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挠性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491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式挠性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挠性联轴器,特别是涉及经由板盘簧传递转矩的盘式挠性联轴器。
背景技术
在过去,作为盘式挠性联轴器,人们知道有下述的挠性联轴器,其包括第1轮毂和第2轮毂,其具有连接有传动轴的圆筒状的轮毂主体;转矩传送件,其由分别形成于第1轮毂和第2轮毂上的多个圆弧状的第1板簧和第2板簧形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 2005-61591号公报)。该第1板簧和第2板簧沿轴向间隔开地相对,并且沿径向间隔开、沿周向相互沿反向延伸。各板簧的后端部与邻接的板簧的前端部沿周向间隔开,并且与从轮毂主体而沿径向突出的弹簧支承部连接。另外,第1板簧和第2板簧的前端部经由这些前端部之间的弹簧连接部而成一体连接。该盘式挠性联轴器用于旋转方向限于一个方向的传动轴的连接。在上述过去的盘式挠性联轴器中,板簧后端部支承于轮毂主体的弹簧支承部。在该板簧后端部和沿周向邻接的板簧的前端部之间设置间隙。于是,例如,如果在按照用于顺时针的方式设计的接头上作用逆时针的转矩,则具有在板簧中产生压缩力、板簧压曲、发生破损的危险。另外,由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周向的加工相反,故还具有加工花费工夫的问题,另外,在传动轴连接时必须注意接头的旋转方向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板簧不会压曲,可进行正反旋转,加工以及与传动轴连接的简单的盘式挠性联轴器。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第1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包括第1轮毂以及第2轮毂,该第1轮毂以及第2轮毂具有连接有传动轴的圆筒状的轮毂主体和转矩传送件,转矩从其中一侧轮毂经由上述转矩传送件而传递给另一侧轮毂。上述转矩传送件设于上述轮毂主体的前端部,包括多个宽幅凸部,其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从上述轮毂主体的前端部沿主体轴方向突出,在朝向上述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多个窄幅凸部,其位于沿主体周向邻接的上述宽幅凸部之间,沿轴向突出,在朝向上述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板簧,其从上述窄幅凸部的两侧的各侧面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上述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沿轮毂主体的圆筒面、并且沿轮毂主体的轴向贯穿上述窄幅凸部和板簧的圆弧状间隙,在上述第1轮毂主体的前端面和第2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形成有轴向间隙。上述第1轮毂和第2轮毂通过各自的宽幅凸部的前面和窄幅凸部的前面接触,通过螺栓螺母而连接。第2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包括中间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中间轮毂主体和分别设置于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的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一对传动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传动轮毂主体和设置于传动轮毂主体的前端部上的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连接有传动轴,转矩从一侧传动轮毂经过中间轮毂,经由上述转矩传送件传递给另一侧传动轮毂。上述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包括多个中间轮毂宽幅凸部,其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的各端,在朝向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从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部的各端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沿主体轴向突出;多个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其在朝向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位于沿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沿主体轴向突出;中间轮毂板簧,其分别从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的两侧面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有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该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沿中间轮毂主体圆筒面、并且沿中间轮毂主体的轴向贯穿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和中间轮毂板簧。上述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包括多个传动轮毂宽幅凸部,其在朝向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从传动轮毂主体的前端部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沿主体轴向突出;多个传动轮毂窄幅凸部,其分别位于沿传动轮毂主体周向邻接的传动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在朝向上述传动轮毂主体中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沿主体轴向突出;传动轮毂板簧, 其从上述传动轮毂窄幅凸部的两侧面分别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传动轮毂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上述各传动轮毂中,在朝向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传动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沿主体圆筒面、并且沿主体轴向贯穿上述传动轮毂窄幅凸部和传动轮毂板簧的传动轮毂圆弧状间隙。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中的一侧端面和一侧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以及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另一侧端面和另一侧上述传动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分别形成轴向间隙,上述中间轮毂和传动轮毂通过各自的宽幅凸部的前面和窄幅凸部的前面接触,通过螺栓螺母而连接。第3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包括中间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中间轮毂主体和分别设置于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的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一对带有法兰的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轮毂主体和分别设置于轮毂主体的前端部上的法兰,连接有传动轴。转矩从一侧带有法兰的轮毂,经过中间轮毂,经由上述中间转矩传送件传递给另一侧带有法兰的轮毂。上述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包括多个中间轮毂宽幅凸部,其在朝向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从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前端部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沿主体轴向突出;多个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其分别位于沿中间轮毂主体周向邻接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在朝向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沿主体轴向突出;中间轮毂板簧,其从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的两侧的侧面分别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上述中间轮毂的主体周向邻接的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沿中间轮毂主体圆筒面、并且沿中间轮毂主体的轴向贯穿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和中间轮毂板簧的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一侧端面和一侧上述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 以及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另一侧端面和另一侧上述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分别形成轴向间隙。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的前面与带有法兰的轮毂的法兰的前面接触,上述中间轮毂和上述带有法兰的轮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本发明由转矩传送件经由宽幅凸部和窄幅凸部,沿周向连续的板簧构成。于是,如果对联轴器施加转矩,则在板簧上,在平时产生与旋转方向同向的拉应力,故板簧不会压曲,不论正反旋转均可使用接头。另外,可在不必注意联轴器的旋转方向的情况下与传动轴连接。再有,由于驱动侧和从动侧(例如,图3和图4中的左右)的轮毂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故与过去的盘式挠性联轴器相比较,加工简单、成本降低。另外,由于经由板簧传递转矩,故转矩传送件没有滑动部分。为此,供油是不需要的,也没有部件的磨耗,由此,免于维护。另外,由于在旋转部件,例如轮毂主体和板簧之间没有间隙,由此,动作平滑、并且噪音变小。


图1表示第1发明的实施的一个形式,其为盘式挠性联轴器的立体图;图2为沿图1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轴线的垂直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左侧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右侧视图;图5表示第2发明的实施的一个形式,其为盘式挠性联轴器的立体图;图6为沿图5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轴线的垂直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左侧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右侧视图;图9表示第3发明的实施的一个形式,其为盘式挠性联轴器的立体图;图10为沿图9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轴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左侧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挠性联轴器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 图4表示第1发明的实施的形式,分别为盘式挠性联轴器的立体图、沿轴线的垂直剖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必须将接头的部件区分为驱动侧和从动侧的场合,按照对于驱动侧的部件在标号的末尾加注d,对于从动侧的部件在标号的末尾加注f的方式进行说明。第1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1主要由第1轮毂10和第2轮毂30构成。第1轮毂 10包括圆筒状的第1轮毂主体11和第1轮毂转矩传送件15。在第1轮毂主体11中,在轴孔12中切设有通过键(图中未示出)而固定驱动轴5的键槽13。第1轮毂转矩传送件15设在上述轮毂主体11的前端部上,由第1轮毂宽幅凸部 16、第1轮毂窄幅凸部20与第1轮毂板簧M构成。第1轮毂宽幅凸部16在朝向第1轮毂主体1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18,并且沿周向以120度的间隔,从前端部的3个部位沿主体轴向而突出。第1轮毂窄幅凸部20在朝向第1轮毂主体1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22, 并且位于沿周向邻接的第1轮毂宽幅凸部16之间,从第1轮毂主体11的3个部位沿主体轴方向而突出。第1轮毂宽幅凸部16和第1轮毂窄幅凸部20如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 呈在外周侧扩大的扇形。在本实施形式中,第1轮毂宽幅凸部16的扇形中心角在40 60度的范围内。第1轮毂窄幅凸部20的扇形中心角θ 3在15 25度的范围内。第1轮毂宽幅凸部16的扇形中心角θ ^为第1轮毂窄幅凸部20的扇形中心角θ s的2 3倍。在第1轮毂宽幅凸部16和第1轮毂窄幅凸部20上,分别开设有将第1轮毂10和第2轮毂 30连接的密配合螺栓48的螺栓孔47。第1轮毂10、第2轮毂30与板簧M、44的材料为例如,JIS(日本工业规格)的碳素钢锻钢SF45或SF50。第1轮毂板簧M从第1轮毂窄幅凸部20的两侧的各侧面22沿主体周向而延伸, 与第1轮毂宽幅凸部16的侧面18连接。第1轮毂板簧M在2个侧面18、22之间呈扇形。 第1轮毂板簧M的面为第1轮毂宽幅凸部16的前面17和第1轮毂窄幅凸部20的前面 21共同的面。第1轮毂板簧M通过第1轮毂宽幅凸部16和第1轮毂窄幅凸部20分隔, 但是,整体上用作一个板簧。第1轮毂板簧M的厚度依赖于传递转矩的值,例如,在0. 5 3mm的范围内。在沿第1轮毂主体11的周向邻接的第1轮毂宽幅凸部16之间,形成沿第1 轮毂主体11的圆筒面,并且沿主体11的轴向贯穿第1轮毂窄幅凸部20和第1轮毂板簧M 的第1轮毂圆弧状间隙26。第1轮毂圆弧状间隙沈的尺寸在3 6mm的范围内。第2轮毂30包括第2轮毂主体31与第2轮毂转矩传送件35,设置第2轮毂圆弧状间隙46。第2轮毂转矩传送件35由第2轮毂宽幅凸部36、窄幅凸部40与第2轮毂板簧 44构成。此外,在沿第2轮毂主体31中的周向邻接的第2轮毂宽幅凸部36之间,形成沿第2轮毂主体31的轴向贯穿第2轮毂窄幅凸部40和第2轮毂板簧44的第2轮毂圆弧状间隙46。在第2轮毂主体31中,在轴孔32中切设有借助键(图中未示出)而固定从动轴 6的键槽33。这些部件的结构和尺寸与第1轮毂10的相同。在第1轮毂主体11的前端面和第2轮毂主体31的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四。 即,第1轮毂10的窄幅凸部20和第2轮毂30的窄幅凸部40的前面21、41从轮毂主体10、 30的前端面而突出,在第1轮毂主体前端面和第2轮毂主体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四。 轴向间隙四的尺寸例如在3 5mm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形成轴向间隙29,也可使第1轮毂10和第2轮毂30的宽幅凸部16、36的前面17、37从轮毂主体11、31的前端面而突出。在第1轮毂10和第2轮毂30中,第1轮毂宽幅凸部16的前面17和第2轮毂窄幅凸部40的前面41接触,另外第1轮毂窄幅凸部20的前面21和第2轮毂宽幅凸部36的前面37接触,通过贯穿密配合螺栓孔47的密配合螺栓螺母48而连接。在这里,对如上构成的盘式挠性联轴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如果从驱动轴5经由键(图中未示出)而对第1轮毂主体11而施加转矩,则转矩依次传递给密配合螺栓48、(第1轮毂宽幅凸部16d和第1轮毂窄幅凸部20d)、第1轮毂板簧Md、(第2轮毂宽幅凸部36f和第2轮毂窄幅凸部40f)、第2轮毂板簧44f、密配合螺栓48、第2轮毂主体31f、键(图中未示出)、从动轴6。此时,这些板簧M、44沿旋转方向产生拉应力,由此,没有压曲的危险。在驱动轴5和从动轴6之间的轴向误差(轴向间隙)按照第1轮毂板簧M和第 2轮毂板簧44分别沿轮毂主体轴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方式进行调整。偏角(角度误差)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调整,该方式为第1轮毂板簧M沿驱动轴5的倾斜方向,或第2轮毂板簧 44沿驱动轴5或从动轴6的倾斜方向分别以弹簧面倾斜的方式弹性变形、进行调整。驱动轴5和从动轴6之间的偏心(平行误差)通过微小的板簧M、44的弯曲,以及轮毂主体和从动轴之间的径向的间隙而调整。偏心的调整量为第1轮毂10和驱动轴5以及第2轮毂 30与从动轴6的嵌合误差量。图5 图8表示第2发明的实施形式,分别为盘式挠性联轴器2的立体图、沿轴线的垂直剖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第2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2主要由中间轮毂50和传递轮毂70构成。中间轮毂 50包括圆筒状的中间轮毂主体51、以及分别设置于中间轮毂主体51的两端的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55。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55由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与中间轮毂板簧64构成。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包括在朝向中间轮毂主体5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58,并且沿周向以120度的间隔从前端部的3个部位,向主体轴方向突出。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在朝向中间轮毂主体5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62,并且位于沿周向邻接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之间,从中间轮毂主体51的3个部位向主体轴方向突出。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如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呈在外周侧扩大的扇形。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的扇形中心角θ ρ 93的值与第1发明的联轴器1 的轮毂的宽幅凸部和窄幅凸部的扇形中心角θρ θs的值相同。分别在中间轮毂宽幅凸部 5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上开设有将中间轮毂50和传动轮毂70连接的密配合螺栓螺母 88的螺栓孔87。中间轮毂板簧64与从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的两侧的各侧面62,沿主体周向而延伸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的侧面58连接。中间轮毂板簧64在2个侧面58、62之间呈扇形。中间轮毂板簧64的面与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的前面57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的前面61共面。中间轮毂板簧64通过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分隔,但是从整体上用作一个板簧。中间轮毂板簧64的厚度依赖于传递转矩的值,例如,在0. 5 3mm的范围内。在沿中间轮毂主体51中的周向邻接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之间,形成沿中间轮毂主体51的圆筒面,并且沿中间轮毂主体51的轴向贯穿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和中间轮毂板簧64的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66。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66的尺寸在3 6mm的范围内。传动轮毂70包括圆筒状的传动轮毂主体71,在传动轮毂主体71中,在轴孔72中切设有通过键(图中未示出)而固定驱动轴5的键槽73。在传动轮毂主体71的前端部上, 设置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75。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75由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与传动轮毂板簧84构成。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在朝向传动轮毂主体7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78, 并且沿周向以120度的间隔从前端部的3个部位向主体轴方向突出。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 在朝向传动轮毂主体7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82,并且位于沿周向邻接的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之间,从传动轮毂主体71的3个部位向主体轴方向突出。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如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呈向外周侧扩大的扇形。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的扇形中心角θ ρ θ s的值,与第1发明的轮毂的宽幅凸部和窄幅凸部的扇形中心角θ。的值相同。分别在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上,开有将中间轮毂50和传动轮毂70连接的密配合螺栓螺母88的螺栓孔87。传动轮毂板簧84与从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的两侧的各侧面82,沿主体周向延伸的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的侧面78连接。传动轮毂板簧84在2个侧面78、82之间呈扇形。 传动轮毂板簧84的面与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的前面77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的前面81 共面。传动轮毂板簧84通过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分隔,但是,从整体上用作一个板簧。传动轮毂板簧84的厚度依赖于传动转矩的值,例如,在0. 5 3mm的范围内。在沿传动轮毂主体71的周向邻接的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之间,形成沿传动轮毂主体71的圆筒面,并且沿主体71的轴向贯穿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和传动轮毂板簧84的传动轮毂圆弧状间隙86。传动轮毂圆弧状间隙86的值在3 6mm的范围内。另外,传动轮毂70中,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75的部件,以及传动轮毂间隙的结构和尺寸与中间轮毂的相同。在中间轮毂主体51中的一侧端面和一侧传动轮毂主体71的前端面之间,以及在中间轮毂主体51的另一侧端面和另一侧传动轮毂主体71的前端面之间,分别形成轴向间隙89。S卩,中间轮毂50的窄幅凸部60和传动轮毂70的窄幅凸部80的前面从中间轮毂主体51、传动轮毂主体71的前端面突出,在中间轮毂主体前端面和传动轮毂主体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89。轴向间隙89的值例如,在3 5mm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形成轴向间隙89,也可使中间轮毂50和传动轮毂70的宽幅凸部56、76的前面从中间轮毂主体51、传动轮毂主体71的前端面突出。在中间轮毂50的两端的各端,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的前面57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的前面81接触,另外,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的前面61和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的前面77接触。中间轮毂50和传动轮毂70通过贯穿密配合螺栓孔86的密配合螺栓螺母88 而连接。在这里,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盘式挠性联轴器2的作用进行说明。如果从驱动轴5,由键(图中未示出)而对传动轮毂主体71d施加转矩,则转矩依次传递给传动轮毂主体71d、密配合螺栓88d、(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d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d)、传动轮毂板簧84d、(中间轮毂宽幅凸部76d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80d)、中间轮毂板簧64d、密配合螺栓88d、中间轮毂主体51、密配合螺栓88f、(中间轮毂宽幅凸部56f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60f)、中间轮毂板簧64f、密配合螺栓88f、传动轮毂主体71f、密配合螺栓88f、(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f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f)、传动轮毂板簧84f、(传动轮毂宽幅凸部76f和传动轮毂窄幅凸部80f)、密配合螺栓88f、传动轮毂主体71f、键(图中未示出)、从动轴6。此时,在这些板簧中,产生旋转方向的拉应力,由此,没有这些板簧压曲的危险。第2发明的联轴器2的驱动轴5和从动轴6之间的轴向误差、偏角以及偏心的调整作用与第1发明的联轴器1的调整作用相同,但是,调整量为第1发明的联轴器1的2倍。 即,驱动轴5和从动轴6之间的轴向误差按照2组中间轮毂板簧64和2组传动轮毂板簧84 分别沿轴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调整。于是,与第1发明的联轴器相比较,可调整2倍的轴向误差。偏角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调整,该方式为传动轮毂板簧84和中间轮毂板簧64的簧面沿驱动轴5的倾斜方向倾斜,另外中间轮毂板簧64和传动板簧84的簧面沿驱动轴5或从动轴6的倾斜方向倾斜。于是,与第1发明的联轴器1相比较,可调整2倍的偏角。图9 图12表示第3发明的实施形式,分别为盘式挠性联轴器的立体图、沿轴向的垂直剖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第3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3主要由中间轮毂90和带有法兰的轮毂110构成。中间轮毂90包括圆筒状的中间轮毂主体91、以及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95。中间轮毂90的结构与第2发明的盘式挠性联轴器2的中间轮毂50的结构相同。
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95由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以及中间轮毂板簧104构成。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在朝向中间轮毂主体9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98,并且沿周向以120度的间隔从前端部3个部位向主体轴方向突出。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在朝向中间轮毂主体91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102,并且位于沿周向邻接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之间,从中间轮毂主体91的3个部位向主体轴方向突出。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那样,呈在外周侧扩大的扇形。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的扇形中心角θ ρ θ s的值,与第1发明的联轴器1的轮毂的宽幅凸部和窄幅凸部的扇形中心角θ。9S的值相同。在3个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和带有法兰的轮毂110的法兰115上,分别开设有将中间轮毂90和带有法兰的轮毂110连接的3个密配合螺栓螺母孔107、117。在中间轮毂主体91的前端面和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的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109。S卩,中间轮毂90的窄幅凸部100的前面101从中间轮毂主体90的前端面突出, 在中间轮毂主体前端面和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109。该轴向间隙 109的值在例如3 5mm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形成轴向间隙109,也可使中间轮毂90的宽幅凸部96的前面97从中间轮毂主体91的前端面而突出。中间轮毂板簧104从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的两侧的侧面102的各侧面,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的侧面98连接。中间轮毂板簧104在2个侧面98、102 之间呈扇形。中间轮毂板簧104的面与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的前面97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的前面101共面。中间轮毂板簧104通过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和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分隔,但是,从整体上用作一个板簧。中间轮毂板簧104的厚度依赖于传递转矩的大小,其例如在0. 5 3mm的范围内。在沿中间轮毂主体91的周向邻接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 96之间,形成沿中间轮毂主体91的圆筒面,并且沿主体的轴向,贯穿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 和中间轮毂板簧104的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106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106的值在3 6mm 的范围内。在带有法兰的轮毂110中,在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的前端部设置法兰115。在法兰115中开设有3个螺栓孔117。在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中的轴孔112中,切设有通过键(图中未示出)而固定驱动轴5的键槽113。在中间轮毂90的两端的各端,接触有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的前面101和法兰 115的前面116。中间轮毂90和带有法兰的轮毂100通过贯穿密配合螺栓螺母孔107、117 的密配合螺栓螺母118而连接。在中间轮毂主体91的一侧端面和一侧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的前端面之间,以及在中间轮毂主体91的另一侧端面和另一侧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的前端面之间,分别形成轴向间隙109。S卩,中间轮毂90的窄幅凸部100的前面101从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 的前端面而突出,在中间轮毂主体91的前端面和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的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109。轴向间隙109的值例如,在3 5mm的范围内。另外,为了形成轴向间隙 109,也可使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的前面97从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111的前端面而突出。在这里,对如上构成的盘式挠性联轴器3的作用进行说明。如果从驱动轴5,经由键(图中未示出)而对传动轮毂主体Illd施加转矩,则转矩依次传递给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llld、密配合螺栓螺母118d、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d、中间轮毂板簧104d、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d、中间轮毂主体91、中间轮毂宽幅凸部96f、中间轮毂板簧104f、中间轮毂窄幅凸部100f、密配合螺栓螺母118f、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lllf、 键(图中未示出)、从动轴6。此时,在这些板簧中产生旋转方向的拉应力,由此,这些板簧没有压曲的危险。第3发明的联轴器3的驱动轴5和从动轴6之间的轴向误差、偏角以及偏心的调整作用和调整量与第1发明的联轴器1的调整作用和调整量相同。第3发明的联轴器3与第 1和第2发明的联轴器1、2相比较,具有允许转矩大、允许转数高以及制造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例如,在一个轮毂中,分别在3个部位,设置宽幅凸部和窄幅凸部,但是也设置于4个以上的部位。还可在轮毂之间的连接中代替螺栓而热压配合销。由中间轮毂以及带有法兰的轮毂构成的挠性联轴器,其中间轮毂为2个以上也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盘式挠性联轴器,其包括第1轮毂以及第2轮毂,该第1轮毂以及第2轮毂具有连接有传动轴的圆筒状的轮毂主体和转矩传送件,转矩从其中一侧轮毂经由上述转矩传送件而传递给另一侧轮毂,其特征在于上述转矩传送件设置于上述轮毂主体的前端部,包括多个宽幅凸部,其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从上述轮毂主体的前端部沿主体轴方向突出,在朝向上述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多个窄幅凸部,其位于沿主体周向邻接的上述宽幅凸部之间,沿轴向突出,在朝向上述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板簧,其从上述窄幅凸部的两侧的各侧面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上述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沿轮毂主体的圆筒面、并且沿轮毂主体的轴向贯穿上述窄幅凸部和板簧的圆弧状间隙,在上述第1轮毂主体的前端面和第2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形成有轴向间隙, 上述第1轮毂和第2轮毂通过各自的宽幅凸部的前面和窄幅凸部的前面接触,通过螺栓螺母而连接。
2.一种盘式挠性联轴器,其包括中间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中间轮毂主体和分别设置于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的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一对传动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传动轮毂主体和设置于传动轮毂主体的前端部上的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连接有传动轴,转矩从一侧传动轮毂,经过中间轮毂,经由上述转矩传送件传递给另一侧传动轮毂,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包括多个中间轮毂宽幅凸部,其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的各端,在朝向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从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部的各端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沿主体轴向突出;多个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其在朝向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位于沿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沿主体轴向突出;中间轮毂板簧,其分别从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的两侧面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有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该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沿中间轮毂主体圆筒面、并且沿中间轮毂主体的轴向贯穿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和中间轮毂板簧,上述传动轮毂转矩传送件包括多个传动轮毂宽幅凸部,其在朝向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从传动轮毂主体的前端部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沿主体轴向突出;多个传动轮毂窄幅凸部,其分别位于沿传动轮毂主体周向邻接的传动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在朝向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沿主体轴向突出;传动轮毂板簧,其从上述传动轮毂窄幅凸部的两侧面分别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传动轮毂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 在上述各传动轮毂中,在朝向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上述传动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沿主体圆筒面、并且沿主体轴向贯穿上述传动轮毂窄幅凸部和传动轮毂板簧的传动轮毂圆弧状间隙,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中的一侧端面和一侧上述传动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以及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另一侧端面和另一侧上述传动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分别形成轴向间隙;上述中间轮毂和传动轮毂通过各自的宽幅凸部的前面和窄幅凸部的前面接触,通过螺栓螺母而连接。
3.—种盘式挠性联轴器,其包括中间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中间轮毂主体和分别设置于中间轮毂主体的两端的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一对带有法兰的轮毂,其具有圆筒状的轮毂主体和分别设置于轮毂主体的前端部上的法兰,连接有传动轴,转矩从一侧带有法兰的轮毂,经过中间轮毂,经由上述中间转矩传送件传递给另一侧带有法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轮毂转矩传送件包括多个中间轮毂宽幅凸部,其在朝向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从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各两端部沿主体周向间隔开地沿主体轴向突出;多个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其分别位于沿中间轮毂主体周向邻接的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在朝向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侧面,沿主体轴向突出;中间轮毂板簧, 其从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的两侧的侧面分别沿主体周向延伸,与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上述中间轮毂的主体周向邻接的上述中间轮毂宽幅凸部之间,形成沿中间轮毂主体圆筒面、并且沿中间轮毂主体的轴向贯穿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和中间轮毂板簧的中间轮毂圆弧状间隙,分别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一侧端面和一侧上述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 以及在上述中间轮毂主体的另一侧端面和另一侧上述带有法兰的轮毂主体的前端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上述中间轮毂窄幅凸部的前面与带有法兰的轮毂的法兰的前面接触,上述中间轮毂和上述带有法兰的轮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式挠性联轴器,其不会产生板簧的压曲,可进行正反旋转,加工以及与传动轴连接的简单。挠性联轴器(1)包括具有轮毂主体(11)和转矩传送件(15)的第1轮毂(10),以及第2轮毂(30)。转矩传送件(15)包括多个宽幅凸部(16),其沿轮毂主体周向间隔开地从前端部沿轴向突出;多个窄幅凸部(20),其位于沿周向邻接的宽幅凸部(16)之间,沿轴向突出;板簧(24),其从窄幅凸部的两侧的各侧面沿周向延伸,与宽幅凸部的侧面连接。在沿轮毂主体的周向邻接的宽幅凸部之间形成圆弧状间隙(26),该圆弧状间隙(26)沿轮毂主体的圆筒面以轴向贯穿窄幅凸部和板簧,第1轮毂和第2轮毂通过各自的宽幅凸部的前面和窄幅凸部的前面接触,通过螺栓(48)连接。
文档编号F16D3/78GK102192246SQ20111005703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4日
发明者宫川哲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九州哈塞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