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686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推力角接触轴承。
背景技术
推力角接触轴承是可分离轴承,它由带钢球的保持架与轴圈、座圈组成;广范用于易拆卸和安装的机轴和轴承座孔内;推力角接触轴承主要以承受轴向载荷为主,只能承受少量的径向负荷,因此不能承受高的转速。 目前对于装机在汽车、摩托车助力转向系统上的推力角接触轴承,如图2所示,包括保持架2、座圈I和轴圈3,接触角a为45度,由于接触角较小,轴承只能适用于轻载荷环境,而受装机及工作转速、強度的影响,轴承会受到高转速、大冲击力的作用,轴承因负载会出现保持架断裂、散架和烧结的问题,导致轴承的失效;另外由于目前的推力角接触轴承的轴圈3和座圈I的宽度较小,且只有座圈I与轴承座接触,使轴承与轴承座的接触面减小,在工作时轴承会发生位移,轴承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歪斜,从而又会造成轴承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因负载而出现保持架断裂、散架和烧结的问题的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保持架、座圈和轴圈,座圈与轴承座接触,所述推力角接触轴承的接触角为55度。加大所述轴圈的外圆直径,使所述轴圈的外圆周面与所述轴承座接触,以加大轴承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轴承的接触角,使轴承的轴向承载カ加大,很好的解决了因轴承负载引起的保持架断裂、散架和烧结的问题,使轴承不容易失效;而且通过增大轴、座圈与轴及轴承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轴承安装的稳定性,増大了轴承的轴向承载力,并能在高转速场合下工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背景技术中的推力角接触轴承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座圈;2、保持架;3、轴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不,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保持架2、座圈I和轴圈3,座圈I与轴承座接触。为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因轴承负载引起的保持架2断裂、散架和烧结的问题,本推力角接触轴承的接触角a为55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増大沟道的接触角,.a由原来的45度改为55度;原国标设计角度为标准设计,轴承只能适用在轻载荷环境,不适合在高冲击环境下使用。现在増大了接触角,使轴承的轴向承载カ加大,很好的解决了因轴承负载引起的保持架2断裂、散架和烧结的问题,使轴承不容易失效,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另外,为了提高推力角接触轴承的稳定性,加大轴圈3的外圆直径,使轴圈3的外圆周面与轴承座接触,以加大轴承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加大了座圈I的外圆直径。通过增大轴圈3、座圈I与轴及轴承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轴承安装的稳定性,増大了轴向承载力,并使轴承能在高转速场合下工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保持架、座圈和轴圈,座圈与轴承座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角接触轴承的接触角为55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圈的外圆周面与所述轴承座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推力角接触轴承,包括保持架、座圈和轴圈,座圈与轴承座接触,所述推力角接触轴承的接触角为55度。采用此技术方案,增大了轴承的接触角,使轴承的轴向承载力加大,很好的解决了因轴承负载引起的保持架断裂、散架和烧结的问题,使轴承不容易失效;另外通过增大轴、座圈与轴及轴承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轴承安装的稳定性,增大了轴承的轴向承载力,并能在高转速场合下工作。
文档编号F16C33/58GK202360579SQ20112052105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谢金来, 赵春伦, 黄善明 申请人:芜湖三行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