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272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块、电磁换向阀、泵体、电机、滤油器及蓄能器,阀块具有内部流道、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寻纬出油口及分出油口;电磁换向阀插装于第一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前端面;滤油器设于前述第二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的下端面;蓄能器设于前述第三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的上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多个部件集成于阀块上,体积减小,并且,油压控制精度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漏油的风险。
【专利说明】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液压泵站。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对剑杆织机的寻纬油缸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润滑和冷却,一般通过一个复杂的油路系统来完成,该油路系统包括油泵、滤油器、油路压力调节单元及相应的油管,这种油路系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油管与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存在漏油的风险;第二,整体体积大,占用较大的内部空间;第三,为了对寻纬油缸进行压力保持,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高压橡皮软管实现压力保持,但可靠性低,成本较高,不太适应这种压力突变应用场合;第四,油路压力调节较为单一,不能实现每路油压和流量的控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压稳定可靠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阀块,具有内部流道、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寻纬出油口及分出油口 ;
[0007]电磁换向阀,插装于前述的第一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前端面;
[0008]泵体,设于前述阀块的下端面;
[0009]电机,设于前述阀块的上端面并与前述的泵体对接;
[0010]滤油器,设于前述第二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的下端面;以及
[0011]蓄能器,设于前述第三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的上端面。
[0012]进一步,所述的分出油口内设有调压阀,该调压阀可以包括
[0013]阀体,具有阀腔、及与阀腔相通的进油端口和出油端口 ;
[0014]钢球,限位于前述阀腔内并位于进油端口 ;
[0015]弹簧座,设有前述阀腔内,并与进油端口具有间距;以及
[0016]弹簧,设于前述阀腔内,一端与前述钢球相抵,另一端与前述弹簧座相抵。
[0017]所述的阀腔内设有一调压帽,该调压帽与所述弹簧座后端面相抵。调压帽可以用来调整弹簧行程,从而实现对压力的调节。
[0018]所述的阀块具有油温检测端口,该油温检测端口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在系统油温超出设定值时提供报警信号。
[0019]所述的蓄能器包括
[0020]缸体,具有中空腔体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孔和油孔,该油孔与中空腔体的底部相通;
[0021]活塞,密封地设于前述缸体的中空腔体内并能上下移动;以及
[0022]压缩弹簧,设于前述缸体的中空腔体内,一端与缸体内壁相抵,另一端与活塞头部的后端面相抵。
[0023]当低速运动时载荷需要的流量小于液压泵流量,液压泵多余的流量储入蓄能器,当载荷要求流量大于液压泵流量时,液体从蓄能器放出来,以补液压泵流量之不足。当停机但仍需维持一定压力时,可以停止液压泵而由蓄能器补偿系统的泄漏,以保持系统的压力。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保持系统压力,保压时间长,压力稳定,作应急动力源,短时维持系统压力,避免事故发生。取代以往用高压橡皮软管对寻纬油缸进行压力保持,从而提高了油缸压力保持的可靠性。
[0024]进一步,所述的蓄能器上设有能显示油压的压力表。
[0025]考虑到便于安装,所述的泵体一侧设有安装板。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多个部件集成于阀块上,体积减小,并且,油压控制精度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漏油的风险,采用蓄能器取代高压橡皮软管实现压力保持,提高了油缸压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磁换向阀可满足对寻纬油缸的方向变化进行控制,安装维护显得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中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阀块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调压阀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1中蓄能器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如图1?图4所示,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包括阀块1、电磁换向阀5、泵体3、电机
2、滤油器6及蓄能器4,阀块I具有内部流道、第一连接端口 11、第二连接端口 12、第三连接端口 13、寻纬出油口 16及分出油口 15,电磁换向阀5插装于第一连接端口 11并位于阀块I前端面,泵体3设于阀块I的下端面,电机2设于阀块I的上端面并与前述的泵体3对接,滤油器6设于第二连接端口 12并位于阀块I的下端面,蓄能器4设于第三连接端口 13并位于阀块I的上端面。
[0035]结合图6所示,蓄能器4包括缸体41、活塞42及压缩弹簧43,缸体41具有中空腔体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孔48和油孔47,该油孔47与中空腔体46的底部相通,活塞42密封地设于缸体41的中空腔体内并能上下移动,活塞42的头部上套设有唇性密封圈44和普通密封圈45,压缩弹簧43设于缸体的中空腔体内,一端与缸体41内壁相抵,另一端与活塞42头部的后端面相抵。蓄能器4上设有能显示油压的压力表。通过压缩弹簧和活塞的配合实现蓄能功能,从而实现稳定油路的功能,结构简单,实用可靠稳定。
[0036]阀块I具有油温检测端口 14,该油温检测端口 1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在系统油温超出设定值时提供报警信号。泵体3 —侧设有安装板21。
[0037]润滑油通过油泵内的油路进入阀块1,然后通过滤油器6进油口进入滤油器6,油泵主油路另一端可作为滤油器6排出空气的接口。通过过滤后的润滑油从分出油口或寻纬出油口流出,如果该处压力超过设定值,则油从溢流油口流出;压力未超出,则油从滤油器周边开孔的油路流到润滑油路出油口和寻位油缸出油口。
[0038]结合图5所示,分出油口 15内设有调压阀6,该调压阀6包括阀体61、钢球62、弹簧座64、弹簧63及调压帽65,阀体61具有阀腔及与阀腔相通的进油端口和出油端口 611,钢球62限位于阀腔内并位于进油端口,弹簧座64设有阀腔内并与进油端口具有间距,弹簧63设于阀腔内,一端与钢球62相抵,另一端与弹簧座64相抵。调压帽65设有阀腔内并与弹簧座64后端面相抵。
[0039]带压力的润滑油从阀块I的分出油口或寻纬出油口流出,顶开钢球62后,从阀体61的周边流到油嘴接头7缺口处,从油嘴接头7流出。相应调节弹簧3的行程就可以控制钢球62被顶开的间隙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流出的润滑油的压力的目的。
[0040]本实施例将以往分散的泵体、滤油器6、蓄能器4等部件集成在一块阀块I上面,减少了各个单独部件相互使用管路连接泄漏的风险,降低了占用的空间,提高了安装维护的效率,油路压力调节方便可靠。
[0041]针对剑杆织机需要对寻纬油缸进行换向操作的需要,使用了插装式的电磁换向阀5对寻纬油缸的方向变化进行控制,安装维护方便。
[0042]针对润滑泵站润滑压力不高的特点,使用蓄能器4,取代以往用高压橡皮软管对寻纬油缸进行压力保持,从而提高了油缸压力保持的可靠性。
[0043]本实施例可针对每一润滑油路的压力,出油量进行单独调节,以满足剑杆织机对每一油路系统的压力及流量的不同需求。另外,滤油器6垂直安装,提高了更换滤油器6的便捷性,滤油器6单元安装有堵塞报警压力开关,可在滤油器6堵塞的时候进行报警,提醒更换滤油器6。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块,具有内部流道、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寻纬出油口及分出油口 ; 电磁换向阀,插装于前述的第一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前端面; 泵体,设于前述阀块的下端面; 电机,设于前述阀块的上端面并与前述的泵体对接; 滤油器,设于前述第二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的下端面;以及 蓄能器,设于前述第三连接端口并位于阀块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出油口内设有调压阀,该调压阀包括 阀体,具有阀腔、及与阀腔相通的进油端口和出油端口 ; 钢球,限位于前述阀腔内并位于进油端口 ; 弹簧座,设有前述阀腔内,并与进油端口具有间距;以及 弹簧,设于前述阀腔内,一端与前述钢球相抵,另一端与前述弹簧座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腔内设有一调压帽,该调压帽与所述弹簧座后端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块具有油温检测端口,该油温检测端口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器包括 缸体,具有中空腔体并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孔和油孔,该油孔与中空腔体的底部相通; 活塞,密封地设于前述缸体的中空腔体内并能上下移动;以及压缩弹簧,设于前述缸体的中空腔体内,一端与缸体内壁相抵,另一端与活塞头部的后端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器上设有能显不油压的压力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润滑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一侧设有安装板。
【文档编号】F16N23/00GK103527910SQ20131050511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罗云斌, 许永久 申请人:宁波久源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