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129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以相对滑动调整背隙、以相对滑动完成自动啮合、可不经校正直接组装与应用范围广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6,传统减速机(或是齿轮传动机构)是在一机壳80内设置一传动部81及一被传动部82,其分别设一蜗杆811与一蜗轮821,用以相互啮合而传动该被传动部88设于该机壳80外的负载822。[0003]但这样的设计,当该蜗杆811与该蜗轮821之间出现背隙后,无法调整该蜗杆811 与该蜗轮821间的背隙,且该轴承位置必需相当精确,否则无法产生良好的传动率,故,组装过程相当麻烦且需相当精密,而这样产生成本高昂的问题。[0004]当然,市面上也有可调整背隙的装置,但除装置复杂外,多半需配合弹簧结构,时间久了易产生弹性疲乏,导致背隙调整效果失去精度。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具备以相对滑动调整背隙、以相对滑动完成自动啮合、可不经校正直接组装与应用范围广的功效。[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7]—种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包括[0008]一传动部,设有[0009]一动力源;[0010]一传动结合部,具有一传动壳体、一传动容纳部、一传动结合孔、一传动壳体斜面部及一虚拟轴心线;该传动容纳部位于该传动壳体内,该传动结合孔连通该传动容纳部及该传动壳体外面,该传动壳体斜面部位于该传动壳体邻近该传动结合孔处,供该传动壳体对外联结;[0011]一蜗杆,与该虚拟轴心线同轴的设于该传动容纳部内,用以通过该传动结合孔输出该动力源产生的动力;[0012]一被传动部,设有[0013]一负载,具有一固定负载轴心线,其与该虚拟轴心线概呈垂直;[0014]一被传动结合部,具有一被传动壳体、一被传动容纳部、一传动结合孔及一被传动壳体斜面部,该被传动容纳部位于该被传动壳体内部,该被传动结合孔连通该被传动容纳部与该被传动壳体外面,且与该传动结合孔相对应,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用以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作斜面相对移动;[0015]一蜗轮,与该固定负载轴心线同轴的设于该被传动容纳部内,其突出该被传动结合孔并伸入该传动结合孔;[0016]借此,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可朝该蜗杆的方向,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该蜗轮与该蜗杆的背隙的结构。[0017]前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中传动部与该被传动部为两个独立结构,可不经校正而直接进行组装。[0018]前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中动力源为马达。[0019]前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中该传动壳体斜面部又具有一第一导引件;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对应该第一导引件,而具有一第二导引件;该第一、第二导引件用以限制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只沿该虚拟轴心线的方向,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0020]前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中该传动壳体斜面部又具有一固定孔;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对应该固定孔,而具有一长条孔及一固定件;当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至该蜗轮与该蜗杆相互啮合时,该固定件穿过该长条孔锁固于该固定孔,使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固定。[0021]前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中该被传动壳体又具有一辅助调整装置,用以辅助推动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备以相对滑动调整背隙、以相对滑动完成自动啮合、可不经校正直接组装与应用范围广的功效。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的示意图。[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过程的示意图。[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壳体设置辅助调整装置的示意图。[0029]图6是传统装置的示意图。[0030]图中标号说明[0031]10传动部11动力源[0032]12传动结合部121传动壳体[0033]122传动容纳部123传动结合孔[0034]124传动壳体斜面部12A第一导引件[0035]12B固定孔13蜗杆[0036]20被传动部21负载[0037]22被传动结合部221被传动壳体[0038]222被传动容纳部223被传动结合孔[0039]224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2A第二导引件[0040]22B长条孔22C固定件[0041]22D辅助调整装置23蜗轮[0042]Xl虚拟轴心线X2固定负载轴心线[0043]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0044]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包括[0045]一传动部10,设有[0046]一动力源 11;[0047]一传动结合部12,具有一传动壳体121、一传动容纳部122、一传动结合孔123、一传动壳体斜面部1 及一虚拟轴心线Xl ;该传动容纳部122位于该传动壳体121内,该传动结合孔123连通该传动容纳部122及该传动壳体121外面,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位于该传动壳体121邻近该传动结合孔123处,供该传动壳体121对外联结;[0048]一蜗杆13,与该虚拟轴心线Xl同轴的设于该传动容纳部122内,用以通过该传动结合孔123输出该动力源11产生的动力;[0049]一被传动部20,设有[0050]一负载21,具有一固定负载轴心线X2,其与该虚拟轴心线Xl概呈垂直;[0051]一被传动结合部22,具有一被传动壳体221、一被传动容纳部222、一被传动结合孔223及一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24,该被传动容纳部222位于该被传动壳体221内部,该被传动结合孔223连通该被传动容纳部222与该被传动壳体221外面,且与该传动结合孔122 相对应,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用以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作斜面相对移动;[0052]一蜗轮23,与该固定负载轴心线X2同轴的设于该被传动容纳部222内,其是突出该被传动结合孔223并伸入该传动结合孔123 ;[0053]借此,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可朝该蜗杆13的方向,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 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该蜗轮23与该蜗杆13的背隙的结构(参阅图3)。[0054]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中,该传动部10与该被传动部20为两个独立结构,可不经校正而直接进行组装。[0055]该动力源11为马达。[0056]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又具有一第一导引件12A ;[0057]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对应该第一导引件12A,而具有一第二导引件22k ;该第一、第二导引件12A与22A用以限制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M只沿该虚拟轴心线Xl的方向, 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1 相对滑动。[0058]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又具有一固定孔12B ;[0059]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对应该固定孔12B,而具有一长条孔22B及一固定件 22C ;当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相对滑动至该蜗轮23与该蜗杆 13相互啮合时,该固定件22C穿过该长条孔22B锁固于该固定孔12B,使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24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124固定。[0060]参阅图5,该被传动壳体221又具有一辅助调整装置22D,用以辅助推动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相对滑动。[0061]至于实际动作过程则如下所述[0062]参阅图3及图4,将该被传动壳体221置于该传动壳体121,并使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M朝该蜗杆13的方向,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相对滑动;直到该蜗轮23与该蜗杆13相互啮合,且其间无背隙时,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M停止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 滑动,即可以该固定件22C穿过该长条孔22B锁固于该固定孔12B,使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 224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124固定。[0063]更详细的讲,当该蜗杆13与该蜗轮23的至少其中的一因磨损而产生背隙,可放松该固定件22C,使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2 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IM上相对滑动;直到该蜗轮23与该蜗杆13再度紧密相互啮合(例如由一第一位置Pl滑动到一第二位置P》而无背隙时,重新锁固该固定件22C,达到简单快速调整该蜗杆13与该蜗轮23的背隙的结构。[0064]当然,于实际使用上,亦可调整该蜗杆13与该蜗轮23间呈预定的工作背隙,为本实用新型必定可达成的技术。[00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产生以下的优点[0066][1]以相对滑动调整背隙。当该蜗轮与该蜗杆间产生背隙,只要控制该被传动壳体朝该蜗杆的方向,与该传动壳体相对滑动,即可消除该蜗杆与蜗杆之间的背隙。[0067][2]以相对滑动完成自动啮合,只要将该被传动壳体设于该传动壳体上,控制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即可使该蜗轮与该蜗杆相对啮合,而完成组装。故,可以相对滑动完成自动啮合组装。[0068][3]可不经校正直接组装。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部与被传动部可以两个独立的结构直接组装,结合时只要以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上滑动,即可使该被传动壳体内的蜗轮通过被传动结合孔,伸入传动壳体的传动结合孔,而概呈相互垂直的与传动部的蜗杆啮合,即完全组装。故,可不经校正直接组装。[0069][4]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减速机构、传动机构等应用齿轮啮合传动的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传动部,设有一动力源;一传动结合部,具有一传动壳体、一传动容纳部、一传动结合孔、一传动壳体斜面部及一虚拟轴心线;该传动容纳部位于该传动壳体内,该传动结合孔连通该传动容纳部及该传动壳体外面,该传动壳体斜面部位于该传动壳体邻近该传动结合孔处,供该传动壳体对外联结;一蜗杆,与该虚拟轴心线同轴的设于该传动容纳部内,用以通过该传动结合孔输出该动力源产生的动力;一被传动部,设有一负载,具有一固定负载轴心线,其与该虚拟轴心线概呈垂直;一被传动结合部,具有一被传动壳体、一被传动容纳部、一被传动结合孔及一被传动壳体斜面部,该被传动容纳部位于该被传动壳体内部,该被传动结合孔连通该被传动容纳部与该被传动壳体外面,且与该传动结合孔相对应,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用以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作斜面相对移动;一蜗轮,与该固定负载轴心线同轴的设于该被传动容纳部内,其突出该被传动结合孔并伸入该传动结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与该被传动部为两个独立结构,可不经校正而直接进行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体斜面部又具有一第一导引件;所述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对应该第一导引件,而具有一第二导引件;该第一、第二导引件用以限制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只沿该虚拟轴心线的方向, 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体斜面部又具有一固定孔;所述被传动壳体斜面部对应该固定孔,而具有一长条孔及一固定件;当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至该蜗轮与该蜗杆相互啮合时,该固定件穿过该长条孔锁固于该固定孔,使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传动壳体又具有一辅助调整装置,用以辅助推动该被传动壳体斜面部与该传动壳体斜面部相对滑动。
专利摘要一种以斜面相对滑动达成调整背隙的装置,包括传动部,设有动力源;传动结合部,具有传动壳体、传动容纳部、传动结合孔、传动壳体斜面部及虚拟轴心线;传动容纳部位于传动壳体内,传动结合孔连通传动容纳部及传动壳体外面;蜗杆,与虚拟轴心线同轴的设于传动容纳部内;被传动部,设有负载,具有固定负载轴心线,其与虚拟轴心线概呈垂直;被传动结合部,具有被传动壳体、被传动容纳部、被传动结合孔及被传动壳体斜面部,被传动容纳部位于被传动壳体内部;蜗轮,与固定负载轴心线同轴的设于被传动容纳部内。本实用新型具备以相对滑动调整背隙、以相对滑动完成自动啮合、可不经校正直接组装与应用范围广的功效。
文档编号F16H55/24GK202274063SQ2011202270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詹平冬 申请人:詹平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