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气囊式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572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气囊式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属于机动车减震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当后轮受到凹凸形状路面的冲击时,是通过后减震器来吸收和衰减冲击震动,以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常规的机动车后液压减震器,采用结构简单的直筒型弹簧,其减震特性效果差,在保障了单人驾乘的柔软性时,不能保障双人驾乘的防冲击能力;反之在保障了双人驾乘的抗冲击能力时,单人驾乘时又会引起剧烈震动,而没有柔软性,不能兼顾单人和双人驾乘舒适性要求。而后液压减震器的阻尼装置可采用单缸或双缸的油气混合式,空气位于活塞的上部,在活塞运动后易产生油气“乳化”现象,造成阻尼不稳定,尤其在受到间断及单个冲击时,在阻尼行程的上部会出现空阻尼现象。为提高阻尼效果,目前采用可气液分离的气囊式减震器来解决空阻尼问题,但制造成本太高,性价比不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减震器的阻尼性能,能同时满足减震器在单人、双人状态下的舒适要求,且能降低制造成本的整体气囊式减震器。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包括上连接件、减震弹簧和阻尼装置、下连接件,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延伸至缸体内的活塞杆,缸体内设有防尘密封盖、骨架油封、导向套和活塞组件,上连接件与活塞杆连接,下连接件与缸体连接,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连接件和弹簧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内设有轴向移动的油气隔离片并将缸体分为油腔和气腔,活塞组件设置在油腔内,活塞组件包括连接在活塞杆上的阀片座和 活塞,缓冲弹簧设置在导向套与阀片座之间,阀片安装在阀片座上并与活塞的上部相对;所述缸体位于气腔一侧的缸壁上设有充气阀芯或/和气门盖,所述缸体的气腔内还设有在后半部分工作行程中与减震弹簧同时承载的副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缸体内设有轴向移动的油气隔离片并将缸体分为油腔和气腔,阻尼装置设置在缸体的油腔内,而气腔内还设有副减震弹簧,通过油气隔离片将阻尼装置内部的油与气能可靠分离,当单人驾乘时或冲击力较小时,压缩减震弹簧并获得相对较小的第一刚度,由于所产生足够的冲击行程即柔软性,故最大限度地缓冲传递到驾乘员的冲击,能提高驾乘员的舒适性;而在减震器在载重或受外力冲击力较大时,压缩减震弹簧后并进入后半部分工作行程,可使减震弹簧和副减震弹簧同时工作,故能获得相对较大的第二刚度,具备很好的抗击能力,有效提高了减震弹簧工作行程的极限允许值,故能满足大承载力而实现重载要求,能同时满足减震器在单人和双人状态下的舒适性要求。本实用新型只需在缸体内设置油气隔离片实现气腔与油腔分离,并通过外部的减震弹簧及内部的副减震弹簧,解决了减震器撞击到底而造成损坏的问题,结构合理、紧凑。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弹簧和副减震弹簧的同时工作便可获得第二钢度,不需要较大弹簧的钢丝直径,既能获得较高的弹簧工作极限值,能提高极限值的疲劳,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能降低制作成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气囊式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整体气囊式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上连接件,1-1 一吊环,1-2—伞盖,1-3—定位连接座,2—减震弹簧,3—防尘密封盖,4一缸体,4-1 一凸环,4-2 —凸肩,5 —油气隔离片,6—弹簧座,7—充气阀芯,8—气门盖,9—下连接件,10—活塞杆,11—骨架油封,12—导向套,13—缓冲弹簧,14一阀片座,15 —阀片,16—活塞,17—上弹簧座,18—副减震弹簧,19—下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包括上连接件1、减震弹簧2和阻尼装置、下连接件9。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装置包括延伸至缸体4内的活塞杆10,缸体4内设有防尘密封盖3、骨架油封11、导向套12和活塞组件,上连接件I与活塞杆10连接,该上连接件I可焊接在活塞杆10上,或见图3所示,上连接件I由吊环1-1、伞盖1-2和定位连接座1-3焊合而成,且定位连接座1-3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活塞杆10旋接在上连接件I的定位连接座1-3上,下连接件9与缸体4连接,减震弹簧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连接件I和弹簧座6上。本实用新型为方便将弹簧座6限位,见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缸体4的缸壁上设有凸环4-1,固定在缸体4外 侧的弹簧座6与凸环4-1 一侧相接,且弹簧座6为碗状的铝合金成型件;或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缸体4的缸壁上设有凸肩4-2,固定在缸体4外侧的弹簧座6与凸肩4-2 —侧相接,同样该弹簧座6为碗状的招合金成型件,由于弹簧座6既有弹簧的承力面,有通过外圈来对弹簧进行限位,确保弹簧座6能承受减震弹簧2所产生的交变应力,且不易脱离缸体4,提高其工作可靠性,通过铝合金成型件不仅能解决防腐问题,同时又可通过阳极氧化后的着色处理,而得到多种颜色,能提高美观性。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密封盖3包括具有唇口的橡胶件和嵌接在橡胶件内的骨架,且骨架由上下两平面及中部的斜面构成,通过骨架增加防尘密封盖3的刚性,同时通过橡胶上的唇口紧包在活塞杆10上,避免“死角”间隙,来自外部的泥沙通过唇口的滑刮作用下,使泥沙不会直接磨损活塞杆10表面,也不会进入阻尼装置内部而进一步对骨架油封11进行摩擦,以达到延长密封组件的使用寿命。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缸体4内设有轴向移动的油气隔离片5并将缸体4分为油腔和气腔,该油气隔离片5上安装有密封圈,通过油液压缩气腔内的气体,使油气隔离片5能在缸体4内进行上、下轴向移动,活塞组件设置在油腔内,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组件包括连接在活塞杆10上的阀片座14和活塞16,缓冲弹簧13设置在导向套12与阀片座14之间,阀片15安装在阀片座14上并与活塞16的上部相对,油液通过活塞16上的阻尼孔及阀片15实现阻尼运动。当减震器工作时,活塞杆10及活塞组件在油腔中轴向上下运动而产生油腔体积的增加和缩小,从而油腔产生压力增大和减小,使压力传递至油气隔离片5上,使得气腔内的气体压缩或膨胀,形成油气隔离片5的上下运动,保障活塞组件始终在油液中运动,产生稳定的阻尼效果且不会产生空阻尼现象。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缸体4位于气腔一侧的缸壁上设有充气阀芯7或/和气门盖8,当缸壁上安装有气门盖8时,缸体4的气腔为低为气腔,而当缸壁上安装有充气阀芯7时,缸体4的气腔为中压气腔,可通过充气阀芯7充气来提高气腔内压力,既可以增加后半部分工作行程压缩阻力值,提高抗冲击性,同时又能在重载时降低复原阻力值,加快减震弹簧的回弹。而当需要不同压力的气腔时,通过调节充气压力即可获得,满足不同驾乘者的需要。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缸体4的气腔内还设有在后半部分工作行程中与减震弹簧2同时承载的副减震弹簧18,缸体4的气腔内设有上弹簧座17和下弹簧座19,副减震弹簧18的两端与上弹簧座17和下弹簧座19相接,当减震弹簧2进入前半部分工作行程时,减震器能获得相对较小的第一刚度,而减震弹簧2进入后半部分工作行程时减震弹簧2和副减震弹簧18同时工作,减震器能获得相对较大的第二刚度,因此能提高减震弹簧在工作行程的极限允许值,同时满足减震器在单人、双人状态下的舒适要求。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震弹簧的弹簧节距从上至下逐渐变小,且减震弹簧2的下部呈锥形,故通过较小的钢丝直径以获得较小的第一刚度,确保减震器的柔软性,满足单人驾乘的舒适性,当减震双人承载时进入后半部分工作行程,由于减震器第一刚度区力值较小,此时减震弹簧2的节距已并圈,减震弹簧2的有效工作圈减小,从而获得适当提高减震器的第二刚度,此时活塞杆与油气隔离片5开始接触,并通过油气隔离片5传递至副减震弹簧18,形成减震弹簧2和副减震弹簧18同时工作,而获得更大的第二刚度,当压缩至工作极限时,减震器的弹簧力值较高,故而本实用新型具备很好的抗击能力。见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减震器因载重或受外力冲击时,压缩减震弹簧2,活塞杆10轴向气腔一侧移动,活塞16下方的油液通过阻尼孔顶开阀片15而进入活塞16上部,此时由于活塞杆10的·进入导致阻尼装置内部体积需膨胀,产生压力后推动油气隔离片5向下移动,气腔内的气体受压缩,在单人驾乘时或外力冲击较小时,减震弹簧2的第二刚度能满足冲击行程,最大限度地缓冲传递到驾乘员的冲击;而在双人驾乘或外力冲击较大时,活塞杆继续推动油气隔离片5,并通过油气隔离片5压缩副减震弹簧18,形成减震弹簧2和副减震弹簧18同时工作,而获得更大的第二刚度。当减震弹簧2回弹时,活塞杆10向上轴向移动,阻尼装置上部压力减小,由于气腔内气体膨胀,油气隔离片5向上移动,实现油液与气体分离后的活塞运动,并保持活塞始终在油液中,从而活塞在工作行程的上部不会出现空阻尼,全工作行程均有稳定的阻尼值。
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包括上连接件(I)、减震弹簧(2)和阻尼装置、下连接件(9),所述的阻尼装置包括延伸至缸体(4)内的活塞杆(10),缸体(4)内设有防尘密封盖(3)、骨架油封(11)、导向套(12)和活塞组件,上连接件(I)与活塞杆(10)连接,下连接件(9 )与缸体(4 )连接,减震弹簧(2 )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连接件(I)和弹簧座(6 )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4)内设有轴向移动的油气隔离片(5)并将缸体(4)分为油腔和气腔,活塞组件设置在油腔内,活塞组件包括连接在活塞杆(10)上的阀片座(14)和活塞(16),缓冲弹簧(13)设置在导向套(12)与阀片座(14)之间,阀片(15)安装在阀片座(14)上并与活塞(16)的上部相对;所述缸体(4)位于气腔一侧的缸壁上设有充气阀芯(7)或/和气门盖(8),所述缸体(4)的气腔内还设有在后半部分工作行程中与减震弹簧(2)同时承载的副减震弹黃(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的气腔内设有上弹簧座(17)和下弹簧座(19),副减震弹簧(18)的两端与上弹簧座(17)和下弹簧座(19)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的缸壁上设有凸环(4-1),固定在缸体(4)外侧的弹簧座(6)与凸环(4-1) 一侧相接,且弹簧座(6)为碗状的铝合金成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的缸壁上设有凸肩(4-2),固定在缸体(4)外侧的弹簧座(6)与凸肩(4-2) —侧相接,且弹簧座(6)为碗状的铝合金成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2)的弹簧节距从上至下逐渐变小,且减震弹簧(2)的下部呈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 体气囊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I)由吊环(1-1)、伞盖(1-2)和定位连接座(1-3)焊合而成,且定位连接座(1-3)上设有螺纹连接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气囊式减震器,包括上连接件、减震弹簧和阻尼装置、下连接件,上连接件与活塞杆连接,下连接件与缸体连接,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连接件和弹簧座上,缸体内设有轴向移动的油气隔离片并将缸体分为油腔和气腔,活塞组件设置在油腔内,活塞组件包括连接在活塞杆上的阀片座和活塞,缓冲弹簧设置在导向套与阀片座之间,阀片安装在阀片座上并与活塞的上部相对;缸体位于气腔一侧的缸壁上设有充气阀芯或/和气门盖,缸体的气腔内还设有在后半部分工作行程中与减震弹簧同时承载的副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减震器的阻尼性能,同时满足减震器在单人、双人状态下的舒适要求,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16F13/00GK203098723SQ2013200524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陆凯 申请人:陆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