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330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支承变速器的旋转轴的轴承固定在壳体上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支承变速器的旋转轴的轴承(Bearing)固定在壳体上的轴承固定结构,具有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的固定结构。在以该专利文献I记载的结构为首的以往的固定结构中,使用卡环和承重板等固定件完成轴承相对于壳体的轴向(推力方向)的固定。但是,在作为用于固定轴承的固定件采用卡环等固定件的结构中,由于该卡环等固定件是与轴承分体的零件,所以导致关系到变速器的零件数目的增加、组装工时数的增加等。另夕卜,需要在壳体和轴承双方形成卡环卡合用的槽部。因此,设置在壳体上加工出槽部的工序 或使用具有槽部的轴承,从而存在关系到变速器的成本增加的课题。另外,在作为轴承用的固定件采用承重板的情况下,与卡环的情况同样地,也存在零件数目的增加和组装工时数的增加等课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333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不使用卡环或承重板等另外的固定件,就能够以减少了零件数目的简单结构进行支承旋转轴的轴承相对于壳体的固定。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中,变速器I具备壳体61 ;设置于壳体61内的液力变矩器TC及变速机构部4 ;从液力变矩器TC向变速机构部4传递旋转的第一旋转轴10 ;与第一旋转轴10以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5 ;和支承第二旋转轴5的端部5b的轴承70,在该变速器I中,所述轴承固定结构用于进行轴承70相对于壳体61的固定,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具备导轮轴凸缘53,所述导轮轴凸缘53通过一体地形成导轮轴部53a和凸缘部53b而构成,所述导轮轴部53a保持液力变矩器TC的导轮43,所述凸缘部53b从导轮轴部53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壳体61,导轮轴凸缘53的固定于壳体61的凸缘部53b配置成,从第二旋转轴5的轴向观察,在凸缘部53b的外径侧的端部54设置的压紧部55与轴承70的一部分重叠,轴承70的轴向的一个端面70a与壳体61的端面61a抵接,轴承70的轴向的另一端面与导轮轴凸缘53的压紧部55抵接,从而完成轴承70相对于壳体61的轴向固定。另外,在本发明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中,变速器I具备壳体61 ;设置于壳体61内的液力变矩器TC及变速机构部4 ;从液力变矩器TC向变速机构部4传递旋转的第一旋转轴10 ;与第一旋转轴10以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5 ;和支承第二旋转轴5的端部5b的轴承70,在该变速器I中,轴承固定结构用于进行轴承70相对于壳体61的固定,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具备保持液力变矩器TC的导轮43的导轮轴56 ;和用于将导轮轴56固定于壳体61的导轮轴凸缘53-2,导轮轴凸缘53-2的固定于壳体61的凸缘部53-2b配置成,从第二旋转轴5的轴向观察,在凸缘部53-2b的外径侧的端部54设置的压紧部55与轴承70的一部分重叠,轴承70的轴向的一个端面70a与壳体61的端面61a抵接,轴承70的轴向的另一端面70b与导轮轴凸缘53-2的压紧部55抵接,从而完成轴承70相对于壳体61的轴向固定。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利用导轮轴凸缘的压紧部完成支承第二旋转轴的端部的轴承相对于壳体的轴向固定。即,利用导轮轴凸缘进行固定,以防止支承第二旋转轴的轴承向轴向歪斜或脱出。由此,由于不像以往的轴承固定结构那样使用卡环或承重板等其他固定件就能够固定轴承,所以能够削减变速器的零件数目、重量、组装工时数、成本。具体而言,由于利用在导轮轴凸缘的端部设置的压紧部固定轴承,所以能够将轴承固定结构的零件数目控制得较少。另外,不需要在壳体上形成卡环卡合用的槽部,而且,通过将导轮轴凸缘的凸缘部固定在壳体上,能够同时进行轴承的轴向固定,所以能 够实现变速器的制造工序的简化。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具有槽部的轴承,所以能够将零件成本抑制得较低。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轴承固定结构中,具备支承第一旋转轴10的其他轴承40,其他轴承40设置于如下位置比导轮轴凸缘53、53-2的压紧部55靠近第一旋转轴10的轴心的内径侧的位置,且在轴向上与导轮轴凸缘53、53-2的凸缘部53b、53_2b相邻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支承第一旋转轴的其他轴承配置在比导轮轴凸缘的凸缘部的外径端靠内径侧的位置,所以能够高效地配置该其他轴承在变速器的壳体内的设置空间,能够提高包括壳体内的其他构成零件在内的配置布局的自由度。此外,上述标号是将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的标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示出的。(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不使用卡环或承重板等另外的固定件,以减少了零件数目的简单结构,就能够进行支承旋转轴的轴承相对于壳体的固定。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及其周边的详细结构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是从轴向观察导轮轴凸缘及轴承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的变速器的整体结构例的框架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及其周边的详细结构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标号说明I变速器4变速机构部5中间轴(输出轴)第二旋转轴
5a 端部10主轴(第一主轴):第一旋转轴11第一输入轴30第二主轴31第二输入轴40轴承第二轴承43 导轮53导轮轴凸缘
53a导轮轴部53b凸缘部53-2导轮轴凸缘53-2a 筒状部53-2b 凸缘部54 端部55压紧部56导轮轴61液力变矩器箱体(壳体)70轴承第一轴承70a 端面70b 端面TC液力变矩器具体实旅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及其周边的详细结构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另外,图2是从轴向观察后述的导轮轴凸缘53及轴承70的立体图。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的变速器I具备液力变矩器箱体(壳体)61 ;设置于液力变矩器箱体61内的液力变矩器TC及变速机构部4 ;从液力变矩器TC向变速机构部4传递旋转的主轴(第一旋转轴)10 ;以及与主轴10以预定间隔平行地配置的中间轴(第二旋转轴)5。此外,关于变速器的整体结构例如后所述。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轴向时是指上述主轴10及中间轴5的轴向。液力变矩器TC具备被曲轴3 (参照图3)驱动的泵轮41 ;以与泵轮41对置的状态与主轴10连结的涡轮42 ;设置在泵轮41和涡轮42之间的导轮43 ;以及设置在导轮43和导轮轴凸缘53之间的单向离合器44。另外,在泵轮41的外侧设置有泵轮外环48,在泵轮外环48的内径端连接有液力变矩器套管(以下仅称为“套管”)50。涡轮42的外侧被涡轮外环49覆盖。涡轮外环49的内周部经由未图示的轮毂被固定在主轴10上。支承导轮43的单向离合器44与导轮轴凸缘53花键嵌合。导轮轴凸缘53一体地具备内部供主轴10贯穿的中空筒状的导轮轴部53a ;和大致平板状的凸缘部53b,其从导轮轴部53a的靠变速机构部4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另外,在相对于主轴10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设置有未图示的齿轮式的机油泵。该机油泵通过机油泵驱动轴的旋转被驱动。在该机油泵驱动轴的端部安装有机油泵驱动用的从动齿轮。另一方面,在主轴10周围的套管50的外周侧嵌合有与上述从动齿轮啮合的机油泵驱动用的驱动齿轮51。通过将该驱动齿轮51的旋转传递到从动齿轮,机油泵运转。设置在驱动齿轮51的内侧的套管50从液力变矩器TC的中心向变速机构部4侧延伸,是包围导轮轴凸缘53的导轮轴部53a的外侧的大致圆筒形的部件。该套管50具有能够与驱动齿轮51的内周侧嵌合的径向尺寸。驱动齿轮51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其靠变速机构部4侧的外周形成有与机油泵侧的从动齿轮啮合的齿轮齿51a。另外,在驱动齿轮51的靠液力变矩器TC侧的外周嵌合有夹设在其与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内径端之间的由球轴承构成的轴承(第二轴承)40。另夕卜,驱动齿轮51的靠变速机构部4侧的内周与套管50的外周花键嵌合。 驱动齿轮51及套管50被轴承4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液力变矩器箱体61自由旋转。轴承40被设置在如下位置比导轮轴凸缘53中的凸缘部53b的外径端54靠近主轴10的 轴心的内径侧的位置,且在轴向上相对于凸缘部53b与液力变矩器TC侧相邻的位置。另外,在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内径端和套管50的外周之间压入有油封(密封部件)59。油封59相对于轴承40与液力变矩器TC侧相邻地配置。另外,在隔着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凸缘部61c与轴承40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中间轴5的靠液力变矩器TC侧的端部5a的轴承(其他轴承)70。轴承70是具备如下部件的滚针轴承与设置于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凸缘部61c的内径侧嵌合的圆形环状的外圈71 ;和通过滚针72a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外圈71的内径侧的多个滚子(滚动体)72b。在滚子72b的内径侧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中间轴5的端部5a。并且,如图2所示,导轮轴凸缘53的凸缘部53b被设置成,在该凸缘部53b的外径侧的端部54设置的压紧部55伸出到与轴承70的外圈71的外周缘71a重叠的位置的状态。因此,从轴向观察,压紧部55与轴承70的一部分重叠地配置。由此,如图I所示,轴承70的轴向的一个端面(靠液力变矩器TC侧的端面)70a与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端面61a抵接,轴承70的轴向的另一端面(靠与液力变矩器TC相反的一侧的端面)70b与导轮轴凸缘53的压紧部55抵接,从而完成轴承70相对于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轴向固定。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是将用于支承中间轴5的靠液力变矩器TC侧的端部5a的轴承(第一轴承)70固定在液力变矩器箱体61上的固定结构,利用在导轮轴凸缘53的凸缘部53b的外径侧的端部54设置的压紧部55推压支承中间轴5的轴承70的轴向(推力方向)的端面70b以进行固定。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利用导轮轴凸缘53的压紧部55完成支承中间轴5的端部5a的轴承70相对于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轴向固定。即,利用导轮轴凸缘53进行固定,以防止支承中间轴5的轴承70向轴向歪斜或脱出。由此,由于不像以往的轴承固定结构那样使用卡环或承重板等其他固定件就能够固定轴承70,所以能够削减变速器I的零件数目、重量、组装工时数、成本。具体而言,由于利用在导轮轴凸缘53的端部54设置的压紧部55固定轴承70,所以能够将轴承固定结构的零件数目控制得较少。另外,不需要在液力变矩器箱体61上形成卡环卡合用的槽部,而且,通过将导轮轴凸缘53的凸缘部53b固定在液力变矩器箱体61上,能够同时地进行轴承70的轴向固定,所以能够实现变速器I的制造工序的简化。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具有槽部的轴承,所以能够将零件成本抑制得较低。图3是示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的变速器的整体结构例的框架图。下面,使用该图说明变速器的整体结构及动作。图3所示的变速器I作为对从液力变矩器TC输入的旋转进行变速的变速机构部4,具备由2个离合器CL1、CL2和多个同步装置(同步啮合式机构)26 29组合构成的两系统的转矩传递系统,并具备通过它们的切换来实现多级自动变速的所谓的双离合器式的变速机构。另外,该变速器I具备以预定间隔平行地配置的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31这两根输入轴;和与第一输入轴11及第二输入轴31平行地配置的一根输出轴(中间轴)5。此外,在图I中,用于设定后退档的倒档齿轮及支承该倒档齿轮的轴等机构省略了图示。并且,图3所示的变速器I中的第一输入轴11的内径侧设置的第一主轴10是图I及图2所示的主轴10,输出轴5是图I及图2所示的中间轴5。第一输入轴11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在第一输入轴11的内周侧设置有经由液力变 矩器TC传递来自发动机E的旋转的第一主轴10。并且,设置有进行第一输入轴11和第一主轴10之间的卡合脱离的切换的第一离合器CLl。第一离合器CLl卡合时,来自发动机E的旋转经由第一主轴10向第一输入轴11传递。另外,第二输入轴31也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在第二输入轴31的内周侧设置有经由液力变矩器TC传递来自发动机E的旋转的第二主轴30。固定在第二主轴30的端部的齿轮30a和固定在第一主轴10的端部的齿轮IOa经由设置在未图示的另一轴上的齿轮而啮合,通过这些齿轮30a、IOa来传递第一主轴10的旋转。并且,设置有进行第二输入轴31和第二主轴30之间的卡合脱离的切换的第二离合器CL2。第二离合器CL2卡合时,来自发动机E的旋转经由第二主轴30向第二输入轴31传递。SP,通过第一、第二离合器CL1、CL2的选择性的动作,来自发动机E的旋转择一地被传递到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31中的任一方。在第一输入轴11的外周,沿轴向从液力变矩器TC侧起依次设置有作为奇数档的驱动齿轮的I速驱动齿轮17、3速驱动齿轮18、7速驱动齿轮19和5速驱动齿轮20。所述各驱动齿轮17 20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输入轴11相对旋转。另外,在第二输入轴31的外周,从液力变矩器TC侧起依次设置有作为偶数档的驱动齿轮的2速驱动齿轮12、4速驱动齿轮13、8速驱动齿轮14、6速驱动齿轮15。所述各驱动齿轮12 1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输入轴31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在输出轴5的外周,从液力变矩器TC侧起依次设置有与I速驱动齿轮17及2速驱动齿轮12啮合的1-2速从动齿轮22、与3速驱动齿轮18及4速驱动齿轮13啮合的3-4速从动齿轮23、与7速驱动齿轮19及8速驱动齿轮14啮合的7_8速从动齿轮24、以及与5速驱动齿轮20及6速驱动齿轮15啮合的5_6速从动齿轮25。另外,在输出轴5的靠液力变矩器TC侧的端部附近,固定有终减速(final)齿轮6。终减速齿轮6与未图示的差速机构的内啮合齿轮啮合。并且,在第一输入轴11上的I速驱动齿轮17和3速驱动齿轮18之间,设置有有选择地使这些齿轮17、18中的任一个相对于第一输入轴11同步并固定的1-3速用同步装置(同步啮合式机构)26。另外,在7速驱动齿轮19和5速驱动齿轮20之间,设置有有选择地使这些齿轮19、20中的任一个相对于第一输入轴11同步并固定的5-7速用同步装置27。另外,在第二输入轴31上的2速驱动齿轮12和4速驱动齿轮13之间,设置有有选择地使这些齿轮12、13中的任一个相对于第二输入轴31同步并固定的2-4速用同步装置28。另外,在8速驱动齿轮14和6速驱动齿轮15之间,设置有有选择地使这些齿轮14、15中的任一个相对于第二输入轴31同步并固定的6-8速用同步装置29。在上述结构的变速器I中,通过组合来进行第一、第二离合器CL1、CL2的卡合的切换、和第一、第二输入轴11、31上的同步装置26 29对各驱动齿轮的固定,从而能够设定前进8速的变速档。S卩,利用第一、第二离合器CL1、CL2切换向第一输入轴11上的驱动齿轮17 20的动力传递、和向第二输入轴31上的驱动齿轮12 15的动力传递。此时,在第一、第二离合器CL1、CL2的卡合的切换之前,预先利用在卡合目标的输入轴11、31上设置的同步装置26 29中的任一个准备下一变速档用驱动齿轮的同步固定。由此,能够在第一、第二离合器CL1、CL2的卡合切换的定时,进行迅速的变速动作。〔第二实施方式〕
·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及相应的附图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以下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另外,关于以下说明的事项以外的事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及其周边的详细结构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中,具备固定轴承70的压紧部55的导轮轴凸缘53是通过一体地形成保持液力变矩器TC的导轮43的导轮轴部53a、和从导轮轴部53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在液力变矩器箱体61上的凸缘部53b而构成的导轮轴凸缘53,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中,具备保持液力变矩器TC的导轮43的导轮轴56、和用于将该导轮轴56固定在液力变矩器箱体61上的导轮轴凸缘53-2以作为分体部件。导轮轴56是与主轴10同轴地设置在主轴10的外径侧的圆筒状的部件,导轮轴56的靠液力变矩器TC侧的端部与支承导轮43的单向离合器44花键嵌合。另外,导轮轴凸缘53-2—体地具备包围导轮轴56的靠与液力变矩器TC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及其附近的外周的筒状部53-2a ;和从该筒状部53-2a的靠变速机构部4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大致平板状的凸缘部53-2b。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固定结构中,也利用在导轮轴凸缘53-2的凸缘部53_2b设置的压紧部55完成支承中间轴5的端部5a的轴承70相对于液力变矩器箱体61的轴向固定。即,利用导轮轴凸缘53进行固定,以防止支承中间轴5的轴承70向轴向歪斜或脱出。由此,由于不像以往的轴承固定结构那样使用卡环或承重板等其他固定件,就能够固定轴承70,所以能够削减变速器I的零件数目、重量、组装工时数、成本。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和附图记载的技术构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作为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轴承固定结构的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双离合器式的变速机构,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等无级变速机构或行星齿轮机构等有级变速机构的结构。即,本发明的轴承固定结构只要是具有从液力变矩器向变速机构部传递旋转的第一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以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和支承第二旋转轴的端部的轴承的变速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的变速器,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结构的变速 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该变速器具备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液力变矩器及变速机构部;从所述液力变矩器向所述变速机构部传递旋转的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以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和支承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端部的轴承,在该变速器中,所述轴承固定结构用于进行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固定,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具备导轮轴凸缘,所述导轮轴凸缘通过一体地形成导轮轴部和凸缘部而构成,所述导轮轴部保持所述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导轮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导轮轴凸缘的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凸缘部配置成,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向观察,在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侧的端部设置的压紧部与所述轴承的一部分重叠,所述轴承的所述轴向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壳体的端面抵接,所述轴承的所述轴向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导轮轴凸缘的所述压紧部抵接,从而完成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轴向的固定。
2.一种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该变速器具备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液力变矩器及变速机构部;从所述液力变矩器向所述变速机构部传递旋转的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以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和支承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端部的轴承,在该变速器中,所述轴承固定结构用于进行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固定,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具备保持所述液力变矩器的导轮的导轮轴;和用于将所述导轮轴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导轮轴凸缘, 所述导轮轴凸缘的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凸缘部配置成,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向观察,在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侧的端部设置的压紧部与所述轴承的一部分重叠,所述轴承的所述轴向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壳体的端面抵接,所述轴承的所述轴向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导轮轴凸缘的所述压紧部抵接,从而完成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轴向的固定。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具备支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其他轴承,所述其他轴承设置于如下位置比所述导轮轴凸缘的所述压紧部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的内径侧的位置,且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导轮轴凸缘的所述凸缘部相邻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轴承固定结构,以将零件数目控制得较少的简单结构进行支承旋转轴的轴承相对于壳体的固定。其中,具备导轮轴凸缘(53),该导轮轴凸缘(53)通过一体地形成保持液力变矩器(TC)的导轮(43)的导轮轴部(53a)、和从导轮轴部(53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在壳体(61)上的凸缘部(53b)而构成,凸缘部(53b)配置成,从轴向观察,在其外径侧的端部(54)设置的压紧部(55)与轴承(70)的一部分重叠,轴承(70)的轴向的一个端面(70a)与壳体(61)的端面(61a)抵接,另一端面(70b)与导轮轴凸缘(53)的压紧部(55)抵接,从而完成轴承(70)相对于壳体(61)的轴向固定。
文档编号F16H57/02GK102797831SQ2012100906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田中修平, 远藤正典, 矢野景太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