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连接结构及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414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管道连接结构及锅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锅炉,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3)和管道连接座(2),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1)的外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外径,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3)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座(2)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座(2)与所述第一管道(1)形成为一体,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管道(1)的外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4)。上述管道连接结构的管道连接座与直径较小的管道之间通过圆弧过渡,避免由于管道连接座与管道之间的外径突变所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管道连接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专利说明】管道连接结构及锅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锅炉。

【背景技术】
[0002]传统中,锅炉的管道连接大多通过管道连接座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座的一端引出一根管道,另一端与另一根管道连接,通过管道连接座对管道连接进行补强,增加管道连接的强度,防止管道直接焊接而造成应力集中所导致的泄漏。
[0003]图1所示为传统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第一管道I与管道连接座2形成为一体,其中,第一管道I与管道连接座2之间外径的变化处设置有过渡斜面,但是,过渡斜面与第一管道I和管道连接座2的连接处仍然容易出现管道应力集中,进而导致管道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该管道连接结构可避免管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管道连接座,所述管道连接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座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座与所述第一管道形成为一体,所述管道连接座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
[0006]优选地,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道连接座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径之差的0.25倍。
[0007]优选地,所述过渡圆弧为凹圆弧。
[0008]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与所述过渡圆弧通过凸圆弧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径。
[0010]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的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的内径至少部分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
[0012]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的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结构。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炉,所述锅炉包括上述管道连接结构。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管道连接结构的管道连接座与直径较小的管道之间通过圆弧过渡,避免由于管道连接座与管道之间的外径突变所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管道连接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传统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9]本实用新型附图标记说明
[0020]I第一管道;2管道连接座;3第二管道;4过渡圆弧;5凸圆弧;6圆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指管道的内侧、外侧。
[0023]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3和管道连接座2,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外径,所述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3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座2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座2与所述第一管道I形成为一体,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4。
[0024]上述管道连接结构的管道连接座2与直径较小的第一管道I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4,避免由于管道连接座2与第一管道I之间的外径突变所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管道连接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0025]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主要表示所述管道连接结构的连接位置,并未完全画出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2,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长度,不影响所述管道连接结构的使用。
[0026]管道连接座2和第二管道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例如焊接、法兰连接等。
[0027]过渡圆弧4的半径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值,考虑到充分发挥过渡圆弧4分散应力的作用,过渡圆弧4的半径不宜过小,根据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及第一管道I的外径之差来确定过渡圆弧4的半径。
[0028]优选地,所述过渡圆弧4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径之差的0.25倍。
[0029]过渡圆弧4的直径直接影响管道连接座2与第一管道I之间的外径突变化处应力的分布,经应力分析和测试,当过渡圆弧4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径之差的0.25倍时过渡圆弧4分散应力的效果较好。
[0030]过渡圆弧4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形式。
[0031]优选地,所述过渡圆弧4为凹圆弧。凹圆弧与外径较小的第一管道I之间可实现平滑过渡,避免在过渡圆弧4与第一管道I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
[0032]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2与所述过渡圆弧4通过凸圆弧连接。
[0033]当过渡圆弧4采用凹圆弧时,过渡圆弧4与外径较大的管道连接座2的连接处还会产生尖角,通过凸圆弧连接过渡圆弧4和管道连接座2可避免尖角处的应力集中。
[0034]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
[0035]当第二管道3的内径与第一管道I的内径相差不是很大时,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管道I的内径。管道连接座2与第一管道I内径相同,在制造时无需再对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进行单独制作,提高生产效率。
[0036]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与所述第二管道3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结构6。
[0037]由于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小于与第二管道3的内径,圆弧结构6可有效减小液体由第二管道3进入管道连接座2时对变径处的冲击力。
[0038]当第二管道3的内径与第一管道I的内径相差不是很大时,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至少部分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I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内径。液体在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3之间流动时管道连接座2可对其起到缓冲作用。
[0039]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与所述第二管道3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结构6。圆弧结构6可有效减小液体由第二管道3进入管道连接座2时对变径处的冲击力。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炉,所述锅炉包括上述管道连接结构。
[0041]锅炉上具有大量管道,通过上述管道连接结构,可有效减少管道连接部位的泄漏,提高锅炉上的管道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道(I)、第二管道(3)和管道连接座(2),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外径,所述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3)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座(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与所述第一管道(I)形成为一体,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4)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道(I)的外径之差的0.2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4)为凹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与所述过渡圆弧(4)通过凸圆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管道(I)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与所述第二管道(3)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结构(6)。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内径至少部分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I)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座(2)的与所述第二管道(3)连接的一端的内侧设置为圆弧结构(6)。
9.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
【文档编号】F16L25/14GK204201338SQ201420584891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沈小兵, 宫广正, 曹建军, 陈晓龙, 甘永秋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