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432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电子记事本、PDA或小笔电等小型电子装置中,使第一壳体的装置本体与第二壳体的显示装置可互相开阖连结的ー种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此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双轴铰链分为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于相互交叉方向配置的交叉双轴铰链,以及相互平行方向配置的平行双轴铰链,本申请的发明属于后者的平行双轴铰链。而此类平行双轴铰链相较于单轴铰链,具有可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如同手持书本般左右平均开启的优点。此处为将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做同步转动,使用齿轮作为同步转动传达手段经由下列专利文献I已为习知。专利文献I特开2008-1217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平行双轴铰链,对于组装元件平行且可转动地组装有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且将组装有第一铰链杆的第一安装元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组装有第二铰链杆的第二安装元件装设于第二壳体,另外为了使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做同步转动使用有齿轮。此类的齿轮使用时因无法避免动作时产生的后座力,故操作时容易发生卡止,而此卡止现象具有随着壳体越大同时也跟着扩大的问题。再者,若使用平行双轴铰链对第一壳体及第ニ壳体做开阖,因铰链组装侧的端部会相互干涉导致开阖操作无法实行,此时有放大双轴间的轴间距离,或者是对此干涉侧的端部进行加工让彼此间的动作轨迹不相互重迭的必要。然而不论是放大双轴间的轴间距离,或是对彼此干涉侧的端部进行加工,对于使用此平行双轴铰链的壳体,将伴随着商品产生设计上的限制,造成外观上让人不满意的问题。本发明则解决上述问题点,其中第一课题为提供一种即便不使用齿轮,同样可让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做同步转动,且不发生卡止现象的平行双轴铰链。本发明的第二课题为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齿轮,除了可让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做同步转动,且不发生卡止现象外,亦解除设计上的限制,让外观简化、给予智能型观感印象的平行双轴铰链。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I方面所记载的本发明的ー种平行双轴铰链,其可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开阖连结,平行双轴铰链包含桥接元件、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以及同步转动传达手段。桥接元件组装于连结元件。第一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相对于桥接元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其中之一,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且平行状态地设置。第ニ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的另ー壳体。同步转动传达手段设置于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之间,其包括第一连结凸轮元件、第二连结凸轮元件以及滑动元件。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装设于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之间,滑动元件与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卡合,且可滑动地组装于桥接元件。本发明第2方面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滑动元件,其通过组装于桥接元件的导引杆,可滑动地装设于桥接元件。本发明第3方面所记载的本发 明的平行双轴铰链还包含卡合手段,卡合手段将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与滑动元件卡合,卡合手段包括第一连结销、第二连结销、第一卡合凹部以及第ニ卡合凹部。第一及第ニ连结销设置于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第一及第ニ卡合凹部装设于卡合第一连结销及第ニ连结销的滑动元件。本发明第4方面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各自与桥接元件之间还包含第一摩擦机构及第ニ摩擦机构,其包括ー对第一押垫片、ー对第二押垫片、第一弾性手段以及第二弾性手段。第一及第ニ押垫片与桥接元件成压接状态,并和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可同时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与桥接元件之间。第一及第ニ弾性手段与各第一押垫片及第ニ押垫片成压接状态组装于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本发明第5方面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第一铰链杆和第二铰链杆各自与桥接元件之间还有具凸轮的第一摩擦机构及第ニ摩擦机构,其包含第一固定凸轮部、第二固定凸轮部、ー对第一凸轮元件、ー对第二凸轮元件、第一弾性手段以及第二弾性手段。第一及第ニ固定凸轮部围绕着桥接元件的第一铰链杆的第一轴承孔及第ニ铰链杆的第二轴承孔刻设。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与第一固定凸轮部及第ニ凸轮部成压接状态,且和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可同时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与桥接元件之间。第一及第ニ弾性手段与第一凸轮元件及第ニ凸轮元件成压接状态组装于第一铰链杆与第ニ铰链杆。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构成,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开启时,组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第一组装元件及第ニ组装元件,将各自与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相对于桥接元件转动,此时即使将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其中的一个壳体当成主壳体做开启,因第一铰链杆或第二铰链杆其各自的第一或第二连结凸轮元件会让滑动元件滑动,使第一铰链杆和第二铰链杆做同步转动,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做恰如翻开书本的开启。而其它的功效将于以下的实施例中可得到清楚的说明。接着,本发明第6方面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其可使第一壳体与一第ニ壳体相互开阖连结,平行双轴铰链包含桥接元件、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同步转动传达手段以及轴间距离调节手段。桥接元件组装于连结元件。第一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相对于桥接元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其中之一,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并以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平行状态设置。第二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的另ー壳体。同步转动传达手段具有在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之间夹设桥接元件的第一连结手段及第ニ连结手段。轴间距离调节手段连同同步转动传达手段动作,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阖操作下可自行调节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的轴间距离。本发明第7方面所记载的第一连结手段还包含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其组装于桥接元件其中ー侧的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第一滑动元件,其卡合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且可滑动地装设于桥接元件其中ー侧。而第ニ连结手段包含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组装于桥接元件其中另ー侧的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第二滑动元件,其卡合第二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B连结凸轮元件,且可滑动地装设于桥接元件其中另ー侧。此外第一滑动元件与第二滑动元件可同时滑动。本发明第8方面所记载的轴间距离调节手段还包含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其装设于桥接元件其中ー侧的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组装于桥接元件其中另ー侧的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导引杆,其设置于桥接元件;轴承元件,其可滑动地装设于导引杆的略中央部,且轴枢承受被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插入贯通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各自半径方向上的一侧边部;轴推压元件,其可滑动地组装于导引杆的上部,且朝轴承元件方向对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半径方向上的另ー侧边部推压;弾性手
段,其在轴推压元件与轴承元件之间被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夹压,且可朝水平方向滑动。本发明第9方面所记载的同步转动传达手段还包含卡合手段,其将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与第一滑动元件卡合,亦将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与第二滑动元件卡合。卡合手段还包含复数个导引沟槽,其分别设置于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以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第一导引突起及一第二导引突起,其装设于与所述复数个导引沟槽卡合的第一滑动元件及第ニ滑动元件。本发明第10方面所记载的轴间距离调节手段在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与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各自还设有凸轮凸部,其依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阖角度彼此靠接且调节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的轴间距离。本发明第11方面所记载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使用在本发明第I方面至第10方面其中任ー项所记载的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中。本发明经由以上的构成,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开启吋,组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第一组装元件及第ニ组装元件,将各自和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相对于桥接元件转动,此时因同步转动传达手段的第一连结手段的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和第二连结手段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的其中之一将分别通过其第一滑动元件及第ニ滑动元件,使其中另ー个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与其中另ー个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转动,故无论是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哪个为主要壳体做开阖,第一铰链杆或第二铰链杆都可通过同步转动传达手段做同步转动,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做恰如翻开书本的同步开阖。再者,连同同步转动传达手段动作时,伴随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阖操作,第一铰链杆和第二铰链杆的轴间距离调节手段的第一连结手段的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以及第ニ连结手段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各自装设的凸轮凸部,将彼此靠接调节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的轴间距离,故即使此处不设置其它会造成设计上限制的轴间距离调节手段,一样可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做平顺的开阖操作。而其它的功效将于以下的实施例中可得到清楚的说明。


图I为应用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闭合状态斜视图;图2为应用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完全开启状态斜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动作前的斜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动作结束后的斜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自ー侧方向观看的分解斜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自另ー侧方向观看的分解斜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同步转动手段动作前状态的说明剖面图;图8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同步转动手段动作结束后状态的说明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一及第ニ固定凸轮部与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的位置关系说明图,(a)为说明动作开始前的位置关系,(b)为说明动作中的位置关系,(c)为说明动作结束后的位置关系;图10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其它实施例,自ー方向观看实施例中的平行双轴铰链动作结束后状态的斜视图;图11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自另一方向观看其动作结束后状态的斜视图;图12为自图11的状态下方观看的斜视图;图13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自一侧观看的分解斜视图;图14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自图10中箭头方向B观看的说明图,(a)表示动作前状态,(b)表示动作中的状态,(c)表示动作结束后状态;图15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轴承元件及轴推压元件的动作说明图,Ca)表示动作前状态,(b)表示动作中的状态,(C)表示动作结束后状态;图16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一滑动元件,Ca)为斜视图,(b)为改变观看方向的斜视图;图17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二滑动元件,Ca)为斜视图,(b)为侧面图;图18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或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的斜视图;图19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或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a)为斜视图,(b)为改变观看方向的斜视图;图20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轴承元件的斜视图;图21为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轴推压元件的斜视图;以及图22为说明图10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一铰链杆及第ニ铰链杆轴间距离变动的说明图,(a)表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闭阖状态,(b)表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中间开启状态,(C)表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完全开启状态,(d)表不未使用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中间开启状态。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笔记型计算机10,35 :第一铰链杆
10a、lla :第一轴部10b、llb :第二轴部10c、llc :第一凸缘部IOcUlld :第二凸缘部IOeUle :变形组装部IOfUlf:第一段部IOgUlg:第二段部 IOhUlh:第三段部11、36:第二铰链杆12,43 :第一安装元件12a :第一组装部12b、23a:第一变形组装孔l2c、l3c、43a、44a :组装板部12d :第一组装孔13,44 :第二安装元件13a :第二组装部13b、24a :第二变形组装孔13d :第二组装孔14 :第一固定凸轮部14a、15a、19a、20a :凸部14b、15b、19b、20b :凹部15 :第二固定凸轮部16、30f:长导引孔17、42:导引杆18 :垫片18a、30h、30i、31d、31e、34d、34e、41d、43c、44c、5f、5h、5i :组装孔19 :第一凸轮元件19c、20c、39a、40a、7a、8a :变形摘通孔2、29 :平行双轴铰链2a :连结元件20 :第二凸轮元件21 :第一弾性手段21a:第一插通孔22 :第二弹性手段22a :第二插通孔23 :第一押垫片24 :第二押垫片3 :第一壳体3a :键盘部
30、5 :桥接元件30a、5a:轴承板部30b、5b :上部组装板部30c、5c :下部组装板部30d :第一变形轴承孔30e :第二变形轴承孔 30g>32a>33a>43d>44d :变形组装孔31 :第一滑动元件31a、34a :第一导引突起31b、34b :第二导引突起31c :卡合突起32,37 :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b、33b、37b、38b :凸轮凸部32c、33c、37c、38c :导引沟槽32d、33d、37d、38d :段部32e、33e、37h、38h :顶部33 :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4 :第二滑动元件34c、37f、38f :卡合凹部35a、36a:第一变形组装部35b、36b :第一圆形轴部35c、36c :第一变形凸缘部35d、36d :第二圆形轴部35e、36e :第二变形凸缘部35f、36f :第二变形组装部37a、38a、41b :摘通孔37e、38e :卡止片37g、38g :躯体部38: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9 :轴承元件39b、39c :第一弯曲凹部4:第二壳体4a:显示部40 :轴推压元件40b、40c :第二弯曲凹部40d、40e :卡合突部41 :弹性手段41a:盘状弹簧41c :扁平垫片
43b、44b :组装片5d:第一轴承孔5e :第 二轴承孔5g:组装方孔5j :方孔6 :滑动元件6a:导引孔6b:导引销部6c:第一卡合凹部6d:第二卡合凹部7: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b:第一连结销8:第二连结凸轮元件8b :第二连结销9a:第一摩擦机构9b :第二摩擦机构A、D :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A:区域B :箭头方向d:组装螺丝E :轴间距离调节装置F :第一连结手段G :第二连结手段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以下,依据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做说明。另外,以下说明虽针对本发明实施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场合做叙述,然本发明并不限于笔记型计算机,可应用于行动电话、电子记事本、PDA及小笔电等小型电子装置。根据图标,图I和图2中标示记号I的对象,例如是小型电子装置的其中一例的笔记型计算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2可将图中AA区域部分的一方向或双方向上设置有键盘部3a且为第一壳体的装置本体3 (以下简称第一壳体)和设置有显不部4a的第二壳体4做开阖连结。而标示记号2a为后述平行双轴铰链中组装桥接元件用的连结元件。平行双轴铰链2如图3至图8中所示,为让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可做开阖连结的平行双轴铰链,其包含组装于连结元件2a的一桥接元件5、相对于桥接元件5可转动且以平行状态设置的第一铰链杆10及第ニ铰链杆11,以及设置于第一铰链杆10及第ニ铰链杆11之间的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其中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还包括装设于第一铰链杆10及第ニ铰链杆11的ー对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8,以及与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8卡合,且可滑动地组装于桥接元件5的滑动元件6。
更详细地说,桥接元件5包含轴承板部5a、将轴承板部5a的上下端部往同方向弯折形成的上部组装板部5b,以及下部组装板部5c。轴承板部5a上设有平行相对于上部组装板部5b与下部组装板部5c的ー对第一轴承孔5d与第二轴承孔5e。第一轴承孔5d与第ニ轴承孔5e的周围并排设置有通过蚀刻轴承板部5a所形成的第一固定凸轮部14与第二固定凸轮部15,第一固定凸轮部14与第二固定凸轮部15之间的上下方向上还设有长导引孔16。更进一歩,上部组装部5b的中央部设有圆形的组装孔5f,下部组装部5c的中央部设有组装方孔5g的同时,在此下部组装板部5c两端设有使用图中未标示的组装螺丝装设至连结元件时用的组装孔5h、5i。另外,设置于轴承板部5a的第一轴承孔5d与第二轴承孔5e下方的一对方孔5j,在第一固定凸轮部14和第二固定凸轮部15为其它元件时,方孔5j为卡合此其它元件的固定凸轮元件用的孔。滑动元件6为略角柱形状,其构造为中心轴方向上贯通设有四方形的导引孔6a,其通过被设置于桥接元件5的上部组装板部5b的组装孔5f与下部组装板部5c的组装方孔5g之间的导引杆17插入贯通,而可上下方向滑动。另外在滑动元件6装设有嵌合设于·桥接元件5的轴承板部5a的长导引孔16且一体化的导引销部6b的同吋,导引销部6b上方部分的左右方向位置则设有相同高度与宽度的第一卡合凹部6c及第ニ卡合凹部6d。另夕卜,滑动元件6和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7、8,构成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之间的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另外,导引销部6b也可以是其它元件。再者,通过将导引杆17的两侧端部和组装孔5f紧固至组装方孔5g的同时,在导引销部6b所贯通的长导引孔16的端部,嵌设有具组装孔18a和卡止用的垫片18,经由紧固此突出端部的组装,防止元件脱离。此外垫片18可为E型环或其它卡止元件。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为左右对称和相同构成,其各自具有第一轴部10a、I Ia和第二轴部10b、11b,在第一轴部10a、lla的一侧部设置有第一凸缘部10c、Ilc的同时,第一轴部10a、Ila和第二轴部IObUlb之间另设有外形改变的第二凸缘部10d、lld。在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各自的第一轴部IOa与Ila的端部,设置有剖面呈略椭圆形的变形组装部IOeUle的同时,在第二轴部IObUlb的各端部形设有剖面呈略椭圆形的第一段部10f、llf,第二段部IOgUlg以及第三段部10h、llh,其中第一段部10f、Hf至第三段部IOhUih为逐步增大宽度的形成。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的第二轴部IObUlb的第三段部10h、llh,被设置于中心轴方向上的变形插通孔7a、8a所插入贯通并卡合,而具有第一连结销7b与第二连结销Sb的ー对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8,在连接组装第二凸缘部IOcUlld的同时,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通过插入贯通设置于轴承板部5a的第一及第ニ轴承孔5d、5e的第三段部10h、llh,相对于桥接元件5平行且可转动地组装。另外,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7、8的第一及第ニ连结销7b、8b则与滑动元件6的第一及第ニ卡合凹部6c、6d卡合。接着,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的第二轴部10b、11b,设置有具备例如带凸轮的第一摩擦机构9a与第二摩擦机构9b。此具由凸轮的第一摩擦机构9a与第二摩擦机构%,和设置于桥接元件5其轴承板部5a的第一及第ニ轴承孔5d与5e周围的第一固定凸轮部14及第ニ固定凸轮部15,将第一固定凸轮部14及第ニ固定凸轮部15的对向侧第二轴部IOb与Ilb的第二段部IOg和Ilg,往其中心轴方向设置的变形插通孔19c和20c方向插入贯通并卡合的第一凸轮元件19及第ニ凸轮元件20,以及使相接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19和20的第二轴部IOb与Ilb,其第二段部IOg和Ilg往装设于中心轴方向圆形的第一及第ニ插通孔21a与22a方面插入贯通,并让设置有4片复数个第一及第ニ盘状弹簧所形成的第一弾性手段21及第ニ弾性手段22,在通过将相接第一及第ニ弾性手段21、22的第二轴部10b、11b,其第一段部IOf、Ilf往装设于中心轴方向的第一及第ニ变形组装孔23a、24a方面插入贯通,并紧固突出端,使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19、20由压接第一及第ニ固定凸轮部14、15形成的第一及第ニ押垫片23、24所构成。此外,第一固定凸轮部14与第二固定凸轮部15在各自设有ー对的凸部14a、14a,15a、15a与凹部14b、14b,15b、15b的同时,第一凸轮元件19与第二凸轮元件20的凸部19a、19a,20a、20a和凹部19b、19b,20b、20b将彼此成压接状态。此外,构成第一弾性手段21与第二弾性手段22的盘状弹簧数量与配置方式并非限定于实施例所示,盘状弹簧可使用弹簧垫片、弹簧等其它弹性手段做代替。另外,在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的各变形组装部IOeUle上,其设置于各自第一及第ニ组装部12a、13a的第一及第ニ变形组装孔12b、13b,被朝第一壳体3组装的第一安装元件12和朝第二壳体4组装的第二安装元件13插入贯通设置,而通过紧固比第一及第ニ变形组装孔12b、13b突出的各端部,使第一铰链杆10和第二铰链杆11能同时转动 地固定。此外,第一安装元件12与第二安装元件13的组装板部12c、13c上装设有复数个第一组装孔12d和第二组装孔13d。接者,针对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2的功用做说明。首先,将平行双轴铰链2的桥接元件5组装于连结元件2a,把第一安装元件12组装于第一壳体3的后端部,第二安装元件13组装于第二壳体4的后端部。在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为闭合状态下,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的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与第二连结凸轮元件8,将通过卡合第一及第ニ连结销7b、8b至滑动元件6的第一及第ニ卡合凹部6c、6d,使滑动元件6如图7所示往左边方向压陷至其开端位置。在此状态下,如图9 (a)所示,显示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19、20的凸部19a、20a完全陷落于第一固定凸轮部14与第二固定凸轮部15的凹部14b、15b前的位置,在第二铰链杆11通过第二安装元件13往第二壳体4的闭合方向转动下,第一壳体3将可对第二壳体4维持闭合状态。此外,也可将第一安装元件12与第二安装元件13的前者装设于第二壳体4,后者装设于第一壳体3。另外亦可省略第一安装元件12与第二安装元件13,直接将第一铰链杆10和第二铰链杆11各自装设于第一壳体3或第二壳体4。另外,使用笔记型计算机1,手持将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如同翻开书本般往左右开启时,不论是对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其中的哪个施力,通过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各自将以同一转动角度往相反方向转动。也就是说,无论是对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1其中的哪个施加转动カ矩,通过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的同时转动的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或第二连结凸轮元件8,滑动元件6将如图8所示往上方滑动,而另一方面第一连结凸轮元件7或第二连结凸轮元件8将经由第一铰链杆10或第二铰链杆11,使第一安装元件12或第二安装元件13转动,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和第一及第二铰链杆10、11将同时以相同开启角度开启,如图8所示,呈现左右均90度的开启状态。此时如图9 (c)所示,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19、20的凸部19a、20a,在完全没入第一及第ニ固定凸轮部14、15的另ー凹部14b、15b之前停止,维持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完全开启状态。除此之外,在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中间开启角度下,如图9 (b)所示,因第一固定凸轮部14及第ニ固定凸轮部15的凸部14a、15a,和第一凸轮元件19及第ニ凸轮元件20的凸部19a、20a彼此间压接状态的推移,将产生摩擦カ矩。此情况下,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可自闭阖状态下如翻开书本般左右平均的开启,因第一及第ニ摩擦机构9a、9b使用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与凸轮,故能减少卡止的发生,给予操作者平顺且确实的操作感。其它的实施例中,在同步转动传达手段A的滑动元件6上装设第一及第ニ连结销,在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7、8侧边设置可卡合第一及第ニ连结销的第一及第ニ卡合孔,或是第一及第ニ卡合沟槽亦可。更进一歩,滑动元件6亦可省略导引杆17,由桥接元件5负载构成。另外,具有凸轮的第一及第ニ摩擦机构9a、9b,同样可为省略第一及第ニ固定凸轮部14、15和第一及第ニ凸轮元件19、20的习知第一及第ニ摩擦机构。在此情况下,将第一 及第ニ凸轮元件19、20与桥接元件5的轴承板部5a压接的第一及第ニ摩擦垫片则为习知的构成元件。本发明因通过以上的构成,使小型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自重合的闭阖状态,在平顺且确实的操作感下如同翻开书本般的开阖,本发明可合适地应用于此情况下的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此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中。实施例2图10至图21为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的其它实施例,实施例中平行双轴铰链29的具体构成为包含图I与图2中所示的组装于连结元件2a的桥接元件30、可转动地支持相对于桥接元件30,同时可转动并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壳体3与第ニ壳体4其中的一个壳体的第一铰链杆35、可转动地支持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其中的另ー壳体的第二铰链杆36、具有在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之间,夹设桥接元件30的第一连结手段F及第ニ连结手段G的同步转动传达手段D,以及连同同步转动传达手段D动作,在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开阖操作下可自行调节第一铰链杆35及第ニ铰链杆36轴间距离的轴间距离调节手段E。同步主动传达手段D包含设置于夹有桥接元件30 —侧边的第一连结手段F以及装设于桥接元件30另ー侧边的第二连结手段G。其中第一连结手段F包括组装于桥接元件30其中ー侧的第一铰链杆35及第ニ铰链杆36的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以及卡合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且可滑动地装设于桥接元件33其中ー侧的第一滑动元件31。第二连结手段G包括组装于桥接元件30其中另ー侧的第一铰链杆35及第ニ铰链杆36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以及卡合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且可滑动地装设于桥接元件30其中另ー侧的第二滑动元件34。轴间距离调节手段E包含设置于桥接元件30的导引杆42、可滑动地装设于导引杆42的略中央部,轴枢承受被第一铰链杆35及第ニ铰链杆36插入贯通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其各自半径方向上一侧边部的轴承元件39、可滑动地组装于导引杆42的上部,且朝轴承元件39方向对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其半径方向上的另ー侧边部推压的轴推压元件40,以及在轴推压元件40与轴承元件39之间被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夹压,且可朝水平方向滑动的弾性手段41。其中弾性手段41还具有分别设置于被导引杆42插入贯通的插通孔41b上的8片盘状弹簧41a,以及装设于被导引杆端部插入贯通且紧固露出端的组装孔41d上的扁平垫片41c。此外,盘状弹簧的数量并不以此做限定,盘状弹簧亦可用弹簧垫片、压缩螺旋弹簧或其它弹性手段做代替。再者,将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与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分别卡合至第一滑动元件31及第ニ滑动元件34的卡合手段,其包含分别设置于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与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的导引沟槽32c,32c, 33c,33c和37c,37c, 38c,38c,以及设置于卡合导引沟槽32c、32c,33c、33c和37c、37c,38c、38c的第一滑动元件31及第ニ滑动元件34上的第一导引突起31a、第二导引突起31b、第一导引突起34a以及第二导引突起 34b o此外,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与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各自设有凸轮凸部32b、33b及37b、38b,通过第一壳体3与第 ニ壳体4的开阖角度使各凸轮凸部32b、33b及37b、38b靠接,调节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轴间距离。桥接元件30,特别是如图13所示,其包含轴承板部30a、将轴承板部30a的上下端部往同方向弯折形成的上部组装板部30b,以及组装于连结元件2a的下部组装板部30c。轴承板部30a上设有可转动地轴枢承受平行相对于上部组装板部30b与下部组装板部30c的第一铰链杆35和第二铰链杆36的ー对第一变形轴承孔30d与第二变形轴承孔30e。更进一歩,第一变形轴承孔30d与第二变形轴承孔30e之间的上下方向上还设有长导引孔30f。而上部组装部30b的中央部设有圆形的组装孔30h,下部组装部30c的中央部设有变形组装孔30g的同时,在下部组装板部30c的两端将图中未标示的组装螺丝往连结元件2a组装时用的组装孔30i、30i。第一滑动元件31的平面呈现略三角形,在其一侧离设有ー对第一导引突起31a与第二导引突起31b的同时,在其另ー侧还设置有可滑动地卡合桥接元件30的长导引孔30f的卡合突起31c。第二滑动元件34的平面呈现略三角形,在其一侧离设有ー对第一导引突起34a与第二导引突起34b,在其另ー侧还设置有卡合第一滑动元件31的卡合突起31c的卡合凹部34c。第一滑动元件31与第二滑动元件34被图示中指示线所标示的各元件31d、31e和34d、34e,为通过组装螺丝d、d固定夹有桥接元件30的轴承板部30a的第一滑动元件31与第二滑动元件34用的组装孔。通过以上构成,第一滑动元件31与第二滑动元件34,将不会自长导引孔30f中脱离拔出,同时可滑动地相对于长导引孔30f组装。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与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两者具相同形状,在设置贯通其轴方向的变形组装孔32a、33a的同时,在向半径侧涨出的一侧装设有凸轮凸部32b、33b,而在凸轮凸部32b、33b设有导引沟槽32c、33c的同时,导引沟槽32c、33c的侧边还设有段部 32d、33d。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与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两者具相同形状,在设置贯通其轴方向且剖面呈圆形的插通孔37a、38a的同时,在朝半径侧涨出的一侧装设有凸轮凸部37b、38b,而在凸轮凸部37b,38b设有导引沟槽37c,38c的同时,导引沟槽37c,38c的侧边还设有段部37d、38d。另外在设置有凸轮凸部37b、38b侧边的相对另ー侧装设有一对卡止片37e、38e的同时,凸轮凸部37b、38b除外的外围部更设有卡合凹部37f、38f。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特别是如图13所不,若将设置于各端部的第一变形组装部35a、36a的设置角度彼此交叉方向上的点除外,则两者为左右对称。在各第一变形组装部35a、36a后设有第一圆形轴部35b、36b,而在第一圆形轴部35b、36b后则装设有切削其两侧的第一变形凸缘部35c、36c。接着在第一变形凸缘部35c、36c后设有第二圆形轴部35d、36d,在第二圆形轴部35d、36d接续装设有切削其ー侧的第二变形凸缘部35e、36e。另外,在第二变形凸缘部35e、36e后设置有第二变形组装部35f、36f。更进一歩,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使第一圆形轴部35b、36b,被设置于桥接元件30的轴承板部30a的第一变形轴承孔30d与第二变形轴承孔30e所轴枢承受。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各第一变形组装部35a、36a上的变形组装孔32a、33a,被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与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所插入贯通,通过紧固各第
一变形组装部35a、36a的露出端,使其可同时转动地组装。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第一圆形轴部35b、36b上,组装有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与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其插入贯通剖面呈略椭圆形的插通孔37a、38a,通过将各卡止片37e、38e卡合第二变形凸缘部35e、36e,使其可同时转动地构成。组装于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各端部的第一安装元件43与第二安装元件44为相同的构成,同样具有组装板部43a、44a,以及弯折组装板部43a、44a各端部形成的组装片43b、44b。组装板部43a、44a各自设有用于组装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复数个组装孔43c、44c,另外组装片43b、44b设置有组装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第二变形组装部35f、36f的变形组装孔43d、44d。接着因导引杆42的剖面呈略椭圆形,在通过将上下端部与设置于桥接元件30的上部板部30b的组装孔30h,以及设置于下部板部30c的变形组装孔30g之间,让两端部插入且紧固各个露出端下,可组装于桥接元件30的上部组装板部30b与下部组装板部30c之间。轴承元件39可滑动地组装导引杆42,且将其插入贯通变形插通孔39a吋,轴推压元件40将导引杆42可滑动地组装,且将其插入贯通变形插通孔40a。轴承元件39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一弯曲凹部39b、39c,而轴推压元件40的侧边上则设有第二弯曲凹部40b、40c,其中第二弯曲凹部40b、40c上还设有卡合凸部40d、40e。另外第一弯曲凹部39b、39c与第ニ弯曲凹部40b、40c之间,夹有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和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的各躯体部37g、38g,通过弹性手段41的弾力保持压接状态。接着针对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29的作用说明。首先将平行双轴铰链29的桥接元件30组装于图I与图2所示的连接元件2a上,虽图中未标示,但第一安装元件43组装于第一壳体3的后端部,第二安装元件44组装于第二壳体4的后端部。以下说明中虽针对第一安装元件43组装于第一壳体3,第二安装元件44组装于第二壳体4的情况做说明,但也可将第一安装元件43组装于第二壳体4,第二安装元件44组装于第一壳体3。如图14 (a)和图15 (a)所示,在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呈现闭阖状态下,第一安装元件43与第二安装元件44为相互对向的状态。在此对向状态下,同步转动传达手段D的第一滑动元件31与第二滑动元件34,将同时在桥接元件30的长导引孔30f的下方部分位置,通过轴间距离调节手段E的轴承元件39和轴推压元件40的弾性手段41的弾力,夹压被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所插入贯通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与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如图15 Ca)所示,其表示轴承元件39的各第一弯曲凹部39b、39c的外側。在此闭阖状态下,例如开启第一壳体3吋,同步转动传达手段D与轴间距离调节手段E将如下述方式连同动作。首先第一铰链杆35与第一安装元件43—同转动,在第一铰链杆35转动吋,因第二连结手段G的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将和可同时与第一铰链杆35转动地构成第一连结手段F的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转动,故通过卡合各自导引沟槽32c、37c的第一导引凸起31a、34a,第一滑动元件31与第二滑动元件34可在长导引孔30f内做滑动,让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与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可经由第二导引突起31b、34b做转动,而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将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壳体4和第一壳体3便可同步开启。另ー方面,自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闭合状态下开启第二壳体4时,同步转动传达手段D与轴间距离调节手段E将如下述方式连同动作。首先第二铰链杆36与第二安 装元件44 一同转动,在第二铰链杆36转动吋,因第二连结手段G的第二B连结凸轮元件38将和可同时与第二铰链杆36转动地构成的第一连结手段F的第一B连结凸轮元件33转动,故通过卡合各自导引沟槽33c、38c的凸轮凸部33b、38b,第一滑动元件31与第二滑动元件34可在长导引孔30f内做滑动,让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与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可经由第一导引突起3la、34a做转动,而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将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壳体4和第一壳体3便可同步开启。不论是以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哪个为主体做开启,在开启途中将连同轴间距离调节手段E动作,如图14 (b)和15 (b)所示,同步将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32与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的各凸轮凸部32b、37b,和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33与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的各凸轮凸部33b、38b各自与顶部32e、33e和37h、38h做靠接,而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与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38则抵抗弾性手段41的推压力,在被轴承元件39的轴推压元件40的第一弯曲凹部39b、39c和第二弯曲凹部40b、40c夹持下,往彼此各自远离的方向滑动,同时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将往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的第一变形轴承孔30d与第二变形轴承孔30e中的外侧方向滑动,在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轴间距离拉开的结果下,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各端部将可不干渉地开启。在将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各端部开启至不干渉的角度吋,因各自的凸轮凸部32b、33b,37b、38b的顶部32e、33e,37h、38h将从彼此的靠接下脱离,而被强制往外侧方向移动的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则往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37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38朝轴承元件39和轴推压元件40之间相互靠近的方向,也就是中央方向做滑动,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将往靠近中央的方向做移动,返回至原始的位置。图14 (c)和15 (c)即显示此状态。闭合开启的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时,经由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则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轴间距离由开启至闭合,在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的闭合操作于各个端部不彼此干渉下可平顺地完成,呈现如图14 (a)和图15 (a)所示的关闭状态。图22为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在闭合操作下,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轴间距离的变化模式示意图,如(a)至(C)所示,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由闭阖状态至完全开启状态中,开阖操作时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轴间距离发生变化,在被开阖的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平行双轴铰链29的端部不彼此干渉的结果下,即使不对第ー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干涉端部施以防制加工,或者是不事先拉开第一铰链杆35与第二铰链杆36的轴间距离,同样也可以进行闭阖操作。此外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不论是在闭合状态或者是开启状态,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都可保持无间隙的平顺外观。另夕卜,(d)所示为不使用本发明的平行双轴铰链时,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将无法开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构成,即使不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平行双轴铰链加工,且 让两轴间的距离在不分离的组装状态下,同样可使小型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自重合的闭阖状态用翻开书本的感觉做不卡止的开启动作。因此本发明适合应用于此情况下的平行双轴铰链及具有此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
权利要求
1.ー种平行双轴铰链,其可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开阖连结,该平行双轴铰链包含桥接元件、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以及同步转动传达手段;该桥接元件组装于连结元件;该第一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相对于该桥接元件的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其中之一,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可转动且平行状态地设置;该第二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该第ー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其中的另ー壳体;该同步转动传达手段设置于该第一铰链杆与该第二铰链杆之间,其包括 ー对的第一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其装设于该第一铰链杆与该第二铰链杆之间;以及 滑动元件,其与该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卡合,且可滑动地组装于该桥接元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滑动元件通过组装于该桥接元件的导引杆而可滑动地装设于该桥接元件。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该平行双轴铰链还包含卡合手段,其将该第一及第ニ连结凸轮元件与该滑动元件卡合,该卡合手段包括 第一连结销及第ニ连结销,其设置于该第一及该第二连结凸轮元件;以及 第一卡合凹部及第ニ卡合凹部,其装设于卡合该第一连结销及该第二连结销的该滑动元件。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各自与该桥接元件之间还包含第一摩擦机构及第ニ摩擦机构,其包括 ー对第一押垫片及ー对第二押垫片,其处于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和该桥接元件之间,与该桥接元件成压接状态下和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可同时转动地设置;以及 第一弾性手段及第ニ弾性手段,其和该第一押垫片及该第二押垫片成压接状态组装于该第一铰链杆与该第二铰链杆。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第一铰链杆和该第二铰链杆各自与该桥接元件之间还有具凸轮的第一摩擦机构及第ニ摩擦机构,其包含 第一固定凸轮部及第ニ固定凸轮部,其围绕着该桥接元件的该第一铰链杆的第一轴承孔及该第二铰链杆的第二轴承孔刻设; ー对第一凸轮元件及ー对第二凸轮元件,其与该第一固定凸轮部及该第二凸轮部成压接状态,且和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可同时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与该桥接元件之间;以及 第一弾性手段及第ニ弾性手段,其与该第一凸轮元件及该第二凸轮元件成压接状态组装于该第一铰链杆与该第二铰链杆。
6.ー种平行双轴铰链,其可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开阖连结,该平行双轴铰链包含 桥接元件,其组装于连结元件; 第一铰链杆,其可转动地支持相对于该桥接元件的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其中的一个壳体,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可转动并以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平行状态设置; 第二铰链杆,其可转动地支持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其中的另ー壳体; 同步转动传达手段,其具有在该第一铰链杆与该第二铰链杆之间夹设该桥接元件的第ー连结手段及第ニ连结手段;以及 轴间距离调节手段,其连同该同步转动传达手段动作,在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开阖操作下可自行调节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的轴间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第一连结手段还包含 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其组装于该桥接元件其中一侧的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以及 第一滑动元件,其卡合该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且可滑动地装设于该桥接元件的其中ー侧; 另外,该第二连结手段还包括 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组装于该桥接元件其中另ー侧的该第ー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以及 第二滑动元件,其卡合该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且可滑动地装设于该桥接元件其中另ー侧; 此外,该第一滑动元件与该第二滑动元件可同时滑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轴间距离调节手段还包含 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其装设于该桥接元件其中一侧的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 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第ニ B连结凸轮元件,其组装于该桥接元件其中另ー侧的该第ー铰链杆及该第二铰链杆; 导引杆,其设置于该桥接元件; 轴承元件,其可滑动地装设于该导引杆的略中央部,轴枢承受被该第一铰链杆及该第ニ铰链杆插入贯通的该第二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二B连结凸轮元件其各自半径方向上的一侧边部; 轴推压元件,其可滑动地组装于该导引杆的上部,且朝该轴承元件方向对该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二B连结凸轮元件其半径方向上的另ー侧边部推压;以及 弾性手段,其在该轴推压元件与该轴承元件之间被该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夹压,且可朝水平方向滑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同步转动传达手段还包含一卡合手段,其将该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与该第一滑动元件卡合,亦将该第二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与该第二滑动元件卡合,该卡合手段还包括 复数个导引沟槽,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 A连结凸轮元件、该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该第ニ A连结凸轮元件及该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以及 第一导引突起及第ニ导引突起,其装设于与所述复数个导引沟槽卡合的该第一滑动元件及该第二滑动元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其中该轴间距离调节手段在该第一A连结凸轮元件、该第一 B连结凸轮元件、该第二 A连结凸轮元件以及该第二 B连结凸轮元件上还设有凸轮凸部,其依据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开阖角度彼此靠接且调节该第一铰链杆与该第二铰链杆的轴间距离。
11.ー种小型电子装置,其包含如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双轴铰链。
全文摘要
一种平行双轴铰链,其可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开阖连结,平行双轴铰链包含桥接元件、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以及同步转动传达手段。桥接元件组装于连结元件。第一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相对于桥接元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的一个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且平行状态地设置。第二铰链杆可转动地支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的另一壳体。同步转动传达手段设置于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之间,其包括第一连结凸轮元件、第二连结凸轮元件以及滑动元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平行双轴铰链的小型电子装置。
文档编号F16C11/12GK102777486SQ20121014741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仓持竜太 申请人: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