1至图4提供的并在上面描述的信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实际应用需要哪些辅助元件。图5示出了连接过程的初步状态。拉进绳索8穿过容器323在滑轮326周围延伸, 并延伸至拉进绞盘(未示出)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容器323附接至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 6的一部分。在此第三实施方式中,柔性管上的引导件包括附接至柔性管5的引导设备301。引导设备301包括-梁301a,与柔性管5的中心轴线a_a横向地布置,-板元件301b,与中心轴线a-a对准地布置,并相对于中心轴线a-a具有前角δ; 板元件的顶点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距离Ii1 ;以及-三个绳索段301c、301d、301e;第一绳索段301c邻近所述顶点附接至板元件 301b ;第二绳索段301d和第三绳索段301e附接至所述梁301a的相应端部;并且,所有三个绳索段均在公共接合点P处连接于拉进绳索8,公共接合点P在中心轴线a-a的上方延伸距离h。在功能上,此接合点P与上述导柱头102相似。
因此,通过此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一样,柔性管上的牵拉角度与柔性管的中心轴线偏离。第四实施方式的描述现在将参考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此图(其包含原理草图)中,仅示出了说明本发明所需要的元件。例如,在由图1至图4提供的并在上面描述的信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实际应用需要哪些辅助元件。在此第四实施方式中,柔性管上的引导件包括附接至柔性管(未在图6中示出的管)的引导设备401。图(i)示出了三角形形状的板401a,图(ii)示出了矩形形状的板 401,a,并且图(iii)示出了圆形形状的板401”a。这些板经由两个绳索段401b、401c而与拉进绳索8连接,绳索段401b、401c在接合点P会合,并以间隔的关系附接至板。图6的图(iii)示出了拉进绳索8如何穿过容器423、穿过导环426并延伸至拉进绞盘(未示出)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容器423和导环426附接至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 6且附接至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的一部分。图6的图(iv)示出了当已将引导设备401完全牵拉到容器423中时的状态,绳索段401b、401c已在附接至柔性管(未在图6中示出)的板401”a上施加了正位力矩,因此, 已将柔性管与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对准。第五实施方式的描述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在此图(其包含原理草图)中,仅示出了说明本发明所需要的元件。例如,在由图1至图4提供的并在上面描述的信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实际应用需要哪些辅助元件。在此第五实施方式中,柔性管上的引导件包括附接至柔性管(未在图7中示出的管)的引导设备501。图(i)和图(ii)示出了三角形形状的板501a、501,a,图(iii)示出了矩形形状的板501 ”a。这些板经由三个绳索段501b,501c,501d而与拉进绳索8连接,所述绳索段在接合点P会合,并以三角形间隔的关系附接至板。图7的图(iii)示出了拉进绳索8如何穿过容器523、穿过导环526并延伸至拉进绞盘(未示出)上。技术人员将理解,容器523和导环526附接至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 6且附接至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的一部分。图7的图(iv)示出了当已将引导设备501完全牵拉到容器523中时的状态,绳索段501b、501c、501d已在附接至柔性管(未在图6中示出)的板501”a上施加了正位力矩, 因此,已将柔性管与上述拉进和连接单元对准。对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描述虽然已经参考将拉进和连接单元6安装在穿梭油船2上并且从生产船1对柔性管 5的自由端进行供给的系统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将可同等地应用于相反的结构,即,在所述相反的结构中拉进和连接单元安装在生产船上。虽然已经参考用于在生产船与穿梭油船之间离岸转移LNG的系统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技术人员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也可能应用在其他LNG系统中,诸如,在海上航行的船与岸上设备之间,或在陆地上的或海上的其他船之间。技术人员还将理解,本发明也可用于除了 LNG以外的其他流体。虽然本发明对于具有比较硬的柔性管5的系统来说是特别有用的,但是,所发明的连接装置可用于任何硬度的管。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第一连接壳体(12)与第二连接壳体(20)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包括引导元件(101 ;201 ;301a至301e ;401b,401c ;501b至501d),所述引导元件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延伸并在离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 (a-a) 一定距离(h)处具有自由端(102 ;202 ;P),-所述第二连接壳体(20)包括用于引导元件的容器(123 ;223 ;323 ;423 ;523)和用于将所述引导元件牵拉到所述容器中的拉进装置(8),所述拉进装置(8)连接于所述引导元件的自由端(102 ;202 ;P),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以与所述中心轴线(a-a)不重合的角度朝着所述容器被牵拉, 并且,当所述引导元件在所述容器内就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a-a)和所述第二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b-b)对准并重合,并且所述两个壳体旋转地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元件头(102;201)包括球形和引导元件底座部分(105 ;205),所述引导元件底座部分具有基本上矩形的且细长的横截面, 其长边沿着所述轴线(a-a)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器(223)包括矩形钟口形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元件和所述容器的横截面形状不是圆形的,即,主要是矩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等等,从而在侧面对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提供纵向的且旋转的正位力矩。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由所述拉进装置(8)所施加的牵拉力在比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的中心轴线更陡的方向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容器(123)布置在入坞框架(122)中,并可在延伸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延伸位置中,所述引导元件可被牵拉到所述容器中,在所述收回位置中,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和所述第二连接壳体(20)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在收回至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和所述第二连接壳体(20)连接的位置之前将所述引导元件锁定在所述容器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壳体(12)连接于柔性管(5)以转移LNG或蒸发的LNG,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壳体(20)连接于船(2)上的管道 (25)以在所述柔性管(5)与所述船(2)上的储罐之间转移LNG或蒸发的LNG。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第一连接壳体(12)与第二连接壳体(20)连接的连接装置。第一连接壳体(12)包括引导元件(101;201;301a至301e;401b,401c;501b至501d),该引导元件从第一连接壳体(12)延伸并在离第一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a-a)一定距离(h)处具有自由端(102;202;P)。第二连接壳体(20)包括用于引导元件的容器(123;223;323;423;523)和用于将引导元件牵拉到容器中的拉进装置(8),拉进装置(8)连接于引导元件的自由端(102;202;P)。本发明允许第一连接壳体以与中心轴线(a-a)不重合的角度朝着容器被牵拉,并且当引导元件在容器内就位时,第一连接壳体中心轴线(a-a)和第二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线(b-b)对准并重合,并且两个壳体旋转地对准。
文档编号F16L37/12GK102449370SQ201080023096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乔恩·霍维克, 奥勒-马涅·吉尔德, 托尔·维达·奥亚, 比尔格·奥亚, 里恩特斯·范德伍德 申请人:阿克普斯恩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