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668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增压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
技术背景[0002]机械增压是发动机增压的一种常用方式,在机械增压器中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叶片 转子,两个转子的未啮合叶片分别与壳体形成一个控制容积,通过控制容积的不断置换,达 到传输空气的目的。只要传输到进气歧管的空气量大于瞬时的发动机排量,就可以提高进 气压力,最终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密度。机械增压器是由发动机通过皮带轮传动的,汽车在运 行过程中,汽车需要经常启动、停止、加速、减速,这导致机械增压器转速变换频繁,较大的 转速变换会使得皮带产生较大的弹跳,并使得皮带轮存在回转的趋势,造成机械增压器振 动较大,特别是汽车在紧急刹车时,机械增压器引起的振动更为明显。此外,发动机输出扭 矩的是不平稳的,即传递到机械增压器的扭矩是脉动的,这将导致机械增压器内驱动转子 旋转的正时齿轮反跳发出咔嗒声,影响机械增压器的NVH性能和耐久性。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机械 增压器噪声,提高增压器NVH性能和耐久性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000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所述的减振机构包括前轮毂,后轮毂,前 轮毂和后轮毂分别与输入轴和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前轮毂和后轮毂之间设置扭矩弹 簧,所述的扭矩弹簧的前柄脚和后柄脚分别与前轮毂和后轮毂连接,所述的前轮毂和后轮 毂分别随输入轴和主动轴转动时,所述的扭矩弹簧设置为直径尺寸发生变化的结构。[0006]所述的后轮毂套装在前轮毂内,前轮毂和后轮毂之间形成弹簧腔室,扭矩弹簧套 装在后轮毂的内圈上,前柄脚和后柄脚分别卡装在前轮毂的前槽口上和后轮毂的后槽口 上,后轮毂毂部分设置集油槽和多个输油通道,输油通道设置为与后轮毂的后轮毂毂部分 呈夹角的结构。[0007]所述的后轮毂的内圈上设置多个泄油缝隙,所述的前轮毂的外圈上设置多个与弹 簧腔室连通的出油孔。[0008]所述的后轮毂的内圈上的多个泄油缝隙设置为与扭矩弹簧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结 构,前槽口设置在前轮毂的毂部分与外圈的接合处,后轮毂的后轮毂毂部分上设置后轮毂 径向延伸部分,后槽口设置在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上。[0009]所述的多个输油通道分别设置为与后轮毂的轴向和径向均存在夹角。[0010]所述的后轮毂的后轮毂毂部分内表面上设置直径小于内圈的引导部分,所述的引 导部分内套装衬套,输入轴设置为套装在衬套内的结构。[001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0012]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能够大大减小机械增压器发出的噪声,提高机械增压器的NVH性能和耐久性。此外,也大大提高减振机构本身的耐久性。本实用新型 的减振机构,在后轮毂上有几个与轮毂轴向和径向均有一定角度的输油通道,当减振机构 在正向行程下工作时,减振机构加速旋转,由于输油通道径向夹角的存在,输油通道会对其 内油雾产生冲力,冲力方向与输油通道相应壁面垂直,该冲力中存在一个分力,迫使更多油 雾进入弹簧腔室内,从而有效改善了减振机构扭矩弹簧的润滑条件。本减振机构后轮毂端 面有一个由圆弧构成的集油槽,有预旋油雾和收集油雾的作用,可进一步增加进入输油通 道的油雾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机构中,前轮毂构成圆柱形弹簧腔室的外表面,后轮毂 构成圆柱形弹簧腔室的内表面,这种结构避免了前后轮毂间存在的轴向间隙。同时,在后轮 毂上设计的泄油缝隙均与扭矩弹簧螺旋线方向相同,其边缘对扭矩弹簧内表面造成的轻微 磨损不会引起扭矩弹簧磨损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效地解决了两个轮毂之间轴向间隙处扭 矩弹簧内表面凹槽切口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机构,前轮毂用于容纳扭矩弹簧前柄脚 11的前槽口,有一段沿扭矩弹簧的螺旋方向延伸的切口,用以减小扭矩弹簧反向行程极限 时外圈对扭矩弹簧外表面的磨损。


[0013]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的后轮毂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机构的机械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标记为1、前轮毂,2、扭矩弹簧,3、后轮毂,4、后槽口,5、集油槽,6、输油通道, 7、泄油缝隙,8、弹簧腔室内表面,9、后柄脚,10、弹簧螺旋部分,11、前柄脚,12、弹簧腔室外 表面,13、出油孔,14、前槽口,15、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6、后轮毂毂部分,17、外圈,18、内 圈,19、弹簧腔室,20、前轮毂毂部分,21、前壳体,22、螺栓,23、后壳体,24、主动轴,25、正时 齿轮,26、输入轴,27、腔室,28、衬套,29、引导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0020]如附图1——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所述的减振机 构包括前轮毂1,后轮毂3,前轮毂I和后轮毂3分别与输入轴26和主动轴24固定连接,所 述的前轮毂I和后轮毂3之间设置扭矩弹簧2,所述的扭矩弹簧2的前柄脚11和后柄脚9 分别与前轮毂I和后轮毂3连接,所述的前轮毂I和后轮毂3分别随输入轴26和主动轴24 转动时,所述的扭矩弹簧2设置为直径尺寸发生变化的结构。[0021]所述的后轮毂3套装在前轮毂I内,前轮毂I和后轮毂3之间形成弹簧腔室19,扭 矩弹簧2套装在后轮毂3的内圈18上,前柄脚11和后柄脚9分别卡装在前轮毂I的前槽 口 14上和后轮毂3的后槽口 4上,后轮毂毂部分16设置集油槽5和多个输油通道6,输油 通道6设置为与后轮毂3的后轮毂毂部分16呈夹角的结构。[0022]所述的后轮毂3的内圈18上设置多个泄油缝隙7,所述的前轮毂I的外圈17上设置多个与弹簧腔室19连通的出油孔13。[0023]所述的后轮毂3的内圈18上的多个泄油缝隙7设置为与扭矩弹簧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结构,所述的前槽口 14设置在前轮毂I的毂部分20与外圈17的接合处,所述的后轮毂3的后轮毂毂部分16上设置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5,后槽口 4设置在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5上。[0024]所述的多个输油通道6分别设置为与后轮毂3的轴向和径向均存在夹角的结构。[0025]所述的后轮毂3的后轮毂毂部分16内表面上设置直径小于内圈18的引导部分 29,引导部分29内套装衬套28,输入轴26套装在衬套28内。[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如附图1和附图2中所示,当所述的减振机构承受正向扭矩时,扭矩弹簧2的直径减小,最终贴紧在后轮毂3限定的弹簧腔室内表面 8 ;同样,当减振机构承受反向扭矩时,扭矩弹簧2的直径增大,最终贴紧前轮毂I限定的弹簧腔室外表面12上。[0027]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中,所述的前轮毂I包括连接输入轴26的前轮毂毂部分20和形成弹簧腔室外表面12的外圈17。外圈17上均匀分布多个出油孔13,进入弹簧腔室19的油雾可以通过出油孔13流出减振机构。在前轮毂毂部分20和外圈17连接处,有一个用于容纳扭矩弹簧2的前柄脚11的前槽口 14,前槽口 14包含一段沿扭矩弹簧 2螺旋方向延伸的切口,可减小反向行程极限时外圈17对扭矩弹 簧外表面的磨损。[0028]所述减振机构的后轮毂3包括连接主动轴24的后轮毂毂部分16和形成弹簧腔室内表面8的内圈18。内圈18上均匀分布多个与扭矩弹簧2的螺旋方向相同的泄油缝隙7, 即泄油缝隙7与轮毂周向之间夹角Y是根据弹簧的节距和直径确定的。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减小扭矩弹簧2和轮毂间的磨损及扭矩弹簧2自身的相互磨损。即使有磨损,扭矩弹簧 2内表面的磨损也保持与扭矩弹簧螺2旋线相同的方向,不会引起磨损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述的轴向间隙处的凹槽切口问题。从而延长了扭矩弹簧2的寿命O[0029]在所述的减振机构的后轮毂毂部分16和内圈18相连处,有几个与轴向和径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的输油通道6。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输油通道6径向倾斜的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当减振机构工作时,由于输油通道6径向夹角β的存在,高速旋转的输油通道 6对通道内的油雾产生冲力,其沿图2左侧方向的分力迫使油雾沿输油通道6向前流动,如图3中所示油雾的流动方向,最终进入两个轮毂形成的弹簧腔室19内。流入弹簧腔室19 内的油雾,通过前轮毂上的出油孔13流出减振机构。同时后轮毂2端面处的油雾被吸入输油通道6内,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从而改善了扭矩弹簧2的润滑条件。[0030]在所述的内圈18靠近后轮毂3端面处,有一段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5,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5上设有一个用于容纳扭矩弹簧2的后柄脚9的后槽口 4。同时,后轮毂3的端面并不是平面,而是一个由圆弧构成的集油槽5。虽然这里集油槽5是由圆弧构成,然而这并不是本专利的重要特征,集油槽5同样可以由其他类型的弧线构成。重要的是,集油槽 5的存在能够使槽内的油雾在进入输油通道6之前预先跟随减振机构旋转起来,以减小此处油雾与输油通道6的相对速度和油雾进入输油通道6的阻力,并且可以收集更多的油雾到输油通道6入口前,进一步增加了输油通道6的油雾流量。[0031]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中画出了包含本实用 新型的机械增压器输入部分,它包括一个前壳体21,一般由螺栓22固定在机械增压器的后 壳体23上。前壳体21和后壳体23共同限定了一个可容纳大量润滑油的腔室27,润滑油可 以对高速旋转的正时齿轮25进行润滑。同时高速旋转的正时齿轮25使润滑油飞溅并与腔 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油雾。[0032]发动机扭矩通过传动带和带轮传递到输入轴26上。与输入轴26连接在一起旋转 的是前轮毂I。输入轴26的后端直径较小,该部分延伸到后轮毂3内部的衬套28里。输入 轴26和输出轴主动轴24共同限定了一个旋转轴,转子沿轴线旋转。正时齿轮25安装在转 子轴24上。安装在主动轴24的前端的是后轮毂3,在其后轮毂毂部分16包含一个小直径 的引导部分29,引导部分29内放置有衬套28,如前所述,输入轴26直径较小的部分延伸入 衬套28内部,从而保证了前轮毂I和后轮毂3的对齐和同心度。[0033]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能够大大减小机械增压器发出的噪声,提高 机械增压器的NVH性能和耐久性。此外,也大大提高减振机构本身的耐久性。本实用新型 的减振机构,在后轮毂上有几个与轮毂轴向和径向均有一定角度的输油通道,当减振机构 在正向行程下工作时,减振机构加速旋转,由于输油通道径向夹角的存在,输油通道会对其 内油雾产生冲力,冲力方向与输油通道相应壁面垂直,该冲力中存在一个分力,迫使更多油 雾进入弹簧腔室内,从而有效改善了减振机构扭矩弹簧的润滑条件。本减振机构后轮毂端 面有一个由圆弧构成的集油槽,有预旋油雾和收集油雾的作用,可进一步增加进入输油通 道的油雾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机构中,前轮毂构成圆柱形弹簧腔室的外表面,后轮毂 构成圆柱形弹簧腔室的内表面,这种结构避免了前后轮毂间存在的轴向间隙。同时,在后轮 毂上设计的泄油缝隙均与扭矩弹簧螺旋线方向相同,其边缘对扭矩弹簧内表面造成的轻微 磨损不会引起扭矩弹簧磨损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效地解决了两个轮毂之间轴向间隙处扭 矩弹簧内表面凹槽切口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机构,前轮毂用于容纳扭矩弹簧前柄脚 11的前槽口,有一段沿扭矩弹簧的螺旋方向延伸的切口,用以减小扭矩弹簧反向行程极限 时外圈对扭矩弹簧外表面的磨损。[003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 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 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机构包括前轮毂(I),后轮毂(3),前轮毂(I)和后轮毂(3)分别与输入轴(26)和主动轴(24)固定连接,所述的前轮毂(I) 和后轮毂(3 )之间设置扭矩弹簧(2 ),所述的扭矩弹簧(2 )的前柄脚(11)和后柄脚(9 )分别与前轮毂(I)和后轮毂(3 )连接,所述的前轮毂(I)和后轮毂(3 )分别随输入轴(26 )和主动轴(24)转动时,所述的扭矩弹簧(2)设置为直径尺寸发生变化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毂(3)套装在前轮毂(I)内,前轮毂(I)和后轮毂(3)之间形成弹簧腔室(19),扭矩弹簧(2)套装在后轮毂(3)的内圈(18)上,前柄脚(11)和后柄脚(9)分别卡装在前轮毂(I)的前槽口(14)上和后轮毂(3)的后槽口(4)上,后轮毂毂部分(16)设置集油槽(5)和多个输油通道(6),输油通道(6 )设置为与后轮毂(3 )的后轮毂毂部分(16 )呈夹角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毂(3)的内圈(18)上设置多个泄油缝隙(7),所述的前轮毂(I)的外圈(17)上设置多个与弹簧腔室 (19)连通的出油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毂(3)的内圈 (18)上的多个泄油缝隙(7)设置为与扭矩弹簧(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结构,所述的前槽口 (14)设置在前轮毂(I)的毂部分(20)与外圈(17)的接合处,所述的后轮毂(3)的后轮毂毂部分(16)上设置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5),后槽口(4)设置在后轮毂径向延伸部分(15)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输油通道(6) 分别设置为与后轮毂(3 )的轴向和径向均存在夹角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毂(3)的后轮毂毂部分(16)内表面上设置直径小于内圈(18)的引导部分(29),所述的引导部分(29)内套装衬套(28 ),输入轴(26 )设置为套装在衬套(28 )内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机械增压器领域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所述的减振机构的前轮毂(1)和后轮毂(3)分别与输入轴(26)和主动轴(24)固定连接,所述的前轮毂(1)和后轮毂(3)之间设置扭矩弹簧(2),所述的扭矩弹簧(2)的前柄脚(11)和后柄脚(9)分别与前轮毂(1)和后轮毂(3)连接,所述的前轮毂(1)和后轮毂(3)分别随输入轴(26)和主动轴(24)转动时,所述的扭矩弹簧(2)设置为直径尺寸发生变化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增压器减振机构,能够大大减小机械增压器发出的噪声,提高机械增压器的NVH性能和耐久性。
文档编号F16F15/121GK202833841SQ2012204644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段凯磊, 施法佳, 周俊, 范礼, 李后良 申请人: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