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包括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与前述两支撑杆相交并彼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中其一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膨胀水箱置于由前述四个支撑杆所围成的框架内,并该膨胀水箱至少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通过形成在它们之上的嵌合机构紧密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方便对膨胀水箱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有利于节约对膨胀水箱的维修时间,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膨胀水箱的固定稳固性、可靠性。
【专利说明】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膨胀水箱在换热系统中有平衡系统压力的作用,换热系统中的溶液受热膨胀时体积会变大,溶液进入膨胀水箱而不至于把系统破坏,同时缓冲压力减少安全阀的开启次数,提高安全阀使用寿命。目前,膨胀水箱主要采用图1所示安装方式实现固定,如图1所示,紧固带4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板5上,其另一端跨过膨胀水箱2的圆弧面而紧固在膨胀水箱的另一侧,采用这种紧固方式,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容易使紧固带4上下滑脱,导致膨胀水箱2跌落后被破坏。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膨胀水箱固定稳固性的固定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膨胀水箱固定稳固性的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与前述两支撑杆相交并彼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其中,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中其一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膨胀水箱置于由前述四个支撑杆所围成的框架内,并该膨胀水箱至少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通过形成在它们之上的嵌合机构紧密连接。
[0005]采用上述结构,其中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或第四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述膨胀水箱通过嵌合机构紧固在由第一至第四支撑杆所围成的框架上;需拆卸膨胀水箱时,可解除第三支撑杆或第四支撑杆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后使该支撑杆相对于第二支撑杆转动一定角度,换句话说即在由四个支撑杆形成的框架上形成一开口以为取出膨胀水箱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然后将膨胀水箱取下,反之亦然。采用前述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方便对膨胀水箱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有利于节约对膨胀水箱的维修时间,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由于膨胀水箱至少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通过形成在它们之上的嵌合机构紧密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膨胀水箱的固定稳固性、可靠性。
[0006]优选的,在所述膨胀水箱的壳体外表面上形成朝向垂直于所述膨胀水箱轴向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起,至少在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开设供所述凸起插入的孔,由所述凸起和孔构成所述嵌合机构。
[0007]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嵌合机构由凸起和供该凸起插入的孔构成,有利于提高膨胀水箱的固定稳固性、可靠性。
[0008]优选的,所述换热机组具有呈细长长方体状的框架组件,该框架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相邻设置的一对支撑杆,由其中一支撑杆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
[0009]采用上述结构,由换热机组自身所具有的组成框架组件的一支撑杆构成第一支撑杆,可避免重新添加结构部件来构成第一支撑杆,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换热机组的框架组件通常固定牢固,如此,还能确保膨胀水箱的固定稳固性。
[0010]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两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与该第一支撑杆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换热机组具有固定在所述框架组件顶端面上的上面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该上面板上,其下端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杆上。
[0011]优选的,在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开设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端部开设第一安装孔,利用转轴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而安装孔并旋紧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实现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齐平并允许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端部穿过的方形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穿过该方形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
[001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所述方形通孔,能够限定所述第三支撑杆围绕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同时还能对第三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14]优选的,在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形成开口朝下的豁口,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的多个定位孔,利用销轴依次穿过所述豁口、与该豁口对准的一定位孔并紧固在该定位孔上,实现所述第三支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
[0015]采用上述结构,正常使用状态下,利用销轴依次穿过所述豁口、与该豁口对准的一定位孔并紧固在该定位孔上使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锁紧在一起;需拆卸膨胀水箱时,将销轴抽出以解除所述第三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锁紧关系,而后旋转第三支撑杆使由四个支撑杆所形成的框架打开,取出膨胀水箱即可,方便对膨胀水箱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有利于节约对膨胀水箱的维修时间。
[0016]优选的,所述膨胀水箱呈扁圆形,在该膨胀水箱的壳体外表面上沿其外圆周向形成朝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所述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均具有与所述凸缘所在一侧相对置的折边部,在每个折边部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通孔,该长条形的通孔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所述凸缘的厚度,所述凸缘的一部分插入所述长条形的通孔内并从其另一侧伸出。
[0017]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凸缘的一部分插入所述长条形的通孔内并从其另一侧伸出,并该长条形的通孔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所述凸缘的厚度,能够提高凸缘与长条孔这两者之间的配合紧密度,有利于提高膨胀水箱的固定稳固性、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及其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膨胀水箱及固定装置安装在换热机组上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安装示意图的左视图;
[0022]图5为图2所示膨胀水箱及固定装置安装在换热机组上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照图2?图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均以图2中所示为准,在多个支撑杆的结构描述中所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均指这多个支撑杆处于安装状态时所对应的方向。
[0024]如图5所示,换热机组整体呈细长长方体状,它具有呈细长长方体状排布的框架组件和固定在该框架组件上的多个面板,由该框架组件和这多个面板共同构成换热机组的壳体,在该壳体内通常设有板式换热器、水泵、膨胀水箱、管路等部件。其中,框架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位于四个角部的四个支撑杆,将位于左前方角部的支撑杆定义为下述的第一支撑杆11,将位于左后方角部的支撑杆定义为第五支撑杆12。如图3所示,在第一支撑杆11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的多个定位孔111。
[0025]图2所示为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及其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膨胀水箱2整体呈扁圆形,在该膨胀水箱2的内部中间通常设有一橡胶板,利用该橡胶板将膨胀水箱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气囊空间和储液空间,在用于形成气囊空间的膨胀水箱的壳体部分上设有充气嘴21,利用充气装置通过该充气嘴21向气囊空间内充气。在膨胀水箱2的壳体外表面上沿其外圆周向形成朝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22。
[0026]第四支撑杆13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它的两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五支撑杆12上。第四支撑杆13整体呈横截面为倒L形的折边部件,它具有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四折边部131,由该第四这边部131构成前述倒L形的水平面部。在第四折边部131靠近第一支撑杆11的一侧开设呈长条形的第四通孔132。
[0027]第二支撑杆14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它的上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在换热机组的上面板3上,它的下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在前述第四支撑杆13的中部。第二支撑杆14亦为一折边部件,它的主体为垂直于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的板部件,在该第二支撑杆14的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第二主折边部141、与该第二主折边部141保持垂直并与前述主体保持平行的第二辅折边部142,由第二支撑杆14的主体、第二主折边部141和第二辅折边部142这三者构成横截面呈U形的折边部件。在第二主折边部141靠近第四支撑杆13的一侧开设呈长条形的第二通孔145,在第二主折边部141远离第四支撑杆13的一侧(即第二折边部141的上端部分)开设一呈方形的方形通孔143。在第二辅折边部142上于与前述方形通孔143齐平部位开设第一安装孔144。
[0028]第三支撑杆15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它整体亦为一折边部件,它的主体为垂直于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的板部件,在该第三支撑杆15的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三折边部151。在第三折边部151上靠近其中部开设呈长条形的第三通孔153。如图2所示,第三折边部151的长度小于第三支撑杆主体的长度,在第三支撑杆15的主体靠近第二支撑杆14 一侧的端部开设第二安装孔155。在安装状态下,第三支撑杆15的靠近第二支撑杆14 一侧的端部穿过前述方形通孔143并使第二安装孔155与前述第一安装孔144对准,利用一转轴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孔144和第二安装孔155并旋紧在第二支撑杆14的主体上,由此实现第三支撑杆15与第二支撑杆14的转动连接。另外,采用前述结构,通过设置方形通孔143,能够限定第三支撑杆15围绕前述转轴的转动角度,同时还能对第三支撑杆15靠近第二支撑杆14的端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29]在第三折边部151靠近第一支撑杆11的一侧端部形成一平面部152,该平面部152与第三折边部151保持垂直并与第三支撑杆主体保持平行,在该平面部152的下部边缘形成开口朝下的豁口 154。正常使用状态下,利用销轴依次穿过该豁口 154、与该豁口 154对准的定位孔111并紧固在该定位孔111上,则第三支撑杆15靠近第一支撑杆1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杆11锁紧在一起,由此,实现第三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1的活动连接。
[0030]另外,上述呈长条形的第四通孔132、第二通孔145、第三通孔153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膨胀水箱2上的凸缘22的厚度,正常使用状态下,凸缘22的一部分插入前述三个通孔内并从该通孔的另一侧伸出。采用这种配合结构,能够提高凸缘22与前述三个通孔彼此之间的配合紧密度,有利于提高膨胀水箱2的固定稳固性、可靠性。由第四通孔132、第二通孔145、第三通孔153和凸缘22共同构成嵌合机构。
[0031]下面参照图3和图4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膨胀水箱的拆装过程进行描述。
[0032]正常使用状态下,利用销轴依次穿过第三支撑杆15上的豁口 154、与该豁口 154对准的定位孔111并紧固在该定位孔111上,第三支撑杆15靠近第一支撑杆1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杆11锁紧在一起,由第一至第四支撑杆共同围成一四方形框架,膨胀水箱2上的凸缘22嵌入第二至第四支撑杆上的长条形的通孔内。
[0033]需拆卸膨胀水箱2时,将销轴抽出,解除第三支撑杆15靠近第一支撑杆1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杆11之间的锁紧关系,而后旋转第三支撑杆15使由四个支撑杆所形成的框架打开以为取出膨胀水箱2提供一定活动空间,然后取出膨胀水箱2即可。
[0034]由上,采用前述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方便对膨胀水箱2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有利于节约对膨胀水箱2的维修时间,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由于膨胀水箱2与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通过形成在它们之上的嵌合机构紧密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膨胀水箱2的固定稳固性、可靠性。
[0035]另外,由换热机组自身所具有的组成框架组件的一支撑杆构成第一支撑杆11,可避免重新添加结构部件来构成第一支撑杆,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换热机组的框架组件通常固定牢固,如此,还能确保膨胀水箱2的固定稳固性。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至第四支撑杆上均开设呈长条形的通孔,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仅在相对置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开设前述通孔。
[0038]又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膨胀水箱呈扁圆形,然而并非局限于此,膨胀水箱还可呈方形,此时,需在该膨胀水箱侧表面上沿其四周周向全部或部分地形成朝向垂直于膨胀水箱轴向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起(等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凸缘)。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机组用膨胀水箱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4),以及与前述两支撑杆相交并彼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 其中,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中其一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4)固定连接,另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4)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活动连接, 所述膨胀水箱(2)置于由前述四个支撑杆所围成的框架内,并该膨胀水箱(2)至少与所述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通过形成在它们之上的嵌合机构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膨胀水箱(2)的壳体外表面上形成朝向垂直于所述膨胀水箱轴向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起,至少在所述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上开设供所述凸起插入的孔,由所述凸起和孔构成所述嵌合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组具有呈细长长方体状的框架组件,该框架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相邻设置的一对支撑杆,由其中一支撑杆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杆(13)的两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与该第一支撑杆(11)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换热机组具有固定在所述框架组件顶端面上的上面板,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上端固定在该上面板上,其下端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杆(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支撑杆(15)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端部开设第二安装孔(155),在所述第二支撑杆(14)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杆(13)的端部开设第一安装孔(144),利用转轴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44)和第而安装孔(155)并旋紧在所述第二支撑杆(14)上实现所述第三支撑杆(1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杆(14)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44)齐平并允许所述第三支撑杆(15)的端部穿过的方形通孔(143),所述第三支撑杆(15)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端部穿过该方形通孔(143)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4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支撑杆(15)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端部形成开口朝下的豁口(154),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的多个定位孔(111),利用销轴依次穿过所述豁口(154)、与该豁口(154)对准的一定位孔(111)并紧固在该定位孔(111)上,实现所述第三支撑(15)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2)呈扁圆形,在该膨胀水箱(2)的壳体外表面上沿其外圆周向形成朝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22), 所述第二支撑杆(14)、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均具有与所述凸缘(22)所在一侧相对置的折边部,在每个折边部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通孔,该长条形的通孔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所述凸缘(22)的厚度,所述凸缘(22)的一部分插入所述长条形的通孔内并从其另一侧伸出。
【文档编号】F16B1/00GK203926241SQ20142030819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云水, 秦志国, 贾润宇 申请人: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