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9946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导杆、第二端盖和缸体,第一端盖设置在缸体的一端,第二端盖设置在缸体的另一端,第二端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导杆伸入缸体,导杆上设置有挡板,第一碟形弹簧设置在挡板的一侧,第二碟形弹簧设置在挡板的另一侧,导杆的一端通过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结构简单,通过在减振器外壳中安装的碟形弹簧,体积小、储能大,从而克服了减速器等重型机械设备在用吊钩拖运中因振动而导致设备的各种成形运动受到的干扰和破坏,提高了机器使用性能和平均寿命。
【专利说明】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和大功率机械设备的迅速发展带来严重的振动和噪声等问题,长时间使用会 造成部分器件失效、仪器仪表失灵、寿命缩短,严重时甚至影响机械设备的精度和效率, 降低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引发灾难性后果,影响生产,造成极其惨重的经济损失。弹 性阻尼材料和技术是控制结构共振、结构发生振动和噪声的最有效的方法,不但成为国际 上极为重视的研究领域,而且近年来在工业界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应用,并取得显著的进 展和成绩。如我国进口的德国大型机械设备中,大部分都采用了弹性阻尼材料来减小机械 振动和噪声;又如继电器是一类振动敏感部件,过大的振动响应会使继电器错误动作而 导致严重事故。美国卫星上用的继电器板,采用自由阻尼材料使共振放大倍数由44降至 6。因此,阻尼材料及相关技术在电子和机械设备减振缓冲设计中应用的必然趋势,使得对 它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并且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0003] 弹簧作为传统的减振仪器,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弹簧具有良好储 存能量的功能,能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故能有效地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振动、贮蓄 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因此广泛用于机器、仪表中。
[0004] 但是,常用的螺旋弹簧的载荷是一定的,因此,不能调整自己的载荷能力。同时,由 于空间占用率较高,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非常的不便捷。
[0005]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减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螺旋弹簧的减振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减振效果更好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所采用的技术方 案如下:
[0008] -种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 导杆、第二端盖和缸体,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缸 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导杆伸入所述缸体,所述导杆上设置有 挡板,所述第一碟形弹簧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碟形弹簧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另 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
[0009]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碟形弹簧通过螺母固定 在所述导杆上。
[0010]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螺钉,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螺钉通过所述螺纹通 孔固定所述第二端盖。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杆伸出所述缸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上设 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销轴。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导杆螺纹连接。
[0013] 更进一步的,所述销轴的中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0014] 更进一步的,所述销轴内设置有油杯,所述油杯连通所述轴承。
[0015]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设 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销轴。
[0016]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端盖固定连接。
[0017]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碟形弹簧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当所述第一蝶形弹簧数量 为一个时,所述第一蝶形弹簧套在所述导杆上,当所述第一蝶形弹簧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 第一蝶形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杆的四周;所述第二碟形弹簧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当所 述第二碟形弹簧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第二碟形弹簧套在所述导杆上,当所述第二碟形弹簧 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第二碟形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杆的四周,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 二蝶形弹簧的数量相同。
[0018]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的数量均为四个。受力更均匀,储 會泛。
[0019] 发明原理:
[0020] 碟形弹簧是在轴向上呈锥形并承受负载的特殊弹簧,其刚度大,缓冲吸振能力强, 能以小变形承受大载荷,同样的碟形弹簧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使弹簧特性在很大范围 内变化。可采用对合、叠合的组合方式,也可采用复合不同厚度,不同片数等的组合方式。碟 形弹簧在承受负载变形后,储蓄一定的势能,当螺栓出现松弛时,碟形弹簧释放部分势能以 保持法兰连接间的压力达到密封要求。碟形弹簧应力分布由里到外均匀递减,能够实现低 行程高补偿力的效果。
[002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结构简单,通过在减振器外 壳中安装的碟形弹簧,体积小、储能大,从而克服了减速器等重型机械设备在用吊钩拖运中 因振动而导致设备的各种成形运动受到的干扰和破坏,提高了机器使用性能和平均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的主视图;
[002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的A-A向剖视图;
[002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6]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包括第一 端盖1、第一碟形弹簧21、第二碟形弹簧22、导杆3、第二端盖4和缸体12。第一端盖1设置 在缸体12的一端,第二端盖4设置在缸体12的另一端。其中,第二端盖4的中部设置有通 孔,导杆3伸入缸体12,导杆3上设置有挡板,第一碟形弹簧21设置在挡板的一侧,第二碟 形弹簧22设置在挡板的另一侧,导杆3的一端通过通孔。其中,第一碟形弹簧21的数量大 于等于一个,当第一蝶形弹簧21数量为一个时,第一蝶形弹簧21套在导杆3上,当第一蝶 形弹簧21数量大于一个时,第一蝶形弹簧21均匀分布在导杆3的四周;第二碟形弹簧22 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当第二碟形弹簧22数量为一个时,第二碟形弹簧22套在导杆3上, 当第二碟形弹簧22数量大于一个时,第二碟形弹簧22均匀分布在导杆3的四周,第一碟形 弹簧21和第二蝶形弹簧22的数量相同。优选的,第一碟形弹簧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 一蝶形弹簧21均匀分布在导杆3的四周,第二碟形弹簧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蝶形弹 簧22均匀分布在导杆3的四周。导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碟形弹簧22通过螺 母13固定在导杆3上。其中,螺母13上设置有防滑挡圈14。还包括螺钉11,缸体12上设 置有螺纹通孔,螺钉11通过螺纹通孔固定第二端盖4,防止第二端盖4与缸体12发生滑动。 导杆3伸出缸体1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 设置有销轴10。固定装置5与导杆3螺纹连接。固定装置5与导杆3可拆卸连接,方便根 据不同的连接设备更换不固定装置。销轴10的中部设置有轴承7,轴承7固定在第一通孔 内,方便销轴10旋转。其中,优选的,轴承7为向心关节轴承,可以有效保证销轴10的自由 旋转。其中,向心关节轴承是通过两个孔用挡圈8固定在第一通孔内。销轴10内设置有油 杯9,油杯9连通轴承7,方便为轴承7加油,使轴承得到更好的润滑。其中,销轴10上还设 置有轴用挡圈8。减振器通过销轴10与设备连接。
[0027] 第一端盖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16,第二固定装置1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销轴15。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一端盖1固定连接。第二销轴15上也 设置有轴承、油杯和轴用挡圈等部件。
[0028] 发明原理:
[0029] 碟形弹簧是在轴向上呈锥形并承受负载的特殊弹簧,其刚度大,缓冲吸振能力强, 能以小变形承受大载荷,同样的碟形弹簧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使弹簧特性在很大范围 内变化。可采用对合、叠合的组合方式,也可采用复合不同厚度,不同片数等的组合方式。碟 形弹簧在承受负载变形后,储蓄一定的势能,当螺栓出现松弛时,碟形弹簧释放部分势能以 保持法兰连接间的压力达到密封要求。碟形弹簧应力分布由里到外均匀递减,能够实现低 行程高补偿力的效果。
[0030] 与圆柱螺旋弹簧相比,碟形弹簧具有以下特点:
[0031] 一、具有变刚度特性,这种弹簧具有很广范围的非线性特性。
[0032] 二、碟形弹簧成薄片形,易于形成组合件,可实行积木式装配与更换,因而给维修 带来方便。
[0033] 三、带径向槽碟簧具有零刚度特性。这种特性可以运用在某变形范围内要求弹簧 力基本保持稳定的场合。
[0034] 四、碟簧吸振性能不低于圆柱螺旋弹簧,当采用叠合组合时由于碟簧片之间的摩 擦而具有较大的阻尼,消散冲击能量。
[0035]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结构简单,通过在减振器外壳中安装的 碟形弹簧,体积小、储能大,从而克服了减速器等重型机械设备在用吊钩拖运中因振动而导 致设备的各种成形运动受到的干扰和破坏,提高了机器使用性能和平均寿命。
[003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1)、第一碟形弹簧 (21)、第二碟形弹簧(22)、导杆(3)、第二端盖(4)和缸体(12),所述第一端盖(1)设置在所 述缸体(12)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4)设置在所述缸体(1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盖(4) 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导杆(3)伸入所述缸体(12),所述导杆(3)上设置有挡板,所述第 一碟形弹簧(21)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碟形弹簧(22)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另一 侧,所述导杆(3)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3)的另一 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碟形弹簧(22)通过螺母(13)固定在所述导杆(3)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钉(11),所 述缸体(1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螺钉(11)通过所述螺纹通孔固定所述第二端盖(4)。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3)伸出所 述缸体(1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 有销轴(10)。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与 所述导杆(3)螺纹连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10)的中 部设置有轴承(7),所述轴承(7)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的 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16),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 内设置有第二销轴(15)。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与所述第一端盖(1)固定连接。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形弹簧 (21)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当所述第一碟形弹簧(21)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第一碟形弹簧 (21)套在所述导杆(3)上,当所述第一碟形弹簧(21)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第一碟形弹簧 (21)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杆(3)的四周;所述第二碟形弹簧(22)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当所 述第二碟形弹簧(22)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第二碟形弹簧(22)套在所述导杆(3)上,当所述 第二碟形弹簧(22)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第二碟形弹簧(22)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杆(3)的 四周,所述第一碟形弹簧(21)和第二蝶形弹簧(22)的数量相同。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碟形弹簧的双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形弹簧 (21)和第二碟形弹簧(22)的数量均为四个。
【文档编号】F16F7/104GK203892435SQ201420000839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檀鑫, 吴海龙 申请人:南京龙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