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组件和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360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把手组件和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连接到延伸穿过台面的本体组的阀杆(51)的龙头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位于用来连接本体组和台面的面板上方,包括:具有杆部(41)和连接部(42)的把手件(1),所述连接部构造成可连接到所述阀杆且与其一起转动;用来套装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2)的至少一部分的单件式耐磨衬套(2),其具有周向变形结构和定位结构;具有顶部通孔(30)的把手座(3),用于容纳组装好的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2)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组合件;所述把手座(3)以无间隙连接方式放置到面板上,从而将把手组件连接到阀杆上。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安装该把手组件的方法。
【专利说明】把手组件和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龙头的把手组件,以及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
【背景技术】
[0002]龙头是一种常见的流体分配机构,且通常具有用于供使用者操作以打开和关闭龙头的把手组件。大多数传统把手组件中,通常阀连接到把手时把手和面板之间有间隙,容易产生晃动并且外观存在间隙不美观。
[0003]对此,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方式是提供一种装饰罩,其罩住把手件与阀杆的连接部分。例如在美国专利US6438771中提供了一种两件式的把手组件,其中装饰罩罩住把手件与阀杆的连接部分,而把手件在装饰罩的内孔中直接转动。这种把手组件要求有很高的加工精度,但即使有很高的加工精度,把手组件的零件的转动接触部位仍会有高摩擦。此外,把手件完全得不到固定,会很容易就取下来。
[0004]此外,还有一些现有的龙头的把手组件提供紧固(例如通过螺钉连接)到把手件上的传动衬套,这些传动衬套例如由润滑材料制成且在与装饰罩接触的同时还与阀杆件连接,从而意图达到在转动过程中减小摩擦的效果。这例如在美国专利US5826788、US5257645和US6438771中有所披露。但是,这些把手组件的安装复杂通常需要螺钉紧固传动衬套到把手件,而且由于是传动衬套同时起到带动阀杆和与装饰罩的相应部分转动接触的效果,因此把手的晃动明显并因此会有摩擦或阻挡,而且由于传动衬套的材料所限,其寿命也不长。为了缓解上述的这些问题,还需要提供特别的手段。例如US5826788中要在传动衬套所限定的腔中放置C形卡环以在装饰罩和传动衬套之间提供弹性力以试图减小摩擦和晃动,但其仍未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并且这样设置使得零件更多,安装更为复杂。
[0005]美国专利US5947149A提供了另一种隐蔽式龙头把手连接装置,其尤其限定了具有顶部通孔的杯形把手罩、具有柱状下部分的把手件以及放入顶部通孔内并套设在下部分的一部分上的衬套。US5947149A的把手件的柱状下部分还要求设有环槽,以及抵接顶部通孔的底部的扣环和相应的减摩垫圈,扣环具有多个定位在该环槽中的齿状体。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把手组件的下部分与阀杆连接,且下部分是通过衬套、扣环和减摩垫圈与把手罩相互作用(相对旋转),因此能够保证下部分和阀杆部的传动和衬套的寿命。但是该把手组件需要提供许多的零件(如衬套、扣环和减摩垫圈),而且其安装需要有一定的安装次序,即要先把衬套和把手件伸入顶部通孔中并接下来将扣环和垫圈套套在柱状下部分上并将扣环中的定位结构压入环槽中完成把手组件的安装,安装工序复杂。
[0006]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对具有较少零件、安装方便的龙头把手组件存在着需求,且最好该把手组件设置成把手与面板安装之后无间隙。

【发明内容】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的龙头的把手组件以及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0008]根据本发明的龙头组件具有安装简单、零件减少等优点,设置成把手与面板安装之后无间隙
[0009]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可连接到延伸穿过台面的本体组的阀杆的龙头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位于用来连接本体组和台面的面板上方,包括:具有杆部和连接部的把手件,所述连接部构造成可连接到所述阀杆且与其一起转动;用来套装所述把手件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单件式耐磨衬套,其具有周向变形结构和定位结构;具有顶部通孔的把手座,用于容纳组装好的所述把手件连接部和单件式耐磨衬套的组合件;所述把手座以无间隙连接方式到面板上,从而将把手组件连接到阀杆上。
[0010]本发明的把手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把手组件尤其是US5947149A专利的把手组件具有节省安装零件,拆装尤为简单且耐用性好的优点。
[0011]有利地,所述把手座可以如此地固定连接到所述台面,从而所述把手座与面板安装之后无间隙。在本发明中所指的“无间隙”是指例如把手座和面板之间无明显隔开的间隙,并非指把手座和面板之间具有装配工差意义上的无间隙。换句话说,把手座和面板之间“无间隙”也可以称作把手座以“隐蔽”或“遮蔽”的方式安装在面板上,从而不显露把手座内部空间中的其他构件或结构,例如不显露连接部与阀杆的连接部位。
[0012]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把手组件仅采用3个零件即可完成US5947149A专利的把手组件的基本同样的功能,且只需将把手件首先压入耐磨衬套,之后再把组装好的把手和耐磨衬套压入顶部通孔这两步骤即可完成把手组件组装。把手组件与台面的固定可以在组装之前、之间或之后进行,无需在整个把手组件组装之后再进行把手组件的固定。本发明的把手件和把手座分别与耐磨衬套之间的接触可以是相对较宽的接触,而不会出现US5947149A专利中的扣环的齿状体与凹槽的小面积接触,因此本发明的把手组件的配置有效地延长把手组件的寿命。
[0013]而本发明的龙头拆卸时也是相当简单,例如可以提供一个可周向变动的套筒,并将其套在底部凸缘上且使其与底部周缘尺寸一起缩减,随后将该套筒及该底部凸缘塞入把手座的顶部开孔中,从而实现组合件从把手座上的拆卸。随后,可以进行耐磨衬套从把手件上拆卸。
[0014]此外,本发明还打算提供一种新颖的、安装根据本发明的龙头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首先将所述把手件套装入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内以形成组合件;b.再将该安装好的把手件和单件式耐磨衬套的组合件穿过所述把手座顶部通孔,所述耐磨衬套底部的周向凸缘从孔中穿出后恢复到自然状态且抵靠在把手座顶部通孔的环形壁的底部上,从而将组合件定位安装在把手座上,并且所述把手座和所述组合件能相对转动。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把手座固定连接到台面的步骤,其中该步骤可以在步骤a和b之前、之后或之间执行。
[0015]本发明的有利之处在于,还包括在定位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之前或之后将所述把手座与龙头阀固定连接。本发明的这种安装方法尤为简便,且无需受现有技术中所规定的把手座安装次序约束。
[0016]类似地,本发明还提供简单且无需按特定顺序拆卸把手组件的方法。
[0017]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结合附图在下文中进行描述。【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的实施例以及与之连接的其它龙头部件的剖视图,其中该图示出了两个把手组件;
[0020]图2是图1所示的把手组件以及其它龙头部件的剖视立体图,其中一部分以分解图形式示出,另一部分以组装视图形式示出;
[0021]图3是以分解图形式示出的把手组件及相关龙头部件的部分立体图;
[0022]图4是以分解图形式示出的、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的龙头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单件式耐磨衬套的正视图;
[0024]图5B是图5A所示的单件式耐磨衬套的剖视图;
[0025]图5C是图5A所示的单件式耐磨衬套的侧视图;
[0026]图是图5A所示的单件式耐磨衬套的仰视图;
[0027]图5E是图5A所示的单件式耐磨衬套的俯视图;
[0028]图5F是图5B中区域A的放大视图。
[0029]附图标记列表:1_把手件;2_单件式耐磨衬套;3_把手座;4_紧固螺帽;5_阀;6-垫片;7_0型圈;8-面板;9_0型圈;10_管体;11_螺钉;12_底板;13_安装螺母;14_迫紧螺母;15_水嘴;16_起泡器内芯;17_扳手;18_拉杆头;19_拉杆体;20_排杆组;21_衬套主体;22_纵向缺口 ;23_顶部周向凸缘;24_底部周向凸缘;25_凹口 ;26_第一周向突起;27_第二周向突起;28_衬套孔;29_引导面;30_顶部通孔;31_环形台阶;32_底部定位面;33_紧固螺纹;41_杆部;42_连接部;43_大直径部段;44_凹槽;45_底部凸肩;51_阀杆部;52_上阀片;53_下阀片;100-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参考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所公开装置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部分剖切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0031]在说明书多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全都参考同一附图或示例。在本发明中的术语“约”或“大约”将会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且将根据用到该术语的上下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0032]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上”、“下”、“左”、“右”、“向上”、
“向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按正常看附图时的那些方向。本说明书所用的方向性术语通常按照常规的龙头方向进行描述,且龙头与其部件具有相关的方向性限定。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当例如龙头的总体方向因特殊的安装场合而改变时,龙头的其它部件的相对应方向也应相应改变。
[0033]在本文中“单件式”具有本领域所理解的正常含义,并且具体是指在拆装把手组件时,“单件式”的部件是指在安装时成一整体的单件形式,而不是以多件的形式被安装或拆解。
[0034]在本发明中的“快速安装“是一种已知的非塑性变形的安装方式,其也可称为“速动连接(snap)”。
[0035]总体而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组件是用于具有阀杆的龙头阀,把手组件可以包括:具有杆部和连接部的把手件;把手座;和套设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单件式耐磨衬套。有利地,所述把手座容纳所述阀杆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且具有供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把手座内的顶部通孔。优选地,单件式耐磨衬套可以具有用于卡扣在所述把手座上的定位结构和用于阻止所述把手件的连接部沿脱离所述顶部通孔方向的运动的锁止结构以及允许该单件式耐磨衬套的周向尺寸变动的周向变形结构。所述周向变形结构可以包括沿该单件式耐磨衬套的纵向贯穿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的缺口。所述把手件可以构造成通过操作所述杆部,所述连接部能带动所述阀杆相对于所述把手座和单件式耐磨衬套转动。
[0036]下面结合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以及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的优选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龙头100通常是安装在台面上,例如洗脸盆或浴室梳妆台的台面上,且通常以直立的方式,下文将参考该种形式进行描述。但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以及龙头也适用于其它的安装形式和场合。
[0037]参见图4,在所示出的龙头100中,其具有一个用于分配流体例如液体如水的水嘴
15以及与该水嘴相连通的流体管路(示出为两条,可以为一条或多条)。在每个流体管路中设置有阀5,所述阀能够在把手组件(具体而言是把手件I)的操作下选择性地通断该流体管路。如图所示,流体管路的至少一部分是由龙头的管体10所限定的。通常,本领域还采用术语“本体组”来说明龙头中的流体管路,其主要由阀5和管体10及相关的一些附件构成。
[0038]阀5可以卡固在面板8以及管体10上并借此固定到台面。阀5可以具有开有花键的阀杆部51,上阀片52和下阀片53。该阀杆部51与把手件I相连接,从而能与其一起转动,借此,阀杆带动上阀片52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从而上阀片52可以在至少一个位置与下阀片53共同限定出允许流体通过的通路,且在至少另一个位置与下阀片53共同阻挡流体流过该阀从而阻断流路。在上阀片52的一定转动范围内,该阀5可以是打开的,且阀5允许流体流过的流量可随着上阀片处于该转动范围的不同位置而不同,故通过控制转动位置能合适控制龙头所要分配的流量。
[0039]如图所示,所述把手座3具有一连接部位,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固定到与台面装配的本体组上。在此,该连接部位包括在把手座3的内侧上的紧固螺纹33。该龙头100还包括用于将把手座3固定到龙头的部分例如阀5和/或管体10 (本体组)的紧固螺帽4。紧固螺帽4可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其外螺纹紧固到设置在把手座3的内侧上的紧固螺纹33上。把手组件和水嘴15都可安装在面板8上的,而面板又安置在底板12上(底板安置在台面上),从而把手座与本体组螺纹连接并进而压住面板固定在台面上。该龙头100还包括与管体10的下部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安装螺母13和用于将龙头压紧到台面上的迫紧螺母
14。龙头还可具有用于紧固管体10到面板的螺钉11。在阀5与管体10的连接部位以及在水嘴15与管体10的连接部位处还安放有一个或多个密封件,例如O型圈7和9以及密封垫片。在根据本发明的水嘴15中的流体流出口还可以安置用于控制流体流速和其他参数的起泡器内芯16,例如通过扳手17安装到水嘴的流体出口中。龙头还可选地具有用于排水的拉杆组件,该拉杆组件具有拉杆头18、拉杆体19和排杆组20。[0040]结合图1-4并具体参考图5A-E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以及该把手组件与龙头的其它部分的连接。
[0041]该把手组件具有把手件1、与台面连接的把手座3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该把手件具有杆部41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称为上部分)和柱状的连接部42 (也可称作下部分)。如上所述,所述把手座相对于面板且进而台面固定,而把手件I的连接部42连接到阀5的阀杆部51,并与其一起转动。有利地,所述把手座无间隙方式连接到所述台面,即以位于把手座中的阀部分以及把手件连接部不可见的方式连接。
[0042]如图2所最佳示出,柱状的连接部42具有底部开口,并且在开口的内壁上具有花键结构,从而柱状连接部42能够与阀5的阀杆部51的相应的花键结构相连接,从而从过作用杆部41使得柱状的连接部42转动并带动阀杆部51以及上阀片52 —起转动,从而可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管体中限定出的流体管路。如图所示,把手件I的杆部41和柱状连接部42可以一体制成,但它们也可是通过可拆分的连接装置相连接的分体结构。可以理解例如杆部41也可以由多件部件相连接成整体。
[0043]该把手座3是罩状的且具有顶部通孔30,顶部通孔30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且由圆柱形壁所限定。把手座3还限定有位于所述顶部通孔30下的内部空间。把手件I和把手座3可以选用任何合适的材料,且它们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把手件I和把手座3均由ZZnA14材料制成。
[0044]单件式耐磨衬套2可以套装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2)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与把手件I形成组合件,且单件式耐磨衬套2具有周向变形结构,这将在下文详述。此外,该把手件I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组合件可通过快速连接方式(速动卡合)连接到把手座,具体而言是装纳在把手件的顶部通孔30中。优选是,该连接通过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定位结构实现的,这将在下文详述。耐磨衬套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耐磨且适于为把手I的连接部41在顶部通孔中的转动提供减摩效果的材料制成,例如自润滑材料,尤其是POM M90材料。
[0045]如图5A-E所示,该单件式耐磨衬套2总体呈套筒状并且具有筒状的衬套主体21。该套筒主体大体限定出衬套孔28,连接部42的一部分在安装好后即伸入该衬套孔28中。更具体地,该单件式耐磨衬套2 (具体而言是该衬套孔28)包括上部衬套孔281 (孔上部段)和下部可周向变形孔282 (孔下部段)。如图所示,在所述下部可周向变形孔282中,在耐磨衬套2与把手件连接部42之间具有一间隔431。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单件式耐磨衬套2中还可以具有允许该耐磨衬套的周向尺寸变动的周向变形结构(也可以称作径向变形结构)。该周向变形结构赋予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在周向上或者径向上的弹性,即可在操作时周向或径向变大或变小并在之后恢复或至少部分恢复原状。具体地,该周向变形结构可以包括沿该耐磨衬套的纵向贯穿所述耐磨衬套的缺口 22。如图所示,该缺口 22可以在朝脱离顶部通孔方向(向上)是渐缩的。
[0046]如图所示,耐磨衬套2的周向(径向)变形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耐磨衬套的底部的一个或多个凹口 25。在所示的附图中,凹口 25的数目为3个,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凹口。
[0047]如图所示,图2和3,把手件I的连接部42具有在上方的小直径部段(例如凹槽44)和在下方的大直径部段43。如图所述,所述凹槽44位于顶部通孔30的下开口之上。如前所述,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包括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通过与所述大直径部段43(或者说凹槽44)的相互作用限制了把手件I与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脱离,从而在把手组件组装好后阻止所述把手件I的连接部42沿脱离所述顶部通孔30方向的运动。
[0048]如图5B以及图5F所示,该锁止结构优选包括设置在衬套主体内侧上的、在上部衬套孔281和下部可周向变形孔282之间限定出的第一周向(径向)突起26,该第一周向突起26的内径小于所述大直径部段43的外径。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耐磨衬套2的配置,在将把手件I的下部的柱状连接部42压入耐磨衬套2的衬套孔28时,所述大直径部段43能够跨越所述第一周向突起26,并且在跨越的过程中,撑大耐磨衬套2,且在越过之后,耐磨衬套2至少部分回复自然状态,从而阻止连接部42被向上拔离耐磨衬套2。这例如是如此设置的,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周向突起26的内径小于所述大直径部段43的外径;且可通过操作所述周向变形结构,所述第一周向突起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大直径部段的外径,从而在将单件式耐磨衬套套装在连接部上时,第一周向突起26能够滑过(越过)大直径部段进入凹槽中。此外,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周向突起26可以位于所述凹槽44中。优选地,第一周向突起26可以位于凹槽中近邻或者贴靠大直径部段43的部位。优选地,在耐磨衬套自然状态下,第一周向突起26(内径)也可以与所述凹槽44的至少一部分(外径)相匹配,从而在柱状连接部42的转动过程中约束或减小径向晃动。
[0049]继续参考图5B以及图5F,耐磨衬套2还包括设置在衬套主体内侧上的、比所述周向突起矮的第二周向突起27。第二周向突起27构造成与大直径部段43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从而当所述连接部转动时减少或约束把手件I的连接部42的径向晃动。该第二周向突起27最好也位于顶部通孔30的下开口之上。该第二周向突起27的宽度(纵向尺寸)不应太宽以免对连接部的转动约束太大,也不应过窄以免不能很好地减少径向晃动
[0050]如上所述,该单件式耐磨衬套2还具有用于将该耐磨衬套卡扣定位在所述把手座上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以有多种构造,但优选的是如图5A所示,耐磨衬套定位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套主体21的底部上的底部周向凸缘24。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的内径可以比在耐磨衬套自然状态(例如把手组件组装好之后)下的衬套主体21的外径稍大。优选在自然状态下,底部周向凸缘24的外径至少大于顶部通孔的下开口的内径、最好大于顶部通孔的内径,从而底部周向凸缘抵靠顶部开口圆柱形壁的底部以阻止所述耐磨衬套沿脱离所述顶部通孔方向的运动。在操作周向变形结构(例如纵向缺口 22)以使得耐磨衬套的外径(以及底部周向凸缘24的外径)减小时(即使得间隔431减小时),如单件式耐磨衬套2被压入顶部通孔30时,底部周向凸缘24的外径可以小于或等于顶部通孔30的内径,从而耐磨衬套2能够很方便地被压入顶部通孔30中。优选地,底部周向凸缘可以具有便于耐磨衬套2压入顶部通孔30中的引导结构,例如朝耐磨衬套的底部渐缩的引导面。
[0051 ] 优选地,底部周向凸缘24可以具有便于耐磨衬套2压入顶部通孔30中的引导结构,例如朝耐磨衬套的底部渐缩的引导面。
[0052]参见图2和3,有利的是,该耐磨衬套2 (或者说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衬套主体21的底部上的顶部周向凸缘23,其外径大于顶部通孔30的内径。顶部周向凸缘外径大于顶部通孔内径的构造优选在耐磨衬套自然状态下或者在通过操作周向变形结构而使得该外径减小时都能够得到保持。
[0053]如图所示,把手座3可以围绕所述顶部通孔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顶部周向凸缘23的环形台阶31。该环形台阶31的台阶高度可大于或等于该顶部周向凸缘23的高度,从而当耐磨衬套2压入顶部通孔30中时不会显露出耐磨衬垫2。把手件I的杆部41可以在其底部形成限定出中央凸起的凸肩45。在该底部落置在所述把手座和所述耐磨衬套的顶部上时,中央凸起位于耐磨衬套2上,而凸肩的基部则与把手座的顶部具有一微小(不明显)的间隔,从而在避免明显线路耐磨衬套或其他内部结构的同时,使得把手件与把手座的接触降到最低,即把手件仅仅或绝大部分地与耐磨衬套接触,以延长把手组件的寿命。
[0054]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的组装和拆卸方法,从而进一步体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组件拆装尤为方便的优点。
[0055]在安装把手组件时,可以通过所述周向变形结构使所述耐磨衬套2的周向尺寸减小以将所述耐磨衬套压入所述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中并使得顶部和底部周向凸缘23,24分别抵靠顶部开口 30的顶部和底部。接下来,将把手件I的连接部42压入耐磨衬套2内并使得大直径部段越过锁止结构且被锁止结构锁止,这样即可组装形成一个把手组件。相反地,在拆卸时,可以通过施加超越力将柱状连接部拔离耐磨衬套2和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并且通过操作周向变形结构使所述耐磨衬套2的周向尺寸减小以将所述耐磨衬套拔出所述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这样即可拆开把手组件。上述拆装过程极为方便。
[0056]更为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把手组件的方法提供了多种安装途径,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有利的方式进行安装。例如,可以在定位所述耐磨衬套2之前或之后将所述把手座3与安装到台面上或从其上拆卸。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完全组装好把手组件才能将其安装到台面和/或龙头其它部分(或相反的拆卸过程)所带来的缺点,从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固定把手座3。
[0057]例如,在将把手件I的连接部42压入耐磨衬套2内之前即将把手座固定的情况下,则在连接部42压入的过程中将其花键相应地对准阀杆部的花键即可,不会如现有技术中所会出现的在将装饰罩旋拧固定到螺纹连接件的全程都要求下部分的花键与阀杆部的花键相接合。同样,在拆卸过程中,也有类似上述安装过程中的自由度。例如,使用拆卸工具例如可周向变形套筒使耐磨衬套底部斜面内缩变形后向上拆出之后,再将把手座3拧松脱开紧固螺帽4或连同紧固螺帽4 一起拧松脱开阀5。
[0058]在安装好如图4所示的龙头(包括两个把手组件)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操作与把手件I的连接部42垂直的杆部41以使得龙头100能够受控制地供应流体。作为示例,在图4所示的杆部41的延伸方向与水嘴15的延伸方向大体垂直的情况下,此时阀门被关闭。可以将杆部向水嘴延伸出的方向转动而能够打开相应的阀并控制相应阀的打开程度。当杆部的延伸方向与水嘴延伸方向大体平行时,阀已经到达最大打开程度。
[0059]尽管本发明公开示出了多个实施例,且同时通过这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把手组件和龙头的许多细节,但 申请人:不打算将本发明的范围局限于或以任何形式限制到这些细节。在阅读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之后,本发明其它的优点和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明白。因此,可以在不脱离 申请人:所要求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改变,例如实施例的特征可互换、结合、改变和增加。本发明范围不是参考上述说明进行确定,而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所有等同范围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连接到延伸穿过台面的本体组的阀杆(51)的龙头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位于用来连接本体组和台面的面板上方,包括: a.具有杆部(41)和连接部(42)的把手件(I),所述连接部构造成可连接到所述阀杆且与其一起转动; b.用来套装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2)的至少一部分的单件式耐磨衬套(2),其具有周向变形结构和定位结构; c.具有顶部通孔(30)的把手座(3),用于容纳组装好的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2)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组合件; d.所述把手座(3)以无间隙连接方式放置到面板上,从而将把手组件连接到阀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中: 所述把手件的连接部(42)具有环槽(44); 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上具有套装把手件(I)用的上部衬套孔(281)和下部可周向变形孔(282),及介于两孔之间的内侧周向突起(26),在所述组合件中,所述周向突起(26)位于环槽中; 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上的周向变形结构包括纵向贯穿的缺口(22);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定位结构包括一周向凸缘(24),其位于所述耐磨衬套周向变形孔(282)底部处; 所述把手座(3)具有一连接部位,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固定到与台面装配的本体组上; 所述组合件和把手座构造成通过快速安装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组件,其中: 所述快速安装方式为通过扩大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上的贯穿缺口(22)时,首先将所述把手件(I)套装入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内,再通过缩小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进而缩小所述位于单件式耐磨衬套(2)底部处的周向变形孔(282)与安装在其内的所述把手件(I)的连接部(42)的外径之间的间隔(431),再将所述安装好的把手件(I)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组合件穿过所述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所述耐磨衬套底部的周向凸缘(24)从所述顶部通孔中穿出后恢复到自然状态且抵靠在把手座顶部通孔(30)的环形壁的底部上,从而定位安装在把手座(3)上,并且所述把手座和所述组合件能相对转动; 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定位结构的底部周向凸缘(24)在最终安装自然状态下抵靠在所述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的环形壁的底部,以阻止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沿脱离所述把手座顶部通孔(30)的运动; 在所述组合件中,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下部周向变形孔(282)与安装在其内的所述把手件(I)的连接部(42)外径之间有一间隔(431),通过操作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周向变形结构减小该间隔(431)时,使得原本在自然状态下大于所述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内径的所述周向凸缘(24)的外径,变成小于或等于所述把手座顶部通孔(30)的内径; 在组合件中的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内侧周向突起(26)的内径稍大于把手件连接部(42)的外径同时稍小于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2)处的环槽(44),从而使所述把手件(I)安装到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时,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上的内侧周向突起(26)卡住所述把手件(1)上的环槽(44),从而限制把手件(I)与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脱离; 所述把手座(3)上的连接部位包括一位于其底端的内螺纹部分,用于将把手座与本体组螺纹连接并进而压住面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把手组件,其中: 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周向变形结构还可包括位于耐磨衬套底部周圈上的一个或多个凹口(25),用于加强周向变形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把手组件,其中:所述耐磨衬套(2)还包括一顶部周向凸缘(23),该顶部周向凸缘(23)抵靠所述把手座(3)的顶部通孔(30)的环形壁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把手组件,其中: 所述耐磨衬套在内侧上还设有比所述周向突起(26)矮的第二周向突起(27); 所述第二周向突起(27)构造成与所述把手件(I)的连接部(2)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从而当所述把手件连接部(41)转动时减少或约束所述连接部的径向晃动。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把手组件的安装方法,包括: a.首先将所述把手件(I)套装入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内以形成组合件; b.再将该安装好的把手件(I)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组合件穿过所述把手座(3)顶部通孔(30),所述耐磨衬套底部的周向凸缘(24)从孔中穿出后恢复到自然状态且抵靠在把手座顶部通孔(30)的环形壁的底部上,从而将组合件定位安装在把手座(3)上,并且所述把手座和所述组合件能相对转动; c.将所述把手座(3)固定连接到台面。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把手组件的安装方法,包括: a.首先将所述把手件(I)套装入所述单件式耐磨衬套(2)内以形成组合件; b.将所述把手座(3)固定连接到台面; c.再将该安装好的把手件(I)和单件式耐磨衬套(2)的组合件穿过所述把手座(3)顶部通孔(30),所述耐磨衬套底部的周向凸缘(24)在从孔中穿出后恢复到自然状态且抵靠在把手座顶部通孔(30)之环形壁的底部上,从而将组合件定位安装在把手座(3)上,并且所述把手座和所述组合件能相对转动。
【文档编号】F16K31/60GK103574146SQ201210273764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祝传宝, 叶立明, 陈本泰 申请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