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装置和包含吸能装置的吸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985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能装置和包含吸能装置的吸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低回弹特性的行人保护试验假人模块打击吸能器。
背景技术
吸能器主要应用于具有抗冲击要求的装置。在试验准备阶段,吸能器的运用能为正式试验时行人保护腿型的打击采集所需数据信息,保证正式打击试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现有技术的吸能器结构简单,吸能效果不够理想,易导致假人模块反弹过于激烈造成模块与试验设备的损伤;且在承接载荷时,吸能器在将载荷传递到地面的过程中易造成不必要的地面损伤。因此,亟需一种能有效进行吸能且有效保护假人模块和试验设备的吸能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吸能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吸能装置,有效增强吸能效果,大大降低假人模块回弹的同时,兼顾了装置的结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多个导向装置;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以及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由所述多个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能器,包括木质承载板、与所述木质承载板联结的吸能装置、以及与所述吸能装置连接的吸能器支架。所述吸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多个导向装置;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以及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紧密联结,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由所述多个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为2个可调减震阻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中间位置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为4个不可调减震阻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的四角的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木质承载板的承载面可以安装泡沫等吸能材料,打击直接作用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为金属承载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向装置具有4个导向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改进的以减震阻尼装置执行吸能工作为主,包括导向装置、金属承载板在内的吸能装置,大大增强了吸能器的吸能效果,能迅速吸收假人模块打击产生的能量,从而很好地完成试验准备阶段任务,同时大大降低假人模块的回弹,起到有效保护假人模块和试验设备的作用。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吸能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吸能器的侧视图;以及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吸能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吸能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吸能装置,有效增强吸能效果,大大降低假人模块回弹的同时,兼顾了装置的结构合理性与实用性。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能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吸能器的侧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吸能器的后视图。该吸能器包括木质承载板1、吸能装置和吸能器支架。该吸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板2、第二承载板3、多个导向装置4、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6以及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5。木质承载板的承载面可安装泡沫等吸能材料,打击直接作用其上。木质承载板I与第一承载板2紧密联结。第一承载板2和第二承载板3之间由多个导向装置4、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6和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5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2和第二承载板3可以为金属承载板。木质承载板I与金属承载板2在力的作用下将发生位移,在导向装置4的配合下,6个减震阻尼装置可吸收掉打击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其中,第一承载板2、第二承载板3、多个导向装置4、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6和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5构成吸能
>J-U装直。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6为2个可调减震阻尼装置,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5为4个不可调减震阻尼装置,总共6个减震阻尼装置。减震阻尼装置用于执行吸能工作。在打击发生时,以减震阻尼装置为主的吸能装置将吸收掉绝大部分的能量,在整个吸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较原有的吸能器,能大大提高吸能效果。多个导向装置用于执行导向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导向装置可以为4个导向装置。打击发生时,首先通过木质承载板I及其上的泡沫材料进行吸能,大部分的能量将随着木质承载板I转移到其后的吸能装置。与木质承载板I紧密联结的金属承载板2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在导向装置4的配合下,安装于两块金属承载板2和3之间的6个减震阻尼装置将执行吸能工作,并吸收掉打击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最后剩下小部分残余的能量通过吸能器支架传递到地面,进而完成整个吸能过程。本实用新型采用改进的以减震阻尼装置执行吸能工作为主,包括导向装置、金属承载板在内的吸能装置,大大增强了吸能器的吸能效果,能迅速吸收假人模块打击产生的能量,从而很好地完成试验准备阶段任务,同时大大降低假人模块的回弹,起到有效保护假人模块和试验设备的作用。这里采用的术语和表述方式只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和表述。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述并不意味着排除任何示意和描述(或其中部分)的等效特征,应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各种修改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修改、变化和替换也可能存在。相应的,权利要求应视为覆盖所有这些等效物。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结合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吸能装置,包括 第一承载板; 第二承载板; 多个导向装置; 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以及 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由所述多个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为2个可调减震阻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中间位置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为4个不可调减震阻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四角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为金属承载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向装置具有4个导向装置。
6.—种吸能器,包括 木质承载板; 与所述木质承载板联结的吸能装置;以及 与所述吸能装置连接的吸能器支架; 所述吸能装置包括 第一承载板; 第二承载板; 多个导向装置; 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以及 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 其中,所述木质承载板与吸能装置第一承载板紧密联结,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由所述多个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为2个可调减震阻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中间位置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为4个不可调减震阻尼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四角的内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承载板的承载面可以安装泡沫等吸能材料,打击直接作用其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为金属承载板。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向装置具有4个导向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和包含吸能装置的吸能器。该吸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多个导向装置;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以及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由所述多个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减震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组减震阻尼装置连接。
文档编号F16F7/00GK202833813SQ2012205205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绍东, 倪晓强, 吴佳燕 申请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