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755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
背景技术
通舱管件是船舶管系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水密舱、甲板、舱柜等并能保持各自密封的管件。通舱管件一般由内管、连接面等组成,内管一方面通过连接面与管路连接面相连,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与舱壁等船舶结构相连,连接面可采用法兰、螺纹等形式,内管、连接面要保证系统介质不会泄漏。常用的通舱管件有带铜衬套通舱管件(CB 539-67)、钢通舱管件(CB/T 3480-92 )等,前者采用铜质内管,后者采用钢质内管。·当海水等高电导率介质流经相接触的异种金属时,会构成宏观腐蚀电池,导致低电位金属腐蚀加剧,这种腐蚀称之为电化学腐蚀。由于其腐蚀速率远远大于金属本身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必须严格防范。以钢铜为例,普通钢电极电位为-O. 6'0. 72V,硅黄铜电极电位为-O. 3^-0. 4V,海水一旦流经相接触的钢材、铜材,钢材就会迅速腐蚀。为了提高管系使用寿命,在船舶海水系统、液压系统等管系中大量使用了紫铜管、黄铜管、白铜管等高电位金属管路。这些管路穿过船体结构时若选用CB/T 3480-92等具有钢质内管的通舱管件,海水势必同时接触钢和高电位金属,加之经法兰螺栓等处形成的回路,会形成宏观腐蚀电池,造成通舱管件钢质内管腐蚀。若选用CB 539-67等具有铜质内管的通舱管件,由于钢和高电位金属本身接触,加之法兰密封处海水同时接触钢和高电位金属,会形成宏观腐蚀电池,造成通舱管件钢质部分腐蚀。为此,需要这样一种通舱管件让高电位金属管路贯穿钢质船体结构且能保持各自密封,又不会造成通舱管件本身腐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海水等高电导率介质管系中,铜管等高电位金属管穿过钢质等低电位金属船体结构时存在的电化学腐蚀问题,而提供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其从结构上保证了高电导率介质不会同时与高电位金属、低电位金属接触,彻底避免了电化学腐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由内管、套于内管上的本体、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组成;所述内管、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侧密封环采用高电位金属,本体和拧入法兰采用低电位金属;所述本体与内管同心,本体在沿轴向中间处与低电位金属船体结构板相连,其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内管外径,长度小于内管,一端具有法兰连接用螺栓孔,所述本体侧密封环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内侧与本体和内管相连,外侧设有密封结构,用于与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相连,所述拧入法兰与内管同心,拧入法兰具有法兰连接用螺栓孔,拧入法兰与本体构成螺纹副,所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内侧与拧入法兰和内管相连,外侧设有密封结构,用于与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相连,所述内管在两侧分别与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外侧平齐,所述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侧密封环与内管一起完全包住本体与拧入法兰,避免本体、拧入法兰与海水接触,彻底避免电化学腐蚀。所述本体上的法兰连接部分外侧面设有一用于在径向固定本体侧密封环的同心凹坑,以便本体侧密封环嵌在凹坑中固定,所述本体侧密封环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以便完全包住本体,本体侧密封环的内径靠外处开有坡口,以便本体侧密封环与内管焊接,所述本体侧密封环的外侧设有同心圆环凹槽或同心水线结构。所述凹槽或水线用于和相连管路法兰构成密封面。为简化工艺,也可取消本体的法兰部分的同心凹坑,即同心凹坑深度为零,但本体侧密封环与本体之间的焊缝仍然保留,此时本体侧密封环径向依靠内管固定。所述拧入法兰外侧面设有一用于在径向固定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同心凹坑,以便拧入法兰侧密封环嵌在凹坑中固定,所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以便完全包住拧入法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内径靠外处开有坡口,以便法兰侧密封环与内管焊接,法兰侧密封环的外侧设有同心圆环凹槽或同心水线结构,所述凹槽或水线用于和相 连管路法兰构成密封面。所述拧入法兰拧到本体上时,可以不拧到底,即拧入法兰伸出本体螺纹端一段长度,以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拧入法兰和本体,保证更好的密性,此时拧入法兰伸出本体部分与内管、拧入法兰侧密封环之间需进行补焊填充。为简化工艺,也可取消拧入法兰的同心凹坑,即同心凹坑深度为零,但拧入法兰侧密封环与拧入法兰之间的焊缝仍然保留,此时拧入法兰侧密封环径向依靠内管固定。上述除去拧入法兰和本体之间的螺纹连接,其余组件之间全部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中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通过在低电位金属与高电导率介质接触区域增加高电位金属密封环,从结构上保证了高电导率介质不会同时与高电位金属、低电位金属接触,彻底避免了电化学腐蚀问题,解决了铜管等高电位金属管穿过钢质等低电位金属船体结构时存在的电化学腐蚀问题。2.与在法兰表面喷涂电绝缘陶瓷涂层等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巧妙设计,采用冷热机械加工即可实现,成本低,而且不存在涂层受损后效果减弱问题。3.本实用新型采用凹凸密封形式时,可适用于I. 6MPa以上高压力级别管路。4.本实用新型与船体结构相连时,可以不通过舱壁法兰或座板,直接焊接在船体结构上,以减小船体结构开孔及相应补强要求。

图I为本实用新型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含本体侧密封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含拧入法兰侧密封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其中内管I、本体2、本体侧密封环3、拧入法兰4、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焊缝6、补焊区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由内管I、本体2、本体侧密封环3、拧入法兰4、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焊缝6、补焊区7组成。内管I、本体侧密封环3、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采用高电位金属,本体2和拧入法兰4采用低电位金属。本体侧密封环3、抒入法兰侧密封环5,与内管I将完全包住低电位金属制成的本体2与拧入法兰4,避免本体2、拧入法兰4与海水接触,彻底避免电化学腐蚀。内管I在两侧分别与本体侧密封环3、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的外侧平齐。本体2与拧入法兰4构成螺纹副。如图2、3所示,本体2上的法兰连接部分外侧设有一同心凹坑,以便本体侧密封环3嵌在凹坑中固定。本体侧密封环3为圆环结构,圆环内径与内管I外径相同,以完全包住低电位金属,该圆环结构内径靠外处开有坡口,以便与内管I焊接,该圆环结构一侧有同心 圆环凹槽,该凹槽用于和相连管路法兰构成密封面。本体侧密封环3与本体2之间有一道焊缝6,本体侧密封环3在坡口处与内管I之间有一道焊缝6。如图4、5所示,拧入法兰4外侧面设有一同心凹坑,以便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嵌在凹坑中固定。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为圆环结构,该结构内径与内管I外径相同,以完全包住低电位金属,该圆环结构内径靠外处开有坡口,以便与内管I焊接,该圆环结构一侧有一同心圆环凹槽,该凹槽用于和相连管路法兰构成密封面。拧入法兰4拧到本体2上时,不拧到底,即拧入法兰4伸出本体2螺纹端一段长度,以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拧入法兰4和本体2,保证更好的密性,此时拧入法兰4伸出本体2部分与内管I、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之间进行补焊,形成补焊区7。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与拧入法兰4之间有一道焊缝6,拧入法兰侧密封环5在坡口处与内管I之间有一道焊缝6。上述实施例中,除去拧入法兰4和本体2之间的螺纹连接,其余组件之间全部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本实施例应用于紫铜管与钢质船体的连接上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下进行的任何等同替换或局部改进,如用于任意种类高电导率介质时,都将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其特征在于由内管、套于内管上的本体、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组成;所述内管、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侧密封环采用高电位金属,本体和拧入法兰采用低电位金属;所述本体与内管同心,一端具有法兰连接用螺栓孔,所述本体侧密封环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内侧与本体和内管相连,外侧设有密封结构,所述拧入法兰与内管同心,拧入法兰具有法兰连接用螺栓孔,拧入法兰与本体构成螺纹副,所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同,内侧与拧入法兰和内管相连,外侧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内管在两侧分别与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外侧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上的法兰连接部分外侧面设有一用于在径向固定本体侧密封环的同心凹坑,所述本体侧密封环的内径靠外处开有用于本体侧密封环与内管焊接的坡口,所述本体侧密封环的外侧设有同心圆环凹槽或同心水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其特征是所述拧入法兰外侧面设有一用于在径向固定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同心凹坑,所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的内径靠外处开有用于法兰侧密封环与内管焊接的坡口,法兰侧密封环的外侧设有同心圆环凹槽或同心水线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工程领域,提供一种带密封环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通舱管件,由内管、套于内管上的本体、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拧入法兰侧密封环组成;所述内管、本体侧密封环、拧入法兰侧密封环采用高电位金属,本体和拧入法兰采用低电位金属。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保证了高电导率介质不会同时与高电位金属、低电位金属接触,彻底避免了电化学腐蚀问题。
文档编号F16L9/02GK202708348SQ2012203008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汪正清, 景东风, 秦子明, 俞健, 谢江辉, 王晓东, 王楠, 蔡标华, 李伟, 白亚鹤, 张德满, 陈国锋, 严智远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