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阀撤去施工方法、阀盖撤去用附件以及闸阀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2622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阀盖撤去施工方法、阀撤去施工方法以及阀盖撤去所使用的阀盖撤去用附件及该阀盖撤去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闸阀的改良技术,在所述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当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中的阀体到达设定耐久年数时或者产生阀体的故障时等,在不断水状态下将该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从阀箱撤去,所述阀体与阀箱相比寿命较短。

背景技术:
作为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一般情况下使用下述闸阀:该闸阀将连续形成于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的开口周缘(或形成于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的凸缘和形成于阀盖的凸缘用螺栓∙螺母以水密状态拧紧固定。作为使用这种一般的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在以往提出有具备下述工序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与闸阀的阀箱连通连接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两流体管上以水密状态安装分割构造的下部外壳的工序,所述分割构造的下部外壳以包含该两流体管的一部分的状态围绕闸阀的大致整体;借助设置于下部外壳的凸缘夹持装置来将阀箱的凸缘和阀盖的凸缘从外方夹紧固定而将两凸缘间维持为水密状态的工序;拆下将阀箱的凸缘和阀盖的凸缘拧紧固定的螺栓以及螺母的工序;在闸阀的阀棒的上端部连结多个分割升降轴部中的下方侧的分割升降轴部的下端部的工序,所述多个分割升降轴部构成装备于上部外壳的升降搬送装置的升降轴;在下部外壳的上侧开口部的凸缘上用螺栓以及螺母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作业用开闭阀的下侧凸缘的工序、将装备于上部外壳的升降搬送装置的上方侧的分割升降轴部连结至与闸阀的阀棒连结的下方侧的分割升降轴部、并且在作业用开闭阀的上侧凸缘上用螺栓以及螺母将上部外壳的下侧凸缘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的工序;在解除由凸缘夹持装置进行的阀箱的凸缘和阀盖的凸缘的夹紧固定后、对升降搬送装置的升降轴进行上升操作来将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取出至上部外壳的容纳空间内从而对作业用开闭阀进行闭阀操作的工序;将取出至上部外壳的容纳空间内的阀盖撤去的工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7945号公报。在以往的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需要用于以包含两流体管的一部分的状态围绕闸阀的大致整体的较大的分割构造的下部外壳,而且,与此相伴地作业凹槽的挖掘容积也变大,因此施工变得大规模,存在施工成本升高的不便。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是更换新的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的施工方法,但是安装仅将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密闭的阀盖,日后,还存在拆下该阀盖来设置维修阀的施工。在该维修阀的设置施工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以包含两流体管的一部分的状态围绕阀箱以及阀盖的整体的较大的分割构造的下部外壳,而且,作为安装于该下部外壳的作业用开闭阀以及上部外壳,也需要能够使具备把手的维修阀下降移动的较大的内部空间,所以维修阀的设置施工变得大规模,存在施工成本升高的不便。进而,阀箱的凸缘和阀盖的凸缘由大量的螺栓以及螺母拧紧固定,而且,需要在下部外壳内的被限制的空间内进行该大量的螺栓以及螺母的拆下作业,因此存在下述不便:阀箱的凸缘和阀盖的凸缘的连结解除需要费很大的工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主要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阀撤去方法以及对阀盖撤去施工方法有用的阀盖撤去用附件,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能够实现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流状态下的撤去作业的施工成本低廉化,并且同时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日后的维修阀等的设置施工,另外,其主要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以及有助于该撤去作业的高效化、容易化的闸阀,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能够在实现施工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下的撤去作业。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技术方案为一种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在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将闸阀中的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维持流体配管系统中的流体的流动的状态下从阀箱撤去,所述闸阀具备前述阀箱、前述阀盖和前述阀体,所述阀箱连接于流体配管系统,所述阀盖借助连结单元被拆装自如地固定连结于该阀箱,所述阀体经由贯穿设置于该阀盖的前述阀棒而从前述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拆装自如地被装配,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具备:在前述阀箱上能够拆装地固定围绕前述阀盖的外周侧的附件的工序;借助设置于前述附件的压按单元,将前述阀盖相对于前述阀箱按压固定为密封状态的工序;在借助前述压按单元进行的按压固定状态下,将前述连结单元解除连结的工序;在前述附件上安装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与前述阀盖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从而对前述闸阀的作业对象部位进行密封的工序;在解除由前述压按单元进行的按压固定、并用前述升降搬送单元将前述阀体以及具备前述阀棒的前述阀盖取出至前述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后,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进行闭阀操作,并将被取出的前述阀盖撤去的工序;在前述作业外壳的前述升降搬送单元上安装短管的工序,所述短管在相对于前述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能够连通的流路中拆装自如地装配有内塞;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进行开阀操作,借助前述升降搬送单元将前述短管装配于前述阀箱,并借助设置于前述附件的前述压按单元,将前述短管相对于前述阀箱按压固定为密封状态的工序;以及在从前述附件将前述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前述升降搬送单元的前述作业外壳撤去、并将被前述压按单元按压固定的前述短管和前述阀箱用第二连结单元固定连结为密封状态后,将具备前述压按单元的前述附件从前述阀箱撤去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中的与阀箱相比寿命较短的阀体到达设定耐久年数时、或者产生阀体的故障时等产生将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流状态下从阀箱撤去的必要性的情况下,首先,借助固定于阀箱的附件的压按单元,将阀盖相对于阀箱按压固定为密封状态。即使在该状态下对将阀箱和阀盖固定连结的连结单元进行连结解除,阀盖也不会因流体压力而飞出。接下来,在附件上安装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在将闸阀的作业对象部位密封后,解除压按单元的按压固定。在该状态下,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和阀盖连结,因此阀盖不会因流体压力而飞出,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将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切实地取出至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该被取出的阀盖在作业用开闭阀的闭阀后撤去。之后,将具备被安装于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的内塞的短管经过被开阀操作的作业用开闭阀而送入地装配于阀箱,在借助附件的压按单元将短管以密封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后,从附件撤去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即使撤去作业外壳,短管也被附件的压按单元以密封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且该短管自身的流路也被内塞密闭,因此流体不会泄露。另外,在短管上不存在像维修阀等那样向外方较大地突出的把手类,因此相应地作为作业外壳可以使用小型的部件。在作业外壳的撤去后,在将由压按单元按压固定的短管和阀箱用第二连结单元固定连结为密封状态后,从阀箱撤去具备压按单元的附件。在该状态下,短管的流路被内塞密闭,所以在附件的撤去后,即使在产生在被固定连结于阀箱的短管上设置维修阀等的需要的情况下,也只需将该设置的维修阀等作为作业用开闭阀来利用,并将装配于短管的内塞经过维修阀等的内部流路撤去即可,所以能够实现用于回收该内塞的设备数量的削减和设备的紧凑化。因此,能够实现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流状态下的撤去作业的施工成本的低廉化,并且同时能够高效而容易地进行附件撤去后的维修阀等的设置施工。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附件的撤去工序后,执行:在前述短管或与前述短管连结的第二短管上固定连结维修阀的工序,所述维修阀具备能够供前述内塞通过的流路;在前述维修阀上固定连结能够收纳前述内塞的作业壳体的工序;借助连结于前述短管的内塞的操作轴,将前述内塞从前述短管拆下,并且将该被拆下的前述内塞经过被开阀的前述维修阀而回收至前述作业壳体内的工序;以及对前述维修阀进行闭阀操作并撤去回收了前述内塞的前述作业壳体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附件的撤去后,在产生在被固定连结于阀箱的短管上设置维修阀的需要的情况下,首先,在该短管或与其连结的第二短管上固定连结维修阀,并将该维修阀作为用于回收内塞的作业用开闭阀来利用。在该维修阀上固定连结能够收纳内塞的作业壳体,能够借助连结于短管的内塞的操作轴的操作,将内塞拆下,并且保持原样地经过维修阀的内部流路回收至作业壳体内,所以作为用于回收内塞的设备也只需准备作业壳体以及操作轴即可,而且,作为将内塞回收至作业壳体内以后的作业,也只需对维修阀进行闭阀操作并将作业壳体与内塞一同撤去即可。因此,也能够有效且容易地进行附件的撤去后的维修阀的设置施工,而且,能够通过用于回收内塞的设备数量的削减和设备的紧凑化来实现维修阀的设置施工费用的降低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作业壳体的撤去工序后,执行在前述维修阀上设置空气阀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以与维修阀的设置作业一系列的作业工序有效地设置空气阀。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连结单元由锁定单元构成,该锁定单元具有相对于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与前述阀盖的连结内嵌部的嵌合连接部位而从外方拔插自如的锁定部件,并且在将前述锁定部件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和前述阀盖的连结内嵌部以密封状态固定连结,在将前述连结单元解除连结的工序中,将前述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拔出,解除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和前述阀盖的连结内嵌部的固定连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上,作为连结单元配备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具有相对于阀箱侧的连结外嵌部和阀盖侧的连结内嵌部从外方拔插自如的锁定部件,且在将该锁定部件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阀箱和阀盖固定连结为水密状态,因此,即使在解除阀箱与阀盖的固定连结的情况下,只需对锁定部件进行拉拔操作即可,与阀箱和阀盖被大量螺栓以及螺母拧紧固定的闸阀相比,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盖的固定连结解除作业。进而,在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时,阀盖被设置于附件的压按单元按压于阀箱,该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之间被维持为水密状态,所以能够抵消或减轻用于维持水密状态的反力作为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阻力而作用的情况,从而能够以较轻的力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因此,能够更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流状态下的撤去作业。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技术方案为一种阀撤去施工方法,在所述阀撤去施工方法中,在借助第三特征技术方案所述的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而在前述维修阀上设置前述空气阀后,将前述空气阀以及前述维修阀在不断流状态下撤去,将前述短管的流路用前述内塞密封,所述阀撤去施工方法具备:对前述维修阀进行闭阀操作并从该维修阀撤去前述空气阀的工序;在被撤去了前述空气阀的前述维修阀上,固定连结前述作业壳体的工序,前述作业壳体具备在末端能够拆装地装配有前述内塞的前述操作轴;在对前述维修阀进行了开阀操作后,对前述操作轴进行按入操作,将前述内塞从前述作业壳体经过前述维修阀或该维修阀和前述第二短管内而以密封状态装配于前述短管的工序;以及在前述内塞的装配后,从前述短管撤去前述维修阀和前述作业壳体或前述第二短管、前述维修阀以及前述作业壳体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借助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而在维修阀上设置了空气阀后,即使在产生了将空气阀以及维修阀以不断流状态从阀箱撤去的需要的情况下,首先,将维修阀作为用于撤去空气阀的作业用开闭阀来利用,对该维修阀进行闭阀操作并撤去空气阀。在撤去了空气阀的维修阀上固定连结具备装配有内塞的操作轴的作业壳体,在对维修阀进行开阀操作后,能够对操作轴进行操作并将内塞以密封状态装配于短管,所以作为用于撤去空气阀以及维修阀的设备也只需准备作业壳体、操作轴、以及内塞即可。因此,借助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进行的维修阀以及空气阀的设置施工后的维修阀以及空气阀的撤去施工也能够有效且容易地进行,而且,能够通过用于撤去的设备数量的削减和设备的紧凑化来实现阀撤去施工费用的降低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技术方案为一种阀盖撤去用附件,所述阀盖撤去用附件是第一特征技术方案到第四特征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所使用的前述附件,所述阀盖撤去用附件具备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所述第一附件相对于形成于前述阀箱的外表面的卡止台阶部能够拆装地被固定,所述第二附件以围绕前述阀盖的外周侧的状态被能够拆装地固定连结于前述第一附件,在前述附件上设置有前述压按单元,前述压按单元经由被拆装自如地装配于前述阀盖的压按部件而将前述阀盖的被连结部相对于前述阀箱的连结部按紧固定为密封状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形成于阀箱的外表面的卡止台阶部来固定第一附件,而且,能够经由该被固定的第一附件容易地将围绕阀盖的外周侧的第二附件固定连结。而且,借助该附件的压按单元,经由拆装自如地被装配于阀盖的压按部件将阀盖的被连结部相对于阀箱的连结部按紧固定为密封状态,因此不会干扰存在于阀盖的上表面的结构部件,能够经由被装配于阀盖的压按部件将阀盖切实、容易地按压固定于阀箱,并且能够实现压按单元的简化。本发明的第七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第一附件相对于作为前述卡止台阶部的突起部以夹持状态能够拆装地被固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作为卡止台阶部在阀箱的外表面上突出形成的突起部将第一附件以夹持状态牢固地固定,而且,能够经由该牢固地被固定的第一附件容易地将围绕阀盖的外周侧的第二附件固定连结。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压按单元由第一压按夹具和第二压按夹具构成,所述第一压按夹具以能够向前述第一附件侧对前述压按部件进行按压固定操作的状态设置于前述第一附件,所述第二压按夹具以能够向前述第一附件侧从外部对前述压按部件进行按压固定操作的状态设置于前述第二附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将阀箱和阀盖固定连结的连结单元进行连结解除的时刻,将借助设置于第一附件的第一压按夹具被装配于阀盖的压按部件按压固定于第一附件侧,所以能够在将第二附件固定于第一附件前的空间的制约较少的状态下对连结单元容易地进行连结解除操作。进而,在第二附件被固定于第一附件、且将借助第二压按夹具被装配于阀盖的压按部件按压固定于第一附件侧的时刻,能够经过第二附件的上侧开口部简单地对由第一附件侧的第一压按单元进行的按压固定进行解除操作。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压按部件或第二压按部件和前述第二附件的内周面的相对置的部位上,形成有卡合部和被卡合部,所述第二压按部件设置于将前述短管安装于前述升降搬送单元的安装夹具,所述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仅当借助前述升降搬送单元被升降的前述压按部件或前述第二压按部件处于设定姿势时才从上下方向卡合,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对前述压按部件或前述第二压按部件沿前述第二附件内进行移动引导。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用升降搬送单元将阀盖取出至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时,仅在借助升降搬送单元而上升的阀盖以及压按部件处于设定姿势时,设置于压按部件与第二附件的内周面的相对置的部位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才从上下方向卡合,从而能够将压按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沿第二附件内切实、顺畅地移动引导。特别地,在用升降搬送单元将短管向阀箱侧送入的情况下,仅在借助升降搬送单元而下降的安装夹具的第二压按部件以及短管处于设定姿势时,设置于第二压按部件与第二附件的内周面的相对置的部位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才从上下方向卡合,从而能够将第二压按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向前述第二附件内移入引导,所以能够将短管以设定连结姿势准确、顺畅地装配于阀箱。此外,在上述的第九特征技术方案中,若是将前述压按部件和第二压按部件形成为相同形状、并由压按部件兼用构成第二压按部件的情况,则包括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地压按部件和第二压按部件构成为不同的形状的情况。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第二压按夹具由多根螺栓、螺栓插通孔和螺母构成,所述多根螺栓设置于前述第一附件,所述螺栓插通孔在与该螺栓对应的前述压按部件的多个部位处形成,所述螺母与插通于该螺栓插通孔的前述螺栓螺纹接合,并且,前述螺栓构成为,兼用作用于将设置于安装夹具的第二压按部件向前述第一附件侧吸引固定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夹具将前述短管安装于前述升降搬送单元,并且,前述螺栓的末端部形成为相对于形成于前述第二压按部件的螺栓插通孔进行插通引导的尖锥状的插通引导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被装配于阀盖的压按部件向第一附件侧吸引并按压固定的第一压按夹具的螺栓,能够将设置于安装夹具的第二压按部件向第一附件侧吸引固定,从而将被装配于阀箱的短管固定,所述安装夹具将短管安装于升降搬送单元。而且,将第一压按夹具的螺栓的末端部形成为尖锥状的插通引导部,所以在用升降搬送单元将短管向阀箱侧送入时,借助螺栓的插通引导部和第二压按部件的螺栓插通孔的卡合,能够将短管以设定连结姿势顺畅地装配于阀箱。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为一种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在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将闸阀中的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下从阀箱撤去,所述闸阀具备前述阀箱、前述阀盖、前述阀体和锁定单元,所述阀箱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所述阀盖被嵌合连结于该阀箱,所述阀体经由贯穿设置于该阀盖的前述阀棒而从前述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拆装自如地被装配,所述锁定单元具有相对于构成前述阀箱与前述阀盖的嵌合连结部的阀箱侧的连结外嵌部和阀盖侧的连结内嵌部从外方拔插自如的锁定部件,并且在插入该锁定部件的卡合状态下将前述阀箱和前述阀盖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具备:在前述阀箱上以允许前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状态以水密状态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的工序;借助设置于该安装基件的压按单元,将前述阀盖相对于前述阀箱按压,由此将该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之间维持为水密状态的工序;拔出前述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并解除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与前述阀盖的连结内嵌部的固定连结的工序;在前述安装基件上以水密状态安装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与前述阀盖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的工序;在解除前述压按单元的按压固定、并用前述升降搬送单元将前述阀盖取出至前述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后,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进行闭阀操作的工序;以及将被取出至前述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的前述阀盖撤去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上具备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具有相对于阀箱侧的连结外嵌部和阀盖侧的连结内嵌部从外方拔插自如的锁定部件,并且在将该锁定部件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阀箱和阀盖固定连结为水密状态,因此,即使在解除阀箱与阀盖的固定连结的情况下,也只需对锁定部件进行拉拔操作即可,与阀箱和阀盖被大量螺栓以及螺母拧紧固定的以往的闸阀相比,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盖的固定连结解除作业。而且,在将具备到达设定耐久年数的阀体或者产生故障的阀体等的阀盖撤去的情况下,首先,在阀箱上以允许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状态以水密状态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并在该安装基件上以水密状态安装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连结于前述阀盖的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所以与使用以包含两流体管的一部分的状态围绕闸阀的大致整体的分割构造的下部外壳的以往施工方法相比,能够实现闸阀的下部侧以及两流体管的一部分的围绕所需要的外壳的削减,并且与之相伴作业凹陷的挖掘容积也能够减少。进而,在阀箱上安装有环状的安装基件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并且在该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时,阀盖被设置于安装基件的压按单元按压于阀箱,该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之间被维持为水密状态,所以能够抵消或减轻用于维持水密状态的反力作为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阻力而作用的情况,从而能够以较轻的力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另外,在对由压按单元进行的阀盖的按压固定进行解除操作的情况下,能够用与阀盖连结的作业外壳侧的升降搬送单元将作用于阀盖侧的水压承受支承,所以能够以较轻的力容易地进行压按单元的按压固定解除操作。因此,能够在实现施工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下的撤去作业。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压按单元构成为,经由被拆装自如地装配于前述阀盖的压按部件而将前述阀盖按压于前述阀箱。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不会干扰存在于阀盖的上表面的结构部件,能够经由被装配于阀盖的压按部件将阀盖切实、容易地按压固定于阀箱,并且能够实现压按单元的简化。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安装基件被固定于卡止台阶部,所述卡止台阶部形成于前述阀箱上的比前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被固定于阀箱的卡止台阶部的安装基件上,作用有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的负载和被升降搬送单元取出的阀盖的负载,但能够使该较大的负载切实地承受支承于坚固的阀箱的卡止台阶部。而且,阀箱的卡止台阶部形成于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并且,被固定于该卡止台阶部的安装基件构成为优先允许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安装基件被夹持固定于作为前述卡止台阶部的突起部,前述卡止台阶部突出形成于前述阀箱上的比前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被夹持固定于阀箱的突起部的安装基件上,作用有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的负载和被升降搬送单元取出的阀盖的负载,但能够使该较大的负载切实地承受支承于坚固的阀箱的突起部。而且,阀箱的突起部突出形成于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并且,被夹持固定于该突起部的安装基件构成为优先允许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由此,像安装基件以夹持状态被拧紧固定于阀箱的平滑的外表面的情况那样,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安装基件以不会沿阀箱的外表面滑落的方式支承的负载支承装置,能够在维持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容易化的同时促进施工费用的降低化,并且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高效化。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安装基件由安装基础部和环状安装框构成,所述安装基础部以水密状态被安装于前述阀箱上的比前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所述环状安装框以水密状态被安装于该安装基础部,并至少围绕前述阀盖的一部分,借助前述压按单元进行的按压工序由下述工序构成:在前述环状安装框的安装前,用第一压按夹具将前述阀盖按压固定于阀箱侧的工序,所述第一压按夹具设置于前述安装基础部上的前述环状安装框的内部空间相当区域;以及在前述环状安装框的安装后,用设置于该环状安装框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第二压按夹具将前述阀盖按压固定于阀箱侧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前述安装基件由安装基础部和环状安装框构成,前述压按单元也由第一压按夹具和第二压按夹具构成,在阀箱上仅安装有安装基础部的状态下,该安装基础部处于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所以能够以不干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状态,用设置于安装基础部的第一压按夹具将阀盖按压固定于阀箱侧。而且,第一压按夹具配置于环状安装框的内部空间相当区域,所以即使在将至少围绕阀盖的一部分的环状安装框安装于安装基础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干扰第一压按夹具地将环状安装框切实且容易地安装。进而,在环状安装框的安装后,用设置于该环状安装框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第二压按夹具将阀盖按压固定于阀箱侧,所以能够从环状安装框的上部开口容易地进行第一压按夹具的按压固定解除操作,并且在作业外壳被安装于安装基件的状态下,能够从环状安装框的外部容易地进行第二压按夹具的按压固定解除操作。本发明的第十六特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阀盖的撤去工序后,具备:在设置于前述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上连结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的其他的阀盖的工序;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进行开阀操作,用前述升降搬送单元使处于前述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的其他的阀盖向阀箱侧下降,并将该其他的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的工序;以及用前述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将被嵌合连接的其他的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固定连结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的其他的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由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的插入操作将其他的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固定连结,由此能够对具备到达设定耐久年数的阀体、或者产生故障的阀体等的闸阀在实现施工费用的降低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更新。此外,在对连结于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的其他的阀盖进行下降操作、并将其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以后,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中的工序,并跨被嵌合连接的其他的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地对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进行插入操作,但在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将其他的阀盖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且在安装基件上装备有能够从其外部侧对锁定部件进行插入操作的作业窗、作业臂等的情况下,无需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中的工序,而可以在用升降搬送单元将其他的阀盖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的时刻,将被嵌合连接的阀盖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用锁定部件固定连结。本发明的第十七特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阀盖的撤去工序后,具备:在设置于前述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上连结将前述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以水密状态封闭的盖体的工序;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进行开阀操作,用前述升降搬送单元使处于前述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的前述盖体向阀箱侧下降,并将前述盖体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的工序;以及用前述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将被嵌合连接的前述盖体的连结内嵌部和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固定连结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以水密状态封闭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的盖体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借助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的插入操作将盖体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固定连结,由此能够将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高效且切实地封闭,仅将耐久性好的阀箱作为管路的一部分保持原样地继续使用。此外,在对连结于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的盖体的连结内嵌部进行下降操作并嵌合连接于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以后,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中的工序,并跨被嵌合连接的盖体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地对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进行插入操作,但在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将盖体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且在安装基件上装备有能够从其外部侧对锁定部件进行插入操作的作业窗、作业臂等的情况下,无需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中的工序,而可以在用升降搬送单元将盖体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的时刻,将被嵌合连接的盖体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用锁定部件固定连结。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技术方案为,在前述阀盖的撤去工序后,具备:在设置于前述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上连结维修阀与阀安装部件的组合件的工序,所述阀安装部件具备能够嵌合连接于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的连结内嵌部;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进行开阀操作,用前述升降搬送单元使处于前述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的组合件向阀箱侧下降,并将前述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的工序;以及用前述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将被嵌合连接的前述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和前述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固定连结的工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维修阀和具备连结内嵌部的阀安装部件的组合件中的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借助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的插入操作将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固定连结,由此能够将闸阀的阀箱保持原样地使用并作为功能不同的维修阀在高效且实现施工费用的低廉化的同时进行翻新。此外,在对与作业外壳的升降搬送单元连结的维修阀和阀安装部件的组合件进行下降操作、并将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嵌合连接于阀箱的连结外嵌部以后,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中的工序,并跨被嵌合连接的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地对锁定单元的锁定部件进行插入操作,但在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将阀安装部件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且在安装基件上装备有能够从其外部侧对锁定部件进行插入操作的作业窗、作业臂等的情况下,无需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十一特征技术方案中的工序,而可以在用升降搬送单元将阀安装部件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的时刻,将被嵌合连接的阀安装部件的连结内嵌部和阀箱的连结外嵌部用锁定部件固定连结。本发明的第十九特征技术方案为,一种闸阀,具备阀箱、阀盖和阀体,所述阀箱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所述阀盖被嵌合连结于该阀箱,所述阀体经由贯穿设置于该阀盖的阀棒而从前述阀箱的阀体装配口部拆装自如地被装配,在前述阀箱与前述阀盖的嵌合连结部上设置有具有锁定部件且在插入该锁定部件的卡合状态下将前述阀箱和前述阀盖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的锁定单元,并且,在前述阀箱上的比前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部位处,一体形成有能够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的卡止台阶部,所述锁定部件相对于构成该嵌合连结部的阀箱侧的连结外嵌部和阀盖侧的连结内嵌部从外方拔插自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与流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上具备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具有相对于阀箱侧的连结外嵌部和阀盖侧的连结内嵌部从外方拔插自如的锁定部件,并且在将该锁定部件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阀箱和阀盖固定连结为水密状态,所以即使在解除阀箱与阀盖的固定连结的情况下,也只需对锁定部件进行拉拔操作即可,与阀箱和阀盖被大量螺栓以及螺母拧紧固定的以往的闸阀相比,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盖的固定连结解除作业。而且,在阀箱上的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部位上,一体形成有能够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的卡止台阶部,因此,例如在将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下从阀箱撤去时,即使在被固定于阀箱的卡止台阶部的安装基件上作用有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的负载和被升降搬送单元取出的阀盖的负载,也能够使该较大的负载切实地承受支承于坚固的阀箱的卡止台阶部。而且,阀箱的卡止台阶部形成于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所以即使在该卡止台阶部上固定安装基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技术方案为,前述卡止台阶部是在前述阀箱的外表面上的比前述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部位上一体地突出形成的突起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阀箱上的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部位上,一体形成有能够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的突起部,因此,例如在将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下从阀箱撤去时,即使在被夹持固定于阀箱的突起部的安装基件上作用有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的负载和被升降搬送单元取出的阀盖的负载,也能够使该较大的负载切实地承受支承于坚固的阀箱的突起部。而且,阀箱的突起部突出形成于比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所以即使在该突起部上夹持固定安装基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由此,像安装基件以夹持状态被拧紧固定于阀箱的平滑的外表面的情况那样,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安装基件以不会沿阀箱的外表面滑落的方式支承的负载支承装置,能够在维持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容易化的同时促进施工费用的降低化,并且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高效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与水道配管系统连接的闸阀的立体图。图2是闸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3是在图2中III-III线的闸阀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4是闸阀的纵剖视图。图5是闸阀的横剖视图。图6是组装第一附件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组装第一附件时的纵剖视图。图8是用第一压按夹具将阀盖按压固定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9是对锁定部件进行拔出操作时的纵剖视图。图10是组装第二附件时的分解立体图。图11(A)是第二附件的水平剖视图,图11(B)是图11(A)中的XI(b)-XI(b)线剖视图,图11(C)是第二附件的仰视图。图12是组装第二附件时的纵剖视图。图13是将作业外壳连结时的纵剖视图。图14是向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内回收阀盖时的纵剖视图。图15是在作业外壳内的升降搬送单元上安装短管时的纵剖视图。图16是短管、内塞、安装夹具、第二短管的分解立体图。图17(A)是短管的俯视图,图17(B)是短管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17(C)是短管的纵剖视图。图18是表示内塞的拆装操作位置和卡合操作位置的俯视图。图19是对升降搬送单元进行下降操作并将短管装配于阀箱时的纵剖视图。图20是撤去作业外壳时的纵剖视图。图21是用第一压按夹具将短管按压固定时的纵剖视图。图22是撤去附件时的纵剖视图。图23是在内塞安装操作轴时的纵剖视图。图24是安装第二短管、维修阀以及作业壳体时的纵剖视图。图25是向作业壳体内回收内塞时的纵剖视图。图26是在维修阀上设置空气阀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附件安装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28是用压按单元将阀盖按压固定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装第一附件时的分解立体图。图30是组装第一附件时的纵剖视图。图31是组装第二附件时的纵剖视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道配管系统的闸阀的立体图。图33是闸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34是图33中的XXXIV-XXXIV线的闸阀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35是组装安装基件的安装基础部时的立体图。图36是组装安装基础部的下侧基础部件时的立体图。图37是组装安装基础部的上侧基础部件时的立体图。图38是组装压按部件时的立体图。图39是组装安装基件的安装基础部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0是组装压按部件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1(A)是对锁定部件进行拔出操作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1(B)是与图41(A)正交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42是组装安装基件的环状安装框时的立体图。图43是组装安装基件的环状安装框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4是组装作业外壳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5是将阀盖取出至作业外壳的容纳空间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6是从作业用开闭阀使作业外壳分离上升时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主视图。图4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组装安装基础部时的分解立体图。图50是组装安装基础部时的纵剖视图。图51是组装环状安装框时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5表示在作为构成流体配管系统的流体管的一例的水道配管系统的水道管1的中途被凸缘接合的闸阀V1。该闸阀V1具备:与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道管1连接的侧视大致倒T字状地构成的铸铁制的阀箱2;相对于开口形成在该阀箱2的上端部的阀体装配口部3而从上方嵌合连接的铸铁制的阀盖4;经由贯穿设置于该阀盖4的阀棒5而从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3拆装自如地被装配并施加有衬胶的阀体6;以及锁定单元7,所述锁定单元7是将阀箱2和阀盖4拆装自如地固定连结的连结单元的一例,具有一对锁定部件7A,并且在将锁定部件7A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阀箱2和阀盖4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所述一对锁定部件7A相对于构成阀箱2和阀盖4的嵌合连结部A的阀箱2侧的连结外嵌部(连结部)2A和阀盖4侧的连结内嵌部(被连结部)4A从横外方拔插自如。阀箱2由横向阀箱部2C和纵向阀箱部2D构成,所述横向阀箱部2C具备一对连结凸缘2B,且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一对连结凸缘2B由作为第一紧固单元10的一例的螺栓10A及螺母10B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于两水道管1的连结凸缘1A,所述纵向阀箱部2D在相对于该横向阀箱部2C的流路轴芯方向中央部正交的方向上一体形成,且横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圆角长方形)。在阀箱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滑动引导部2e和阀座,所述滑动引导部2e将螺纹接合于阀棒5的螺纹轴部的阀体6以不能旋转的状态向流路开放位置(开阀位置)和流路切断位置(闭阀位置)滑动引导,所述阀座与借助旋转操作部5a的旋转操作而移动至流路切断位置的阀体6的衬胶部接触,所述旋转操作部5a形成于阀棒5的上端部,且为角轴状。另外,在纵向阀箱部2D的上端侧周壁部,形成有环状的连结外嵌部2A,所述环状的连结外嵌部2A形成阀体装配口部3,且横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圆角长方形)。该连结外嵌部2A构成为,至少具有和与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嵌合深度相当的阀体装配方向上的长度,并且直径比纵向阀箱部2D的内周面大,且板厚也比纵向阀箱部2D更厚,在该连结外嵌部2A的内周面2a的作为与纵向阀箱部2D的内周面2d的边界侧的内侧相当部位上形成有密封部构成用的阶梯部2b。在连结外嵌部2A的外周面的比锁定部件7A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下端部位上,以和连结外嵌部2A的上端面2g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姿势一体形成有环状的突起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9,并且构成为该突起部9的板厚与连结外嵌部2A的板厚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厚度,所述突起部9能够以夹持状态安装后述的环状的附件(阀盖撤去用附件)B的第一附件B1。在阀盖4上具备板状的阀盖主体4B、筒状的连结内嵌部4A和轴支承部4C,所述板状的阀盖主体4B能够抵接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上端面2g,且形状大致相似,所述筒状的连结内嵌部4A从该阀盖主体4B的下表面以比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内表面尺寸稍小的嵌合尺寸突出设置,所述轴支承部4C将阀棒5以水密状态旋转操作自如地贯通支承,并且,在阀盖主体4B的外表面上的轴支承部4C的周围,一体形成有一对圆弧状的安装托架4E,所述安装托架4E具备用于对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进行升降搬送的悬挂用钩4D。在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外周面的末端侧部位以及与其在阀体装配方向上对应的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上的内周面2a的内侧的阶梯部2b上,形成有越靠阀箱2的横向阀箱部2C的内部流路侧越位于径向内方的相同或大致相同斜度的锥面4a、2f,并且,在形成于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外周面的密封装配槽4b上,装配有作为环状密封件的一例的垫片8,所述垫片8在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而对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进行嵌合操作至既定嵌合装配位置时,在两锥面4a、2f之间被压缩至使两锥面4a、2f之间呈水密的状态。锁定单元7由板状的锁定部件7A、外侧卡合孔(外侧被卡合部)7B以及内侧卡合凹部7C(内侧被卡合部)构成,所述板状的锁定部件7A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コ字状,所述外侧卡合孔7B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上贯通形成,所述内侧卡合凹部7C在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的外侧面上形成。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上的各外侧卡合孔7B构成为供锁定部件7A从长边方向的横外方拔插自如地卡入的孔尺寸,并且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上的各内侧卡合凹部7C构成为供被卡入操作至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各外侧卡合孔7B的锁定部件7A的末端侧卡合的孔尺寸。锁定部件7A由中心锁定板部7Aa和侧锁定板部7Ab构成,所述中心锁定板部7Aa沿着连结外嵌部2A及连结内嵌部4A的短边方向,所述侧锁定板部7Ab从该中心锁定板部7Aa的两端部沿连结外嵌部2A及连结内嵌部4A的长边方向向长边方向中央位置侧一体地延伸。锁定部件7A的中心锁定板部7Aa的外侧面在锁定部件7A处于锁定状态时,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表面构成同一面或大致同一面,在所述锁定状态中,锁定部件7A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和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内侧卡合凹部7C地卡合。因此,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显现至外部的锁定部件7A的外侧面形成为具备沿连结外嵌部2A的短边方向的部分和沿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大致扁平U字状或コ字状,因此变得容易把持从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显现至外部的锁定部件7A的外侧面,从而能够高效且顺畅地进行该锁定部件7A的拔出操作。外侧卡合孔7B构成为,将供锁定部件7A的中心锁定板部7Aa贯通的中心贯通孔部7Ba和供锁定部件7A的两侧锁定板部7Ab卡合的侧卡合槽部7Bb连通形成。内侧卡合凹部7C构成为,将供锁定部件7A的中心锁定板部7Aa卡合的中心卡合槽部7Ca和供锁定部件7A的两侧锁定板部7Ab卡合的侧卡合槽部7Cb连通形成为コ字状。而且,如图2~图4所示,在锁定部件7A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和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内侧卡合凹部7C地卡合的锁定状态下,在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锥面4a和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锥面2f之间垫片8处于被压缩至水密状态(密封状态)的状态,因此该垫片8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为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拔插阻力),锁定部件7A被维持为锁定状态。在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件7A拔出时,在压缩垫片8的一侧将阀盖4按压至阀箱2侧,需要抵消或减轻由垫片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因此,即使在锁定状态下,在连结外嵌部2A的上端面2g和阀盖4的阀盖主体4B的下表面之间,也形成有允许阀盖4向抵消或减轻由垫片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的一侧即垫片8的压缩侧按压移动的间隙。接下来,对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在所述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当闸阀V1中的与阀箱2相比寿命较短的阀体6到达设定耐久年数时,或者当产生阀体6的故障时等,将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不断流状态)下从阀箱2撤去,所述闸阀V1与水道配管系统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道管1连接。[1]图6表示下述工序,在将围绕阀盖4的外周侧的附件B能够拆装地外装固定于阀箱2的附件安装工序中,在一体形成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突起部9上,在允许锁定部件7A的拔插操作的状态下将构成附件B的下部侧的第一附件B1以夹持状态固定。附件B自身具备环状的第一附件B1和环状的第二附件B2,所述环状的第一附件B1相对于阀箱2的外表面的突起部9以夹持状态能够拆装地固定,所述环状的第二附件B2以围绕阀盖4的外周侧的状态能够拆装地固定连结于第一附件B1,在第二附件B2上设置有压按单元C,所述压按单元C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4的压按部件21将阀盖4的被连结部即连结内嵌部4A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部即连结外嵌部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该压按单元C由第一压按夹具C1和第二压按夹具C2构成,所述第一压按夹具C1以将压按部件21向第一附件B1侧吸引并按压固定的状态装备于第一附件B1侧,所述第二压按夹具C2以将压按部件21向第一附件B1推压并按压固定的状态装备于第二附件B2侧。另外,第一附件B1由分割构造的下侧基础部件15、圆板状的上侧基础部件16和第二紧固单元17构成,所述分割构造的下侧基础部件15相对于阀箱2的外表面上的突起部9的下方侧部位而附靠,所述圆板状的上侧基础部件16从突起部9的上方侧附靠,所述第二紧固单元17在使该两基础部件15、16相互吸引的同时进行紧固来夹持固定于突起部9。进而,下侧基础部件15由分割下侧板部15A、连结板部15B和加强板部15C构成,所述分割下侧板部15A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短边方向中央位置处被一分为二,且俯视呈大致コ字状或C字状,所述连结板部15B从各分割下侧板部15A的两端部向下方侧突出设置,所述加强板部15C遍及该两连结板部15B和分割下侧板部15A地连续设置。如图6所示,在下侧基础部件15的各分割下侧板部15A的上表面,形成有与遍及突起部9的一侧的长边部分和两短边部分的一半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半区域相嵌合的嵌合凹部15D,构成为,在该嵌合凹部15D的底面15d以及与其连续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15a抵接于突起部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的状态下,阻止两分割下侧板部15A和突起部9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另外,下侧基础部件15的各分割下侧板部15A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内周面15b构成为,沿阀箱2的纵向阀箱部2D的外周面抵接或贴近。在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中央部上贯通形成有能够从上方外嵌装配至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大致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的装配孔16A,并且在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下表面且与多个第一螺栓插通孔15e对应的部位处,如图8所示,形成有螺纹孔17B,所述多个第一螺栓插通孔15e形成于下侧基础部件15的各分割下侧板部15A,所述螺纹孔17B与从下方插通至各第一螺栓插通孔15e的第二紧固单元17的螺栓17A相对。在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嵌合凹部16B,所述第二嵌合凹部16B供突出形成于第二附件B2的连结凸缘31的下表面的环状脚部31A嵌合,且阻止第一附件B1的上侧基础部件16和第二附件B2的连结凸缘3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而,如图8所示,在密封装配槽16a中,装配有作为密封件的一例的O形环19,所述密封装配槽16a形成于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下表面且与阀箱2的突起部9的上表面对应的部位,所述O形环19借助由第二紧固单元17的螺栓17A进行的拧紧固定操作而使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下表面和突起部9的上表面之间为水密状态。而且,如图6所示,在该第一附件B1的安装工序中,相对于一体形成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环状的突起部9,将下侧基础部件15的两个分割下侧板部15A从突起部9的短边方向(水道管1的管轴芯方向)进行装配操作,使各分割下侧板部15A的嵌合凹部15D的底面15d以及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15a抵接于突起部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将以该状态相对置的两个分割下侧板部15A的连结板部15B彼此由第三紧固单元18的螺栓18A以及螺母18B进行紧固固定后,将上侧基础部件16的装配孔16A外嵌装配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将从下方插入至下侧基础部件15的第一螺栓插通孔15e的螺栓17A螺纹接合于上侧基础部件16的螺纹孔17B,将上侧基础部件16和下侧基础部件15以夹持状态拧紧固定于突起部9,所述第三紧固单元18的螺栓18A以及螺母18B插通于第二螺栓插通孔15f,所述第二螺栓插通孔15f形成于该连结板部15B。此外,在上侧基础部件16和下侧基础部件15以夹持状态被拧紧固定于阀箱2的突起部9的状态下,上侧基础部件16的第二嵌合凹部16B的底面16c位于比形成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两外侧卡合孔7B稍靠下方的位置,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表面和上侧基础部件16的第二嵌合凹部16B的内周壁面16d之间形成允许在第二嵌合凹部16B的底面16c上的锁定部件7A的拔出操作的操作空间。另外,如图6、图10所示,在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内周面上的经过中心的径向的二个部位和压按部件21的外周缘上的经过中心的径向的二个部位的相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凸状的卡合部73和凹状的被卡合部74,所述凸状的卡合部73和凹状的被卡合部74仅当借助升降搬送单元D上升的阀盖4以及压按部件21处于设定姿势时才从上下方向卡合,且对压按部件2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沿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内进行移动引导。因此,在借助升降搬送单元D将阀盖4取出至作业外壳H的容纳空间S内时,仅当借助升降搬送单元D上升的阀盖4以及压按部件21处于设定姿势时,设置于压按部件21和第二附件B2的内周面的相对置的部位的卡合部73和被卡合部74才从上下方向卡合,能够对压按部件2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沿第二附件B2内切实、顺畅地进行移动引导。[2]图7~图9表示第一压按工序和锁定解除工序,在所述第一压按工序中,借助设置于附件B的第一附件B1的第一压按夹具C1,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4的压按部件21将阀盖4相对于阀箱2吸引并按压,由此将设置于该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和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之间的垫片8维持为水密状态,在所述锁定解除工序中,在由垫片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出阻力被抵消或减轻的状态下将锁定单元7的锁定部件7A拔出,解除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和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固定连结。另外,借助压按单元C进行的阀盖按压工序由第一压按工序和第二压按工序构成,在所述第一压按工序中,在第二附件B2的安装前,借助设置于第一附件B1上的第二附件B2的内部空间相当区域的第一压按夹具C1将阀盖4向阀箱2侧以吸引状态进行按压固定,在所述第二压按工序中,在第二附件B2的安装后,借助设置于该第二附件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第二压按夹具C2将阀盖4向阀箱2侧以推压状态进行按压固定。阀盖按压工序所使用的压按部件21构成为能够以与阀盖4的一对安装托架4E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姿势稳定地装配的圆板状,所述一对安装托架4E从上侧基础部件16的装配孔16A向上方突出,在该压按部件21的圆周方向的4个部位形成有第三螺栓插通孔21a,所述第三螺栓插通孔21a用于将抵接部件22的两端部用螺栓23拧紧固定,所述抵接部件22相对于阀盖4的各悬挂用钩4D从下方侧附靠,且为大致コ字状。在各抵接部件22的两端部形成有与螺栓23相对的螺纹孔22a。在压按部件21的中心部形成有供阀棒5的旋转操作部5a突出的贯通孔21b,在压按部件21的上表面上的贯通孔21b的周缘部,形成有被连结部21d,所述被连结部21d拆装自如地连结于对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等进行升降搬送的升降搬送单元D侧的连结部51。升降搬送单元D侧的连结部51构成为在内周形成有阴螺纹的连结筒部,并且压按部件21的被连结部21d构成为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的被连结筒部。另外,如图6~图8所示,为了构成压按单元C的第一压按夹具C1,在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上表面上的装配孔16A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两侧肋处,固接一对第一螺纹筒25,所述一对第一螺纹筒25形成有阴螺纹,在该两个第一螺纹筒25上,借助防松螺母27将插通于在压按部件21的圆周方向的2个部位处形成的第四螺栓插通孔21e的螺栓26螺纹接合固定,并且在各螺栓26的上部,螺纹接合有按入螺母28,所述按入螺母28随着在与压按部件21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的拧入操作而将阀盖4按压固定于阀箱2侧。第一压按夹具C1的螺栓26构成为兼用于用来将第二压按部件70向第一附件B1侧吸引固定的安装螺栓,所述第二压按部件70设置于将后述的短管61安装于升降搬送单元D的安装夹具E,并且该螺栓26的末端部26a构成为相对于形成于第二压按部件70的螺栓插通孔70c进行插通引导的尖锥状的插通引导部。另外,如图2所示,借助第一压按夹具C1的按入螺母28而得到的阀盖4的最大按压移动量被设定为,在锁定部件7A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和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内侧卡合凹部7C地卡合的锁定状态下,能够对形成于连结外嵌部2A的上端面2g和阀盖4的阀盖主体4B的下表面之间的垫片8进行压缩的间隙的尺寸。借助由第一压按夹具C1的按入螺母28进行的拧入操作,在垫片8在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锥面4a和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锥面2f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抵消或减轻由垫片8的作用于锁定部件7A的弹性恢复力而产生的拔插阻力。而且,此时,如图9所示,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的下端缘位于比上侧基础部件16的第二嵌合凹部16B的底面16c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显现至外部的锁定部件7A的外侧面形成为具备沿连结外嵌部2A的短边方向的部分和沿长边方向的部分的扁平U字状或コ字状的易把持形状,因此能够以较轻的操作力将锁定部件7A切实、顺畅地拔出。[3]图10~图12表示:在附件B的第一附件B1的上侧基础部件16上以水密状态安装圆筒状的第二附件B2的工序,所述圆筒状的第二附件B2的工序具备能够围绕阀盖4的整周的高度,即比从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上表面到阀棒5的旋转操作部5a的上端为止的高度更大的高度;第二压按工序,在所述第二压按工序中,在该第二附件B2的安装后,借助设置于该第二附件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压按单元C的第二压按夹具C2将阀盖4向阀箱2侧以推压状态按压固定;以及在借助该第二压按夹具C2进行的按压固定结束后、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C1的按入螺母28进行的按压固定的工序。这样从第一压按夹具C1过渡至第二压按夹具C2,但借助压按单元C进行的阀盖4的按压固定继续进行。在形成于构成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下端部的连结凸缘31上,在与形成于上侧基础部件16的第五螺栓插通孔16b对应的部位处形成有第六螺栓插通孔31a,并且,在形成于连结凸缘31的下表面的环状脚部31A的密封装配槽31b上,装配有作为密封件的一例的O形环33,所述O形环33借助由插通至第五螺栓插通孔16b以及第六螺栓插通孔31a的第四紧固单元32的螺栓32A、螺母32B进行的拧紧固定操作,使上侧基础部件16的上表面和连结凸缘31的下表面之间为水密状态。压按单元C的第二压按夹具C2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在圆筒壳体30的周向多个部位(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部位)处,将与圆筒壳体3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螺纹筒35以其螺纹轴芯位于经过压按部件21的上表面或其附近的水平轴芯上的状态固接,且在各螺纹筒35上螺纹接合按入螺栓36,所述按入螺栓36具备从水平方向与形成于压按部件2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的锥面21f抵接的锥状压按面36a。而且,在借助第二压按夹具C2的多根按入螺栓36的拧入操作将阀盖4向阀箱2侧按压固定的状态下,即使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C1的按入螺母28产生的按压力,夹装在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锥面4a和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锥面2f之间的垫片8也维持为被压缩的水密状态。因此,如图12所示,借助第二压按夹具C2进行的按压固定操作结束后,从圆筒壳体30的上部开口对由第一压按夹具C1的按入螺母28进行的按压固定进行解除操作。[4]图13表示外壳安装工序,在所述外壳安装工序中,在附件B的第二附件B2上,以水密状态安装作业用开闭阀V2以及具备与阀盖4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D的作业外壳H,由此,对闸阀V1的作业对象部位水密地进行密封。在作业用开闭阀V2的阀壳40中的从上方以外嵌状态装配于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嵌合装配筒部40A的内表面,一体地形成有从上方抵接于圆筒壳体30的上端面的嵌合位置限制用环状突起40a,并且如图13所示,在阀壳40的嵌合装配筒部40A的周向多个部位处,螺纹接合有吸引螺栓41,所述吸引螺栓41具备相对于在圆筒壳体30的外周面的上端部突出形成的环状突起30a的下侧锥面30b从水平方向抵接的锥状压按面41a。另外,构成为,在由阀壳40的嵌合装配筒部40A的内表面和嵌合位置限制用环状突起40a形成的内角部与圆筒壳体30的环状突起30a的上侧锥面30c的对置面之间,装配作为密封件的一例的O形环(未图示),借助吸引螺栓41的紧固操作,在将O形环压缩为水密状态的同时将阀壳40的嵌合位置限制用环状突起40a吸引固定于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上端面。作业外壳H由作业外壳主体43和顶盖45构成,所述作业外壳主体43具备下侧连结凸缘43A,所述下侧连结凸缘43A借助第五紧固单元42的螺栓42A以及螺母42B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于阀壳40的上侧连结凸缘40B,所述顶盖45借助第六紧固单元44的螺栓44A以及螺母44B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于该作业外壳主体43的上侧凸缘43B。在作业外壳主体43内形成有能够收纳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的容纳空间S。为了构成升降搬送单元D,在设置于作业外壳H的顶盖45的中心部的筒状的轴支承部50上,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贯通支承有升降轴52,在该升降轴52的下端部,设置有连结部51,所述连结部51以能够拆装的状态螺纹接合连结于压按部件21的被连结部21d,并且,在升降轴52的上端部设置有吊环53,所述吊环53用于由起重机等使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上升移动至作业外壳主体43的容纳空间S内,或者用于由起重机等将收纳有阀盖4的作业外壳主体43悬挂搬送至既定部位。另外,为将具备后述的内塞(中栓)60的短管61安装于阀箱2,在由螺母54拧紧固定于升降轴52的上侧部的升降工作杆55的两端部和以与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状态形成于轴支承部50的上端部的安装板部56的两端部之间,设置有使处于作业外壳主体43的容纳空间S内的既定容纳位置的短管61抵抗水压而下降的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57。该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57由长螺栓57A、第一螺母57B和第二螺母57C构成,所述长螺栓57A跨轴支承部50的安装板部56的两端部和升降工作杆55的两端部地插通,所述第一螺母57B以与安装板部56的两端部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螺纹接合于各长螺栓57A,所述第二螺母57C以与升降工作杆55的两端部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螺纹接合于各长螺栓57A。在该外壳安装工序中,借助第二压按夹具C2的多根按入螺栓36的拧入操作,使阀盖4处于按压固定于阀箱2侧的状态。此外,如图13所示,借助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57的第二螺母57C的拧入操作,能够将阀盖4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2侧。[5]图14表示:在解除借助压按单元C的第二压按夹具C2进行的阀盖4的按压固定、并由升降搬送单元D将阀盖4取出至作业外壳H的容纳空间S内后,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V2的阀体39进行闭阀操作的工序;以及将被取出至作业外壳H的容纳空间S内的阀盖4撤去的工序。具体来说,对第二压按夹具C2的多根按入螺栓36进行松弛操作,使各按入螺栓36的锥状压按面36a从形成于压按部件2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的锥面21f向径向外方侧脱离。此外,在解除借助压按单元C的第二压按夹具C2进行的阀盖4的按压固定时,借助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57的第二螺母57C的拧入操作,阀盖4以水密状态被按压固定于阀箱2侧。之后,在用与升降搬送单元D的升降轴52连结的起重机等使嵌合装配于阀箱2的阀盖4上升移动至作业外壳主体43的容纳空间S内的既定容纳位置后,对作业用开闭阀V2的阀体39进行闭阀操作。在撤去被取出至作业外壳H的容纳空间S内的阀盖4的工序中,撤去对阀壳40的上侧连结凸缘40B和作业外壳主体43的下侧连结凸缘43A进行固定连结的第五紧固单元42的螺栓42A以及螺母42B,用起重机等将具备被拆下的阀盖4以及升降搬送单元D的作业外壳主体43悬挂搬送至既定撤去位置并撤去。[6]图15表示下述工序,在与阀箱2的存在位置不同的作业地点,在作业外壳H的作业外壳主体43的升降搬送单元D上,安装在相对于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3能够连通的流路61a上拆装自如地装配有内塞60的短管61,将安装有该短管61的作业外壳主体43用起重机等悬挂搬送至阀壳40的既定位置,将该作业外壳主体43的下侧连结凸缘43A和阀壳40的上侧连结凸缘40B借助第五紧固单元42的螺栓42A以及螺母42B紧固固定,且将作业外壳主体43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于阀壳40。在升降搬送单元D的升降轴52上的连结部51和短管61之间,设置有安装夹具E,所述安装夹具E用于使用压按单元C的第一压按夹具C1以及第二压按夹具C2、将从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3被内嵌的短管61的被连结部即连结内嵌部61A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部即连结外嵌部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如图16、图17所示,短管61构成为,在具有与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大致相同的功能的连结内嵌部61A的上端部,一体形成能够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上端面2g抵接的大致相似形状的连结凸缘部61B。在该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与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被插入的锁定部件7A卡合的内侧卡合凹部(内侧被卡合部)61C。该内侧卡合凹部61C构成为,将供锁定部件7A的中心锁定板部7Aa卡合的中心卡合槽部61Ca和供锁定部件7A的两侧锁定板部7Ab卡合的侧卡合槽部61Cb连通形成为コ字状。另外,在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下端部侧形成有锥面61b和密封装配槽61c,所述锥面61b与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内周面2a的内侧阶梯部2b处形成的锥面2f对面,且斜度相同或大致相同,所述密封装配槽61c与该锥面61b的上端连续,并且,在密封装配槽61c上,装配有作为环状密封件的一例的垫片63,所述垫片63在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对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进行嵌合操作至既定嵌合装配位置时,在两锥面2f、61b之间被压缩直至使两锥面2f、61b之间呈水密的状态。而且,在锁定部件7A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和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内侧卡合凹部61C地被卡合的锁定状态下,处于垫片63在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锥面61b和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锥面2f之间被压缩至水密状态的状态,因此该垫片6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为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拔插阻力),锁定部件7A被维持为锁定状态。在拔出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件7A时,在压缩垫片63的一侧将短管61按压至阀箱2侧,需要抵消或减轻由垫片63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因此,即使在锁定状态下,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上端面2g和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的下表面之间,也形成有允许短管61向抵消或减轻由垫片63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的一侧即垫片63的压缩侧按压移动的间隙。在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上,螺纹接合固定有用于借助螺母64的紧固操作将安装夹具E的连结凸缘部71或后述的第二短管77的下侧凸缘部77A选择性地固定连结的多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根)螺栓65,并且,如图16、图21、图26所示,在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的上表面上的流路61a的开口周缘处,与形成于安装夹具E的连结凸缘部71的下表面的嵌合凹部(定位用的被嵌合部)71b或后述的第二短管77的流路77b的下端开口部(构成为兼用作定位用的被嵌合部)嵌合,由此一体形成有一对圆弧状的台座部(定位用的嵌合部)61d,所述一对圆弧状的台座部61d阻止短管61与安装夹具E的连结凸缘部71或第二短管77的下侧凸缘部77A的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由该短管61的流路61a的上端部构成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上连通形成有槽状的拆装通路61f和周槽状的卡止通路61g,在所述槽状的拆装通路61f中,在将该栓装配口61D密封(止水)的内塞60的外周面60a的周向两个部位处突出形成的卡止部60A从管轴芯方向卡脱自如,所述周槽状的卡止通路61g借助在卡止部60A位于该拆装通路61f的卡入位置的状态下的内塞60的旋转操作来接抵阻止卡止部60A在管轴芯方向上的拔出移动。借助在内塞60的周向二个部位处形成的卡止部60A、在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上形成的拆装通路61f及卡止通路61g,构成相对于短管61借助旋转操作对内塞60进行拆装的卡销机构。另外,如图18所示,在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开口周缘部且在卡止通路61g和拆装通路61f的边界相接位置,形成有装配孔69,所述装配孔69装配有对处于卡止通路61g的卡合操作位置的内塞60的卡止部60A向拆装通路61f侧的旋转进行接抵阻止的销、带六角孔螺栓等旋转限制部件68。在前述内塞60的外周面60a的末端部形成有越靠下方侧直径越小的装配引导用的锥引导面60b,在位于该锥引导面60b和卡止部60A之间的平行外周面部分上形成有装配O形环(密封件的一例)66的密封装配槽,所述O形环66将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和内塞60的外周面60a之间密封为水密状态,并且,在内塞60的中心部形成有与在用于回收后述的内塞60的操作轴75的末端形成的阳螺纹部75a螺纹接合连结的螺纹孔60c。另外,安装夹具E构成为,在具有和压按部件21相同的功能的第二压按部件70的下表面一体形成具备与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相同轮廓形状的连结凸缘部71的筒状部件72。在第二压按部件70的中心部,形成有拆装自如地连结于升降搬送单元D侧的连结部51的被连结部70a,在第二压按部件70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形成有锥面70b,所述锥面70b从水平方向与第二压按夹具C2的按入螺栓36的锥状压按面36a抵接,由此用于将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另外,如图16所示,在第二压按部件70上,形成有与第一压按夹具C1的螺栓26相对的螺栓插通孔70c,并且在连结凸缘部71上,形成有与短管61的螺栓65相对的螺栓插通孔71a。进而,如图10、图11、图16所示,在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内周面的经过中心的径向的两个部位和安装夹具E的第二压按部件70的外周缘的经过中心的径向的两个部位的相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凸状的卡合部73和凹状的被卡合部74,所述凸状的卡合部73和凹状的被卡合部74仅在借助升降搬送单元D下降的安装夹具E以及短管61处于设定姿势时才从上下方向卡合,且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将第二压按部件70向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内移入引导。而且,在用升降搬送单元D将短管61向阀箱2侧送入时,仅在借助升降搬送单元D下降的安装夹具E以及短管61处于设定姿势时,设置于第二压按部件70和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内周面的相对置的部位的卡合部73和被卡合部74才从上下方向卡合,并能够将第二压按部件7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在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内移入引导,因此能够将短管61以设定连结姿势准确、顺畅地装配至阀箱2。[7]图19表示下述工序,对作业用开闭阀V2的阀体39进行开阀操作,借助升降搬送单元D将短管61装配于阀箱2,借助设置于附件B的第二附件B2的第二压按夹具C2,将短管61相对于阀箱2按压固定为密封状态。详细来说,表示下述工序,在对作业用开闭阀V2的阀体39进行开阀操作后,对升降搬送单元D的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57的第二螺母57C进行拧入操作,使处于作业外壳H的容纳空间S内的短管61与升降轴52一体地向阀箱2侧下降,并将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嵌合连接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此时,将第一压按夹具C1的螺栓26的末端部26a形成为尖锥状的插通引导部,所以在用升降搬送单元D将短管61向阀箱2侧送入时,借助螺栓26的插通引导部与第二压按部件70的螺栓插通孔70c的卡合,能够将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以设定连结姿势顺畅地嵌合装配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接下来,若在圆筒壳体30的外部,将第二压按夹具C2的按入螺栓36向径向内方侧进行螺纹接合操作,则该按入螺栓36的锥状压按面36a从水平方向与形成于第二压按部件70的外周缘部的锥面70b抵接,从而能够将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8]图20、图21表示下述工序,从附件B撤去作业用开闭阀V2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D的作业外壳H,借助设置于附件B的第一附件B1的第一压按夹具C1,将短管61相对于阀箱2按压固定为密封状态后,解除借助第二压按夹具C2的按入螺栓36进行的短管61的按压固定。详细来说,对设置于作业用开闭阀V2的阀壳40的嵌合装配筒部40A的吸引螺栓41从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上的环状突起30a的下侧锥面30b向朝径向外方侧脱离的固定解除位置进行螺纹接合操作,从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将作业外壳H用起重机等悬挂搬送至既定撤去位置并撤去。接下来,经过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的上侧开口将按入螺母28螺纹接合于第一压按夹具C1的螺栓26,对该按入螺母28用套筒扳手等工具进行紧固操作,将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相对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在该状态下,对第二压按夹具C2的按入螺栓36从形成于第二压按部件70的外周缘部的锥面70b向径向朝外方侧脱离的固定解除位置进行螺纹接合操作,解除由第二压按夹具C2进行的固定。[9]图21、图22表示下述工序,借助第二连结单元67将被压按单元C的第一压按夹具C1经由安装夹具E按压固定的短管61和阀箱2固定连结为密封状态后,将具备压按单元C的附件B从阀箱2撤去。第二连结单元67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利用锁定单元7的构成要素中的俯视大致コ字状地形成的板状的锁定部件7A、以及贯通形成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的外侧卡合孔(外侧被卡合部)7B,在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的外侧面上,形成与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被插入的锁定部件7A卡合的内侧卡合凹部(内侧被卡合部)61C。而且,如图21、图22所示,在锁定部件7A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和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内侧卡合凹部61C地卡合的锁定状态下,处于垫片63在短管61的连结内嵌部61A的锥面61b和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锥面2f之间被压缩至水密状态(密封状态)的状态,因此该垫片6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为锁定部件7A的拔出阻力(拔插阻力),锁定部件7A被维持为锁定状态。在将附件B从阀箱2撤去的工序中,对将第一附件B1的下侧基础部件15和上侧基础部件16固定连结的第二紧固单元17的螺栓17A进行固定解除,撤去位于比阀箱2的突起部9靠上方侧的位置的上侧基础部件16、第二附件B2的圆筒壳体30、以及安装夹具E等。位于比阀箱2的突起部9靠下方侧的位置的下侧基础部件15对将其两个分割下侧板部15A彼此固定连结的第三紧固单元18的螺栓18A以及螺母18B进行固定解除并撤去。[10]在该状态下借助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进行的施工完成。在附件B的撤去结束时或之后,在产生在短管61上设置维修阀V3以及空气阀V4的需要的情况下,以接下来的顺序进行设置施工。[11]图23表示在将短管61的流路61a以水密状态封闭的内塞60上安装操作轴75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内塞60的螺纹孔60c上螺纹接合形成于操作轴75的末端的阳螺纹部75a,并且用预先螺纹接合于该阳螺纹部75a的锁定螺母76紧固固定至防松状态,构成为操作轴75的旋转操作力以及轴向的拉出操作力切实地被传递至内塞60的一体状态。[12]图24表示:在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于短管61的第二短管77上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维修阀V3的工序,所述维修阀V3具备贯通形成有内塞60能够通过的流路80a的球状阀体80A;以及在该维修阀V3上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能够收纳内塞60的作业壳体78的工序。如图16、图24所示,第二短管77构成为,将下侧凸缘部77A、短管部77B以及上侧凸缘部77C一体形成,所述下侧凸缘部77A形成有与短管61的螺栓65相对的螺栓插通孔77a,所述短管部77B具备内塞60能够通过的流路77b,所述上侧凸缘部77C形成有用于借助第七紧固单元81的螺栓81A以及螺母81B固定连结于维修阀V3的下侧凸缘部80B的螺栓插通孔77d。作业壳体78的下侧凸缘部78A被第八紧固单元82的螺栓82A固定连结至维修阀V3的上侧凸缘部80C,并且在作业壳体78的顶板78B上,操作轴75旋转操作及在轴向上滑动操作自如地以水密状态被贯通。在从作业壳体78的顶板78B突出的操作轴75的上端部上,拆装自如地安装有操作把手83。另外,在该状态下,在内塞60的周向两个部位处突出形成的卡止部60A以防拔状态卡合位于卡止通路61g内,所述卡止通路61g形成于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在该状态下,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和内塞60的外周面60a之间用O形环66密封为水密状态。[13]图25表示下述工序,借助与短管61的内塞60连结的操作轴75,将内塞60从短管61拆下,并且将该被拆下的内塞60经过被开阀操作的维修阀V3而回收至作业壳体78的收纳空间S1内。具体来说,对操作轴75进行旋转操作,使位于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上的卡止通路61g内的内塞60的两卡止部60A移动至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上的拆装通路61f,若以该状态沿轴向对操作轴75进行拉出操作,则内塞60的两卡止部60A沿拆装通路61f移动而从短管61拔出至第二短管77的流路77b内,并经过维修阀V3的流路80a而被回收至作业壳体78的收纳空间S1内。[14]图26表示在对维修阀V3进行闭阀操作并将回收有内塞60的作业壳体78撤去后、在维修阀V3上设置空气阀V4的工序。详细来说,对将维修阀V3的上侧凸缘部80C和作业壳体78的下侧凸缘部78A固定连结的第八紧固单元82的螺栓82A进行固定解除操作,在将回收有内塞60的作业壳体78撤去后,在维修阀V3的上侧凸缘部80C上,借助第八紧固单元82的螺栓82A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空气阀V4的连结凸缘部84。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压按部件21和第二压按部件70构成为不同的形状,但也可以将压按部件21和第二压按部件70形成为相同形状,由该压按部件21兼用构成第二压按部件70。〔第二实施方式〕图27、图28表示下述闸阀V5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所述闸阀V5由第九紧固单元90的螺栓90A以及螺母90B构成将阀盖4相对于阀箱2拆装自如地固定连结的连结单元。闸阀V5在突出形成于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3(未图示)的开口周缘部的第一连结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2F上形成有螺栓插通孔,在相对于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能够从上下方向接合的阀盖4侧的第二连结部4F上也形成有螺栓插通孔,借助插通于两螺栓插通孔的螺栓90A和螺母90B的紧固操作,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和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在该闸阀V5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在以围绕阀盖4的外周侧的状态拆装自如地被固定于阀箱2的附件(阀盖撤去用附件的一例)B上,虽未图示,但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安装作业用开闭阀V2以及具备与阀盖4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D的作业外壳H,将闸阀V5的作业对象部位密封,并以不断水状态将阀盖4从阀箱2撤去后,在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上以水密状态装配具备内塞60的短管61。装配于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的短管61借助构成为兼用作第二连结单元的第九紧固单元90的螺栓90A以及螺母90B,相对于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闸阀V5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附件B在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中的比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环状突出部位上,以下述状态被固定连结:在该状态中,该附件B至少围绕包含第二连结部4F的阀盖4的一部分,详细来说围绕从第一连结部2F的上表面到阀棒5的旋转操作部5a的上下中间相接位置为止的范围。该附件B由分割构造的下侧安装框件92、筒壳状的上侧安装框件93和第十紧固单元94构成,所述分割构造的下侧安装框件92从第一连结部2F的环状突出部位的下方侧附靠,所述筒壳状的上侧安装框件93从第一连结部2F的环状突出部位的上方侧附靠,所述第十紧固单元94在使该两安装框件92、93相互吸引的同时紧固从而将其夹持固定于第一连结部2F。第十紧固单元94由形成于上侧安装框件93的下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的螺纹孔(未图示)、以及经过形成于下侧安装框件92的螺栓插通孔(未图示)而从下方侧螺纹接合于上侧安装框件93的螺纹孔的螺栓94A构成。借助设置于附件B的上侧安装框件93的压按单元C,经由拆装自如地被装配于阀盖4的第三压按部件95,将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在借助该压按单元C进行按压固定时,撤去将第一连结部2F和第二连结部4F固定连结的第九紧固单元90的螺栓90A以及螺母90B。另外,借助装配在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和形成于阀箱2的纵向阀箱部2D的外表面的环状的突起部2G之间的推压止水单元F,使第一连结部2F的各螺栓插通孔从下表面侧以推压状态止水。第三压按部件95由压按罩部95A、环状的锷部95B和被连结部95C构成,所述压按罩部95A以从上方抵接于阀盖4的轴支承部4C的状态被外装,所述环状的锷部95B以抵接于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的上表面的状态连续设置于压按罩部95A的下端,所述被连结部95C是具有允许阀棒5的旋转操作部5a的突出的内径的螺纹筒状,并且,拆装自如地螺纹接合连结于升降搬送单元D侧的连结部51(未图示)的阴螺纹,所述升降搬送单元D对阀体6(未图示)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等进行升降搬送。在第三压按部件95的压按罩部95A的周壁部的周向多个部位处,设置有作为拧紧固定单元的一例的紧定螺纹件96,所述紧定螺纹件96抵抗由升降搬送单元D悬挂的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的负载而将第三压按部件95的压按罩部95A和阀盖4的轴支承部4C拧紧固定。压按单元C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在上侧安装框件93的上下中间部的周向多个部位(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部位)处,将与上侧安装框件93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螺纹筒97以其螺纹轴芯位于经过第三压按部件95的锷部95B的上表面或其附近的水平轴芯上的状态固接,在各螺纹筒97上,螺纹接合按入螺栓98,所述按入螺栓98具备从水平方向与形成于第三压按部件95的锷部95B的上表面侧的外周缘部的锥面抵接的锥状压按面98a。而且,若对压按单元C的多根按入螺栓98进行旋进操作,则在各按入螺栓98的锥状压按面98a与第三压按部件95的锷部95B的锥面的抵接部位处,将第三压按部件95向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侧强力地推压,进而,该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将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强力地推压,因此在借助该压按单元C强力地按压固定的状态下,即使解除由第九紧固单元90的螺栓90A以及螺母90B产生的按压力,也能够将夹装在阀盖4的第二连结部4F和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之间的垫片(未图示)切实地维持为被压缩的水密状态。在第九紧固单元90的撤去后被安装的推压止水单元F具备:被夹持固定于阀箱2的突起部2E的分割构造的夹持环100;与该夹持环100相同的分割构造的止水推压环101;以及螺纹接合于止水推压环101中的与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的螺栓插通孔对应的部位且能够卡入各螺栓插通孔的止水操作螺栓102,该推压止水单元F构成为,以将各止水操作螺栓102的头部102a载置于夹持环100的上表面的状态将各止水操作螺栓102向推压侧旋转操作,由此使止水推压环101的上表面压接于阀箱2的第一连结部2F的下表面。〔第三实施方式〕如图26所示,在经由短管61以及第二短管77而在阀箱2上设置有维修阀V3和空气阀V4的水道配管系统中,将空气阀V4以及维修阀V3以不断水状态撤去,在产生将嵌合装配于阀箱2的阀体装配口部3的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用内塞60闭塞为水密状态的需要的情况下,执行具备以下工序[15]~[19]的阀撤去施工方法。[15]对维修阀V3进行闭阀操作而将空气阀V4撤去的工序。在该撤去工序中,撤去将维修阀V3的上侧凸缘部80C和空气阀V4的连结凸缘部84固定连结的第八紧固单元82的螺栓82A。[16]为下述工序:如图25所示,将旋转操作及轴向滑动操作自如的操作轴75贯穿设置于维修阀V3,并且,安装作业壳体78,所述作业壳体78在位于收纳空间S1内的操作轴75的末端装配有内塞60。在该工序中,在内塞60的螺纹孔60c中将形成于操作轴75的末端的阳螺纹部75a螺纹接合,并且将维修阀V3的上侧凸缘部80C和作业壳体78的下侧凸缘部78A用第八紧固单元82的螺栓82A固定连结为水密状态。[17]为下述工序:如图24所示,对维修阀V3进行开阀操作,对操作轴75进行操作以将作业壳体78的收纳空间S1内的内塞60装配于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在该工序中,沿轴向对操作轴75进行压入操作,使内塞60的两卡止部60A卡入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上的拆装通路61f,在该拆装通路61f的与卡止通路61g对应的位置处,对操作轴75进行旋转操作而使内塞60的两卡止部60A从拆装通路61f过渡至卡止通路61g,从而以水密状态将内塞60卡合装配于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18]为下述工序:如图23所示,从短管61撤去第二短管77、维修阀V3、以及作业壳体78。在该工序中,将安装于操作轴75的上端部的操作把手83撤去,将第二短管77、维修阀V3、以及作业壳体78一起撤去,或者,从作业壳体78依次撤去。[19]为下述工序:如图23、图22所示,对操作轴75的锁定螺母76进行松弛操作,解除操作轴75的末端的阳螺纹部75a与内塞60的螺纹孔60c的螺纹接合连结,从内塞60撤去操作轴75。此外,在短管61上与需要相应地用螺栓以水密状态固定装配覆盖其栓装配口61D上的内塞60的外方侧的盖体。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经由第二短管77在短管61上固定连结维修阀V3的情况的阀撤去施工方法进行了说明,但该阀撤去施工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在短管61上直接固定连结维修阀V3的情况,或者,经由短管61或被固定连结于该短管61的第二短管77而仅固定连结维修阀V3的情况。另外在撤去被固定连结于短管61的第二短管77、维修阀V3、以及空气阀V4后,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第一实施方式的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并在阀箱2上以不断水状态装配阀体6以及具备阀棒5的阀盖4,构筑新的闸阀V1。进而,在下述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上述的阀撤去方法:在闸阀V1的阀箱2以外的流体设备、例如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有前述短管61的半T字接头等流体设备中,经由前述短管61或被固定连结于该短管61的第二短管77固定连结有维修阀V3。〔第四实施方式〕图29~图31表示闸阀V6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在所述闸阀V6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闸阀V1在若干结构上不同的闸阀V6,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件B在若干结构上不同的附件200B来撤去该闸阀V6的阀盖204。闸阀V6基本上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闸阀V1相同结构的阀箱202、阀体装配口部203、阀盖204、阀棒205、阀体206,并且具备锁定单元207,该锁定单元207作为将阀箱202和阀盖204拆装自如地固定连结的连结单元的一例,具有相对于构成阀箱202与阀盖204的嵌合连结部200A的阀箱202侧的连结外嵌部(连结部)202A和阀盖204侧的连结内嵌部(被连结部)204A从横外方拔插自如的一对锁定部件207A,并且,在将锁定部件207A插入的卡合状态下以水密状态将阀箱202和阀盖204固定连结。另外,在闸阀V6的阀箱202的外表面(外周面)上,形成有纵剖视为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卡止台阶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209。即,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外表面遍及整周地比纵向阀箱部202D朝外方侧突出形成,连结外嵌部202A的下端侧外方部形成为沿大致水平方向以及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卡止台阶部209。因此,环状卡止台阶部209形成于连结外嵌部202A的外表面的比锁定部件207A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下端部位。此外,第四实施方式中,在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外表面上,没有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9,连结外嵌部202A的外表面形成为纵剖视为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图29表示下述工序,在附件安装工序中,在一体形成于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下端部位的环状卡止台阶部209上,以允许锁定部件207A的拔插操作的状态将构成附件200B的下部侧的第一附件200B1以从下方侧推压的状态进行固定,所述附件安装工序为在阀箱202上能够拆装地外装固定将阀盖204的外周侧围绕的附件200B的工序。该附件200B具备环状的第一附件200B1和环状的第二附件200B2,所述环状的第一附件200B1相对于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上的环状卡止台阶部209从下方侧以推压状态能够拆装地被附靠固定,且是分割构造,所述环状的第二附件200B2以围绕阀盖204的外周侧的状态能够拆装地被固定连结于第一附件200B1。在第一附件200B1上设置有压按单元200C,所述压按单元200C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204的压按部件221而将阀盖204的连结内嵌部204A相对于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此外,压按单元200C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按单元C的结构大致相同,在后进行描述,具备被装备于第一附件200B1侧的第一压按夹具200C1和被装备于第二附件200B2侧的第二压按夹具200C2。第一附件200B1一体地具备:在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短边方向中央位置处被一分为二的俯视呈大致半圆形的分割板部215A;以及从各分割板部215A的两端部向下方侧突出设置的连结板部215B。在各分割板部215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215D,所述嵌合凹部215D嵌合于遍及连结外嵌部202A的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一侧的长边部分和两短边部分的一半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半区域,构成为,在该嵌合凹部215D的底面215d以及与之连续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215a抵接于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的状态下,阻止两分割板部215A和环状卡止台阶部209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另外,各分割板部215A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内周面215b构成为,沿阀箱202的纵向阀箱部202D的外周面抵接或贴近。在第一附件200B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环状嵌合槽部216B,所述环状嵌合槽部216B供环状脚部231A嵌合,并阻止第一附件200B1和第二附件200B2的连结凸缘23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环状脚部231A在第二附件200B2的连结凸缘231的下表面的外周端部处向下方侧突出形成。在第一附件200B1的嵌合凹部215D的底面215d上,在与阀箱202的卡止台阶部209的下表面对应的位置处,装配有环状的密封衬垫219,所述环状的密封衬垫219使第一附件200B1的该底面215d和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下表面之间为水密状态。在第一附件200B1的各分割板部215A的下表面且与嵌合凹部215D的两拐角部(两角部)的外方侧对应的各部位处,形成有装配阴螺纹孔251(在各分割板部215A上各有2个),在所述装配阴螺纹孔251中,后述的两螺纹栓250的一端侧能够从下方侧螺纹接合。第一附件200B1具备一对板状反力承受部件252,所述一对板状反力承受部件252在纵向阀箱部202D和连结凸缘202B之间的横向阀箱部202C的外周面上,以相对于该横向阀箱部202C的横截面平行的状态被从上方侧装配。各板状反力承受部件252具备圆弧状下表面252a、贯通孔252b、两螺纹栓250和按压螺母254,所述圆弧状下表面252a相对于该横向阀箱部202C的外周面经由弹性部件253而抵接,所述贯通孔252b在比该圆弧状下表面252a靠端部侧的位置处,形成于各板状反力承受部件252的两端部,所述两螺纹栓250在该贯通孔252b中插通自如,所述按压螺母254与插通于贯通孔252b的两螺纹栓250螺纹接合自如。在该第一附件200B1的安装工序中,将各反力承受部件252以下述状态进行装配:经由弹性部件253而使圆弧状下表面252a抵接于纵向阀箱部202D和连结凸缘202B之间的横向阀箱部202C的各个外周面。然后,以使两螺纹栓250的一端侧螺纹接合于形成于各分割板部215A的下表面的各装配阴螺纹孔251、使按压螺母254螺纹接合于另一端侧的状态,相对于一体形成于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环状的环状卡止台阶部209,从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短边方向(水道管1的管轴芯方向)对两分割板部215A进行装配操作,使各分割板部215A的嵌合凹部215D的底面215d以及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215a抵接于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此时,构成为在嵌合凹部215D的底面215d和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下表面之间装配有密封衬垫219从而能够维持水密状态,另外,将螺纹接合于装配阴螺纹孔251的两螺纹栓250的另一端侧(比按压螺母254螺纹接合的部位靠下方侧)插通至各反力承受部件252的贯通孔252b。此外,只要能够将各部件切实地装配,各反力承受部件252、两螺纹栓250、按压螺母254、分割板部215A的装配顺序并不限于该装配顺序,也可以适当变更。在将以该状态相对置的两连结板部215B彼此以在两连结板部215B的接合面之间隔着密封衬垫215E的状态用第三紧固单元218的螺栓218A以及螺母218B紧固固定后,对螺纹接合于两螺纹栓250的按压螺母254向按压侧(向按压螺母254和两连结板部215B相对地离开的一侧)进行螺纹接合操作,按压螺母254的下表面抵接于各反力承受部件252的上表面,并且,进行紧固固定直到各连结板部215B的嵌合凹部215D的底面215d经由密封衬垫219以水密状态被切实地推压固定于环状卡止台阶部209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紧固单元218插通至形成于该连结板部215B的第二螺栓插通孔215f。接下来,图30以及图31表示第一压按工序和锁定解除工序,在所述第一压按工序中,借助设置于附件200B的第一附件200B1的第一压按夹具200C1,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204的压按部件221将阀盖204相对于阀箱202吸引并按压,由此将设置于该阀盖204的连结内嵌部204A和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之间的垫片208维持为水密状态,在所述锁定解除工序中,在由垫片2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出阻力被抵消或减轻的状态下将锁定单元207的锁定部件207A拔出,从而解除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和阀盖204的连结内嵌部204A的固定连结。第一压按夹具200C1在各分割板部215A的上表面的嵌合凹部215D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侧肋处,将形成有阴螺纹的一对第一螺纹筒225固接,在该两第一螺纹筒225上,用防松螺母227将插通于在压按部件221的圆周方向的2个部位上形成的第四螺栓插通孔221e的螺栓226螺纹接合固定,并且在各螺栓226的上部螺纹接合有按入螺母228,所述按入螺母228随着在抵接于压按部件22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的拧入操作而将阀盖204按压固定于阀箱202侧。借助由第一压按夹具200C1的按入螺母228进行的拧入操作,在垫片208在阀盖204的连结内嵌部204A的锥面(未图示)和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锥面(未图示)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抵消或减轻由作用于锁定部件207A的垫片2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插阻力。然后,在该状态下,拔出锁定部件207A并解除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和阀盖204的连结内嵌部204A的固定连结。接下来,图31表示:在附件B的第一附件200B1上以水密状态安装圆筒状的第二附件200B2的工序,所述圆筒状的第二附件200B2具备能够围绕阀盖204的整周的高度,即比从分割板部215A的上表面到阀棒205的旋转操作部205a的上端为止的高度更大的高度;第二压按工序,在所述第二压按工序中,在该第二附件200B2的安装后,用设置于该第二附件200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压按单元200C的第二压按夹具200C2将阀盖204以推压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202侧;以及在借助该第二压按夹具2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结束后、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200C1的按入螺母228进行的按压固定的工序。在形成于构成第二附件200B2的圆筒壳体230的下端部的连结凸缘231上,在与形成于分割板部215A的第五螺栓插通孔216b对应的部位处形成有第六螺栓插通孔231a,并且在第六螺栓插通孔231a的外周侧,形成有从该连结凸缘231的下表面的外周端部向下方侧突出形成的环状脚部231A。在第二附件200B2的环状脚部231A嵌合于第一附件200B1的环状嵌合槽部216B的状态下,借助由插通于第五螺栓插通孔216b以及第六螺栓插通孔231a的第四紧固单元232的螺栓232A、螺母232B进行的拧紧固定操作,第一附件200B1以及第二附件200B2经由O形环233而以水密状态被切实地固定。压按单元200C的第二压按夹具200C2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在圆筒壳体230的周向多个部位(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部位)处,将与圆筒壳体23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螺纹筒235以其螺纹轴芯位于经过压按部件221的上表面或其附近的水平轴芯上的状态固接,在各螺纹筒235上螺纹接合有按入螺栓236,所述按入螺栓236具备从水平方向抵接于形成于压按部件22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的锥面221f的锥状压按面236a。而且,在借助第二压按夹具200C2的多根按入螺栓236的拧入操作将阀盖204按压固定于阀箱202侧的状态下,即使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200C1的按入螺母228产生的按压力,夹装于阀盖204的连结内嵌部204A的锥面(未图示)和阀箱202的连结外嵌部202A的锥面(未图示)之间的垫片208也被维持为被压缩的水密状态。之后,虽未图示,但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由第二压按夹具2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操作结束后,从圆筒壳体230的上部开口对借助第一压按夹具200C1的按入螺母228进行的按压固定进行解除操作,然后,在附件200B的第二附件200B2上以水密状态安装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与阀盖204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将闸阀V6的作业对象部位密封,在将阀盖204以不断水状态从阀箱202撤去后,在阀箱202的阀体装配口部以水密状态装配具备内塞的短管。〔其他的实施方式〕(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周面的比锁定部件7A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下端部位,一体形成有能够将环状的附件B以夹持状态安装的环状的突起部9,但也可以在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周向上断续地形成该突起部9。(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前述锁定单元7的锁定部件7A形成为板状的コ字状,但并不限定于该构造,只要能够相对于形成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2A的外侧卡合孔7B和形成于阀盖4的连结内嵌部4A的内侧卡合凹部7C而对锁定部件7A进行拔插操作,也可以构成为任意的形状。(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以允许前述锁定部件7A的拔插操作的状态被安装于阀箱2的环状的附件B分体地构成为第一附件B1和第二附件B2,所述第一附件B1在阀箱2上的比锁定部件7A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处以水密状态被安装,所述第二附件B2以水密状态被安装于该第一附件B1,且至少围绕阀盖4的一部分的外周侧,但也可以将该第一附件B1和第二附件B2一体地构成。(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附件B的内部空间中对设置于第一附件B1的第一压按夹具C1进行操作,但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从第一附件B1的外部对第一压按夹具C1进行操作。(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前述阀盖4向阀箱2按压的压按单元C由设置于第一附件B1的第一压按夹具C1和设置于第二附件B2的第二压按夹具C2构成,但也可以由第一压按夹具C1或第二压按夹具C2的一个构成。(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借助由形成于内塞60的周向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的卡止部60A和形成于短管61的栓装配口61D的内周面61e的拆装通路61f以及卡止通路61g构成的卡销机构,相对于短管61拆装自如地构成内塞60,但并不限定于该卡销连结构造,也可以用螺纹连结构造、对夹连结构造、磁连结构造等相对于短管61拆装自如地构成内塞60。进而,也可以将设置于内塞60的弹性体以压缩的状态插入至短管61,利用该弹性体的弹性恢复力将内塞60相对于短管61以能够拆装的状态防拔装配。(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的连结位置(螺栓65的配置)和维修阀V3的下侧凸缘部80B的连结位置(螺栓插通孔的配置)不同,因此使用具备与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对应的下侧凸缘部77A以及与维修阀V3的下侧凸缘部80B对应的上侧凸缘部77C的第二短管77,但在短管61的连结凸缘部61B和维修阀V3的下侧凸缘部80B的连结方式吻合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短管77。(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备与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道管1相对的连结凸缘2B的凸缘接合式的闸阀V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至少一端部侧构成为接口或插口的闸阀V1。(9)前述阀箱2与阀盖4的嵌合连结部A的方式、附件B的方式、压按单元C的方式、外壳H的方式、升降搬送单元D的方式、作业用开闭阀V2的方式分别可以与各种条件相应地适当变更。(1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卡止台阶部采用了形成于阀箱2的外表面的突起部9和形成于阀箱202的外表面的环状卡止台阶部209,但只要是在阀箱的外表面允许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结构,就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卡止台阶部。〔第五实施方式〕图32~图34表示在作为构成流体配管系统的流体管的一例的水道配管系统的水道管301的中途被凸缘接合的闸阀V7。该闸阀V7具备:与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道管301连接的侧视大致倒T字状地构成的铸铁制的阀箱302;相对于在该阀箱302的上端部开口形成的阀体装配口部303从上方被嵌合连接的铸铁制的阀盖304;经由贯穿设置于该阀盖304的阀棒305而从阀箱302的阀体装配口部303拆装自如地装配的被施加有衬胶的阀体306;以及锁定单元307,所述锁定单元307具有一对锁定部件307A,并且在将该锁定部件307A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阀箱302和阀盖304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所述一对锁定部件307A相对于构成阀箱302与阀盖304的嵌合连结部300A的阀箱302侧的连结外嵌部302A和阀盖304侧的连结内嵌部304A从横外方拔插自如。阀箱302由横向阀箱部302C和纵向阀箱部302D构成,所述横向阀箱部302C具备被作为第一紧固单元310的一例的螺栓310A以及螺母310B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于两水道管301的连结凸缘301A的一对连结凸缘302B,且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纵向阀箱部302D在相对于该横向阀箱部302C的流路轴芯方向中央部正交的方向上一体形成,且横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圆角长方形)。在阀箱30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滑动引导部302e和阀座,所述滑动引导部302e将螺纹接合于阀棒305的螺纹轴部的阀体306以不能旋转的状态向流路开放位置(开阀位置)和流路切断位置(闭阀位置)滑动引导,所述阀座与借助形成于阀棒305的上端部的角轴状的旋转操作部305a的旋转操作而移动至流路切断位置的阀体306的衬胶部306a接触。另外,在纵向阀箱部302D的上端侧周壁部,一体形成有环状的连结外嵌部302A,该环状的连结外嵌部302A形成阀体装配口部303,且横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圆角长方形)。该连结外嵌部302A构成为,至少具有和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嵌合深度相当的阀体装配方向上的长度,并且直径比纵向阀箱部302D的内周面大,且板厚也比纵向阀箱部302D更厚,在该连结外嵌部302A的内周面302a的作为与纵向阀箱部302D的内周面302d的边界侧的内侧相当部位上形成有密封部构成用的阶梯部302b。在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周面的比锁定部件307A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下端部位上,以和连结外嵌部302A的上端面302g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姿势一体形成有能够以夹持状态安装后述的环状的安装基件B的环状的突起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309,并且该突起部309的板厚构成为与连结外嵌部302A的板厚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厚度。在阀盖304上,具备板状的阀盖主体304B、筒状的连结内嵌部304A和轴支承部304C,所述板状的阀盖主体304B能够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上端面302g抵接,且形状大致相似,所述筒状的连结内嵌部304A从该阀盖主体304B的内表面以比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内表面尺寸稍小的嵌合尺寸突出设置,所述轴支承部304C将阀棒305以水密状态旋转操作自如地贯通支承,并且,在阀盖主体304B的外表面上的轴支承部304C的周围,一体形成有一对圆弧状的安装托架304E,所述一对圆弧状的安装托架304E具备用于对阀体306以及具备阀棒305的阀盖304进行升降搬送的悬挂用钩304D。在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外周面的末端侧部位以及与之在阀体装配方向上对应的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内周面302a的内侧的阶梯部302b上,形成有越靠阀箱302的横向阀箱部302C的内部流路侧越位于径向内方的相同或大致相同斜度的锥面304a、302f,并且在形成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外周面的密封装配槽304b上,装配有作为环状密封件的一例的垫片308,所述垫片308在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相对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被嵌合操作至既定嵌合装配位置时,在两锥面304a、302f之间被压缩至使两锥面304a、302f间之为水密的状态。锁定单元307由锁定部件307A、外侧卡合孔(外侧被卡合部)307B及内侧卡合凹部307C(内侧被卡合部)构成,所述锁定部件307A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コ字状,所述外侧卡合孔307B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上贯通形成,所述内侧卡合凹部307C形成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在长边方向上相对置的各个壁部的外侧面。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各外侧卡合孔307B构成为供锁定部件307A从长边方向的横外方拔插自如地卡入的孔尺寸,并且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各内侧卡合凹部307C构成为供被卡入操作至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各外侧卡合孔307B的锁定部件307A的末端侧卡合的孔尺寸。锁定部件307A由中心锁定板部307Aa和侧锁定板部307Ab构成,所述中心锁定板部307Aa沿着连结外嵌部302A以及连结内嵌部304A的短边方向,所述侧锁定板部307Ab从该中心锁定板部307Aa的两端部沿连结外嵌部302A以及连结内嵌部304A的长边方向向长边方向中央位置侧一体地延伸。锁定部件307A的中心锁定板部307Aa的外侧面在处于锁定状态时,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表面构成同一面或大致同一面,在所述锁定状态中,锁定部件307A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和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内侧卡合凹部307C地卡合。因此,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显现至外部的锁定部件307A的外侧面形成为具备沿连结外嵌部302A的短边方向的部分和沿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大致扁平U字状或コ字状,因此变得容易把持从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显现至外部的锁定部件307A的外侧面,从而能够有效且顺畅地进行该锁定部件307A的拔出操作。外侧卡合孔307B构成为,将供锁定部件307A的中心锁定板部307Aa贯通的中心贯通孔部307Ba和供锁定部件307A的两侧锁定板部307Ab卡合的侧卡合槽部307Bb连通形成。内侧卡合凹部307C构成为,将供锁定部件307A的中心锁定板部307Aa卡合的中心卡合槽部307Ca和供锁定部件307A的两侧锁定板部307Ab卡合的侧卡合槽部307Cb连通形成为コ字状。而且,如图33所示,在锁定部件307A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和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内侧卡合凹部307C地卡合的锁定状态下,在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锥面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锥面302f之间垫片308处于被压缩至水密状态的状态,因此该垫片308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为锁定部件307A的拔出阻力(拔插阻力),锁定部件307A被维持为锁定状态。在拔出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件307A时,在对垫片308进行压缩的一侧将阀盖304向阀箱302侧按压,需要抵消或减轻由垫片3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锁定部件307A的拔出阻力。因此,在锁定状态下,在连结外嵌部302A的上端面302g和阀盖304的阀盖主体304B的下表面之间,也形成有允许阀盖304向抵消或减轻由垫片3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锁定部件307A的拔出阻力的一侧即垫片308的压缩侧按压移动的间隙。接下来,对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在所述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在闸阀V7中的与阀箱302相比寿命较短的阀体306到达设定耐久年数时,或者产生阀体306的故障时等,将阀体306以及具备阀棒305的阀盖304以不断水状态从阀箱302撤去,所述闸阀V7与水道配管系统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道管301连接。[1]图35~图37表示基础部安装工序工序,在所述基础部安装工序工序中,在一体形成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环状的突起部309上,在允许锁定部件307A的拔插操作的状态下以水密状态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300B的安装基础部300B1。安装基件300B自身由安装基础部300B1和环状安装框300B2构成,所述安装基础部300B1在阀箱302上的比锁定部件307A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以水密状态被安装,所述环状安装框300B2以水密状态被安装于该安装基础部300B1,且至少围绕阀盖304的一部分。另外,安装基础部300B1由分割构造的下侧基础部件315、圆板状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和第二紧固单元317构成,所述分割构造的下侧基础部件315从突起部309的下方侧附靠,所述圆板状的上侧基础部件316从突起部309的上方侧附靠,所述第二紧固单元317在使该两基础部件315、316相互吸引的同时进行紧固来夹持固定于突起部309。进而,下侧基础部件315由分割下侧板部315A、连结板部315B和加强板部315C构成,所述分割下侧板部315A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短边方向中央位置处被一分为二,且俯视呈大致コ字状或C字状,所述连结板部315B从各分割下侧板部315A的两端部向下方侧突出设置,所述加强板部315C遍及该两连结板部315B和分割下侧板部315A地连续设置。如图35所示,在下侧基础部件315的各分割下侧板部315A的上表面,形成有与遍及突起部309的一侧的长边部分和两短边部分的一半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半区域相嵌合的嵌合凹部315D,构成为,在该嵌合凹部315D的底面315d以及与之连续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315a抵接于突起部30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的状态下,阻止两分割下侧板部315A和突起部309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另外,下侧基础部件315的各分割下侧板部315A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内周面315b构成为,沿阀箱302的纵向阀箱部302D的外周面抵接或贴近。在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中央部,贯通形成有能够从上方外嵌装配至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大致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的装配孔316A,并且在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下表面且与形成于下侧基础部件315的各分割下侧板部315A的多个第一螺栓插通孔315e对应的部位处,如图39所示,形成有与从下方插通至各第一螺栓插通孔315e的第二紧固单元317的螺栓317A相对的螺纹孔317B。进而,如图39所示,在形成于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下表面且与突起部309的上表面对应的部位处的密封装配槽316a中,装配有作为密封件的一例的O形环319,所述O形环319借助由第二紧固单元317的螺栓317A进行的拧紧固定操作使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下表面和突起部309的上表面之间为水密状态。而且,如图35所示,在该基础部安装工序中,相对于一体形成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环状的突起部309,从突起部309的短边方向(水道管301的管轴芯方向)对下侧基础部件315的两分割下侧板部315A进行装配操作,使各分割下侧板部315A的嵌合凹部315D的底面315d以及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315a抵接于突起部30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将以该状态相对置的两分割下侧板部315A的连结板部315B彼此由插通至形成于该连结板部315B的第二螺栓插通孔315f的第三紧固单元318的螺栓318A以及螺母318B紧固固定后,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上外嵌装配上侧基础部件316的装配孔316A,并将从下方插入至下侧基础部件315的第一螺栓插通孔315e的螺栓317A螺纹接合于上侧基础部件316的螺纹孔317B,从而将上侧基础部件316和下侧基础部件315以夹持状态拧紧固定于突起部309。[2]图38、图40、图41表示第一压按工序和锁定解除工序,在所述第一压按工序中,借助设置于该安装基件300B的安装基础部300B1的压按单元300C的第一压按夹具300C1,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304的压按部件321将阀盖304相对于阀箱302按压,由此将设置于该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之间的垫片308维持为水密状态,在所述锁定解除工序中,在由垫片3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出阻力被抵消或减轻的状态下拔出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从而解除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固定连结。此外,图39~图41、图43中,简化表现图32~图38中所示的形状的局部。另外,借助压按单元300C进行的阀盖按压工序由第一压按工序和第二压按工序构成,在所述第一压按工序中,在环状安装框300B2的安装前,借助设置于安装基础部300B1上的环状安装框300B2的内部空间相当区域的第一压按夹具300C1将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在所述第二压按工序中,在环状安装框300B2的安装后,由设置于该环状安装框300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将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阀盖按压工序所使用的压按部件321构成为能够以与阀盖304的一对安装托架304E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姿势稳定地装配的圆板状,所述一对安装托架304E从上侧基础部件316的装配孔316A向上方突出,在该压按部件321的圆周方向的4个部位处形成有第三螺栓插通孔321a,所述第三螺栓插通孔321a用于将相对于阀盖304的各悬挂用钩304D从下方侧附靠的大致コ字状的抵接部件322的两端部用螺栓323拧紧固定。在压按部件32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各悬挂用钩304D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突起321b,并且在各抵接部件322的两端部形成有与螺栓323相对的螺纹孔322a。在压按部件321的中心部,形成有供阀棒305的旋转操作部305a突出的贯通孔321c,在压按部件321的上表面上的贯通孔321c的周缘部,形成有在对阀体306以及具备阀棒305的阀盖304等进行升降搬送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侧的连结部351上被拆装自如地连结的被连结部321d。升降搬送单元300D侧的连结部351构成为在内周形成有阴螺纹的连结筒部,并且压按部件321的被连结部321d构成为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的被连结筒部。另外,如图38、图41(B)所示,为了构成压按单元300C的第一压按夹具300C1,在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上表面上的装配孔316A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两侧肋处,将形成有阴螺纹的一对第一螺纹筒325固接,在该两第一螺纹筒325上,用防松螺母327对插通至形成于压按部件321的圆周方向的2个部位处的第四螺栓插通孔321e的螺栓326进行螺纹接合固定,并且在各螺栓326的上部,螺纹接合有随着在与压按部件321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的拧入操作而将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的按入螺母328。如图33所示,借助该第一压按夹具300C1的按入螺母328得到的阀盖304的最大按压移动量被设定为,在锁定部件307A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和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内侧卡合凹部307C地卡合的锁定状态下,能够对形成于连结外嵌部302A的上端面302g和阀盖304的阀盖主体304B的下表面之间的垫片308进行压缩的间隙的尺寸。借助由第一压按夹具300C1的按入螺母328进行的拧入操作,在垫片308在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锥面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锥面302f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抵消或减轻由垫片308的作用于锁定部件307A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插阻力。而且,此时,如图41(A)所示,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的下端缘位于与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上表面同一面或比其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从阀箱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307B显现至外部的锁定部件307A的外侧面形成为具备沿连结外嵌部302A的短边方向的部分和沿长边方向的部分的扁平U字状或コ字状的易把持的形状,因此能够以较轻的操作力将锁定部件307A切实、顺畅地拔出。[3]图42、图43表示:在安装基件300B的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上以水密状态安装圆筒状的环状安装框300B2的工序,所述圆筒状的环状安装框300B2具备能够围绕阀盖304的整周的高度,即比从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上表面到阀棒305的旋转操作部305a的上端为止的高度更大的高度;第二压按工序,在所述第二压按工序中,在该环状安装框300B2的安装后,借助设置于该环状安装框300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压按单元300C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将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以及在借助该第二压按夹具3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结束后,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300C1的按入螺母328进行的按压固定的工序。这样从第一压按夹具300C1过渡至第二压按夹具300C2,但借助压按单元300C进行的阀盖304的按压固定继续进行。在形成于构成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的下端部的连结凸缘331上,在与形成于上侧基础部件316的第五螺栓插通孔316b对应的部位处形成有第六螺栓插通孔331a,并且,在形成于连结凸缘331的下表面的密封装配槽331b上,装配有作为密封件的一例的O形环333,所述O形环333借助由插通至第五以及第六螺栓插通孔316b、331a的第四紧固单元332的螺栓332A、螺母332B进行的拧紧固定操作,使上侧基础部件316的上表面和连结凸缘331的下表面之间为水密状态。压按单元300C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在圆筒壳体330的周向多个部位(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部位)处,将与圆筒壳体33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螺纹筒335以其螺纹轴芯位于经过压按部件321的上表面或其附近的水平轴芯上的状态固接,并在各螺纹筒335上螺纹接合按入螺栓336,所述按入螺栓336具备从水平方向与形成于压按部件32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的锥面321f抵接的锥状压按面336a。而且,在借助第二压按夹具300C2的多根按入螺栓336的拧入操作将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的状态下,即使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300C1的按入螺母328产生的按压力,夹装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锥面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锥面302f之间的垫片308也被维持为被压缩的水密状态。因此,在借助第二压按夹具3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结束后,从圆筒壳体330的上部开口对由第一压按夹具300C1的按入螺母328进行的按压固定进行解除操作。[4]图44表示外壳安装工序,在所述外壳安装工序中,在安装基件300B的环状安装框300B2上,以水密状态安装作业用开闭阀V8以及具备与阀盖304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作业外壳300H。在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中的从上方以外嵌状态装配于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的嵌合装配筒部340A的内表面,一体形成有从上方抵接于圆筒壳体330的上端面的嵌合位置限制用环状突起340a,并且如图43所示,在阀壳340的嵌合装配筒部340A的周向多个部位处,螺纹接合有吸引螺栓341,所述吸引螺栓341具备相对于在圆筒壳体330的外周面的上端部突出形成的环状突起330a的下侧锥面330b从水平方向抵接的锥状压按面341a。另外,构成为,在由阀壳340的嵌合装配筒部340A的内表面和嵌合位置限制用环状突起340a形成的内角部与圆筒壳体330的环状突起330a的上侧锥面330c的对置面之间,装配有作为密封件的一例的O形环(未图示),借助吸引螺栓341的紧固操作,在将O形环压缩至水密状态的同时将阀壳340的嵌合位置限制用环状突起340a吸引固定于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的上端面。作业外壳300H由作业外壳主体343和顶盖345构成,所述作业外壳主体343具备下侧连结凸缘343A,所述下侧连结凸缘343A借助第五紧固单元342的螺栓342A以及螺母342B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于阀壳340的上侧连结凸缘340B,所述顶盖345借助第六紧固单元344的螺栓344A以及螺母344B以水密状态被固定连结于该作业外壳主体343的上侧凸缘343B。在作业外壳主体343内形成有能够收纳阀体306以及具备阀棒305的阀盖304的容纳空间300S。为了构成升降搬送单元300D,在设置于作业外壳300H的顶盖345的中心部的筒状的轴支承部350上,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贯通支承有升降轴352,在该升降轴352的下端部,设置有以能够拆装的状态螺纹接合连结于压按部件321的被连结部321d的连结部351,并且在升降轴352的上端部设置有吊环353,所述吊环353用于由起重机等使阀体306以及具备阀棒305的阀盖304上升移动至作业外壳主体343的容纳空间300S内,或者用于由起重机等将收纳有阀盖304的作业外壳主体343悬挂搬送至既定部位。另外,在由螺母354拧紧固定于升降轴352的上侧部的升降工作杆355的两端部和以与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状态形成于轴支承部350的上端部的安装板部356的两端部之间,为了在阀盖304的撤去后将其他的阀盖304或新的盖体360等安装于阀箱302,设置有使处于作业外壳主体343的容纳空间300S内的既定容纳位置的其他的阀盖304或新的盖体360等抵抗水压而下降的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357。该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357由长螺栓357B和送入螺母357C构成,所述长螺栓357B在轴支承部350的安装板部356的两端部用一对螺母357A拧紧固定,所述送入螺母357C以抵接于升降工作杆355的两端部的上表面的状态螺纹接合于各长螺栓357B。在该外壳安装工序中,借助第二压按夹具300C2的多根按入螺栓336的拧入操作,使阀盖304处于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的状态。此外,如图44所示,利用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357的送入螺母357C的拧入,也能够将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5]图45表示下述工序,在解除借助压按单元300C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并由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阀盖304取出至作业外壳300H的容纳空间300S内后,对前述作业用开闭阀V8进行闭阀操作。具体来说,对第二压按夹具300C2的多根按入螺栓336进行松弛操作,使各按入螺栓336的锥状压按面336a从形成于压按部件32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的锥面321f向径向外方侧脱离。之后,在用与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升降轴352连结的起重机等使嵌合装配于阀箱302的阀盖304上升移动至作业外壳主体343的容纳空间300S内的既定容纳位置后,对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体339进行闭阀操作。[6]图46表示将被取出至作业外壳300H的容纳空间300S内的阀盖304撤去的工序。在该撤去工序中,撤去对阀壳340的上侧连结凸缘340B和作业外壳主体343的下侧连结凸缘343A进行固定连结的第五紧固单元342的螺栓342A以及螺母342B,用起重机等将具备被拆下的阀盖304以及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作业外壳主体343悬挂搬送至既定位置并撤去。[7]在阀盖304的撤去工序后,在安装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306的其他的阀盖304的情况下,采取与上述的撤去作业工序大致相反的顺序。即,在阀盖304的撤去工序后,执行:在设置于作业外壳300H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升降轴352的连结部351上连结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306的其他的阀盖304的被连结部321d的工序;用第五紧固单元342的螺栓342A以及螺母342B将作业外壳300H的作业外壳主体343的下侧连结凸缘343A和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的上侧连结凸缘340B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的工序;在对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体339进行开阀操作后,对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357的送入螺母357C进行拧入操作,使处于作业外壳300H的容纳空间300S内的其他的阀盖304与升降轴352一体地向阀箱302侧下降,从而将其他的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工序;用压按单元300C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将其他的阀盖304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的工序;在将升降轴352向螺纹接合解除侧旋转操作来解除该升降轴352的连结部351和其他的阀盖304的被连结部321d的连结后,对将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和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固定连结的吸引螺栓341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撤去作业用开闭阀V8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作业外壳300H的工序;将被嵌合连接的其他的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用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固定连结的工序;解除由第二压按夹具300C2的按入螺栓336进行的其他的阀盖304的按压,并对将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的连结凸缘331和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固定连结的第四紧固单元332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将环状安装框300B2从安装基础部300B1撤去的工序;对以夹持于其他的阀盖304的各悬挂用钩304D的状态将压按部件321和抵接部件322固定连结的螺栓323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从其他的阀盖304撤去压按部件321以及抵接部件322的工序;以及对将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和下侧基础部件315固定连结的第二紧固单元317的螺栓317A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从阀箱302的突起部309撤去上侧基础部件316以及下侧基础部件315的工序。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将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306的其他的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借助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的插入操作将其他的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固定连结,由此能够对具备到达设定耐久年数的阀体306、或者产生故障的阀体6等的闸阀V7在实现施工费用的降低化的同时有效地进行更新。此外,在对与作业外壳300H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连结的其他的阀盖304进行下降操作、并将其连结内嵌部304A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以后,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撤去作业工序,并跨被嵌合连接的其他的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地对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进行插入操作,但在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其他的阀盖304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且在安装基件300B上装备有能够从其外部侧对锁定部件307A进行插入操作的作业窗、作业臂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工序,而是在用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其他的阀盖304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302的时刻,用锁定部件307A将被嵌合连接的其他的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固定连结。〔第六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将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306的其他的阀盖304安装于阀箱302,但如图47所示,也可以代替其他的阀盖304,而安装将阀箱302的阀体装配口部303以水密状态封闭的盖体360。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盖304的撤去工序后,执行:在设置于作业外壳300H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升降轴352的连结部上,连结在中心部的筒状部360a上装配有插塞361的盖体360的被连结部的工序;将作业外壳300H的作业外壳主体343的下侧连结凸缘343A和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的上侧连结凸缘340B用第五紧固单元342的螺栓342A以及螺母342B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的工序;在对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体339进行开阀操作后,对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357的送入螺母357C进行拧入操作,使处于作业外壳300H的容纳空间300S内的盖体360与升降轴352一体地向阀箱302侧下降,并将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工序;用压按单元300C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将盖体360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的工序;在解除升降轴352的连结部与盖体360的被连结部的连结后,对将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和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固定连结的吸引螺栓341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从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撤去作业用开闭阀V8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作业外壳300H的工序;将被嵌合连接的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用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固定连结的工序;解除由第二压按夹具300C2的按入螺栓336进行的盖体360的按压,对将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的连结凸缘331和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固定连结的第四紧固单元332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将环状安装框300B2从安装基础部300B1撤去的工序;以及对将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和下侧基础部件315固定连结的第二紧固单元317的螺栓317A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从阀箱302的突起部309撤去上侧基础部件316以及下侧基础部件315的工序。另外,在形成于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的外周面的密封装配槽上,装配有作为环状密封件的一例的垫片308,所述垫片308当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相对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被嵌合操作至既定嵌合装配位置时,在两锥面360b、302f之间被压缩至使两锥面360b、302f之间为水密的状态。此外,其他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在对连结于作业外壳300H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进行下降操作从而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以后,可以以大致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工序,并跨被嵌合连接的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地对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进行插入操作,但在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盖体360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且在安装基件300B上装备有能够从其外部侧对锁定部件307A进行插入操作的作业窗、作业臂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以大致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工序,而是在用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盖体360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302的时刻,用锁定部件307A将被嵌合连接的盖体360的连结内嵌部360A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固定连结。〔第七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将至少装备了新的阀体306的其他的阀盖304安装于阀箱302,但如图48所示,也可以代替其他的阀盖304,安装维修阀V9和阀安装部件366的组合件300E,所述阀安装部件366具备能够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嵌合连接的连结内嵌部366B。该组合件300E借助图外的紧固单元的螺栓以及螺母将维修阀V9的阀壳365的下侧连结凸缘365A和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凸缘366A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盖304的撤去工序后,执行:在设置于作业外壳300H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升降轴352的连结部上,连结设置于组合件300E的维修阀V9的被连结部的工序;将作业外壳300H的作业外壳主体343的下侧连结凸缘343A和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的上侧连结凸缘340B用第五紧固单元342的螺栓342A以及螺母342B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的工序;在对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体339进行开阀操作后,对螺纹式的强制送入机构357的送入螺母357C进行拧入操作,使处于作业外壳300H的容纳空间300S内的组合件300E与升降轴352一体地向阀箱302侧下降,从而将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工序;用压按单元300C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将阀安装部件366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侧的工序;在解除升降轴352的连结部和组合件300E的被连结部的连结后,对将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和作业用开闭阀V8的阀壳340固定连结的吸引螺栓341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从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撤去作业用开闭阀V8以及具备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作业外壳300H的工序;将被嵌合连接的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用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固定连结的工序;解除由第二压按夹具300C2的按入螺栓336进行的阀安装部件366的按压,对将环状安装框300B2的圆筒壳体330的连结凸缘331和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固定连结的第四紧固单元332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将环状安装框300B2从安装基础部300B1撤去的工序;以及对将安装基础部300B1的上侧基础部件316和下侧基础部件315固定连结的第二紧固单元317的螺栓317A进行固定解除操作,从而从阀箱302的突起部309撤去上侧基础部件316以及下侧基础部件315的工序。另外,在形成于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的外周面的密封装配槽上,装配有作为环状密封件的一例的垫片308,所述垫片308当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相对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被嵌合操作至既定嵌合装配位置时,在两锥面366a、302f之间被压缩至使两锥面366a、302f之间为水密的状态。此外,其他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在对连结于作业外壳300H的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维修阀V9和阀安装部件366的组合件300E进行下降操作从而将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嵌合连接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以后,可以以大致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工序,并跨被嵌合连接的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地对锁定单元307的锁定部件307A进行插入操作,但在能够用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阀安装部件366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302且在安装基件300B装备上有能够从其外部侧对锁定部件307A进行插入操作的作业窗、作业臂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以大致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工序,而是在用升降搬送单元300D将阀安装部件366以水密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302的时刻,将被嵌合连接的阀安装部件366的连结内嵌部366B和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用锁定部件307A固定连结。〔第八实施方式〕图49~图51表示闸阀V10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在所述闸阀V10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中,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闸阀V7在若干结构上不同的闸阀V10,使用与第五实施方式的环状的安装基件B在若干结构上不同的安装基件400B来撤去该闸阀V10的阀盖404。闸阀V10基本上具备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闸阀V10相同结构的阀箱402、阀体装配口部403、阀盖404、阀棒405、以及阀体406,并且具备锁定单元407,该锁定单元407作为将阀箱402和阀盖404拆装自如地固定连结的连结单元的一例,具有相对于构成阀箱402和阀盖404的嵌合连结部400A的阀箱402侧的连结外嵌部402A和阀盖404侧的连结内嵌部404A从横外方拔插自如的一对锁定部件407A,并且在将锁定部件407A插入的卡合状态下将阀箱402和阀盖404以水密状态固定连结。另外,在闸阀V10的阀箱402的外表面(外周面)上,形成有纵剖视为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卡止台阶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409。即,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外表面遍及整周地比纵向阀箱部402D朝外方侧突出形成,连结外嵌部402A的下端侧外方部形成为沿大致水平方向以及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卡止台阶部409。因此,环状卡止台阶部409形成于连结外嵌部402A的外表面的比锁定部件407A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下端部位。此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在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外表面上,没有设置第五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卡止台阶部的一例)309,而是连结外嵌部402A的外表面形成为纵剖视呈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图49表示下述工序,在将围绕阀盖404的外周侧的安装基件400B能够拆装地外装固定于阀箱402的安装基件安装工序中,在一体形成于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下端部位的环状卡止台阶部409上,以允许锁定部件407A的拔插操作的状态将构成安装基件400B的下部侧的安装基础部400B1以从下方侧推压的状态固定并安装。该安装基件400B具备环状的安装基础部400B1和环状的环状安装框400B2,所述环状的安装基础部400B1相对于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环状卡止台阶部409从下方侧以推压状态能够拆装地被附靠固定,且是分割构造,所述环状的环状安装框400B2以围绕阀盖404的外周侧的状态能够拆装地被固定连结于安装基础部400B1。在安装基础部400B1上设置有压按单元400C,所述压按单元400C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404的压按部件421而将阀盖404的连结内嵌部404A相对于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按紧固定为水密状态。此外,压按单元400C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压按单元300C的结构大致相同,在后进行描述,具备被装备于安装基础部400B1侧的第一压按夹具400C1和被装备于环状安装框400B2侧的第二压按夹具400C2。安装基础部400B1一体地具备:在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短边方向中央位置处被一分为二的俯视呈大致半圆形的分割板部415A;以及从各分割板部415A的两端部向下方侧突出设置的连结板部415B。在各分割板部415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415D,所述嵌合凹部415D嵌合于遍及连结外嵌部402A的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一侧的长边部分和两短边部分的一半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半区域,构成为,在该嵌合凹部415D的底面415d以及与之连续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415a抵接于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的状态下,阻止两分割板部415A和环状卡止台阶部409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另外,各分割板部415A的大致扁平U字状的内周面415b构成为,沿阀箱402的纵向阀箱部402D的外周面抵接或贴近。在安装基础部400B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环状嵌合槽部416B,该环状嵌合槽部416B供在环状安装框400B2的连结凸缘431的下表面的外周端部处向下方侧突出形成的环状脚部431A嵌合,并阻止安装基础部400B1和环状安装框400B2的连结凸缘43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安装基础部400B1的嵌合凹部415D的底面415d上,在与阀箱402的卡止台阶部409的下表面对应的位置处,装配有使安装基础部400B1的该底面415d和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下表面之间为水密状态的环状的密封衬垫419。在安装基础部400B1的各分割板部415A的下表面且与嵌合凹部415D的两拐角部(两角部)的外方侧对应的各部位处,形成有装配阴螺纹孔451(在各分割板部415A上各有2个),在所述装配阴螺纹孔451中,后述的两螺纹栓450的一端侧能够从下方侧螺纹接合。安装基础部400B1具备一对板状反力承受部件452,所述一对板状反力承受部件452在纵向阀箱部402D和连结凸缘402B之间的横向阀箱部402C的外周面上,以相对于该横向阀箱部402C的横截面平行的状态被从上方侧装配。各板状反力承受部件452具备圆弧状下表面452a、贯通孔452b、两螺纹栓450和按压螺母454,所述圆弧状下表面452a相对于该横向阀箱部402C的外周面经由弹性部件453而抵接,所述贯通孔452b在比该圆弧状下表面452a靠端部侧的位置处,形成于各板状反力承受部件452的两端部,所述两螺纹栓450在该贯通孔452b中插通自如,所述按压螺母454与插通于贯通孔452b的两螺纹栓450螺纹接合自如。在该安装基础部400B1的安装工序中,将各反力承受部件452以下述状态进行装配:经由弹性部件453而使圆弧状下表面452a抵接于纵向阀箱部402D和连结凸缘402B之间的横向阀箱部402C的各个外周面。然后,以使两螺纹栓450的一端侧螺纹接合于形成于各分割板部415A的下表面的各装配阴螺纹孔451、使按压螺母454螺纹接合于另一端侧的状态,相对于一体形成于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环状的环状卡止台阶部409,从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短边方向(水道管301的管轴芯方向)对两分割板部415A进行装配操作,使各分割板部415A的嵌合凹部415D的底面415d以及大致扁平U字状的侧面415a抵接于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下表面以及周面。此时,构成为在嵌合凹部415D的底面415d和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下表面之间装配有密封衬垫419而能够维持水密状态,另外,与装配阴螺纹孔451螺纹接合的两螺纹栓450的另一端侧(比按压螺母454螺纹接合的部位靠下方侧)插通于各反力承受部件452的贯通孔452b。此外,只要能够将各部件切实地装配,各反力承受部件452、两螺纹栓450、按压螺母454、分割板部415A的装配顺序并不限于该装配顺序,也可以适当变更。在将以该状态相对置的两连结板部415B彼此以在两连结板部415B的接合面之间隔着密封衬垫415E的状态用在形成于该连结板部415B的第二螺栓插通孔415f中插通的第三紧固单元418的螺栓418A以及螺母418B紧固固定后,对与两螺纹栓450螺纹接合的按压螺母454向按压侧(向按压螺母454和两连结板部415B相对地离开的一侧)进行螺纹接合操作,按压螺母454的下表面抵接于各反力承受部件452的上表面,并且进行紧固固定直到各连结板部415B的嵌合凹部415D的底面415d经由密封衬垫419以水密状态被切实地推压固定于环状卡止台阶部409的下表面。接下来,图50以及图51表示第一压按工序和锁定解除工序,在所述第一压按工序中,借助设置于安装基件400B的安装基础部400B1的第一压按夹具400C1,经由拆装自如地装配于阀盖404的压按部件421将阀盖404相对于阀箱402吸引并按压,由此将设置于该阀盖404的连结内嵌部404A和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之间的垫片408维持为水密状态,在所述锁定解除工序中,在由垫片4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出阻力被抵消或减轻的状态下拔出锁定单元407的锁定部件407A,从而解除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和阀盖404的连结内嵌部404A的固定连结。第一压按夹具400C1在各分割板部415A的上表面的嵌合凹部415D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侧肋处,将形成有阴螺纹的一对第一螺纹筒425固接,在该两第一螺纹筒425上,用防松螺母427将插通于在压按部件421的圆周方向的2个部位上形成的第四螺栓插通孔421e的螺栓426螺纹接合固定,并且在各螺栓426的上部螺纹接合有随着在抵接于压按部件42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的拧入操作而将阀盖404按压固定于阀箱402侧的按入螺母428。借助由第一压按夹具400C1的按入螺母428进行的拧入操作,在垫片408在阀盖404的连结内嵌部404A的锥面(未图示)和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锥面(未图示)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抵消或减轻由作用于锁定部件407A的垫片408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拔插阻力。而且,在该状态下,拔出锁定部件407A并解除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和阀盖404的连结内嵌部404A的固定连结。接下来,图51表示:在安装基件400B的安装基础部400B1上以水密状态安装圆筒状的环状安装框400B2的工序,所述圆筒状的环状安装框400B2具备能够围绕阀盖404的整周的高度,即比从分割板部415A的上表面到阀棒405的旋转操作部405a的上端为止的高度更大的高度;第二压按工序,在所述第二压按工序中,在该环状安装框400B2的安装后,用设置于该环状安装框400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压按单元400C的第二压按夹具400C2将阀盖404以推压状态按压固定于阀箱402侧;以及在借助该第二压按夹具4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结束后、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400C1的按入螺母428进行的按压固定的工序。在构成环状安装框400B2的圆筒壳体430的下端部形成的连结凸缘431上,在与形成于分割板部415A的第五螺栓插通孔416b对应的部位处形成有第六螺栓插通孔431a,并且在第六螺栓插通孔431a的外周侧,形成有从该连结凸缘431的下表面的外周端部向下方侧突出形成的环状脚部431A。在环状安装框400B2的环状脚部431A嵌合于安装基础部400B1的环状嵌合槽部416B的状态下,借助由插通于第五螺栓插通孔416b以及第六螺栓插通孔431a的第四紧固单元432的螺栓432A、螺母432B进行的拧紧固定操作,安装基础部400B1以及环状安装框400B2经由O形环433而以水密状态被切实地固定。压按单元400C的第二压按夹具400C2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在圆筒壳体430的周向多个部位(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部位)处,将与圆筒壳体43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螺纹筒435以其螺纹轴芯位于经过压按部件421的上表面或其附近的水平轴芯上的状态固接,在各螺纹筒435上螺纹接合按入螺栓436,所述按入螺栓436具备从水平方向抵接于形成于压按部件42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的锥面421f的锥状压按面436a。而且,在借助第二压按夹具400C2的多根按入螺栓436的拧入操作而将阀盖404按压固定于阀箱402侧的状态下,即使解除由第一压按夹具400C1的按入螺母428产生的按压力,夹装于阀盖404的连结内嵌部404A的锥面(未图示)和阀箱402的连结外嵌部402A的锥面(未图示)之间的垫片408也被维持为被压缩的水密状态。之后,虽未图示,但与第五实施方式一样,在由第二压按夹具400C2进行的按压固定操作结束后,从圆筒壳体430的上部开口对借助第一压按夹具400C1的按入螺母428进行的按压固定进行解除操作,然后,在安装基件400B的环状安装框400B2上以水密状态安装作业用开闭阀以及具备与阀盖404连结的升降搬送单元的作业外壳,将闸阀V10的作业对象部位密封,在以不断水状态将阀盖404从阀箱402撤去后,在阀箱402的阀体装配口部以水密状态装配其他的阀盖402。〔其他的实施方式〕(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周面的比锁定部件307A的拔插操作位置向下方侧偏倚的下端部位,一体形成有能够以夹持状态安装环状的安装基件300B的环状的突起部309,但也可以将该突起部309在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周向上断续地形成。(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前述锁定单元307由板状的锁定部件307A、形成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卡合孔、以及形成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内侧卡合凹部307C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该构造,只要能够相对于形成于阀箱302的连结外嵌部302A的外侧被卡合部和形成于阀盖304的连结内嵌部304A的内侧被卡合部而对锁定部件307A进行拔插操作,则也可以构成为任意的构造。(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以允许前述锁定部件307A的拔插操作的状态被安装于阀箱302的环状的安装基件300B分体地构成为安装基础部300B1和环状安装框300B2,所述安装基础部300B1在阀箱302上的比锁定部件307A的拔插操作位置靠下方侧的部位处以水密状态被安装,所述环状安装框300B2以水密状态被安装于该安装基础部300B1,且至少围绕阀盖304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将该安装基础部300B1和环状安装框300B2一体地构成。(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前述阀盖304向阀箱302按压的压按单元300C由设置于安装基础部300B1上的环状安装框300B2的内部空间相当区域的第一压按夹具300C1和设置于环状安装框300B2的能够从外部操作的第二压按夹具300C2构成,但也可以由一个压按夹具构成。(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备与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道管301相对的连结凸缘302B的凸缘接合式的闸阀V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至少一端部侧构成为接口或插口的闸阀V7。(6)前述阀箱302与阀盖304的嵌合连结部300A的方式、安装基件300B的方式、压按单元300C的方式、外壳300H的方式、升降搬送单元300D的方式、作业用开闭阀V8的方式分别可以与各种条件相应地进行适当变更。(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卡止台阶部采用了形成于阀箱302的外表面的突起部309和形成于阀箱402的外表面的环状卡止台阶部409,但只要是在阀箱的外表面允许锁定部件的拔插操作的结构,就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卡止台阶部。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以上说明所述,能够提供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阀撤去方法以及对阀盖撤去施工方法有用的阀盖撤去用附件,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能够实现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流状态下的撤去作业的施工成本的低廉化,并且同时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日后的维修阀等的设置施工。另外,如以上说明所述,能够提供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以及有助于该撤去作业的高效化、容易化的闸阀,所述闸阀的阀盖撤去施工方法能够在实现施工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高效且容易地进行阀体以及具备阀棒的阀盖在不断水状态下的撤去作业。附图标记说明B附件;B1第一附件;B2第二附件;C压按单元;C1第一压按夹具;C2第二压按夹具;D升降搬送单元;E安装夹具;H作业外壳;S容纳空间;V1闸阀;V2作业用开闭阀;V3维修阀;V4空气阀;V5闸阀;2阀箱;2A连结外嵌部;3阀体装配口部;4阀盖;4A连结内嵌部;5阀棒;6阀体;7连结单元(锁定单元);7A锁定部件;9突起部(卡止台阶部);21压按部件;21e螺栓插通孔(第四螺栓插通孔);26螺栓;26a末端部(插通引导部);28螺母(按入螺母);60内塞;61短管;67第二连结单元;70第二压按部件;73卡合部;74被卡合部;75操作轴;90连结单元(第九紧固单元);300A嵌合连结部;300B安装基件;300B1安装基础部;300B2环状安装框;300C推按单元;300C1第一压按夹具;300C2第二压按夹具;300D升降搬送单元;300E组合件;300H作业外壳;300S容纳空间;V7闸阀;V8作业用开闭阀;V9维修阀;302阀箱;302A连结外嵌部;303阀体装配口部;304阀盖;304A连结内嵌部;305阀棒;306阀体;307锁定单元;307A锁定部件;309突起部(卡止台阶部);321压按部件;360盖体;360A连结内嵌部;366阀安装部件;366A连结内嵌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