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151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开关类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
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气体或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为了控制流体的流量大小或流动方向,均需要采用例如阀门、滑阀等控制装置对流体进行控制。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控制装置大多为手动控制阀,通过手动操作旋转阀芯对阀口进行封闭,这种控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难以精确进行控制,密封性差,且手动用力过大容易损坏阀芯。同时流体工作时需人工操作进行换向,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该开关换向灵敏、无需人为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主要由阀体、衬套、活塞及阀盖组成,所述衬套压装在阀体内腔内,活塞安装在衬套内腔,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两端,在衬套两端与阀盖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圈。所述阀盖通过螺栓、螺母紧固在阀体上,并在螺母与阀盖之间设有平垫圈及弹簧垫圈。采用平垫圈及弹簧垫圈不但具有缓冲、减振作用,而且能显著提高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所述阀体下方设有安装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故障点,提高了可靠性;由于采用流体压力推动活塞压紧密封垫圈进行密封换向,使流体压力加大,换向灵敏、密封更为可靠。同时该开关通过适应流体进行自动换向,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阀盖,2—密封垫圈,3—衬套,4一阀体,5—活塞,6—螺栓,7—弹簧垫圈,8—平垫圈,9 一螺母,1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主要由阀体4、衬套3、活塞5及阀盖I组成,所述衬套3压装在阀体4内腔内,活塞5安装在衬套3内腔,所述阀盖I安装在阀体4两端,在衬套3两端与阀盖I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圈2。所述阀盖I通过螺栓6、螺母9紧固在阀体4上,并在螺母9与阀盖I之间设有平垫圈8及弹簧垫圈7。所述阀体4下方设有安装座10。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流体从左侧腔进入阀体4时,在流体压力作用下,活塞5被推至右侧压紧密封垫圈2使流体顺利地从阀体4左侧腔进入,从阀体4·上端腔流出,并将阀体4右侧腔封闭;当流体从右侧腔进入阀体4时,在流体压力作用下,活塞5被推至左侧压紧密封垫圈2使流体顺利地从阀体4右侧腔进入,从阀体4上端腔流出,并将阀体4左侧腔封闭。
权利要求1.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主要由阀体(4)、衬套(3)、活塞(5)及阀盖(I)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压装在阀体(4)内腔内,活塞(5)安装在衬套(3)内腔,所述阀盖(I)安装在阀体(4)两端,在衬套(3)两端与阀盖(I)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圈(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I)通过螺栓(6)、螺母(9)紧固在阀体(4)上,并在螺母(9)与阀盖(I)之间设有平垫圈(8)及弹簧垫圈(7)。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下方设有安装座(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性流体快换开关,主要由阀体、衬套、活塞及阀盖组成,所述衬套压装在阀体内腔内,活塞安装在衬套内腔,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两端,在衬套两端与阀盖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螺母将阀盖紧固在阀体上。本实用新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故障点,提高了可靠性;由于采用流体压力推动活塞压紧密封垫圈进行密封换向,使流体压力加大,换向灵敏、密封更为可靠。同时该开关通过适应流体进行自动换向,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16K31/122GK202790671SQ2012203705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牛新民 申请人: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