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型配重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753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合型配重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配重领域的配重块,具体的说是一种压合型配重块。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拖拉机在上坡时为了防止出现翘头现象,往往在车头位置配设配重块,现有技术的配重块往往采用生铁浇铸而成,然后固定在车体上。由于生铁质地硬而脆,在受到撞击时易碎裂,碎裂后的铁渣散落在路面上,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隐患,而且生铁配重块的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生铁配重块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成本高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压合型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合型配重块,包括壳体和填充在壳体内的混凝土块,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卡在使用场所的封闭的卡槽,卡槽的中部通过垂直于卡槽的开口槽与壳体的侧壁相通,构成开口槽的两侧壁高度不等;所述壳体的重心位置设有贯通的螺栓安装孔,壳体的表面和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抠手。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环绕侧壁一周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环绕侧壁一周的凹槽,凹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使壳体侧壁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抠手的作用是便于人搬动配重块并安装;螺栓安装孔内设有连接螺栓用于将两个相同的配重块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中,开口槽的两侧内壁高度不等,便于使配重块的卡槽与安装位置更容易配合;为保证配重块的美观,开口槽两侧壁的表面可设计为多边形形状或其它形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壳体内填充混凝土来代替现有的生铁配重块,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生铁配重块生产中的污染和能源消耗,而且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受到撞击,配重块也不会脱离车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的侧壁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开口槽,3、抠手,4、螺栓安装孔,5、卡槽,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压合型配重块,包括壳体I和填充在壳体I内的混凝土块,所述的壳体I上设有用于卡在使用场所的封闭的卡槽5,卡槽5的中部通过垂直于卡槽5的开口槽2与壳体I的侧壁相通,构成开口槽2的两侧壁高度不等;所述壳体I的重心位置设有贯通的螺栓安装孔4,壳体I的表面和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抠手3,壳体I的侧壁上设有环绕侧壁一周的凹槽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抠手3将配重块抬起,并通过卡槽5卡在需要安装配重块的位置,若只有一个配重块,则使用螺栓和螺母将螺栓安装孔4堵塞;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配重块,则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将两个配重块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需要安装配重块的车辆或电梯上。
权利要求1.一种压合型配重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和填充在壳体(I)内的混凝土块,所述的壳体(I)上设有用于卡在使用场所的封闭的卡槽(5),卡槽(5)的中部通过垂直于卡槽(5)的开口槽(2)与壳体(I)的侧壁相通,构成开口槽(2)的两侧壁高度不等;所述壳体(I)的重心位置设有贯通的螺栓安装孔(4),壳体(I)的表面和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抠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合型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的侧壁上设有环绕侧壁一周的凹槽(6)。
专利摘要一种压合型配重块,包括壳体和填充在壳体内的混凝土块,壳体上设有用于卡在使用场所的封闭的卡槽,卡槽的中部通过垂直于卡槽的开口槽与壳体的侧壁相通,构成开口槽的两侧壁高度不等;壳体的重心位置设有贯通的螺栓安装孔,壳体的表面和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抠手。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壳体内填充混凝土来代替现有的生铁配重块,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生铁配重块生产中的污染和能源消耗,而且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受到撞击,配重块也不会脱离车体。
文档编号F16F15/28GK203023387SQ20122068478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张志国 申请人:张志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