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531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锁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紧螺母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锁螺母组件。
背景技术
螺栓与螺母是一种常见的紧固件,在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当其应用于震动明显或经常移动的物品上时,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螺栓松脱。现有技术中的自锁螺母组件通常采用弹簧垫及双螺母锁紧的结构,但是将其应用于大功率震动机械时,尤其是矿山、冶金、 化工等行业的大功率震动机械时,由于强震动的原因,仍然经常会出现螺栓与螺母松脱的现象,锁紧效果不理想,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自锁螺母组件由于强震动会出现螺栓与螺母松脱的现象,提供一种对抗强震动、锁紧力强、装拆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的自锁螺母组件。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自锁螺母组件, 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外壁面为锥台形,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部设有内凹并与所述锁紧部凹凸插接配合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壁面挤压所述锁紧部的外壁;所述锁紧部轴向设有至少四个收缩缝,所述收缩缝贯穿锁紧部的内壁与外壁。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收缩缝的数目为4 6个。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锁紧部的高度等于所述挤压部的深度。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挤压部的深度为所述第二螺母的高度的25 35%。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挤压部的内壁面为锥台形,所述挤压部的锥度大于等于所述锁紧部的锥度。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锁紧部的锥度为3 5。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挤压部的锥度为3 5 7 5。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锁紧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 16°。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挤压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 16-35° 。在上述自锁螺母组件中,所述挤压部的内壁面为圆柱形,所述挤压部的内径大于锁紧部的小端的直径,所述挤压部的内径小于锁紧部的大端的直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上分别设有凹凸插接配合的锁紧部与挤压部,工作状态下挤压部的壁面挤压锁紧部的外壁,在锁紧部上产生一径向压力,收缩缝在该径向压力的作用下收缩,锁紧部进而向螺孔发生弹性变形,锁紧部内壁的螺纹因此与螺栓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与螺栓的锁紧,达到自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使用过程中装拆方便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在保证锁紧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中第一螺母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中第二螺母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非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自锁螺母组件包括图1所示的第一螺母1与图2所示的第二螺母2。其中,第一螺母1的端面设有锁紧部11,锁紧部11外壁面为锥台形,第二螺母2的端部设有内凹并与锁紧部11凹凸插接配合的挤压部21,挤压部21的壁面挤压锁紧部11的外壁;锁紧部11轴向设有至少四个收缩缝12,收缩缝12贯穿锁紧部11的内壁与外壁。这里所说的“工作状态”指的是自锁螺母组件套入螺栓后与工件拧紧的状态,对应地,“非工作状态”指自锁螺母组件中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分开放置或无径向压力插接放置的状态,此时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留有空隙。工作状态下,首先将第一螺母1套入螺栓,二者螺接固定并与工件拧紧;然后套入第二螺母2,与螺栓螺接并与第一螺母插接配合。该实施例中,挤压部21为锥台形,挤压部 21的深度及锥度与锁紧部11的高度及锥度相等,套入第二螺母2并拧紧后,挤压部21和锁紧部11的外壁充分紧密接触,此时挤压部21的壁面可对锁紧部11的外壁产生一径向压力,收缩缝22在该径向压力的作用下收缩,锁紧部11因此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与螺栓紧密接触,达到自锁的效果。非工作状态下,第一螺母1与第二螺母2可分开放置,也可以插接放置,但二者间无径向压力,二者之间因此留有空隙。非工作状态下两个螺母这样的设置, 一方面便于使用时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持续的弹性变形对自锁螺母组件使用寿命的影响。收缩缝12在锁紧部11上轴向设置,并贯穿锁紧部11的内壁与外壁。设置收缩缝 12的目的在于,当第二螺母2的挤压部21挤压锁紧部11时,收缩缝12在挤压部21的径向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收缩,从而使锁紧部11向螺孔发生弹性变形,锁紧部11内壁的螺纹因此与螺栓紧密接触,从而达到自锁螺母组件与螺栓锁紧的效果。为达到良好的锁紧效果,收缩缝12的数目与第一螺母1的大小有关。通常情况下, 设置4个收缩缝12即可达到很好的自锁效果,如图1所示,第一螺母1具有4个收缩缝12。 当第一螺母1增大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收缩缝12的数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设置锁紧部11上收缩缝12的数目为6。本实用新型中,锁紧部11与锥台形的挤压部21凹凸插接配合,从而在使用时实现自锁目的。为了保证良好的自锁效果,一方面锁紧部11的高度与挤压部21的深度相等;另一方面挤压部21的锥度大于等于锁紧部11的锥度。挤压部21的深度过浅、锥度过小时,其与锁紧部11的插接配合不够牢固,影响自锁效果;深度过深对于提高自锁效果并无明显帮助,而且在第一螺母1与第二螺母2的制造加工时对其材料硬度与可塑性的要求提高,不利于成本控制。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1与第二螺母2高度相等,锁紧部11的高度及锥度与挤压部21的高度及锥度也相等。如图2所示,挤压部21的深度为第二螺母高度的32.3%,锁紧部11的高度因此为第一螺母高度的32. 3%;挤压部21的锥度为3 5(其内壁与第二螺母2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16° ),锁紧部11的锥度因此也为3 5(其外壁与第一螺母 1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16° )。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工作状态下,锁紧部11与挤压部21 的接触面为整个外壁,接触充分。挤压部21所产生的径向压力因此作用于锁紧部11的整个外壁,锁紧部11受力均勻,插接配合牢固。另外,面-面接触的模式相比点-面接触的模式,有益于延长第一螺母1与第二螺母2的使用寿命。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母1与第二螺母2高度相等,挤压部21的深度为第二螺母高度的25%,锁紧部11的高度因此为第一螺母高度的25% ;锁紧部11的锥度为 3 5 (其外壁与第一螺母1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16° ),而挤压部21的锥度为7 5(其内壁与第二螺母2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5° )。此时锁紧部11未完全插接在挤压部21内, 二者的接触面最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母1与第二螺母2高度相等,挤压部21的深度为第二螺母高度的35%,锁紧部11的高度因此为第一螺母高度的35% ;锁紧部11的锥度为 3 5 (其外壁与第一螺母1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16° ),而挤压部21的锥度为1 1(其内壁与第二螺母2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沈.5° )。此时锁紧部11同样未完全插接在挤压部21内,二者的外壁部分接触。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虽然锁紧部11均未完全插接在挤压部21内,但是这样设置的自锁螺母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样可以实现自锁螺母组件与螺栓的锁紧,达到自锁的效果。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挤压部21为圆柱形,其内径大于锥台形锁紧部的小端的直径并且小于锥台形锁紧部的大端的直径。这样设置的挤压部21在工作状态下与锁紧部11凹凸插接配合时,同样可以对锁紧部11的外壁产生一径向压力,达到自锁的目的。为了达到良好的自锁效果,对挤压部21的内径有如上严格的限定;仅仅当圆柱形的挤压部21的内径满足上述要求时,才能与锁紧部11的外壁相互作用。具有圆柱形挤压部的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的使用方法与本申请实施例中自锁螺母组件的使用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1)和第二螺母(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 (1)的端面设有锁紧部(11),所述锁紧部(11)外壁面为锥台形,所述第二螺母(2)的端部设有内凹并与所述锁紧部(11)凹凸插接配合的挤压部(21),所述挤压部(21)的壁面挤压所述锁紧部(11)的外壁;所述锁紧部(11)轴向设有至少四个收缩缝(12),所述收缩缝(12)贯穿锁紧部(11)的内壁与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缝(12)的数目为4飞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11)的高度等于所述挤压部(21)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1)的深度为所述第二螺母(2)的高度的25 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1)的内壁面为锥台形,所述挤压部(21)的锥度大于等于所述锁紧部(11)的锥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11)的锥度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1)的锥度为 3 · 5 7.5 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11)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螺母(1)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1)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螺母(2)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16-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1)的内壁面为圆柱形,所述挤压部(21)的内径大于锁紧部(11)的小端的直径,所述挤压部(21)的内径小于锁紧部(11)的大端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螺母组件,该自锁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其中,第一螺母的端面设有锁紧部,锁紧部外壁面为锥台形,第二螺母的端部设有内凹并与锁紧部凹凸插接配合的挤压部,挤压部的壁面挤压锁紧部的外壁;锁紧部轴向设有至少四个收缩缝,收缩缝贯穿锁紧部的内壁与外壁。工作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中挤压部对锁紧部的外壁产生一径向压力,收缩缝在该径向压力的作用下收缩,锁紧部向螺孔发生弹性变形,锁紧部内壁的螺纹从而与螺栓紧密接触,达到自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组件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装拆过程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F16B39/12GK202176595SQ201120302468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王鹿华 申请人: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