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437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的配套水轮机,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冷却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现有用于冷却塔上的水轮机都没有解决好润滑油或者润滑酯的渗漏问题,从而造成维修频繁,且维修成本高,并且现有结构的水轮机在实际使用时,风机上蒸汽排出所液化产生的水容易渗漏到轴承箱或者减速机箱体内,影响其润滑性能,从而导致轴承、齿轮损坏,因此现有的冷却塔用水轮机效率普遍较低,有必要针对前述问题对用于冷却塔的水轮机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轮机润滑介质易发生渗漏,以及其在使用时外部的水易进入动力传输系统中影响润滑性能,从而造成轴承或齿轮损坏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包括设有进水口蜗壳以及与蜗壳下方中部附近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蜗壳的上方安装有固定盖板,且固定盖板的下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流入蜗壳内部水流量大小的活动导流片,所述蜗壳内部的中心附近还设置有转轮,且转轮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入轴通过减速机及传动系统与输出轴动力连接;所述水轮机还包括齿轮泵,齿轮泵上设有动力齿轮,且输入轴上还套装有与该动力齿轮相啮合、用于带动的齿轮泵运行的传动齿轮,所述齿轮泵通过管道分别连通传动系统与附油箱,且所述附油箱还通过管道与减速机相连通。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传动系统是行星传动系统,输入轴与输出轴分别固定在行星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端与输出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减速机与行星传动系统均为密封安装。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输出轴上还套装有甩水环,且甩水环置于行星传动系统的顶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转轮上还设有止漏环、泄水锥与减压孔。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排水管是单弯肘形尾水管或双弯肘形尾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增设齿轮泵及附油箱,使得水轮机在运行时即形成润滑油循环系统,从而避免了润滑油发生渗漏,还大大增强了减速机及传动系统内部轴承与齿轮的润滑性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损坏,并且甩水环也可避免风机上的液化水进入传动系统及减速机内部影响润滑性能,有利于提升行星传动系统及减速机的密封性,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在使用时无电耗,效率较高,常规情况下可达到90%至95%的输出效率,且适宜于在各类冷却塔上安装使用,且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蜗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包括设有进水口 11蜗壳I以及与蜗壳I下方中部附近相连通的排水管2,而蜗壳I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蜗壳I的上方安装有固定盖板3,且固定盖板3的下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流入蜗壳I内部水流量大小的活动导流片4,所述蜗壳I内部的中心附近还设置有转轮5,且转轮5安装在输入轴6上,输入轴6通过减速机7及传动系统8与输出轴9动力连接;所述水轮机还包括齿轮泵10,齿轮泵10上设有动力齿轮,且输入轴6上还套装有与该动力齿轮相啮合、用于带动的齿轮泵10运行的传动齿轮,所述齿轮泵10通过管道分别连通传动系统8与附油箱12,且所述附油箱12还通过管道与减速机7相连通。而正如图1所示出的,为适宜冷却塔实际工况的需求,最好将上述排水管2设置为弯肘形,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2采用的是双弯肘形尾水管,而双弯肘形尾水管安装在冷却塔的中心支柱16上。而图3所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排水管2采用的是单弯肘形尾水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出轴9上安装有用于在输出轴9转动时产生风能的风机(图中未不出),即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化为风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的传动系统8最好采用行星传动系统,以提升水轮机的输出效率,且上述实施例中的输入轴6与输出轴9分别固定在行星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端与输出端。并且,为防止减速机7与行星传动系统中的润滑油发生渗漏,在本实施例中减速机7与行星传动系统均采用密封安装。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更加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在输出轴9上套装甩水环13,且甩水环13置于行星传动系统8的顶部,用以防止风机上液化形成的水进入传动系统8及减速机7的内部。并且为进一步降低转轮5转动时的能量损失,最好在转轮5上再增设止漏环、泄水锥与减压孔(图中未示出)。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在实际工作工程中,水流从蜗壳I的进水口 11进入后,通过蜗壳I内的固定导流片导向流向活动导流片4,再由活动导流片4导向流向转轮5,并推动转轮5旋转,转轮5带动输入轴6旋转,再通过减速机7及行星传动系统,带动输出轴4上的风机运行产生风能,从转轮5流出的水流由弯肘形尾水管排出。通过调整活动导流片4可控制流入转轮5的水量大小,从而控制转轮5的旋转速度,进而控制风机产生风能的大小。而在输入轴6转动的同时,其外部套装的传动齿轮带动其所啮合的动力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轮泵10运行,在齿轮泵10的作用下,使附油箱12中的润滑油进入行星传动系统及减速机7的内部进行润滑,而减速机7内部的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管道回流至附油箱12内部,因此形成循环润滑。并且在输出轴9转动之时,其外部套装的甩水环13跟随其一同转动,从而将风机上流下的水甩出,避免其进入行星传动系统及减速机7的内部影响润滑。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包括设有进水口(11)、蜗壳(I)以及与蜗壳(I)下方中部附近相连通的排水管(2),所述蜗壳(I)的上方安装有固定盖板(3),且固定盖板(3)的下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流入蜗壳(I)内部水流量大小的活动导流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I)内部的中心附近还设置有转轮(5),且转轮(5)安装在输入轴(6)上,输入轴(6)通过减速机(7)及传动系统(8)与输出轴(9)动力连接;所述水轮机还包括齿轮泵(10),齿轮泵(10)上设有动力齿轮,且输入轴(6)上还套装有与该动力齿轮相啮合、用于带动的齿轮泵(10)运行的传动齿轮,所述齿轮泵(10)通过管道分别连通传动系统(8)与附油箱(14),且所述附油箱(12)还通过管道与减速机(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8)是行星传动系统,输入轴(6)与输出轴(9)分别固定在行星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端与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机(7)与行星传动系统均为密封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9)上还套装有甩水环(13),且甩水环(13)置于行星传动系统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轮(5)上还设有止漏环、泄水锥与减压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是单弯肘形尾水管或双弯肘形尾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塔的高效节能自润滑水轮机,属一种冷却塔的配套水轮机,包括设有进水口蜗壳以及与蜗壳下方中部附近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蜗壳的上方安装有固定盖板,且固定盖板的下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流入蜗壳内部水流量大小的活动导流片,所述蜗壳内部的中心附近还设置有转轮,且转轮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入轴通过减速机及传动系统与输出轴动力连接;过增设齿轮泵及附油箱,使得水轮机在运行时即形成润滑油循环系统,从而避免了润滑油发生渗漏,还大大增强了减速机及传动系统内部轴承与齿轮的润滑性能,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电耗,效率较高,常规情况下可达到90%至95%的输出效率,且适宜于在各类冷却塔上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文档编号F16H57/04GK202946299SQ20122061591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高万军 申请人:高万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