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249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珠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轴承结构,特别是指使用于滚珠轴承,以无保持器设计,并结合塑性材质滚珠应用的滚珠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主要装设于轴件与基座之间,利用轴承一方面可定位,另一方面提供相对运动的功能,使轴件可于基座上作顺畅地旋转;利用轴承的设置,更可承受两构件相对运动所分别产生其包括轴向及径向等的负荷。轴承的结构以作动方式区分,可分为滚动式及滑动式,其中滚动式是指两配合件的相对运动,是借助滚动而来,故称之为滚动轴承,如滚珠轴承等;滑动式是指两配合件的相对运动,是使二者间以滑动接触并配合添滑润剂,所产生一种剪力作用,则属于滑动轴承类,如轴颈轴承等。以滚动接触轴承的组成元件包括有内环(inner race)、外环(outer race)、保持件(retainer)与滚珠或滚子;轴颈轴承则于其轴和套筒之间,并没有滚动元件及保持件, 完全是靠润滑油提供润滑的效果。针对滚珠轴承而言,其优点在于滚动方式属低摩擦力、精密性较高、噪音小、可同时承受径向及推力负载,并具有相当的超载能力、启动扭矩较小、轴向占用空间也较小等特性。按,现有技术滚动接触轴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6210431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 《内轴承改良结构》,包括一内套环,该内套环设有内圈壁及外圈壁,该外圈壁两端各设有沟槽,且该两沟槽间的外圈壁设有凸起面;一外套环,该外套环设有内圈壁及外圈壁,而该内圈壁两端各设有沟槽,该两沟槽与该内套环外圈壁两端的沟槽相互对应配合;以及二滚珠套件,该滚珠套件包括有数个滚珠与至少一保持器,该保持器设有数个凹陷部,而该滚珠放入保持器的凹陷部内,又该滚珠套件的滚珠置入于内套环与外套环相互对应配合的沟槽中;借此,以形成轴承,使具有易于组装与转动平稳者。另有一种滚珠轴承,如中国台湾第96219202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滚珠轴承的保持器结构》,其为一环状结构体,可供数个滚珠分别间隔地设置,并于滚珠轴承内作预期的滚动运动,保持器包括有数个间隔部,其具有一内端面及一外端面,该等间隔部的两侧面各形成有一接触斜面,该接触斜面与该内端面形成一壁厚角度,该壁厚角度介于60-85度。前述二滚珠轴承,均属具有保持件的轴承设计,前者结构是将该保持器设有数个凹陷部,而该滚珠是放入保持器的凹陷部内,又该滚珠套件的滚珠置入于内套环与外套环相互对应配合的沟槽中;后者结构则针对保持件结构作改良,其中该保持器包括有数个间隔部,间隔部形成有接触斜面,接触斜面与内端面形成一介于60 85度的壁厚角度;只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具保持件设计的滚动轴承结构作改良。另有一种不具保持件的轴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0222869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 《简易形轴承》,是由一内环圈及一供内环圈嵌置结合的外环圈组成;其中,该内环圈于轴心部位形成一轴孔,于外环面的其中一端凹设一环形嵌槽;该外环圈于轴心部位形成一供内环圈嵌置的嵌孔,于外环圈的内环壁凸设一圈供内环圈嵌槽抵靠定位的抵环;并且该内环圈的外环面与该外环圈的内环壁,利用至少一圈凸起的环形凸肋相抵靠者。上述结构中,是属不具保持件的轴承结构,于该内环圈外一体形成该环形凸肋,借以点接触方式与该外环圈的内环壁接触;惟,此结构仍属于滑动式的轴承,无法达成滚动轴承低摩擦力、精密性较高、噪音小、可同时承受径向及推力负载,并具有相当的超载能力、启动扭矩较小等特性;故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是提供一种无需设置保持器仍具有滚动轴承特性,并结合塑性材料滚珠应用的滚动轴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滚珠轴承,是以塑性材质的滚珠应用,可达到防锈、轻量的效果,适合使用于水中的轴杆及轴承座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滚珠轴承,无需装配保持座的结构设计,可简化构件及组配流程,进而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滚珠轴承,为无需装配保持座的滚动轴承结构,故其具有滚动轴承低摩擦力、精密性较高、噪音小、可同时承受径向及推力负载,并具有相当的超载能力、启动扭矩较小等特性。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一种滚珠轴承,其包含有一个外环座,呈中空环座体,其内缘壁一体形成有径向凸状的一个隔缘;一个内环座,套设于该外环座内的中空环座体,其外缘壁与该外环座的内缘,以及该隔缘,共同形成轴向排列容槽状的二隔间,该内环座上方设有朝外径向延伸的一个封闭缘;至少两个滚珠组,是以若干滚珠为一组,分别设于各该隔间内;一个底环座,为抵设于该外环座底缘处的环状体,其内缘嵌设于该内环座下方外径缘预设部位,并将各该滚珠组包覆其内。该底环座套设于该内环座上时,该底环座内缘部嵌卡该嵌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上述构件,利用一体形成该隔缘的隔间设计,其无需组设保持座,并结合塑性各该滚珠的应用,可使简化构件、降低成本,并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同时防止滚珠生锈的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实用新型]外环座10隔环座30[0027]隔缘11滚珠组40[0028]内环座20第一滚珠组41[0029]封闭缘21第二滚珠组42[0030]嵌槽22第一旋动组43[0031]隔间23第二旋动组44第一隔间231底环座50第二隔间232斜嵌面51第三隔间23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滚珠轴承,其包含有一外环座 10,设于该外环座10内的一内环座20、一隔环座30、三滚珠组40、以及一底环座50。该外环座10,是呈中空环座体,其内缘壁预设部位一体形成有径向凸状的一隔缘 11。该内环座20,套设于该外环座10内的中空环座体,其上方设有朝外径向延伸的一 封闭缘21 ;该内环座20下方预设部位设有凹槽状的一嵌槽22,其槽内预设面呈斜面。该隔环座30,设于各该内、外环座10、20之间,并与位于上方的该隔缘11共同形 成轴向排列容槽状的三隔间23 ;该隔间分为一第一隔间231、一第二隔间232、以及一第三 隔间233 ;该第一隔间231是以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缘11、以及封闭缘 21)所共同围设形成;该第二隔间232是以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缘11、以 及隔环座30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该第三隔233间是以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 缘、隔环座30底缘、以及底环座50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各该滚珠组40,为塑性材质的应用,以若干滚珠为一组,分别设于各该隔间23内; 该滚珠组40具有一第一滚珠组41、一第二滚珠组42、以及一第一旋动组43,各该第一、第二 滚珠组41、42及第一旋动组43分别容设于各该第一、第二、第三隔间231、232、233内,并可 于其内作滚动。该底环座50,为抵设于该外环座10底缘处的环状体,其内缘嵌设于该内环座20下 方外径缘预设部位,并将各该滚珠组50包覆其内;该底环座50其内缘璧是呈预设斜度的一 嵌斜面51 ;该嵌斜面51与该嵌槽22接设的相对部位也呈可相配合的斜面。借助上述构件,利用一体形成该隔缘11的隔间设计,其无需组设保持座,并结合 塑性各该滚珠组40的应用,可使简化构件、降低成本,并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同时防止滚珠 生锈的发生。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组设,首先将该第一滚珠组41置于该隔缘上方,再将该内环座20由 上而下套设于该外环座10内,此时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缘11、以及封闭 缘21所共同围设形成该第一隔间231,该第一滚珠组41则于该第一隔间231内;接着由下 方将该第二滚珠组42置于该隔缘下方,再以该隔环座30由下方容设于各该内、外环座10、 20间的该隔间11内,此时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缘11、以及隔环座30顶 缘所共同围设形成该第二隔间232,该第二滚珠组42则于该第二隔间232内;然后由下方 将该第一旋动组43组置于该隔环座30下方,再以该底环座50其嵌设于该嵌槽22内,此时 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环座30底缘、以及底环座50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 该第三隔间233,提供该第一旋动组43容设其内,则组设完成。[0044]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体形成该隔缘11的该外环座10,配合具有该封闭缘21的该内环座20、以及设于该隔间23内的该隔环座30,则将各该外、内环座10、20间区隔为三个隔间23,再分别将各该第一、第二、第一旋动组41、42、43设于各该隔间23内的设计,则无须使用保持件的设置,因而无须考虑保持件与滚珠间的精度配合条件与要求,同时可简化保持件与滚珠、以及保持件与各该外、内环座间的组配流程,于制造成本上可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无保持件的滚珠轴承,除简化了保持件的使用外,配合该滚珠组40以塑性材料的应用,则进一步可将整体轴承轻量化;再者,塑性材质的滚珠又具有不生锈的特性,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须经常性接触水分的轴件与基座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各该斜嵌面51及嵌槽22以斜面接触设计,于该底环座50厚度不变的条件下,可使各该斜嵌面51及嵌槽22接触面积增加,使定位效果更为稳固;此外,本实用新型为无需装配保持座的滚动轴承结构,故其仍具有滚动轴承特有的低摩擦力、精密性较高、 噪音小、可同时承受径向及推力负载,并具有相当的超载能力、启动扭矩较小等特性。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为该隔间23以二个隔间设计的实施样式, 其中该隔环座30可不须使用,仅利用该隔缘11将该隔间23 —分为二,区隔为一第一隔间 231及一第二隔间232 ;该滚珠组40具有一第一滚珠组41及一第二滚珠组42,各该第一、 第二滚珠组41、42分别容设于各该第一、第二隔间231、232内,并可于其内作滚动;该第一隔间231是以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缘11、以及封闭缘21所共同围设形成;该第二隔间232是以各该外环座10内缘、内环座20外缘、隔缘11、以及底环座50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此一结构除前述同样具有轻量化、防锈等功效外,更进一步简化了该隔环座30的组设,故于组装流程上及构件上更具低成本效益。请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为该隔间23以四个隔间设计的实施样式, 其中该隔环件30是以二个设置于该隔间23内,结合该隔缘11则进一步将该隔间23分隔为一第一隔间231、一第二隔间232、一第三隔间233、以及一第四隔间234的设计;该滚珠组40具有一第一滚珠组41、一第二滚珠组42、一第一旋动组43、以及一第二旋动组44,各该第一、第二滚珠组41、42及第一、第二旋动组43、44分别容设于各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隔间231、232、233、234内,并可于其内作滚动;此一实施样式同样具有前述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该隔间23数量的变化,可依设计需求添设或减少该间隔环30的组设, 配合该滚珠组40适当增减并容设于该间隔内,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于使用上极具设计需求上的弹性。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滚珠轴承,是提供一种塑性材质的滚珠,结合无须保持件的滚珠轴承,利用一体形成的该隔缘以及隔环座添设于各该外、内环座间,以形成轴向排列的若干隔间,提供该滚珠组容设的部位,借以达到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具防水防锈、于设计上极富弹性应用,而获致一实用性高的滚珠轴承,俾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且其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恳请钧局明鉴,早日准予专利,至为感祷。需陈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滚珠轴承,其特征是包含有一个外环座,呈中空环座体,其内缘壁一体形成有径向凸状的一个隔缘;一个内环座,套设于该外环座内的中空环座体,其外缘壁与该外环座的内缘,以及该隔缘,共同形成轴向排列容槽状的二隔间,该内环座上方设有朝外径向延伸的一个封闭缘;至少两个滚珠组,以若干滚珠为一组,分别设于各该隔间内;一个底环座,为抵设于该外环座底缘处的环状体,其内缘嵌设于该内环座下方外径缘预设部位,并将各该滚珠组包覆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各该滚珠为塑性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隔间分为一个第一隔间及一个第二隔间;该滚珠组具有一个第一滚珠组及一个第二滚珠组,各该第一、第二滚珠组分别容设于各该第一、第二隔间内,并能于其内滚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隔间由各该外环座内缘、内环座外缘、隔缘、以及封闭缘所共同围设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隔间由各该外环座内缘、内环座外缘、隔缘、以及底环座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个隔环座,设于各该内、外环座之间,并与位于上方的各该隔缘及外环座共同形成轴向排列容槽状的三个隔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隔间分为一个第一隔间、一个第二隔间、以及一个第三隔间;该滚珠组具有一个第一滚珠组、一个第二滚珠组,各该第一、第二滚珠组分别容设于各该第一、第二隔间内,并能于其内滚动;一个第一旋动组,容设于该第三隔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隔间由各该外环座内缘、内环座外缘、隔缘、以及隔环座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隔间由各该外环座内缘、内环座外缘、隔环座底缘、以及底环座顶缘所共同围设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内环座下方设有凹槽状的一个嵌槽,该底环座套设于该内环座上时,该底环座内缘部嵌卡该嵌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滚珠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底环座其内缘璧呈预设斜度的一个嵌斜面;该嵌槽与该嵌斜面接设的相对部位也为相配合的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滚珠轴承,其包含有一外环座,其内缘壁预设部位一体形成有径向凸状的一隔缘;一内环座,套设于该外环座内,其外缘壁与该外环座的内缘、以及该隔缘,共同形成轴向排列容槽状的二隔间;二滚珠组,是以塑性材质的若干滚珠为一组,分别设于各该隔间内;一底环座,为抵设于该外环座底缘处,其内缘嵌设于该内环座下方外径缘,并将各该滚珠包覆其内;借助上述构件,利用一体形成该隔缘的无需组设保持座设计,结合塑性滚珠的应用,可使简化构件、降低成本,并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同时防止滚珠生锈的发生。
文档编号F16C33/32GK202091353SQ20112005385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陈明祐 申请人:陈明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