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75742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缓冲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系统,其具有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缓冲质量支架,其中,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多个缓冲质量元件,其中的每个缓冲质量元件同缓冲质量支架一样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导轨,其中,缓冲质量支架和缓冲质量元件的导轨相应借助于至少一个耦联元件通过以下方式彼此处于有效连接中,即,该耦联元件不仅可在缓冲质量支架的至少一个导轨中相对运动,而且可在缓冲质量元件的导轨中相对运动。

背景技术:
由文献DE102013203694A1已知此类缓冲系统。缓冲质量分别具有沿轴向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两侧的缓冲质量元件,其例如由于不同分配或不对称布置的穿孔而彼此不同,但缓冲质量元件在预定的轴向取向的情况下相应一起形成具有至少近似对称的质量分布的缓冲质量,并且由此防止在运行状态中的不平衡。为了避免在缓冲质量元件沿轴向取向时的由装配引起的偏差,缓冲质量元件相应在其径向外侧设有标记,标记例如构造为斜切的角,并且能通过其相应的周向位置推出可能的装配误差。为了探测标记,可设置有摄影机装置。文献DE102013203694A1没有给出关于缓冲质量元件的制造的提示,但可看出,穿孔借助于钻孔、即切削加工形成。此外,虽然设置在缓冲质量元件上的、呈斜切的角的形式的标记可适合于显示出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在缓冲质量中的取向,然而该标记不可给出除此之外的信息,例如关于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在其制造期间的取向的信息,或关于含有缓冲质量元件的缓冲质量的安装条件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小的花费的情况下制造缓冲质量的缓冲质量元件并且如此构造缓冲质量的缓冲质量元件,即,缓冲质量元件能给出除了其在缓冲质量中的取向之外的信息。根据一重要的方面,该目的通过具有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缓冲质量支架的缓冲系统实现,其中,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多个缓冲质量元件,其中的每个缓冲质量元件同缓冲质量支架一样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导轨,其中,缓冲质量支架和缓冲质量元件的导轨相应借助于至少一个耦联元件通过以下方式彼此处于有效连接中,即,该耦联元件不仅可在缓冲质量支架的至少一个导轨中相对运动,而且可在缓冲质量元件的导轨中相对运动,其中,各缓冲质量元件就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的至少一个导轨而言至少在周向方向上具有各自的重心移位,为了至少部分地补偿重心移位,缓冲质量元件如此沿轴向取向,即,至少为沿轴向的第一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中的缓冲质量元件的份额分配有相应份额的、沿轴向的第二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中的缓冲质量元件,并且其中,缓冲质量元件分别设有显示出缓冲质量元件的取向位置的标记。此时,根据本发明进一步规定,缓冲质量元件的各自的重心移位通过以下方式由制造装置引起,即,制造装置的模具在从初级产品冲出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连同缓冲质量元件的至少一个导轨时从在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的第一轴向侧开始工作并且直至在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的第二轴向侧的工作结束产生从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的第一轴向侧至第二轴向侧的变化的截面走向,并且标记分别设置在缓冲质量元件的轴向侧中的一个上。在此,制造装置通过以下方式非切削加工地起作用,即,制造装置的模具冲压穿过初级产品,以相对于初级产品冲出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连同缓冲质量元件的至少一个导轨。作为初级产品,可考虑例如由板材构成的材料板。由于这种制造过程,可以最小花费的作业步骤由初级产品得到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的相应的外周边以及其至少一个导轨,以及具有再加工可显得多余的制造质量。在这种制造过程中,由于初级产品和/或缓冲质量元件相对于工件夹具在借助于模具穿孔期间的可能发生不期望的相对运动,在缓冲质量元件中在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之间不可完全避免截面走向的变化,从而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的两个轴向侧彼此的区别在于在尺寸精确性方面处于公差范围中的偏差。在尺寸精确性方面的偏差应如已经阐述的那样通过将缓冲质量元件以相应轴向的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元件中来抵消。如果在模具或模具支架处设置有用于标记的对应模具,已经可在穿透初级产品时一起建立标记,例如通过冲压或压印到相应的轴向侧中建立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附加的作业过程的情况下生成标记。重要的是,标记相应设置在缓冲质量元件的轴向侧中的一个上,因为由此得到将标记固定地分配给缓冲质量元件的轴向侧中的一个。因此,如果缓冲质量元件如此容纳在相应的缓冲质量上,即,在相应沿轴向最外面的缓冲质量元件上的标记至少从轴向方向可见,则确保了至少相应沿轴向最外面的缓冲质量元件以彼此相反的取向容纳在相应的缓冲质量中,并且由此实现补偿之前描述的在尺寸精确性方面的不同。如果相应的缓冲质量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仅仅两个缓冲质量元件,则非常好地补偿在尺寸精确性方面的不同。而如果每个缓冲质量设置有多于两个的缓冲质量元件,则缓冲质量元件的以下布置方式是有利的:在偶数的且数量不为两个的缓冲质量元件的情况下,因此,即在数量为两个的倍数的情况下,规定,为沿轴向的第一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中的缓冲质量元件的份额分配有一样多的份额的、以轴向的第二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中的缓冲质量元件。如果在奇数数量的缓冲质量元件的情况下,同样采取该处理方式,因此最终留有少数的缓冲质量元件,其可以任意的取向设置在缓冲质量中,并且没有在其尺寸精确性方面进行补偿。特别优选地,留下的缓冲质量元件沿轴向在中间布置在相应已经以轴向的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中的缓冲质量元件之间。虽然对该缓冲质量元件没有进行补偿,然而,每个缓冲质量中彼此为了补偿而对置的缓冲质量元件的数量越多,由此得到的效果更多地保持在狭窄的限度中。关于缓冲质量支架可实施成,其优选地具有布置成彼此有轴向间距的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同样优选地如此通过至少一个耦联元件容纳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上,即,缓冲质量元件至少在其在离心力引起偏移的情况下占据的沿径向外部的位置中沿径向如此远地伸出缓冲质量支架元件,即,可识别出标记。以这种方式可借助于探测装置扫描标记,如果标记相应构造为编码并且因此例如可用于缓冲质量的分类,那么这是尤其有意义的。也可以其他的编码实现缓冲质量的标识。对于缓冲质量特别有利的是,各缓冲质量元件彼此仅借助于至少一个耦联元件相连接,并且通过缓冲质量支架的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得到轴向固定。已经显示出,通过这种构造方案尤其可克服在导轨的区域中的不均匀的表面承压(Tragbild)。例如,如果具有彼此固定地相连接的缓冲质量元件的缓冲质量超过可能的角度错位与配属的耦联元件处于有效连接中,出现这种表面承压。而可相对彼此运动的缓冲质量元件可在类似的问题中相对彼此对齐耦联元件。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示出了具有缓冲质量和配属的止挡的缓冲系统的俯视图,其中,缓冲质量处在原始位置中,缓冲质量在离心力超过重力并且没有引入扭转振动的情况下占据该原始位置;图2示出了如图1那样的俯视图,但缓冲质量处在这样的位置中,缓冲质量在重力超过离心力时占据该位置;图3示出了缓冲系统安装到构造为液力变矩器的传动组件中的情况,该传动组件具有可切换的离合器装置与扭转减振器和缓冲系统以及液力回路,其中,缓冲系统的缓冲质量分别构造有三个缓冲质量元件;图4示出了如图3那样的俯视图,但在缓冲系统中,缓冲质量分别构造有两个缓冲质量元件;图5示出了缓冲质量元件的视图,在其中以虚线图示夸张地描绘了由制造引起的偏差;图6示出了缓冲质量元件的、从图5的观察方向VI-VI来看的图示;图7示出了用于从初级产品提供缓冲质量元件的制造装置;图8示出了图4的缓冲系统的视图,其中,夸张地描绘出了由制造引起的偏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系统1,在缓冲质量支架上容纳有多个缓冲质量7。缓冲质量7分别具有成对构造的导轨22以用于容纳基本上构造为柱状的滚动体20的耦联元件18,其中,导轨22如此设计,即,该导轨能够实现缓冲质量7相对于耦联元件18的径向的相对运动。缓冲质量7在径向内部与其周向侧42相邻地具有止挡侧43。在缓冲质量支架3处同样相应成对地设置有具有弯曲的走向的导轨13。根据在图1或图2中的图示,导轨13分别具有:输出区域14,相应的导轨13在输出区域中相对于中轴线15具有最大的径向间距;联接区域17,其在周向上彼此相反延伸地紧接在输出区域14的两侧。设置在缓冲质量7处的导轨22也具有弯曲的走向,该走向分别具有:输出区域24,相应的导轨22在该输出区域中相对于中轴线15具有最小的径向间距;和联接区域25,其在周向上彼此相反延伸地紧接在输出区域24的两侧。导轨22相应设置在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缓冲质量中心35的两侧。图1示出了缓冲质量7在行驶运行中的状态,如果缓冲系统1在离心力超过重力时的转速的情况下运行,此时存在该状态。容纳在导轨13和22中的耦联元件18相应沿轴向与导轨22之一相邻地接合到相应配属的导轨13中。在根据图1的图示中,缓冲质量7由于离心力而沿径向向外移,从而耦联元件18相应定位在相应的导轨22的输出区域24中,即,定位在导轨22的相对于中轴线15具有最小的径向间距的区域中。在此,耦联元件18相应支撑在缓冲质量支架3的导轨13的输出区域14中,即,支撑在导轨13的相对于中轴线15具有最大的径向间距的区域中。缓冲质量7相应在其径向内端处分别具有几何成形部28,该几何成形部在周向侧中间的部分中具有第一接触区域26,而在周向侧外部的部分中具有第二接触区域27。相应的第一接触区域26具有区域中部37,其将第一接触区域26分成成形部半部23。几何成形部28以下文还将说明的方式与沿径向设置在缓冲质量7内部的止挡31共同作用,止挡整合在环状构件32处。环状构件32在周向方向上在每两个缓冲质量7之间各具有一个固定部34,其相应包围接收部(Aufnehmer)11,从而固定部34相应用作止挡接收部38。环状构件32由此不可相对转动地容纳在缓冲质量支架3处。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状体33在每两个止挡接收部38之间相应用作止挡轮廓40。止挡接收部38和止挡轮廓40共同形成在环状构件32处的止挡31。如果缓冲系统1在离心力超过重力时的转速的情况下运行,缓冲质量7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移,从而耦联元件18可相应定位在缓冲质量7的相应的导轨22的输出区域24中。虽然扭转振动可迫使缓冲质量7在周向方向上偏移,由此耦联元件18从导轨13、22的输出区域14、24偏移到其联接区域17、25中,然而,在扭转振动减弱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始终发生耦联元件18回位到原始位置中。而如果离心力低于重力,例如在机动车蠕行运行时或在驱动器(诸如内燃机)停下时,此时缓冲质量7沿径向向内下落,以占据在图2中示出的相对彼此和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3的相对位置。在这种运行状态中,沿径向位于中轴线15之上的两个缓冲质量7沿径向向内下落,直至其止挡侧43以第一接触区域26的与运动方向相关的成形部半部23贴靠在环状构件32的环状体33处的止挡31的配属的止挡轮廓40。如果导轨13、22允许缓冲质量7沿径向向下继续运动,当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与运动方向相关的第二周向区域27贴靠固定部34并且因此贴靠环状构件32的止挡接收部38时,此时才终止运动。沿径向位于中轴线15之下的两个缓冲质量7同样沿径向向内下落,直至其止挡侧43以成形的、与运动方向相关的第一接触区域26贴靠在环状构件32的环状体33处的止挡31的配属的止挡轮廓40,并且直至相应的缓冲质量7的与运动方向相关的第二接触区域27贴靠相应的固定部34且因此贴靠环状构件32的止挡接收部38。以这种方式防止沿径向位于中轴线15之下的两个缓冲质量7以其周向侧42彼此贴靠。根据图3,缓冲系统1设置在构造为液力变矩器56的传动组件75的壳体54中。传动组件75具有:液力回路60,其带有泵轮61、涡轮62和导轮63;以及离合器装置64,其具有离合器活塞65以及摩擦片式离合器66。根据离合器活塞65的操控,离合器装置64可在接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运动。离合器装置64与具有两个周向弹簧组68、69的扭转减振器70的扭转减振器输入部67相连接,扭转减振器的扭转减振器输出部72与从动部73共同作用。在两个周向弹簧组68、69之间起作用的是扭转减振器中间构件74,在该扭转减振器中间构件上不可相对转动地容纳有扭转减振器70的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相对于该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借助于已经说明的接收部11以固定的轴向间距保持另一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沿轴向在它们之间容纳有缓冲质量7,并且因此形成用于缓冲质量的轴向固定部。如图3进一步示出的那样,缓冲质量7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多个缓冲质量元件8a至8c。缓冲质量元件8a至8c彼此仅借助于耦联元件18相连接,并且相应相对于配属的耦联元件18对齐。由于这种情况,耦联元件18的可能的缺陷(例如在相对于中轴线15存在很小的角度错位的情况下)不会在缓冲质量元件8a至8c的导轨22的区域中引起局部的磨损。图4示出了传动组件75的在图3中示出的图示的放大的图示,然而区别是,缓冲质量7不同于图3中的图示仅具有两个缓冲质量元件8a、8b。在随后探讨每个缓冲质量7具有更多数量的缓冲质量元件之前,首先应借助两个缓冲质量元件8a、8b探讨根据本发明的情况。在图5和图6中从不同的观察方向示出了单个的缓冲质量元件8,其中,图6沿着图5中示出的截面线VI-VI示出了缓冲质量元件8。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如下文解释的导轨22以及周向侧42。图7示出了用于缓冲质量元件8的初级产品50,例如通过作为由板材构成的材料板形成。通过不同的阴影线已经将此后的缓冲质量元件8作为独立的构件示出,尽管缓冲质量元件在制造过程开始之前仍为初级产品的组成部分。出于相同的原因,此后的缓冲质量元件8同设置在其中的导轨22一样已经标有附图标记,其中,分配给产品的附图标记通过点划线示出。初级产品50至少在应将此后的缓冲质量元件8冲出的部位处在两侧通过制造装置47的工件夹具49进行支撑。工件夹具49具有用于制造装置47的模具48贯穿的凹处80。初级产品50、工件夹具49和模具48如可轻易识别的那样仅以示意性的图像示出。为了冲出此后的缓冲质量元件8,构造为冲模的模具48从起初抬离初级产品50的位置沿绘出的箭头P的方向运动,并且因此贴靠此后的缓冲质量元件8的第一轴向侧45。在该位置中,制造装置47可开始起作用。通过模具48在箭头P的方向上继续运动并且通过由此引起初级产品50的材料的挤压,由第一模具区段48a在形成缓冲质量元件的具有外侧44、周向侧42和止挡侧43的外周边的情况下相对于初级产品50冲出缓冲质量元件8,而通过第二模具区段48b将导轨22从缓冲质量元件8冲压出来。当模具48在箭头P的方向上完全穿过初级产品50并且已经到达缓冲质量元件8的第二轴向侧46时,最早此时结束全部可在一个操作过程中进行的运动。此时,模具48工作结束。在模具48运动通过初级产品时可出现横向力,其可导致初级产品50和/或缓冲质量元件8的少许侧向移位。由于由此引起的、变化的截面走向,可在外周边的侧部以及在导轨22的区域中产生不期望的偏差。对于这些不期望的偏差,尤其不利的是在周向侧42处的偏差86,因为该偏差导致缓冲质量元件8的重心S的移位。在图5中示出了在周向侧42处的这种不期望的偏差86的后果,亦即,为了更好的可识别性,以夸张的图示示出了周向侧42和由此引起的重心S在周向方向上的移动。在已移动的位置中的周向侧42以虚线的图示来表示,而新的重心以附图标记S'示出。为了至少部分地补偿重心S'在周向方向上的移位,根据图8规定,缓冲质量元件8相对彼此如此布置,即,为沿轴向的第一取向布置的缓冲质量8a配有沿相反的轴向的第二取向布置的缓冲质量8b。以这种方式使在箭头P的方向上有重心移位的缓冲质量元件8a和在与箭头P相反的方向上有重心移位的缓冲质量元件8b组合。由此使相应的缓冲质量7至少基本上平衡。需补充的是,为了更好的可识别性,在图8中同样夸张地示出了在周向方向上的重心移位的情况。为了将可彼此组合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总是以相应正确的取向引入到缓冲质量7中,规定,缓冲质量元件8在其制造时总是在相同的轴向侧45、46(例如第二轴向侧46)设有标记51,其可构造为编码52。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如借助图8详细说明的那样,即在冲压过程中,重心移位通常总是在相同的方向上发生,并且如果将缓冲质量元件8a、8b以彼此相反指向的取向引入到相应的缓冲质量7中,此时可实现重心移位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的补偿,如果在缓冲质量元件8a、8b上的标记或者面向彼此或者背对彼此,此时缓冲质量元件8a、8b取向正确。仅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中有利的是,可在轴向方向上识别出标记51。因此,优选地,缓冲质量元件8a、8b以最后提到的方式引入到缓冲质量7中。为了简单的可阐述性,在图4和图8中,每个缓冲质量7设置有仅仅两个缓冲质量元件8a、8b。但同样可考虑的是,在偶数数量的且数量不是两个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中,为沿轴向的第一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7中的缓冲质量元件8a的份额分配有一样多的份额的、沿轴向的第二取向安装在缓冲质量7中的缓冲质量元件8b。在这种情况下,缓冲质量元件8a、8b同样优选地如此装配,即,在轴向方向上在沿轴向相应最外面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处分别可识别出标记51。如图3示出的那样,缓冲质量7还具有奇数数量的缓冲质量元件8a至8c。在此,原则上采取如在具有偶数数量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的缓冲质量7中那样的措施,然而还留有缓冲质量元件8c,对于该缓冲质量元件不存在对在周向方向上的可能的重心移位的补偿可能性。优选地,将缓冲质量元件8c沿轴向在中间引入到缓冲质量7中,更确切地说,以任意的轴向取向。其余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再次如此装配,即,在轴向方向上在沿轴向相应最外面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处相应可识别出标记51。如图5和图8相应示出的那样,在缓冲质量元件8a、8b上的标记51相应在沿径向外部的区域中设置在相应的缓冲质量元件8a、8b的相应的轴向侧45或46上。即使在具有沿轴向设置在缓冲质量7两侧并且用作轴向固定部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的实施方案中,如在图8中示出的那样,标记51此时在轴向方向上仍可识别,更确切地说,至少当超过重力的离心力作用到缓冲质量7上,并且缓冲质量7沿径向向外移位时,此时标记仍可见。如同样在图8中示出的那样,这尤其适用于缓冲质量支架元件5构造有尽可能小的外周边84,其中,导轨22为了足够的稳定性构造成相对于外周边具有设有足够宽的尺寸的桥接部82。标记51的识别可借助于探测装置53实现,其中,探测器55a与在缓冲质量元件8a处的标记51共同作用,并且探测器55b与在缓冲质量元件8b处的标记51共同作用。如果标记51相应构造为编码52,借助于探测装置53不仅可检查缓冲质量元件8a、8b在相应的缓冲质量7中的正确的取向,而且也还可进行缓冲质量7的分类。因此,例如当将不合适的缓冲质量7用于确定设计的缓冲系统1时对其进行识别。附图标记1缓冲系统3缓冲质量支架5缓冲质量支架元件7缓冲质量8缓冲质量元件11接收部13导轨14输出区域15中轴线17联接区域18耦联元件20滚动体22导轨23成形部半部24输出区域25联接区域26接触区域27接触区域28几何成形部31止挡32环状构件33环状体34固定部35缓冲质量中心37区域中部38止挡接收部40止挡轮廓42周向侧43止挡侧44外侧45缓冲质量元件的第一轴向侧46缓冲质量元件的第二轴向侧47制造装置48模具49工件夹具50初级产品51标记52编码53探测装置54壳体55探测器56液力变矩器60液力回路61泵轮62涡轮63导轮64离合器装置65离合器活塞66摩擦片式离合器67扭转减振器输入部68周向弹簧组69周向弹簧组70扭转减振器72扭转减振器输出部73从动部74扭转减振器中间构件75传动组件80凹处82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上的桥接部84缓冲质量支架元件的外周边86偏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