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003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轴体及该轴体所压入的主体构成的卡扣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由轴体及该轴体所压入的主体构成的也被称为销卡扣的卡扣。这种卡扣具有下述结构,即,从将主体的脚部插入并通过形成于固定对象物上的贯通孔的状态,通过将轴体压入该主体内,从而使该脚部扩开而固定在该固定对象物上。现有改变位置地设有两处通过将销(轴体)插入到卡扣(主体)的脚部中从而被销的挤压部挤压的扩开点的卡扣。(参照专利文献I)。可是,在这种卡扣中,如下设定正在使扩开点位于脚部的前端侧的脚部进行弹性变形时,使扩开点位于脚部的基部侧的脚部开始 弹性变形,因而不是能充分地降低销对卡扣的压入阻力的结构。图15表示其概念。图15中,横轴表示销的压入行程量,越向右该行程量越大。纵轴表示压入阻力。图15中,以点划 线表示的曲线是认为是由使扩开点位于脚部的前端侧的脚部产生的压入阻力,以虚线表示的曲线是认为是由使扩开点位于脚部的基部侧的脚部产生的压入阻力,以实线表示的曲线是这两个阻力的合成阻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2012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不会损害这种卡扣的功能,并能尽可能减小轴体对构成这种卡扣的主体的压入阻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卡扣包括轴体和主体,该主体具有头部并且具备通过从该头部侧压入的上述轴体并利用弹性变形从而扩开的脚部,其特征在于,轴体具有因上述压入而与脚部的被抵接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比该第一抵接部位于压入后方侧的第二抵接部,在利用第一抵接部使脚部的一部分扩开后,通过进一步压入轴体从而使脚部的其他部分扩开。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是,使上述被抵接部为向脚部的内侧突出的突部,因轴体的压入使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与该突部抵接。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轴体的第一抵接部的形成部位与第二抵接部的形成部位之间以在该轴体的周向具有一定角度量的偏移的方式形成两个抵接部。在轴体的第一抵接部未与被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脚部没有弹性变形。接着,当轴体被压入到第一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的位置时,只有脚部的一部分因弹性变形而扩开。并且,直到该脚部的一部分被扩开为止,脚部的另一部分不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当将轴体压入到第二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的位置时,脚部的其他部分因弹性变形而扩开。由此,卡扣将固定对象物夹持在头部与脚部之间并固定在该固定对象物上。在该卡扣中,因为不会使主体的脚部的一部分的扩开和其他部分的扩开同时发生,因此在最终的固定状态下,使该脚部的一部分和其他部分都扩开,并且能将轴体对主体的压入阻力抑制在一定值以下。如果将上述主体的脚部的横截面轮廓形状预先做成在该脚部的外侧大致仿形假想圆的圆弧,而且,在该脚部的内侧大致仿形假想的四边形的边,则与将脚部的横截面轮廓形状构成为在内外均仿形假想圆的圆弧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轴体的压入更容易使脚部因弹性变形而扩开。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不会损害卡扣的功能,并能尽可能减小轴体对构成这种卡扣的主体的压入阻力。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卡扣的分离立体图。图2是构成卡扣的轴体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3是在相当于图2的A— A线的位置的卡扣的剖视图。图4是构成卡扣的轴体的局部剖视侧视图,是从与图2成90度的不同方向表示轴体的图。图5是构成卡扣的轴体的仰视图。图6是构成卡扣的主体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7是构成卡扣的主体的俯视图。图8是构成卡扣的主体的仰视图。图9是表示将构成卡扣的主体插入固定对象物的贯通孔中的状况的剖视结构图,图9 (b)相对于图9 (a)使断面位置有90度不同。图10是图9 (a)、图9 (b)的状态的卡扣的横向剖视图。图11是表示将轴体从图9 (a)、图9 (b)的状态开始压入主体内的状态的剖视结构图,图11 (b)相对于图11 (a)使断面位置有90度不同。图12是表示将轴体从图11 (a)、图11 (b)的状态进一步压入主体内的状态的剖视结构图,图12 (b)相对于图12 (a)使断面位置有90度不同。图13表示将轴体完全压入到主体内的状态的剖视结构图,图13 (b)相对于图13Ca)使断面位置有90度不同。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这种卡扣的轴体的压入行程量与压入阻力的相关关系的概念图。图15是表示现有的卡扣的轴体的压入行程量与压入阻力的相关关系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I 图14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卡扣由轴体I和该轴体I所压入的主体2构成,从将主体2的脚部21插入并通过形成于固定对象物P上的贯通孔Pa的状态,通过将轴体I压入该主体2内,从而使该脚部21扩开而固定在该固定对象物P上。典型的是,该卡扣以如下方式使用从使分别具有上述贯通孔Pa的多个固定对象物P以使该贯通孔Pa相互连通并对齐的方式相互重合的状态,通过将主体2的脚部21插入并通过这些贯通孔Pa而进行上述扩开,从而借助于卡扣将这多个固定对象物P固定在一起。(图13 (a)、图13 (b))主体2具有头部20,并且具备由从该头部20侧压入的上述轴体I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开的脚部21。在图示的例子中,头部20构成为呈其外径比上述贯通孔Pa大的圆板状。另一方面,脚部21构成为具有能插入并通过该贯通孔Pa的粗细尺寸。就脚部21而言,使脚基部211与头部20的一个面连接成一体,并向与该一个面正交的方向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头部20形成有圆形的轴体I的接受孔20a。脚部21由具有宽幅的内外表面的呈细长板状的形状尺寸都相同的四个弹性脚片214、214…构成,使上述接受孔20a与被该四个弹性脚片214、214…围绕的轴体I的接受空间213连通。各弹性脚片214分别配置成,将其一端与接受孔20a的孔边缘部连接成一体并由该基部形成上述脚基部211,而且由其另一端形成脚部21的脚末端212。在相邻的弹性脚片214之间形 成大致相等的间隔。在图示的例子中,弹性脚片214的一端与从接受孔20a的孔边缘部向内突出的连接部215的突出端连接成一体。该连接部215构成为具有与弹性脚片214大致相等的宽度。另外,在各弹性脚片214的另一端侧分别形成有向脚部21的内侧突出的突部216。上述接受空间213因各弹性脚片214的突部216而在脚部21的脚末端212侧变窄。突部216具有朝向头部20侧的倾斜面216a。突部216的顶部216b与弹性脚片214的另一端之间成为脚部21的与未图示的中心线平行的平面216c。另外,在各弹性脚片21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在其另一端侧随着朝向该另一端使脚部21的外径变细的方向的倾斜引导面214a。利用该倾斜引导面214a能够将主体2的脚部21顺利地插入并通过固定对象物P的贯通孔Pa。另外,就该脚部21的横截面轮廓形状而言,在该脚部21的外侧大致仿形假想圆的圆弧,而且,在该脚部21的内侧大致仿形假想的四边形的边。即,就上述各弹性脚片214而言,分别将其外表面做成为仿形假想圆的圆弧的弯曲面214b,并且将其内表面做成为仿形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平面214c。(图7、图8、图10)由此,在该例子中,与将脚部21的横截面轮廓形状构成为内外都仿形假想圆的圆弧的情况相比,通过轴体I的压入,使得脚部21更易于因弹性变形而扩开。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压入以脚部21的上述突部216作为被抵接部,上述轴体I具有与该被抵接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10和比该第一抵接部10位于压入后方侧的第二抵接部11。并且,在利用该第一抵接部10而使脚部21的一部分扩开后,通过进一步压入轴体I从而使第二抵接部11与上述被抵接部抵接而扩开脚部21的其他部分。S卩、在轴体I的第一抵接部10未与被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脚部21没有弹性变形。(图9 (a)、图9 (b))接着,当将轴体I压入到使第一抵接部10与被抵接部抵接的位置时,只有脚部21的一部分因弹性变形而扩开。在图示的例子中,这时,在构成脚部21的四个弹性脚片214、214…中,只有位于背对背的位置的两个弹性脚片214向外侧挠出。(图11(a)、图11 (b))并且,直到该脚部21的一部分完全扩开为止,作为脚部21的其他部分的剩余的两个弹性脚片214不会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当将轴体I压入到使第二抵接部11与被抵接部抵接时,作为脚部21的其他部分的剩余的两个弹性脚片214因弹性变形而扩开。(图12 (a)、图12 (b)、图13 (a)、图13 (b))由此,卡扣将固定对象物P夹在头部20与脚部21之间并固定在该固定对象物P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卡扣中,因为不会同时发生主体2的脚部21的一部分的扩开和其他部分的扩开,因此,在最终的固定状态下会使该脚部21的一部分和其他部分均扩开,并且能将轴体I对主体2的压入阻力抑制在一定值以下。图14表示其概念。图14中,横轴表示轴体I的压入行程量,即、越向右该行程量越大。纵轴表示压入阻力。图14中,以点划线表示的曲线是认为是由主体2的脚部21的一部分产生的压入阻力,以虚线表示的曲线是认为是由主体2的脚部21的其他部分产生的压入阻力,以实线表示的曲线是这两个阻力的合成阻力。具体地说,上述轴体I具有呈大致方柱状的主体部12和圆板状部13。主体部12的一端与圆板状部13的一个面连接成一体。主体部12构成为,具有能通过主体2的接受孔20a并插入脚部21的接受空间213中的粗细尺寸。圆板状部13使外径比主体部12的粗细尺寸大,将轴体I压入主体2中直到使该圆板状部13抵接在主体2的头部20的另一面上的位置。在将轴体I完全压入到主体2中的位置,上述接受孔20a由圆板状部13封闭。
轴体I的主体部12的构成为,使其横截面形状在该主体部12的各处大致仿形上述假想的四边形。即、轴体I的主体部12具有四个侧面部120、120…。在图示的例子中,位于各侧面部120之间的角部121构成为,做成向轴体I的轴线方向较长地延续的肋状,各侧面部120在左右的角部121之间呈槽状。该左右的角部121之间的距离与弹性脚片214的宽度尺寸大致一致,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将各弹性脚片214分别容纳在包围一个侧面部120的左右的角部121的状态下,轴体I从其另一端侧通过接受孔20a导入接受空间213中。轴体I的位于背靠背的位置的两个侧面部120、120之间的距离与下述距离大致一致,该距离是作为位于主体2的脚部21的相对位置的两个弹性脚片214、214的上述平面214c构成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作为轴体I的主体部12的压入前端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凹处122,该凹处122以在相邻的上述角部121之间并在该轴体I的另一端向外侧敞开的方式形成,且使侧面部120的末端120a比主体部12的另一端后退到轴体I的压入后方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部12的四个侧面部120、120…中的位于背靠背的位置的两个侧面部120因该凹处122而使其末端120a后退到轴体I的压入后方侧。即,主体部12在背靠背的位置分别具有凹处122。这两处的凹处122、12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比构成主体2的脚部21的位于相对位置的两个弹性脚片214的突部216之间的距离小。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该凹处122使末端120a后退的侧面部120的该末端构成上述第二抵接部11,而且由其余的侧面部120的末端120a构成上述第一抵接部10。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轴体I的第一抵接部10的形成部位与第二抵接部11的形成部位之间在轴体I的周向具有一定角度量的偏移。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抵接部11相对于第一抵接部10形成于90度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比因上述凹处122而使末端120a后退的侧面部120的中间部120b,末端部作为卡合部120c向外侧伸出,使突部216与第二抵接部11抵接而扩开的弹性脚片214在该突部216的顶部216b超过末端部的位置稍微挠回,该顶部216b便卡在卡合部 120c 上。(图 13 (a)、图 13 (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比将因上述凹处122而使末端后退的侧面部120置于其间的左右角部121的第二抵接部11靠近圆板状部13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从侧面部120侧凹入的凹部121a,通过将轴体I的一部分导入主体2内直到使连接部215的边缘部进入该凹部121a中的位置,从而能够将主体2与轴体I在第一抵接部10未与突部216抵接的状态下暂时卡合。当从该暂时卡合状态压入轴体I时,连接部215的边缘部从凹部121a脱出而允许轴体I的上述压入。此外,向应该具有以上所说明的卡扣的弹性变形特性的部位赋予该特性能够通过用合成树脂来构成该卡扣的全部或一部分而很容易地实现。此外,在此引用于2010年3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046316号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纳入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卡扣,具有轴体和主体,该主体具有头部并且具备通过从该头部侧压入的上述轴体并利用弹性变形从而扩开的脚部,其特征在于, 轴体具有因上述压入而与脚部的被抵接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比该第一抵接部位于压入后方侧的第二抵接部, 在利用第一抵接部使脚部的一部分扩开后,通过进一步压入轴体从而使脚部的其他部分扩开。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被抵接部是向脚部的内侧突出的突部,因轴体的压入使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与该关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在轴体的第一抵接部的形成部位与第二抵接部的形成部位之间以在该轴体的周向具有一定角度量的偏移的方式形成两个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 使主体的脚部的横截面轮廓形状在该脚部的外侧大致仿形假想圆的圆弧,而且,在该脚部的内侧大致仿形假想的四边形的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卡扣。该卡扣具有轴体和主体,主体具有头部并且具备通过从该头部侧压入的上述轴体并利用弹性变形从而扩开的脚部。轴体具有因上述压入而与脚部的被抵接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比该第一抵接部位于压入后方侧的第二抵接部,在利用第一抵接部使脚部的一部分扩开后,通过进一步压入轴体从而使脚部的其他部分扩开。
文档编号F16B19/10GK102782341SQ20118001203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者渡边靖广, 福尾道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