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788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丝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丝,特别是指一种螺丝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与图2,为现有一种螺丝1,该螺丝I具有一个以一条轴线L为轴心且沿该轴线L延伸的头部10,及一个连接于该头部10且以该轴线L为轴心并沿该轴线L延伸的杆部11,该杆部11具有一个环绕该轴线L的螺纹段111,其中,该头部10与该杆部11是以共轴线的方式配置,所以当使用者利用一个手工具(图未示)来操作该头部10以带动该杆部11转动时,其转动力臂即为该轴线L至一个施力点的垂直距离,故进行转动迫紧时的力臂,完全是靠该手工具的长度来提供,该螺丝I本身结构在力臂上并无任何贡献。另一方面,在工件的装配上,该螺丝I是用来将一个具有一个穿孔301的第一工件300与一个具有一个螺孔401的第二工件400两者进行固定,由于该螺孔401的一个母螺纹402与该螺丝I的该螺纹段111尺寸配合上必定会存在公差,当使用者旋转该螺丝I而进行迫紧时,在该螺纹段111的未受力一侧112与该母螺纹402间势必会产生一个背隙500。然而,前述背隙500内因为会夹杂着空气,所以,在长时间使用下,会渐渐导致该螺丝I的该螺纹段111或该螺孔401的该母螺纹402受侵蚀,若同时再有遭到外力或振动的影响时,而容易导致该螺丝I松脱情况发生。针对上述缺点,虽然已有人利用接固剂来进行改善,但是,如此一来,势必要再多增加该接固剂的花费成本,而且在组装上也多了一道工序,故仍有待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具有良好锁固与防松脱效果且转动力臂较大的螺丝结构。 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包含一个头部,及一个杆部。该头部以一条第一轴线为轴心且沿该第一轴线延伸。该杆部连接成型于该头部底侧且以一条与该第一轴线相间隔的第二轴线为轴心并沿该第二轴线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该头部具有一个由顶面往下凹设的扳手凹槽。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该扳手凹槽偏心的凹设于该头部。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是适合螺锁于一个具有一个母螺纹的螺孔,该杆部包括一个环绕该第二轴线的一个第一螺纹段,及一个环绕该第二轴线且介于该第一螺纹段与该头部间的第二螺纹段,该第一螺纹段具有一个背向于该头部且与该母螺纹相间隔的第一背侧腹面,及一个面向于该头部且贴抵于该母螺纹的第一压力侧腹面,该第二螺纹段具有一个背向于该头部且贴抵于该母螺纹的第二背侧腹面,及一个面向于该头部且贴抵于该母螺纹的第二压力侧腹面。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该第二螺纹段的长度大于等于该杆部长度的一半。[0012]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该杆部略呈锥度且沿该第二轴线并朝远离该头部方向缩束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该头部的截面外形为圆形。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结构,该头部的截面外形为花瓣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头部与该杆部两者呈偏心而非共轴线的设计,让使用者在转动时能够有较大的转动力臂,如此一来,施力上能够较为省力,进而提升锁固与防松脱上的效果。

图1为一个剖视图,说明现有一种螺丝螺锁的情况;图2为现有该螺丝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螺锁的情况;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局部放大图,说明一个杆部的一个第一螺纹段与一个第二螺纹段;图5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一个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9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一个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是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头部与一个扳手凹槽;图11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一个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是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头部与一个扳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适合螺锁于一个具有一个母螺纹202的螺孔201,该螺丝结构包含一个头部2,及一个杆部3。而该头部2与该杆部3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而成。该头部2以一条第一轴线LI为轴心且沿该第一轴线LI延伸,用以供手工具操作使用,而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头部2具有一个由顶面中间位置往下凹设且供内六角扳手(图未示)插置使用的扳手凹槽21。该杆部3连接成型于该头部2底侧,该杆部3以一条与该第一轴线LI相间隔的第二轴线L2为轴心且沿该第二轴线L2并朝远离头部2方向逐渐缩束延伸。该杆部3包括一个环绕该第二轴线L2的一个第一螺纹段31,及一个环绕该第二轴线L2且介于该第一螺纹段31与该头部2间的第二螺纹段32。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杆部3连接于该头部2处的直径为一个第一直径dl,该杆部3中段位置处的直径为一个第二直径d2,该杆部3尾端的直径为一个第三直径d3,而且满足该第一直径dl>该第二直径d2>该第三直径d3的关系,让该杆部3具有微量锥度外形,并且该第二螺纹段32的长度等于该杆部3长度的一半。当然,在其它实际制造上,该第二螺纹段32的长度也能够设计成大于该杆部3长度的一半,但仍不以此为限制。
该第一螺纹段31具有一个背向于该头部2且与该母螺纹202相间隔的第一背侧腹面311,及一个面向于该头部2且贴抵于该母螺纹202的第一压力侧腹面312。其中,该第一螺纹段31的结构是等同于背景技术里所述的螺纹段111 (见图1),是为一般市面上所习知的螺纹形式。该第二螺纹段32具有一个背向于该头部2且贴抵于该母螺纹202的第二背侧腹面321,及一个面向于该头部2且贴抵于该母螺纹202的第二压力侧腹面322。其中,该第二背侧腹面321轮廓外形与该第二压力侧腹面322的轮廓外形不相对称,由图4所示,位于假想线上方为该第二螺纹段32的局部放大,位于假想线下方为该第一螺纹段31的局部放大,由图4中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该第一螺纹段31的牙距为P1,该第二螺纹段32的牙距为P2,且该第一螺纹段31与该第二螺纹段32具有相同牙距。该第二背侧腹面321相较于该第一背侧腹面311是较为偏离于螺纹中心线M,也就是说,该第二螺纹段32的该第二背侧腹面321是较为饱牙的形态,以至于在迫紧该母螺纹202时,该第二背侧腹面321能够和该母螺纹202紧密贴合,此点特征,是与背景技术里的该螺纹段111 (见图2)在迫紧于该母螺纹402 (见图2)时的状态不同。在组配使用上,是先将一个具有一个穿孔101的第一工件100与具有该螺孔201的该第二工件200彼此叠合,并让该穿孔101与该螺孔201彼此对准后,再将该杆部3穿过该穿孔101,而利用内六角扳手操作该头部2旋转,以慢慢地进行迫紧动作,而一开始施力时,因为该第一螺纹段31先接触到该母螺纹202,其因为尺寸配合上有公差存在的关系,所以,在施力上较为省力,而当该杆部3渐渐被旋转而往下移动到让该第二螺纹段32接触到该母螺纹202时,由于该第二背侧腹面321与该第二压力侧腹面322皆是紧贴抵于该母螺纹202两侧,所以,在施力上,是需施较大力量,但如此一来,当完全迫紧后,能够有效地减少背隙的产生,进而提升锁固与防松脱上的效果。另外,由于该头部2与该杆部3两者分别是以非共轴线的方式设计,亦即偏心的意思,如图5所示,故该头部2与该杆部3其轴心间必定会存在一个偏移量XI,而相较于背景技术,由于该头部10(见图1)与该杆部11 (见图1)是共轴线故不会存在有该偏移量XI。所以,当使用者利用内六角扳手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该头部2时,其力臂长度即为一个施力源F至该第一轴线LI间的一个垂直距离X2与该偏移量Xl的总和,所以相较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多了该偏移量XI,故增加了力臂,所以,在转动施力上是能够更加的省力而利于迫紧。再参阅图3,由于该头部2是偏心于该杆部3,所以,当迫紧锁固之后,该头部2底侧是以非对称的接触面与该第一工件100相接触,如图3中所示的一个大接触面SI与一个小接触面S2,如此一来,由于该大接触面SI的面积大,其所产生的磨擦阻力也会较大,故会让本实用新型在迫紧后,更不容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松脱现象。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内容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头部2的截面外形为六角形,是设计成用于供开口扳手(图未示)操作的态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内容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头部2的整体外形略成半球形。[0039]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内容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头部2的整体外形略成半球形,而且该扳手凹槽21是偏心的凹设于该头部2,如此一来,更增加了力臂,在施力上能够更为省力,以提升迫紧与防松脱效
果O参阅图9与图10,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其内容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扳手凹槽21是偏心的凹设于该头部2,如此一来,更增加了力臂,在施力上能够更为省力,以提升迫紧与防松脱效果。参阅图11与图12,为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其内容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头部2的截面外形为花瓣形,是设计成用于供梅花板手(图未示)操作的态样,其施力上较为省力。另外,该扳手凹槽21是偏心的凹设于该头部2,故当选择利用内六角板手操作时,也同样的增加了力臂,在施力上也能够较为省力,如此两个特点,皆能够用以提升迫紧与防松脱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螺丝结构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一、借由该头部2与该杆部3两者呈偏心而非共轴线的设计,让使用者在转动时,能够有较大的力臂,如此一来,转动上能够较为省力,进而提升锁固与防松脱上的效果。二、借由该第二螺纹段32的该第二背侧腹面321能够贴抵于该母螺纹202的设计,当迫紧后,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减少背隙产生,进而大幅地提升锁固与防松脱上的效
果O三、借由该 第二螺纹段32的该第二背侧腹面321能够贴抵于该母螺纹202的设计,当迫紧后,能够有效地减少背隙产生,所以相对地能够减少接固剂的使用,以降低组装成本与组装上的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螺丝结构,包含一个头部及一个杆部,其特征在于: 该头部以一条第一轴线为轴心且沿该第一轴线延伸; 该杆部连接成型于该头部底侧且以一条与该第一轴线相间隔的第二轴线为轴心并沿该第二轴线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具有一个由顶面往下凹设的扳手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扳手凹槽偏心的凹设于该头部。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丝结构适合螺锁于一个具有一个母螺纹的螺孔,该杆部包括一个环绕该第二轴线的一个第一螺纹段,及一个环绕该第二轴线且介于该第一螺纹段与该头部间的第二螺纹段,该第一螺纹段具有一个背向于该头部且与该母螺纹相间隔的第一背侧腹面,及一个面向于该头部且贴抵于该母螺纹的第一压力侧腹面,该第二螺纹段具有一个背向于该头部且贴抵于该母螺纹的第二背侧腹面,及一个面向于该头部且贴抵于该母螺纹的第二压力侧腹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螺纹段的长度大于等于该杆部长度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部略呈锥度且沿该第二轴线并朝远离该头部方向缩束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部的截面外形为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螺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部的截面外形为花瓣形。
专利摘要一种螺丝结构,适合螺锁于一个具有一个母螺纹的螺孔,并包含一个头部及一个杆部。该头部以一条第一轴线为轴心且沿该第一轴线延伸,该杆部连接成型于该头部底侧且以一条与该第一轴线相间隔的第二轴线为轴心且沿该第二轴线延伸。借由该头部偏心设置于该杆部的设计方式,以增加转动时的力臂,进而提升锁固与防松脱上的效果。
文档编号F16B35/00GK203146530SQ2013201226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陈丰田 申请人:陈顺宝, 简雪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