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9092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端部的双侧榫肩为45°斜角,所述双侧榫肩的中间有一直角三角部,所述第一结合件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凿有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端部为45°斜角,其中间部位凿有一榫槽,所述榫槽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直角三角部配合粘结,所述榫槽两侧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带有插入圆榫,所述插入圆榫与所述第一结合件上的榫孔配合粘结,形成所述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本发明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双肩斜角暗榫及插入圆榫的混合配合,提高了斜角榫接构件的结合强度,且该斜角榫接构件适于工业化大生产,使用和制造方便,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说明】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

【背景技术】
[0002]榫接合作为传统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起到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绿色家具的需求日渐高涨,特别是北方地区,实木家具仍是中高档消费者的首选。其中,红木家具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材质等因素,受到广发消费者的喜爱,榫接合也是红木家具的主要特色之一。但现有的实木家具包括红木家具还主要采用榫卯结合方式。通过这种结合方式制备的红木家具,其角部尤其是斜角部分的结合强度较低,容易出现损坏现象,而且大部分不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红木家具的混合式斜角榫接构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榫卯结合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端部的双侧榫肩为45°斜角,所述双侧榫肩的中间有一直角三角部,所述第一结合件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凿有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端部为45°斜角,其中间部位凿有一榫槽,所述榫槽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直角三角部配合粘结,所述榫槽两侧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带有插入圆榫,所述插入圆榫与所述第一结合件上的榫孔配合粘结,形成所述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
[000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件的两个榫肩上各凿有一个以上的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榫槽两侧的榫肩上各带有一个以上与所述榫孔配合的插入圆榫。
[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件的两个榫肩上各凿有两个的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榫槽两侧的榫肩上各带有两个与所述榫孔配合的插入圆榫。
[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榫孔的深度比所述插入圆榫的长度长0.2?0.3mmο
[000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榫孔与所述插入圆榫之间的间隙为0.2?0.3mmο
[000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角三角部与所述榫槽之间的间隙为0.15?0.25mm0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双肩斜角暗榫及插入圆榫的混合配合,提高了斜角榫接构件的结合强度,且该斜角榫接构件适于工业化大生产,使用和制造方便,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结合件,11.榫肩,12.直角三角部,13.榫孔,2.第二结合件,21.榫肩,22.榫槽,23.插入圆榫。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包括第一结合件I和第二结合件2,
所述第一结合件I的端部的双侧榫肩11为45°斜角,所述双侧榫肩的中间有一直角三角部12,所述第一结合件I的一个榫肩上凿有榫孔13 ;
所述第二结合件2的端部为45°斜角,其中间部位凿有一榫槽22,其与所述第一结合件I的直角三角部12配合粘结,且直角三角部12与榫槽22之间的间隙为0.15?0.25mm,以便于直角三角部12插入榫槽22中;所述榫槽22与第一结合件I带有榫孔13相对的一个榫肩21上带有插入圆榫23,插入圆榫23与第一结合件I上的榫孔13配合粘结,且插入圆榫23的长度与榫孔13的深度短0.2?0.3mm,插入圆榫23的长度与榫孔13之间的间隙也为0.2?0.3mm,便于插入圆榫23表面涂覆胶层并插入榫孔中,使插入圆榫与榫孔紧密配合,形成所述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
[0014]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I的两个榫肩11上各凿有一个榫孔13,所述第二结合件2的榫槽22两侧的榫肩21上各带有一个与所述榫孔13配合的插入圆榫23。
[0015]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I的两个榫肩11上各凿有两个榫孔13,所述第二结合件2的榫槽22两侧的榫肩21上各带有两个与所述榫孔13配合的插入圆榫23。
[0016]上述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双肩斜角暗榫及插入圆榫的混合配合,提高了斜角榫接构件的结合强度,且该斜角榫接构件适于工业化大生产,使用和制造方便,市场前景广阔。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端部的双侧榫肩为45°斜角,所述双侧榫肩的中间有一直角三角部,所述第一结合件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凿有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端部为45°斜角,其中间部位凿有一榫槽,所述榫槽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直角三角部配合粘结,所述榫槽两侧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带有插入圆榫,所述插入圆榫与所述第一结合件上的榫孔配合粘结,形成所述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的两个榫肩上各凿有一个以上的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榫槽两侧的榫肩上各带有一个以上与所述榫孔配合的插入圆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的两个榫肩上各凿有两个的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榫槽两侧的榫肩上各带有两个与所述榫孔配合的插入圆榫。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孔的深度比所述插入圆榫的长度长0.2?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孔与所述插入圆榫之间的间隙为0.2?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部与所述榫槽之间的间隙为0.15?0.25mm。
【文档编号】F16B12/12GK104500530SQ201410800950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2日
【发明者】邵永忠 申请人:常熟市梅李镇赵市永宏红木家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