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075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支撑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构件,包括:一外壳;一支撑杆,具有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支撑杆具有卡设部,所述卡设部位于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之间;以及一调整构件,套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整构件具有一容纳室和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纳室相连,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卡设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杆的第一末端露出于所述调整构件外,所述支撑杆的第二末端穿过所述弹簧,所述卡设部与所述弹簧接触;其中,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调整构件的横截面的形状对应。本发明的支撑构件能实现对弹簧的压缩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弹簧的长度衰减的补偿。
【专利说明】支撑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构件。
【【背景技术】】
[0002]在显示面板产线中,含有平台(Stage)的机台一般都使用顶杆(Lift Pin)机构,该顶杆机构的作用是允许机械手臂将玻璃基板从平台中搬入或搬出。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玻璃基板的面积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薄,搬运玻璃基板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玻璃基板破片的几率随之增大。
[0003]为了降低玻璃基板的破片风险,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顶杆机构上增加弹簧,以对玻璃基板进行缓冲。
[0004]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上述弹簧的弹性会降低,并且上述弹簧的长度可能会缩短。此时,上述顶杆机构则无法对玻璃基板进行有效地支撑。
[0006]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构件,其能实现对弹簧的压缩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弹簧的长度衰减的补偿。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种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一外壳;一支撑杆,具有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支撑杆具有卡设部,所述卡设部位于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之间;以及一调整构件,套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整构件具有一容纳室和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纳室相连,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卡设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杆的第一末端露出于所述调整构件外,所述支撑杆的第二末端穿过所述弹簧,所述卡设部与所述弹簧接触;其中,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调整构件的横截面的形状对应。
[0010]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调整构件用于调整所述弹簧的初始压缩量;所述调整构件包括:一第一调整件,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调整件上,所述第一调整件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一开口 ;一第二调整件,包括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一嵌入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内腔构成所述容纳室,所述第一嵌入部的所述顶面与所述弹簧接触,所述第一嵌入部的所述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末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11]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一内腔具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所述第一嵌入部的外壁具有第二螺纹;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调整件和所述第二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耦合为一体。
[0012] 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二调整件还包括:一第一容纳通道,所述第一容纳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所述第一容纳通道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末端。
[0013]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调整构件还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杆的初始支撑位置;所述调整构件还包括:一第三调整件,所述第三调整件与所述第二调整件连接,所述第三调整件卡设于所述外壳上。
[0014]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三调整件具有第二内腔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调整件还包括:一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二内腔内。
[0015]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所述第二嵌入部的外壁具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二内腔具有第四螺纹;其中,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调整件和所述第三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耦合为一体。
[0016]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二调整件具有第三内腔和第三开口 ;所述第三调整件还包括:第三嵌入部,所述第三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三内腔内。
[0017]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三内腔具有第五螺纹;所述第三调整件的所述第三嵌入部的外壁具有第六螺纹;其中,所述第五螺纹和所述第六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调整件和所述第三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五螺纹和所述第六螺纹耦合为一体。
[0018]在上述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三调整件还包括:一第二容纳通道;所述第三嵌入部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容纳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所述第二容纳通道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末端。
[0019]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有利于实现灵活地对所述弹簧的压缩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所述弹簧的长度衰减的补偿。
[002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A-A’截面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27]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截面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 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包括外壳101、支撑杆102和调整构件103。其中,所述外壳101可设置为管状。所述支撑杆102具有第一末端1021和第二末端1022,所述支撑杆102具有卡设部1023,所述卡设部1023位于所述第一末端1021和所述第二末端1022之间。所述卡设部1023可以是一扣环(例如,C型扣环),所述扣环扣接在所述支撑杆102上,并且所述扣环的扣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末端1021和所述第二末端1022之间。所述调整构件103套接于所述外壳101内,所述调整构件103具有一容纳室和一第一通孔10311,所述第一通孔10311与所述容纳室相连,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一弹簧1033,所述支撑杆10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311,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卡设部1023设置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杆102的第一末端1021露出于所述调整构件103外,所述支撑杆102的第二末端1022穿过所述弹簧1033,所述卡设部1023与所述弹簧1033接触,即,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卡设部1023与所述第二末端1022之间的部分位于所述调整构件103内。所述外壳10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调整构件103的横截面的形状对应。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外壳101的横截面的形状中,与其内壁对应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调整构件10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六边形。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01、301),所述调整构件10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02、302),所述第一限位部(201、301)在所述外壳101上所处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02、302)在所述调整构件103上所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201、3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2、302)相互拼接。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201为所述外壳101的内壁所对应的内角,所述第二限位部202为所述调整构件103的外壁所对应的外角,所述内角和所述外角相拼接。又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3011为所述外壳101的内壁上的滑槽,所述第二限位部302为所述调整构件103的外壁上的导轨,所述滑槽和所述导轨相嵌套。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201、3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2、302)有利于防止所述外壳101和所述调整构件103中的任意一者环绕所述支撑构件所对应的轴转动。
[0030]此外,所述外壳101和所述调整构件103可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201、3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2、302)相脱离或相结合,具体地,在所述调整构件103从所述外壳101脱离的过程中,所述调整构件103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201、3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2、302)相对滑动,在所述调整构件103与所述外壳101结合的过程中,所述调整构件103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201、3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2、302)相对滑动。
[0031]在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中,所述调整构件103用于调整所述弹簧1033的初始压缩量。其中,所述调整构件103包括第一调整件1031和第二调整件1032。所述第一通孔10311设置于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上,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具有第一内腔10312和第一开口 10313,所述第一开口 10313和所述第一通孔103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的相对的两端,具体地,所述第一通孔10311位于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背向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一端处,所述第一开口 10313位于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面向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一端处。所述第一内腔1031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0311和所述第一开口 10313之间。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包括第一嵌入部10321,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位于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面向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的一端,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通过所述第一开口 10313嵌入到所述第一内腔10312内,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内腔10312构成所述容纳室,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所述顶面与所述弹簧1033接触,S卩,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所述顶面和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卡设部1023将所述弹簧1033夹在中间,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所述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322,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第二末端102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0322。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横截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开口10313的横截面的半径对应。
[0032]在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一内腔10312具有第一螺纹10314,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10314位于所述第一内腔10312中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10313的部位。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外壁具有第二螺纹10323。其中,所述第一螺纹10314和所述第二螺纹10323相匹配,即,所述第一螺纹10314和所述第二螺纹10323的螺距、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和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通过所述第一螺纹10314和所述第二螺纹10323耦合为一体。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构件103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所述弹簧1033的初始压缩量:在所述调整构件103脱离所述外壳101的情况下(从所述外壳101中取出所述调整构件103),固定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中的任意一者,绕所述支撑杆102所对应的轴,旋转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中的另外一者,以使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顶面与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卡设部1023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与所述弹簧1033的初始压缩量对应。例如,固定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绕所述支撑杆102的长度方向所对应的轴,旋转第二调整件1032,使得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和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在所述第一螺纹10314和所述第二螺纹10323的配合下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顶面和所述卡设部102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其中,初始压缩量与预压缩量对应,预压缩量是指所述弹簧1033在工作前预先被压缩的距离,例如,如该参数设为0,则弹簧1033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0034]在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还包括第一容纳通道10324,所述第一容纳通道10324与所述第二通孔10322相连,所述第一容纳通道10324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第二末端1022以及所述支撑杆10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在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上设置所述第一容纳通道10324,有利于在所述支撑杆102所支撑的物件的重量较大时,所述调整构件103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述支撑杆102。
[00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由所述外壳101支撑,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由所述外壳101的内壁或内部底面支撑。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支撑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和所述支撑杆102。
[0036]由于所述弹簧1033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弹性会发生衰减,所述弹簧1033长度可能会缩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对所述弹簧1033的压缩量进行微调,以补偿由于所述弹簧1033的长度缩短所造成的所述支撑杆102无法有效地实现支撑功能的不足。本发明有利于灵活地对所述弹簧1033的压缩量进行调节,实现了对所述弹簧1033的长度衰减的补偿。
[0037]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0038]所述调整构件103还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杆102的初始支撑位置。其中,所述初始支撑位置可以指: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第一末端1021(或者所述第二末端1022、所述卡设部102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0039]为此,所述调整构件103还包括第三调整件1034,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与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连接,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卡设于所述外壳101上,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由所述外壳101支撑,具体地,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由所述外壳101的内壁或内部底面支撑。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支撑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和所述支撑杆102。
[0040]在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具有第二内腔10341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面向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内腔10341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0041]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还包括第二嵌入部10325。所述第二嵌入部10325的横截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的半径对应。
[0042]其中,所述第二嵌入部10325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二内腔10341内。
[0043]在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所述第二嵌入部10325的外壁具有第三螺纹10326。
[0044]所述第二内腔10341具有第四螺纹10342。优选地,所述第四螺纹10342位于所述第二内腔10341中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部位。
[0045]其中,所述第三螺纹10326和所述第四螺纹10342相匹配,即,所述第三螺纹10326和所述第四螺纹10342的螺距、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和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通过所述第三螺纹10326和所述第四螺纹10342耦合为一体。
[0046]所述调整构件103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所述支撑杆102的初始支撑位置:在所述调整构件103脱离所述外壳101的情况下(从所述外壳101中取出所述调整构件103),固定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中的任意一者,绕所述支撑杆102所对应的轴,旋转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中的另外一者,以使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所述第一 嵌入部10321的顶面与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的底面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二预定距离与所述初始支撑位置和所述初始压缩量对应。例如,固定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绕所述支撑杆102的长度方向所对应的轴,旋转第三调整件1034,使得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和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在所述第三螺纹10326和所述第四螺纹10342的配合下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的所述第一嵌入部10321的顶面与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的底面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
[0047]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外壳101上,具体地,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和所述外壳101上均设置有螺孔,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和所述外壳101通过所述螺钉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还可以通过弹簧1033扣和弹簧1033扣凹槽固定与所述外壳101上,具体地,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和所述外壳101上分别设置有弹簧1033扣、弹簧1033扣凹槽中的一者,所述弹簧1033扣、所述弹簧1033扣凹槽相互扣合。
[0048]在调节所述弹簧1033的预压缩量时,先将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 (外套筒)抬离,一只手固定所述第一调整件(上套筒)1031与所述第三调整件(下套筒)1034,另一只手旋转所述第二调整件(中套筒)1032,使其在所述支撑杆102所对应的轴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弹簧1033的预压缩量。在旋转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时,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与第三调整件1034相对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作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与所述第三调整1034件在所述支撑杆102所对应的轴的方向的相对移动为零(因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与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内螺纹的螺距相等),因此可以实现只调节所述弹簧1033的预压缩量而不改变所述支撑杆102的整体高度。
[0049]在调整所述支撑杆102的初始支撑位置时,抬起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固定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与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旋转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即可调整所述支撑杆102的整体高度而不改变所述弹簧1033的预压缩量。
[005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调整所述弹簧1033的预压缩量和所述支撑杆102的初始支撑位置,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支撑构件能够实现对玻璃基板等物件的有效支撑。
[0051]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0052]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具有第三内腔10327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背向所述第一调整件1031的一端处。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内腔10327相连,所述第三内腔10327与所述第一容纳通道10324相连。
[0053]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还包括第三嵌入部10343。所述第三嵌入部10343的横截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三开口的横截面的半径对应。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还设有第二容纳通道10345,所述第二容纳通道10345在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通道10324在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上的位置对应。
[0054]其中,所述第三嵌入部10343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三内腔10327内。
[0055]在本实施例的支撑构件中,所述第三内腔10327具有第五螺纹10328。
[0056]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的所述第三嵌入部10343的外壁具有第六螺纹10344。
[0057]其中,所述第五螺纹10328和所述第六螺纹10344相匹配,即,所述第五螺纹10328和所述第六螺纹10344的螺距、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调整件1032和所述第三调整件1034通过所述第五螺纹10328和所述第六螺纹10344耦合为一体。
[0058]所述第三嵌入部10343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容纳通道10345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所述第二容纳通道10345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102的所述第二末端1022和所述支撑杆102的至少一部分。
[0059]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一外壳; 一支撑杆,具有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支撑杆具有卡设部,所述卡设部位于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之间;以及 一调整构件,套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整构件具有一容纳室和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纳室相连,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卡设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杆的第一末端露出于所述调整构件外,所述支撑杆的第二末端穿过所述弹簧,所述卡设部与所述弹簧接触; 其中,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调整构件的横截面的形状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构件用于调整所述弹簧的初始压缩量; 所述调整构件包括: 一第一调整件,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调整件上,所述第一调整件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一开口; 一第二调整件,包括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一嵌入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内腔构成所述容纳室,所述第一嵌入部的所述顶面与所述弹簧接触 ,所述第一嵌入部的所述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末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具有第一螺纹; 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所述第一嵌入部的外壁具有第二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调整件和所述第二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耦合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件还包括: 一第一容纳通道,所述第一容纳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所述第一容纳通道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构件还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杆的初始支撑位置; 所述调整构件还包括: 一第三调整件,所述第三调整件与所述第二调整件连接,所述第三调整件卡设于所述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整件具有第二内腔和第二开口 ; 所述第二调整件还包括: 一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二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所述第二嵌入部的外壁具有第三螺纹; 所述第二内腔具有第四螺纹; 其中,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调整件和所述第三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耦合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件具有第三内腔和第三开口 ; 所述第三 调整件还包括: 第三嵌入部,所述第三嵌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嵌入到所述第三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腔具有第五螺纹; 所述第三调整件的所述第三嵌入部的外壁具有第六螺纹; 其中,所述第五螺纹和所述第六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调整件和所述第三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五螺纹和所述第六螺纹耦合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整件还包括: 一第二容纳通道; 所述第三嵌入部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容纳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所述第二容纳通道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末端。
【文档编号】F16F7/104GK103982761SQ201410212368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0日
【发明者】区炜锋, 梁元豪, 刘丽军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