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柱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80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滑柱支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滑柱支座(strutmount),其介于车身与悬架的减振器的活塞杆之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滑柱支座包括:内侧部件,其供插入并固定活塞杆;外侧部件,其具有包围所述内侧部件的筒部、以及形成为从所述筒部的下端部朝着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底部;弹性部件,其呈环状且被设置于所述内侧部件与所述外侧部件之间;以及上侧部件,其与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共同夹持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面与外侧部件的筒部内周面相接触。而且,振动一旦传递到滑柱支座,弹性部件就发生弹性变形来吸收该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41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面与外侧部件的筒部内周面相接触,因而当振动传递到滑柱支座时,会出现以下情况:因弹性部件与外侧部件的筒部相抵接,所以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受到阻碍,振动不被充分地吸收,而传递到车身,导致乘坐舒适性劣化。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介于车身与悬架的减振器的活塞杆之间的滑柱支座提高车身的乘坐舒适性。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对所述弹性部件进行了定位,使得该弹性部件在其整个轴向范围且整周上不与所述外侧部件的筒部相接触。

具体而言,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以一种介于车身与悬架的减振器的活塞杆之间的滑柱支座为对象,并且采用了以下技术方式。

即,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滑柱支座包括:内侧部件,其供插入并固定所述活塞杆;外侧部件,其具有包围所述内侧部件的筒部、以及形成为从所述筒部的下端部朝着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底部;弹性部件,其呈环状,且以被所述车身的一部分或上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夹持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内侧部件与所述外侧部件之间;以及定位部,其对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径向定位,所述弹性部件在该弹性部件的整个轴向范围且整周上不与所述外侧部件的筒部相接触。

由此,因为对弹性部件进行了定位,使得该弹性部件在其整个轴向范围且整周上不与外侧部件的筒部相接触,所以当振动传递到滑柱支座时,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因弹性部件与外侧部件的筒部相抵接,所以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受到阻碍。因此,滑柱支座能够有效地吸收振动,乘坐舒适性提高。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的底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都形成为:在整周上朝着径向内侧以一定的角度朝上方倾斜,所述定位部由所述弹性部件的底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构成。

由此,通过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在其整周上从径向内侧与弹性部件的底面抵接,从而弹性部件在径向上被定位。

此外,因为所述弹性部件的底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都形成为:在整周上以一定的角度倾斜,所以在将弹性部件和外侧部件组装起来之际,并不需要为了使弹性部件的底面与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在周向上相对应,而使弹性部件和外侧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因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因为并不需要在弹性部件上设置用以定位的突起部、孔部,所以能够使弹性部件的成形模的结构简化。

优选地,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底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中的一个面上沿着整个一周突出着设置有环状的突条部,另一方面,在另一个面上形成有供所述突条部嵌合的环状的槽部,所述定位部由所述突条部和所述槽部构成。

由此,通过突条部和槽部在整周上嵌合,从而弹性部件在径向上被定位。

此外,因为在整个一周上形成有呈环状的突条部和槽部,所以在将弹性部件和外侧部件组装起来之际,并不需要为了使弹性部件的底面与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在周向上相对应,而使弹性部件和外侧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因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优选地,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底面和所述外侧部件的底部的上表面中的一个面上在周向上突出着设置有多个突起部,另一方面,在另一个面上在周向上形成有供所述突起部嵌合的多个孔部,所述定位部由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孔部构成。

由此,通过突起部和孔部嵌合,从而弹性部件在径向上被定位。

此外,因为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和孔部,所以弹性部件相对于外侧部件的周向旋转受到限制,从而防止弹性部件磨损。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由发泡聚氨酯树脂形成。

由此,因为用发泡聚氨酯树脂形成了弹性部件,所以能够抑制静动比,同时提高减振性能。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振动被有效地吸收,车身的乘坐舒适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其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固定上侧部件以前的滑柱支座。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柱支座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柱支座1。该滑柱支座1介于车身面板2与悬架的减振器的活塞杆3之间,并抑制来自路面的振动传递到车身面板2。

滑柱支座1包括:金属制内侧部件10,其呈圆形板状且供固定活塞杆3的上端部;金属制外侧部件11,其设置为包围该内侧部件10;弹性部件12,其呈环状且设置在内侧部件10与外侧部件11之间;以及上侧部件13,其安装在所述外侧部件11上。

在所述内侧部件10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圆形的插孔10a,该插孔10a供插入并固定活塞杆3。

所述外侧部件11包括:筒部11a,其包围所述内侧部件10;底部11b,其呈环状且形成为从所述筒部11a的下端部朝着径向内侧延伸;一对凸缘部11c,其形成为从所述筒部11a的上端部朝着径向外侧且彼此相差180度的相反的方向上突出;以及保持部11d,其呈筒状且从所述底部11b的外周端部朝下方突出。

在所述筒部11a的上端面的整周上突出着设置有环状突出部11e,该环状突出部11e的顶端侧朝着内侧弯曲且其断面呈大致“l”字形。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固定上侧部件13以前,该突出部11e的顶端侧未弯曲,而向上突出。

在所述底部11b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1f,该开口11f供活塞杆3插入。此外,所述底部11b的上表面11g形成为在其整周上朝着径向内侧以一定的角度朝上方倾斜。该底部11b的上表面11g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例如被设定为5度。

在所述凸缘部11c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凸缘部11c的紧固孔11h,通过使螺栓4的轴部插入该紧固孔11h和车身面板2侧的未图示的紧固孔内后,使螺母5拧合到该轴部的顶端侧,从而所述凸缘部11c被紧固到车身面板2上。

所述弹性部件12由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发泡聚氨酯树脂形成,所述弹性部件12呈上下对称的近似圆筒状,其在整周上覆盖内侧部件10的外周部,并且被外侧部件11的筒部11a和底部11b所包围。该弹性部件12通过进行将所述内侧部件10作为嵌件的嵌件成形,与所述内侧部件10制成一体。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在其整周上朝着径向内侧以一定的角度朝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在整周上朝着径向内侧以一定的角度朝上方倾斜。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和底面12b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例如被设定为5度。弹性部件12的外周面12c在其整个轴向范围且整周上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筒部11a以互相留出间隔d的方式相向。即,弹性部件12在其整个轴向范围且整周上不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筒部11a相接触。弹性部件12的外周面12c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筒部11a之间的间隔d被设定为:即使弹性部件12因吸收振动而产生的弹性变形量最大,该间隔d也大于0。另一方面,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在其整周上从径向内侧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抵接,由此限制弹性部件12的径向移动,从而弹性部件12在径向上被定位。因此,定位部由所述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和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构成。

所述上侧部件13和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以在上下方向上压缩所述弹性部件12的状态共同夹持该弹性部件12。在振动未传递到滑柱支座1的状态下,弹性部件12在上下方向上的压缩率例如被设定为20~30%。通过使所述外侧部件11的突出部11e的顶端部变形,从而所述上侧部件13的外周端部被所述外侧部件11的突出部11e的已变形的顶端部和所述筒部11a夹住而被在所述外侧部件11上固定住。在所述上侧部件13的中央部位形成有供所述活塞杆3的上端部插入的圆形的开口部13a。所述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在其整周上朝着径向内侧以一定的角度朝下方倾斜。该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例如被设定为5度。所述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在其整周上从径向内侧与所述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抵接。这样一来,进一步可靠地限制弹性部件12的径向移动。

当在车辆行驶时来自路面的振动传递到悬架时,该振动被悬架吸收。进而,当悬架没能吸收的振动传递到滑柱支座1时,弹性部件1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该振动被滑柱支座1吸收,抑制振动传递到车身面板2。

因此,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因为对弹性部件12进行了定位,使得该弹性部件12在其整个轴向的范围且整周上不与外侧部件11的筒部11a相接触,所以当振动传递到滑柱支座1时,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因弹性部件12与外侧部件11的筒部11a相抵接,所以弹性部件12的弹性变形受到阻碍。由此,滑柱支座1能够有效地吸收振动,车身的乘坐舒适性提高。

此外,因为所述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和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都形成为:在整周上以一定的角度倾斜,所以在将弹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1组装起来之际,并不需要为了使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在周向上相对应,而使弹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1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因为可以不在弹性部件12上设置用以定位的突起部、孔部,所以能够使弹性部件12的成形模的结构简化。

此外,因为用发泡聚氨酯树脂形成了弹性部件12,所以能够抑制静动比,同时提高减振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4和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柱支座1。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没有倾斜,而在底部11b的上表面11g的整周上形成有环状的槽部14。所述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也没有倾斜,而在所述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的整周上形成有环状的槽部15。

所述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及上表面12a也没有倾斜,而在所述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的整周上突出着设置有环状的突条部16。通过该突条部16在其整周上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槽部14嵌合,从而弹性部件12在径向上被定位。因此,定位部由弹性部件12的突条部16和外侧部件11的槽部14构成。

而且,所述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的整周上突出着设置有环状的突条部17。通过该突条部17在其整周上与所述上侧部件13的槽部15嵌合,从而进一步可靠地限制弹性部件12的径向移动。

此外,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因为在整周上呈环状地形成有弹性部件12的突条部16和外侧部件11的槽部14,所以在将弹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1组装起来之际,并不需要为了使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在周向上相对应,而使弹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1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由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因为在整周上还呈环状地形成有弹性部件12的突条部17和上侧部件13的槽部15,所以在将上侧部件13安装到外侧部件11上之际,并不需要为了使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与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在周向上相对应,而使弹性部件12和上侧部件13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由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第三实施方式)

图6和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柱支座1。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且作为孔部的四个槽部18,其中,在周向上每间隔90度形成有一个槽部18。此外,在所述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四个槽部19,其中,在周向上每间隔90度形成有一个槽部19。

另一方面,在所述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上突出着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作为突起部的四个突条部20,其中,在周向上每间隔90度形成有一个突条部20。通过这些突条部20与所述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槽部18嵌合,弹性部件12在径向及周向上被定位。因此,定位部由弹性部件12的突条部20和外侧部件11的槽部18构成。

而且,在所述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上突出着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四个突条部21,其中,在周向上每间隔90度形成有一个突条部21。通过这些突条部21与所述上侧部件13的槽部19嵌合,从而进一步可靠地限制弹性部件12的径向及周向移动。

因此,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因为弹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1的周向旋转受到限制,所以能够防止弹性部件12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发泡聚氨酯树脂制的弹性部件作为弹性部件12,但也可以使用由天然橡胶或硅橡胶形成的弹性部件。

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上突出着设置了突条部16、20,并且在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上形成了槽部14、18,但与此相反,也可以在弹性部件12的底面12b上形成槽部14、18,并且在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的上表面11g上突出着设置突条部16、20。

同样地,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上突出着设置了突条部17、21,并且在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上形成了槽部15、19,但与此相反,也可以在弹性部件12的上表面12a上形成槽部15、19,并且在上侧部件13的下表面13b上突出着设置突条部17、21。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四个槽部18和四个突条部20,不过,只要能够通过设置多个槽部18和多个突条部20对弹性部件12进行径向定位,则槽部18和突条部20各自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也可以是这样的:设置当俯视时呈圆形或矩形等其它形状的突起部以及与该突起部嵌合的孔部,来取代突条部20和槽部18。即使是在此情况下,只要能够通过设置多个突起部和多个孔部,对弹性部件12进行径向定位,则突起部和孔部各自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与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一起夹持弹性部件12的上侧部件13,但也可以不设置上侧部件13,而由车身面板2的一部分和外侧部件11的底部11b来夹持所述弹性部件12。

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质上为优选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作为介于车身与悬架的减振器的活塞杆之间的滑柱支座很有用。

-符号说明-

1滑柱支座

2车身面板(车身)

3活塞杆

10内侧部件

11外侧部件

11a筒部

11b底部

11g上表面

12弹性部件

12b底面

13上侧部件

14槽部

16突条部

18槽部(孔部)

20突条部(突起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