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957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适用于各种需要使螺母抗震防松的区域,如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汽车机车等等运动物体的部件连接螺母,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抗震防松螺母,但真正能达到抗震不松动的只有日本的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而Hard 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特别是其偏心锥面的加工比较难控制;本发明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加工而且防松性能更好的抗震防松螺母;本发明为魏伯卿发明的两种抗震防松管螺母结构之一,另一种结构为扣帽式抗震防松管螺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在各种振动频率下使用而不松动的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包括一个与被螺母压紧面相接触的压紧螺母和一个压在压紧螺母之上的备紧螺母;压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压紧螺母压紧面和压紧螺母上端面均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不平行但倾斜方向完全一致,且压紧螺母上端面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比压紧螺母压紧面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大即压紧螺母上端面的斜率较压紧螺母压紧面斜率要大;备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备紧螺母上端面和备紧螺母下端面平行,且与备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平行,其特征在于
I、压紧螺母压紧面端即压紧螺母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小于压紧螺母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时,压紧螺母上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即压紧螺母下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2、压紧螺母压紧面端即压紧螺母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大于压紧螺母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时,压紧螺母上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即压紧螺母下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3、压紧螺母内螺纹和备紧螺母内螺纹均为管螺纹,因此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或朝下与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或朝下安装可以组合成四种结构
(A)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
(B)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
(C)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D)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4、还有两种结构是压紧螺母和备紧螺母分别为直螺纹和管螺纹的组合
(A)压紧螺母为直螺纹、备紧螺母为管螺纹;
(B)压紧螺母为管螺纹、备紧螺母为直螺纹。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I、现有的抗震防松螺母除了日本Hard 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能做到绝不松动外,没有再发现有同类效果的抗震防松螺母,主要是其结构原因。2、本发明与日本Hard 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相比,没有偏心锥面的加工 难度,相对加工比较容易。
3、相对于日本Hard 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只有两个螺帽各一个的螺纹面被挤住形成锁定而不能旋转松动,本发明的两个螺帽各有一个螺纹面被挤住,另在被挤住的螺纹面对面各有一个螺纹点具有咬住螺纹杆的螺纹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锁定而不松动效果明显要好于日本Hard 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示意 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压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大下小)剖面示意 图3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压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小下大)剖面示意 图4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备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大下小)剖面示意 图5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备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小下大)剖面示意 图6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A结构剖面示意 图7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B结构剖面示意 图8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C结构剖面示意 图9是图I所示实施例中D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9中1、被螺母压紧面 2、压紧螺母 3、压紧螺母压紧面 4、备紧螺母下端面 5、螺杆段 6、螺丝杆段 7、备紧螺母 8、备紧螺母上端面 9、压紧螺母上端面 10、压紧螺母最高点 U、备紧螺母内螺纹12、压紧螺母内螺纹。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一9所示的实施例中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包括一个与被螺母压紧面I相接触的压紧螺母2和一个压在压紧螺母2之上的备紧螺母7 ;压紧螺母2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压紧螺母压紧面3和压紧螺母上端面9均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不平行但倾斜方向完全一致,且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比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大即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率较压紧螺母压紧面3斜率要大;备紧螺母7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备紧螺母上端面8和备紧螺母下端面4平行,且与备紧螺母7的中轴线垂直线平行,其特征在于
I、压紧螺母压紧面3端即压紧螺母2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小于压紧螺母2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上时,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2、压紧螺母压紧面3端即压紧螺母2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大于压紧螺母2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下时,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3、压紧螺母内螺纹12和备紧螺母内螺纹11 均为管螺纹,因此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上或朝下与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上或朝下安装可以组合成四种结构
(A)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下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靠近最高点区的内螺纹即大口处的内螺纹将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其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内螺纹则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备紧螺母下端面4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贴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同时,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也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且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B)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上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靠近最高点区的内螺纹即大口处的内螺纹将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其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内螺纹则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备紧螺母下端面4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贴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同时,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另一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该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即靠近备紧螺母下端面4的小口处内螺纹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 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C)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下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只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使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同时,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也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且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D)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上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只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使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 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同时,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另一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该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即靠近备紧螺母下端面4的小口处内螺纹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权利要求
1.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包括一个与被螺母压紧面(I)相接触的压紧螺母(2)和一个压在压紧螺母(2)之上的备紧螺母(7);压紧螺母(2)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压紧螺母压紧面(3)和压紧螺母上端面(9)均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不平行但倾斜方向完全一致,且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比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大即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率较压紧螺母压紧面(3)斜率要大;备紧螺母(7)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备紧螺母上端面(8)和备紧螺母下端面(4)平行,且与备紧螺母(7)的中轴线垂直线平行,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压紧面(3)端的内螺纹内径小于压紧螺母(2)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上时,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压紧螺母压紧面(3)端的内螺纹内径大于压紧螺母(2)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12)大口朝下时,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和备紧螺母内螺纹(11)均为管螺纹,压紧螺母内螺纹(12 )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下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靠近最高点区的内螺纹即大口处的内螺纹将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其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内螺纹则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备紧螺母下端面(4)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贴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同时,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也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且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 )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 )和备紧螺母(7 )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和备紧螺母内螺纹(11)均为管螺纹,压紧螺母内螺纹(12 )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上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靠近最高点区的内螺纹即大口处的内螺纹将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其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内螺纹则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备紧螺母下端面(4)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贴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同时,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另一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该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即靠近备紧螺母下端面(4)的小口处内螺纹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和备紧螺母内螺纹(11)均为管螺纹,压紧螺母内螺纹(12 )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下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只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使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 )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 )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同时,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也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且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 而使备紧螺母(7 )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 )和备紧螺母(7 )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 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和备紧螺母内螺纹(11)均为管螺纹,压紧螺母内螺纹(12 )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11)大口朝上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带斜的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I)时,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最高点(10)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紧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2)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只接触并挤压在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上,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使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下端面(4)不接触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以外的压紧螺母上端面(9),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最高点(10)侧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 )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I)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 )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另一侧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区的同时,受压紧螺母上端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 )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1)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 )的螺纹上,同时,以备紧螺母(7 )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最高点(10)的备紧螺母下端面(4)挤压点另一侧的备紧螺母(7 )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 )的螺纹,而该侧的备紧螺母(7 )小口处内螺纹即靠近备紧螺母下端面(4)的小口处内螺纹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I)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扣帽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其特征在于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分别为直螺纹和管螺纹的组合 压紧螺母(2)为直螺纹、备紧螺母(7)为管螺纹; 压紧螺母(2)为管螺纹、备紧螺母(7)为直螺纹。
全文摘要
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包括一个压紧螺母和一个压在压紧螺母之上的备紧螺母;压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压紧螺母压紧面和压紧螺母上端面均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不平行但倾斜方向完全一致,且压紧螺母上端面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比压紧螺母压紧面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大即压紧螺母上端面的斜率较压紧螺母压紧面斜率要大;备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备紧螺母上端面和备紧螺母下端面平行,且与备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平行。
文档编号F16B39/16GK102927112SQ2012104164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7日
发明者魏伯卿 申请人:魏伯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