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776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电磁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磁连接装置,从其中心轴线方向一侧向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依次同轴地设置电磁力产生部件(12)、转子(4)、衔铁(3)、被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旋转,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包括通电励磁的线圈(8)和磁轭(5);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所述衔铁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被驱动轴上;在所述电磁连接装置的非连接状态下,所述被驱动轴能够绕所述驱动轴旋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上以不能绕驱动轴旋转的方式套装有圆筒状的毂部件,所述毂部件贯穿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中心通孔,所述转子被固定在所述毂部件上。
【专利说明】电磁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特开2006-170231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该电磁连接装置从其左侧向其右侧依次设置有电磁力产生部件(磁轭4和线圈7的组合体)、转子3、衔铁5以及旋转体(被驱动轴)2。驱动轴I自左侧向其右侧依次穿过电磁力产生部件、转子
3、衔铁5以及旋转体2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贯通孔。电磁力产生部件被固定安装在外部支架上,驱动轴I在电磁力产生部件的中心贯通孔中可以绕其中心轴线自由转动,转子3具有缩径部36,该缩径部36搭设在驱动轴I的向径向外方伸出的圆盘状凸缘12上,在圆盘状凸缘12的右侧面上设有向右侧突出的卡合凸起部13,在转子3的中心贯通孔设有卡合槽39,该卡合槽39与卡合凸起部13配合,从而使得转子3与驱动轴I 一体地旋转。衔铁5形成圆圈状,在其外周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向右侧伸出的叉状的卡合片54,在旋转体2上形成有向左侧伸出的圆柱的衔铁座25,卡合片54搭在该衔铁座25的外周面上而将衔铁5安装在旋转体2上,衔铁5可以相对于旋转体2沿中心轴线方向自由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旋转体2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旋转体2以能够相对于驱动轴I绕其中心轴线旋转地套设在驱动轴I。通过在驱动轴I的上比电磁力产生部件靠左侧的位置和比旋转体2靠右侧位置分别设置挡圈100,而对电磁力产生部件和旋转体2进行中心轴线方向定位。
[0003]在对电磁力产生部件的线圈7通电的状态下,电磁力产生部件产生电磁力,将衔铁5向左侧吸引而使其压力接触到转子3的右侧面上,利用衔铁5与转子3之间的摩擦力,将驱动轴I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转子3、衔铁5传递到旋转体2上,从而使旋转体2随驱动轴I 一起旋转,成为电磁连接装置的连接状态。在对电磁力产生部件的线圈7断电的状态下,电磁力产生部件不再产生电磁力,衔铁5被从转子3释放,电磁连接装置成为分离状态,转子3与衔铁5之间成为相对自由旋转的状态,驱动轴I的旋转驱动力不能经由转子3传递到衔铁5,也就不能传递到旋转体2上。
[0004]该电磁连接装置,在驱动轴I上设置向径向外方伸出的圆盘状凸缘12,在圆盘状凸缘12的右侧面上设有向右侧突出的卡合凸起部13,在在转子3的中心贯通孔设有卡合槽39,通过该卡合槽39与卡合凸起部13配合而进行驱动轴I与转子3的连接。其结构复杂,造成制造成本提高,在卡合槽39与卡合凸起部13之间的哨合不好的情况下,会影响电磁连接装置传动效率以及响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效率以及响应性好的电磁连接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从其中心轴线方向一侧向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依次同轴地设置电磁力产生部件、转子、衔铁、被驱动轴;该电磁连接装置的驱动轴被设置成穿过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转子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衔铁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被驱动轴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驱动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旋转,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包括通电励磁的线圈和磁轭;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所述衔铁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被驱动轴上;在所述电磁连接装置的非连接状态下,所述被驱动轴能够绕所述驱动轴旋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上以不能绕驱动轴旋转地套装有圆筒状的毂部件,所述毂部件贯穿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转子被固定在所述毂部件上。
[000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通过采用在所述驱动轴上以不能绕驱动轴旋转地套装有圆筒状的毂部件,所述毂部件贯穿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转子被固定在所述毂部件上,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转子与驱动轴之间的连接,并且提高了电磁连接装置的传动效率以及响应性。
[000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转子被固定在所述毂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端面上;在所述毂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上形成有从所述毂部件的中心通孔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卡定凹槽,在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定突起部,该卡定突起部与所述卡定凹槽卡合而使得所述毂部件不能绕驱动轴旋转,所述凸缘部被夹持在电磁力产生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与所述卡定突起部之间。
[000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述毂部件与驱动轴之间的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轴为圆筒状,在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从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向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延伸的具有规定长度的多条狭缝,该多条狭缝在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布置,该狭缝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所述卡定突起部形成为向中心轴线方向一侧去逐渐缩径的圆锥状。
[0011]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在向驱动轴组装毂部件时,能够先通过使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向中心轴线方向收拢变形而将毂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的凸缘部移动至与所述驱动轴的卡定突起部相配合的位置,然后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恢复原状,用所述驱动轴的卡定突起部对毂部件进行止挡,防止其从驱动轴脱出。能够简单地安装毂部件。
[0012]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衔铁为带有所述中心通孔的圆盘状,所述中心通孔形成为花键孔,所述被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部形成花键轴,所述花键孔与花键轴配合从而使得衔铁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0013]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衔铁与被驱动轴之间的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是在所述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被驱动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上形成有以被驱动轴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在该圆环状凹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卡合凸条,在圆盘状的衔铁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卡合凸条配合的卡合槽,所述衔铁位于所述圆环状凹部中。
[00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电磁连接装置,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衔铁与被驱动轴之间的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磁连接装置的侧剖视图。
[0017]图2是现有技术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磁连接装置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心轴线”在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图3中是附图标记M所指的线。“中心轴线方向”在图3中是左右方向。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磁连接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同轴配置的驱动轴
1、电磁力产生部件12、毂部件15、转子4、衔铁3、轴套部11以及被驱动轴2。
[0022]电磁力产生部件12包括磁轭5和通电励磁的线圈8,所述线圈8安装在磁轭5上,电磁力产生部件12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具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通孔121。
[0023]毂部件15呈圆筒状,在其左端沿其整周具有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凸缘部152。在凸缘部152的左端面上设有多个从毂部件15内周面沿径向向外侧延伸的卡定凹槽153,该多个卡定凹槽153沿毂部件15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布置。驱动轴I呈圆筒状,在其左端具有多个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布置的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卡定突起部16,驱动轴I的自卡定突起部16右端面起向右侧规定长度(例如为毂部件15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左右)的部分的直径为比该部分靠右侧的部分直径稍大的大直径部18,在驱动轴I的左端部设有多条从左端面向右侧延伸规定长度的狭缝17,该规定长度被设定成狭缝17的右端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大直径部18的右端对齐或位于大直径部18的右端附近。
[0024]毂部件15的卡定凹槽153的在径向上的长度大于卡定突起部16的在径向上的长度。毂部件15的卡定凹槽153的在毂部件15周向上的宽度与卡定突起部16的在驱动轴I的周向上的宽度相等。
[0025]毂部件15的内孔(中心通孔)的直径略小于驱动轴I的大直径部18的直径。
[0026]在将毂部件15从驱动轴I的右端套在驱动轴I上时,在毂部件15到达大直径部18后会向径向内侧压大直径部18,由于设有狭缝17,大直径部18会稍微缩径变形以使毂部件15套在大直径部18上。在毂部件15组装完毕后,驱动轴I的各卡定突起部16分别进入对应的卡定凹槽153中,从而将毂部件15牢固地安装在驱动轴I上。而且,在卡定突起部16与卡定凹槽153之间的卡定作用下,毂部件15不能绕驱动轴I旋转,在驱动轴I旋转时,毂部件15与驱动轴I 一体旋转。
[0027]电磁力产生部件12套装在毂部件15的外周上,电磁力产生部件12被固定连接在外部支架7上。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中心通孔121直径略大于毂部件15的直径,使得毂部件15能够在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中心通孔121中绕其中心轴线旋转。
[0028]在毂部件15的右端面上通过铆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手段连接固定有转子4,该转子4形成有缩径部19,该缩径部19例如通过从驱动轴I的右侧套装到毂部件15的右端部,从而例如利用固定螺钉、焊接等而搭置在毂部件15的右端部,在驱动轴I旋转时,转子4与毂部件15、驱动轴I 一体旋转。
[0029]电磁力产生部件12位于毂部件15的凸缘部152与转子4之间。
[0030]在转子4的外周侧设有向左侧延伸的圆筒部20。该圆筒部20覆盖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外周面。
[0031]在驱动轴I的右端部绕驱动轴I设置有圆筒状的轴套部11。该轴套部11的右端设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缘部111。该轴套部11被固定安装在驱动轴I上,在轴套部11外周套设有被驱动轴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齿轮),该被驱动轴2能够绕轴套部11自由旋转,其右端被凸缘部111止挡而不会从驱动轴I脱出。当然该轴套部11也可以采用滚动轴承等适当的形式。
[0032]在被驱动轴2的左端面上设有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21,在该圆环状凹部21的内周面上设有花键。
[0033]衔铁3为带有中心通孔31的圆盘状部件,中心通孔31是花键孔。衔铁3被设置在圆环状凹部21内,中心通孔31与圆环状凹部21的内周面相配合,从而使得衔铁3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0034]当然,也可以是在圆环状凹部21的外周面上设有花键槽,在衔铁3外周面上设有花键,圆环状凹部21的外周面与衔铁3的外周面相配合,从而使得衔铁3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0035]衔铁3与转子4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相邻且相对。
[0036]当然,衔铁3与被驱动轴2之间的配合除了采用上述的花键配合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凸条、凹槽配合,例如在该圆环状凹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卡合凸条,在圆盘状的衔铁的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卡合凸条配合的卡合槽,通过卡合凸条与卡合槽配合来实现衔铁3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0037]在对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线圈8通电后,电磁力产生部件12产生对衔铁3的吸引磁力,而使衔铁3向转子侧(左侧)移动、压力接触于转子4的右端面上,电磁连接装置成为连接状态,借助衔铁3与转子4之间的摩擦力,将驱动轴I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转子4、衔铁3传递到被驱动轴2。
[0038]在对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线圈8断电后,电磁力产生部件12不产生磁力,衔铁3处于被释放的状态,电磁连接装置成为分离状态,衔铁3与转子4之间处于可自由转动的状态,驱动轴I的旋转驱动力不能经由转子4传递到衔铁3,也就不能传递到被驱动轴2。
[0039]以上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等同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连接装置,从其中心轴线方向一侧向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依次同轴地设置电磁力产生部件(12)、转子(4)、衔铁(3)、被驱动轴(2);该电磁连接装置的驱动轴(I)被设置成穿过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121)、所述转子(4)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41)、所述衔铁(3)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31)、被驱动轴(2)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21);所述驱动轴(I)能够相对于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12)旋转,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12)包括通电励磁的线圈(8)和磁轭(5);所述转子(4)与所述驱动轴(I) 一体旋转;所述衔铁(3)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被驱动轴(2)上;在所述电磁连接装置的非连接状态下,所述被驱动轴(2)能够绕所述驱动轴(I)旋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I)上以不能绕驱动轴(I)旋转的方式套装有圆筒状的毂部件(15),所述毂部件(15)贯穿所述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沿中心轴线贯通的中心通孔(121 ),所述转子(4)被固定在所述毂部件(1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被固定在所述毂部件(15)的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端面上;在所述毂部件(15)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52),在所述凸缘部(15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上形成有从所述毂部件(15 )的中心通孔(15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卡定凹槽(153 ),在所述驱动轴(I)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定突起部(16),该卡定突起部(16)与所述卡定凹槽(153)卡合而使得所述毂部件(15)不能绕驱动轴(I)旋转,所述凸缘部(152)被夹持在电磁力产生部件(1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与所述卡定突起部(16)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I)为圆筒状,在所述驱动轴(I)上形成有从所述驱动轴(I)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向中心轴线方向另一侧延伸的具有规定长度的多条狭缝(17),该多条狭缝(17)在所述驱动轴(I)的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布置,该狭缝(17)从所述驱动轴(I)的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3)为带有所述中心通孔(31)的圆盘状,所述中心通孔(31)形成为花键孔,所述被驱动轴(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部形成花键轴,所述花键孔与所述花键轴配合从而使得衔铁(3)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沿其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被驱动轴(2)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驱动轴(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侧端面上形成有以被驱动轴(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在该圆环状凹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卡合凸条,在圆盘状的衔铁(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卡合凸条配合的卡合槽,所述衔铁(3)位于所述圆环状凹部中。
【文档编号】F16D27/112GK203374693SQ201320376298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发明者】上条顺一, 桑原秀明, 冈田和之 申请人: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