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909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2月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5-0016155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以作参考。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且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不增加驱动轴和轴杆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减小软模的低速阻尼力来提高乘坐舒适度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常规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中,旁路通道仅设置在回弹侧上。在这种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中,由于缸体的通道面积增加,很难在回弹冲程期间减小软模的低速阻尼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增加轴的外径,以便以分开的方式打开通道。然而,这种设计修改导致整个阀尺寸的增加或盘尺寸的减小,从而在中速或高速部分中产生不利的影响。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注册号10-085459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7-33242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已在努力解决上述问题,并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具有相同尺寸的驱动轴和轴杆中通过减小软模的低速阻尼力来提高乘坐舒适度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包括:轴杆,其被形成为在在缸体内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杆的下端部分中具有阶梯形状;阀单元,其包括:主活塞,其具有轴杆穿过其的中心部分并将缸体分隔为缸体上腔室和缸体下腔室,且在其中压缩通道和回弹通道交替地设置;压缩保持器,其设置在主活塞上方;回弹保持器,其设置在主活塞下方;第一壳体,其设置在压缩保持器上方以在其内部形成第一点火室(pilotchamber),并具有敞开的底表面;以及第二壳体,其设置在回弹保持器下方以在其内部形成第二点火室,并具有敞开的顶表面;驱动轴,其沿着穿透轴杆的中心部分的引导通道做往复运动;以及阻尼单元,其设置在驱动轴和轴杆的外部外围表面上以允许在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期间工作流体通过引导通道流至驱动轴的内部和外部、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其上部形成旁路通道以及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其下部形成旁路通道。在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可设置在在硬膜中的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之间。在硬模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轴杆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可设置在在软膜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轴杆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上方。在软模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可设置在在硬膜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上方。阻尼单元可包括:连通组件,其设置在轴杆中,使得第一壳体的第一点火室、压缩保持器、主活塞、回弹保持器和第二壳体的第二点火室从上侧与引导通道连通;以及引导组件,其沿着驱动轴的外部外围表面设置并根据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允许工作流体从驱动轴的上侧和下侧流动通过连通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整体配置的截面概念图。图2是示出在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主要部分的阻尼单元的驱动轴中形成的引导组件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回弹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的截面概念图。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压缩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的截面概念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轴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势和特点及用于实现它们的方法将从下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更显而易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列实施例,而是可以多种形式实施。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充分地将本发明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单和清楚,众所周知的元件、操作和技术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贯穿整个公开,相似的参考标号指代相似的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意在只描述特别的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将理解的是,诸如“包含”、“包括”和“具有”的术语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陈述的元件和操作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和操作的存在或添加。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将在本文中使用以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地理解的是,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方式去解释,除非在文中明确地限定。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整体配置的截面概念图。图2是示出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主要部分的阻尼单元的驱动轴中形成的引导组件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所示,阀单元被安装在轴杆500上,驱动轴600在轴杆500中做往复运动,阻尼单元900被设置在驱动轴600和轴杆500的外部外围表面上。轴杆500被形成为在活塞杆700的下端部分中具有阶梯形状,活塞杆700在缸体(未示出)内往复运动。阀单元包括具有中心部分的主活塞100,轴杆500穿过该中心部分。主活塞100将缸体分隔为缸体上腔室U和缸体下腔室D。在主活塞100中,压缩通道102和回弹通道101交替地设置。阀单元包括设置在主活塞100上方的压缩保持器200。阀单元包括设置在主活塞100下方的回弹保持器400。阀单元包括设置在压缩保持器200上方以在其内部形成第一点火室311并具有敞开的底表面的第一壳体310。另外,阀单元包括设置在回弹保持器400下方以在其内部形成第二点火室322并具有敞开的顶表面的第二壳体320。驱动轴600沿着穿透轴杆500的中心部分的引导通道510往复运动。另外,阻尼单元900设置在驱动轴600和轴杆500的外部外围表面上,以允许在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期间工作流体通过引导通道流至轴杆500的内部和外部。阻尼单元900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其上部中形成旁路通道,并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其下部中形成旁路通道。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下列的各种实施例。通常,在压缩保持器200和回弹保持器400分别地对称地设置在主活塞100的上部和下部中的结构中,当通过以分开的方式打开驱动轴600中的通道来允许工作流体的流动时,形成反向结构。即,当回弹侧是软的时,压缩侧变硬。因此,现有的通道是无用的。此外,当通过驱动轴600分流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增加以减小低速阻尼力时,产生与流量的平方成比例的驱动轴600的流动力。因此,阻尼力在软模的高速部分中异常地增加。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500和驱动轴600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设置在在硬膜中的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500和驱动轴600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之间。另外,在硬模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轴杆500和驱动轴600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设置在在软膜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轴杆500和驱动轴600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上方。即,在软模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500和驱动轴600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设置在在硬膜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轴杆500和驱动轴600之间形成的旁路通道上方。可以看出,阻尼单元900包括连通组件910和引导组件920。连通组件910设置在轴杆500中,使得第一壳体310的第一点火室311、压缩保持器200、主活塞100、回弹保持器400和第二壳体320的第二点火室322从上侧与引导通道510连通。引导组件920沿着驱动轴600的外部外围表面设置并根据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允许工作流体从驱动轴600的上侧和下侧流动通过连通组件910。连通组件910包括压缩硬通道911,其与第一点火室311连通且垂直于引导通道510形成。连通组件910包括第一入口通道912,其在压缩硬通道911下方垂直于引导通道510形成并通过压缩保持器200的中心通道与第一点火室311连通。连通组件910包括压缩软通道913,其在第一入口通道912下方垂直于引导通道510形成并与主活塞100的中心部分的上侧连通。连通组件910包括回弹软通道914,其在压缩软通道913下方垂直于引导通道510形成并与主活塞100的中心部分的下侧连通。连通组件910包括第二入口通道915,其在回弹软通道914下方垂直于引导通道510形成并通过回弹保持器400的中心通道与第二点火室322连通。此外,连通组件910包括回弹硬通道916,其在第二入口通道915下方垂直于引导通道510形成并与第二点火室322连通。因此,将在下面描述的引导组件920允许工作流体流动通过压缩硬通道911、压缩软通道913、回弹软通道914和回弹硬通道916。特别地,参照图2,引导组件920包括压缩硬引导槽921,其在构成驱动轴600的第一大直径部分621的下边缘处向上凹入、在具有比引导通道510的内直径小的外直径的驱动体610的上部中形成、与驱动体610结合、接触引导通道510的内部外围表面并沿着引导通道510的内部外围表面做往复运动。引导组件920包括压缩软引导槽922,其在形成在驱动体610的外部外围表面上的第二大直径部分622的上边缘处向下凹入、与驱动体610结合、设置在第一大直径部分621下方、接触引导通道510的内部外围表面并沿着引导通道510的内部外围表面做往复运动。引导组件920包括回弹软引导槽923,其在形成在驱动体610的外部外围表面上的第三大直径部分623的上边缘处向下凹入、与驱动体610结合、设置在第二大直径部分622下方、接触引导通道510的内部外围表面并沿着引导通道510的内部外围表面做往复运动。此外,引导组件920包括回弹硬引导槽924,其在第三大直径部分623的下边缘处向上凹入。因此,连通组件910允许工作流体流动通过压缩硬引导槽921、压缩软引导槽922、回弹软引导槽923和回弹硬引导槽924。由压缩软引导槽922和回弹软引导槽923形成的体积大于由压缩硬引导槽921和回弹硬引导槽924形成的体积。与常规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相比,旁路流量增加且在软模中的低速阻尼力减小的自由度增大。此外,如图5中所示,压缩软引导槽922'的边界线和回弹软引导槽923'的边界线可具有近似波形括号“{”的形状。此外,在压缩硬引导槽921和压缩软引导槽922之间的第一长度L1可大于在回弹软引导槽923和回弹硬引导槽924之间的第二距离L2。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在回弹冲程或压缩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回弹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的截面概念图,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压缩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的截面概念图。未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参考标号将指的是图1和图2的参考标号。在图3和图4中通过粗实线指示的箭头代表工作流体分别根据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形成的主通道。在图3和图4中通过细实线指示的箭头代表压缩侧通道在软模中形成的方向。在图3和图4中通过点划线指示的箭头代表回弹侧通道在软模中形成的方向。在图3和图4中通过虚线指示的箭头代表通道在硬模中形成的方向。在软模或硬模中被分流的流量被分到两个地方且驱动轴600的流动力可通过分开的旁路通道被减小。换言之,驱动轴600的流动力与在回弹冲程或压缩冲程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的平方成正比,且总的分流流量是相等的。相应于总的流量的1/2的工作流体通过如上所述的分开的旁路通道,使得驱动轴600的流动力减小1/2。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精神是提供能够在不增加驱动轴和轴杆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在驱动轴和轴杆中的软模的低速阻尼力来提高乘坐舒适度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配置可以得到以下效果。由于包括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压缩冲程期间在其上部形成旁路通道并在硬模或软模中的回弹冲程期间在其下部形成旁路通道的阻尼单元的结构,可以在不增加驱动轴和轴杆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在驱动轴和轴杆中的软模的低速阻尼力来提高乘坐舒适度。因此,与常规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相比,旁路流量增加且在软模中低速阻尼力减小的自由度增大。因此,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虽然已经参照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