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70345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来水管连接的,能够从出水端对最大出水量进行调节的节水接头,特别是一种能够稳定龙头出水量的自动恒流节水接头,属于水管接头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自来水管道之间的连接,水管与龙头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接头来实现的。目前这些接头主要是起到连接的作用,不具备其他功能。目前的楼房供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增压泵自下而上的送水方式,一种是在楼顶安置水箱,利用水位差自上而下输送的方式。无论是哪一种送水方式,不同的楼层水压也会不同,从而导致不同楼层出水量不同。在申请号为200910098530.3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节水型管接头及开启或关闭方法,优点是具有管接头和截止阀的双重功能,不足是不具备压力调整的能力。在专利号为201020694120.3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水管接头,优点是能够从进水端通过调节螺丝在节流阀阀杆上的位置,调节弹簧的预应力,从而设定最大出水量,在用水过程中,水管接头能够根据水压的变化自动调节,使出水量保持在设定的最大范围内。不足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最大出水量的设定是从进水端调节,并且只有将水管接头安装到自来水管上才能看到调节的效果,需要反复调节以达到满意出水量时,就必须反复将水管接头拆下来再装回去,调节不太方便。特别是家庭用户,由于各龙头用途不同,对出水量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厨房的洗菜龙头和卫生间的洗脸龙头以及淋喷头等,由于用途的差别,对出水量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洗脸龙头的出水量保持在4升/分钟就够了,而淋喷头的出水量要求在8升/分钟以上,因此,用户也需要对各龙头的最大出量进行调节。水管接头安装在龙头前面的自来水管道上,为了设定各龙头的出水量,就需要关闭总闸,然后将水管接头拆下来,调节好后再将水管接头装上,看出水量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还得再将其拆下重新调节,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达到满意的出水量。从水管接头的进水端调节最大出水量,就需要反复将水管接头从自来水管道上拆下,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不仅能够设定最大出水量,并且能够从出水端设定最大出水量的节水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设定最大出水量,并且能够从出水端设定最大出水量的节水接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接头,主要由本体1、阀芯2、支架3、弹簧4和螺丝5组成,阀芯2又包括阀头21和阀杆22,在阀头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贯穿阀头的泄水孔23,阀杆上设有与阀杆同轴的螺孔;在本体中部内壁设有向内突起的阀座11,阀座中心设有通孔;支架由两个同心圆环组成,中间的圆环内孔是用于固定阀杆的固定孔,两个圆环之间通过均匀排列的支架臂相连,支架臂之间形成扇形的过水孔,支架的外壁设有与本体内壁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在阀杆上设有围绕阀杆的止位突缘25,所述的止位突缘的直径大于支架的固定孔内孔直径;所述的阀头位于阀杆一端的壁面上设有向阀杆方向延伸的调节臂24;调节臂的长度大于止位突缘到调节臂根部的距离;将阀杆穿过固定孔再穿过弹簧,同时,调节臂插入支架臂间的过水孔,把螺丝5旋拧到阀杆上的螺孔中,将弹簧固定在螺丝帽和支架3之间,再将支架按螺丝帽朝向进水端的方向从本体的进水端旋拧进本体内合适的位置;调节臂的长度小于阀杆的长度,但必须能够和支架臂相交。在阀头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上设有用于调节支架在本体内位置的调节装置。通孔朝向进水端的壁面与阀头21形成阴阳配合。靠近阀座11的本体内壁向内突起形成圆环形的平台12,防止支架过于接近阀座。所述的调节臂24的数量为支架臂数量的一倍或两倍,当调节臂24的数量和支架臂的数量相同时,调节臂平均分布在阀头上;当调节臂的数量为支架臂数量的两倍时,调节臂以两个为一组,平均分布在阀头上,同一组的两个调节臂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架臂的厚度。所述的泄水孔在阀头上平均分布,泄水孔从进水端到出水端,采用与阀头轴心平行或向轴心倾斜的方式排布。在所述的螺丝朝向阀杆的端面上设有弹簧槽,使弹簧的一个端面卡在该弹簧槽内。在支架中部的圆环朝向螺丝的壁面上设有弹簧卡槽,用于固定住弹簧的另一端。有益效果:1、在阀头朝向出水端的端面上设有调节装置,在阀头朝向进水端的端面上设有调节臂,组装完成后,调节臂伸入支架的支架臂之间,所以,当用工具插入调节装置转动时,就能够带动支架在本体内旋转,从而改变支架在本体内的位置,从而能够从出水端调节出水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局部剖视爆炸图;图3是本发明的本体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阀芯的一个实施例;图5是本发明的阀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6是本发明使用图5中阀芯的局部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水接头,主要由本体1、阀芯2、支架3、弹簧4和螺丝5组成。阀芯2又包括阀头21和阀杆22,在阀头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贯穿阀头的泄水孔23,阀杆上设有与阀杆同轴的螺孔。在本体中部内壁设有向内突起的阀座11,阀座中心设有通孔,通孔朝向进水端的壁面与阀头21形成阴阳配合。支架由两个同心圆环组成,中间的圆环内孔是用于固定阀杆的固定孔,两个圆环之间通过均匀排列的支架臂相连,支架臂之间形成扇形的过水孔,支架的外壁设有与本体内壁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在阀杆上设有围绕阀杆的止位突缘25,所述的止位突缘的直径大于支架的固定孔内孔直径,使突缘不能进入固定孔,起到止位的作用。在阀头位于阀杆一端的壁面上设有向阀杆方向延伸的调节臂24;调节臂的长度大于止位突缘到调节臂根部的距离,使调节臂能够穿过过水孔,与支架臂相交。将阀杆穿过固定孔再穿过弹簧,同时,调节臂插入支架臂间的过水孔,把螺丝5旋拧到阀杆上的螺孔中,将弹簧固定在螺丝帽和支架3之间,再将支架按螺丝帽朝向进水端的方向从本体的进水端旋拧进本体内合适的位置,以设定最大进水量。在阀头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上设有用于调节支架在本体内位置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为向阀头内壁凹陷的内六角槽或一字槽或十字槽,与相应的内六角工具或一字起或十字起相匹配。当需要调节最大出水量时,把与调节装置相匹配的工具从本体的出水端插进调节装置,旋转工具,阀头就会跟着旋转,从而带动调节臂旋转,调节臂旋转就会推动与之相交的支架臂旋转,支架臂旋转就能够改变支架在阀体内的位置,从而能够起到调节出水量的作用。所述的调节臂2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条或多条,优选为支架臂数量的一倍或两倍,如图3和图4所示,当调节臂24的数量和支架臂的数量相同时,调节臂平均分布在阀头上。如图5和图6所示,当调节臂的数量为支架臂数量的两倍时,调节臂以两个为一组,平均分布在阀头上,同一组的两个调节臂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架臂的厚度,即一组的两个调节臂将一条支架臂夹在中间。泄水孔优选设在相邻的两条调节臂之间的阀头上。调节臂的长度通常小于阀杆的长度,但必须能够和支架臂相交。组装时,先将阀杆穿过支架的固定孔,调节臂穿过过水孔。如果选用的是圆柱形弹簧,再将弹簧套在阀杆上,使弹簧位于阀杆外壁与调节臂之间的空隙内,如果选用的是塔形弹簧,将弹簧套在阀杆上,使调节臂位于塔形弹簧内孔中。然后再把螺丝旋拧在阀杆上的螺孔中,根据最大出水量的要求,相应的设定好弹簧的预应力。靠近阀座11的本体内壁向内突起形成圆环形的平台12,防止支架过于接近阀座。当支架过于接近阀座后,阀头进入阀座堵塞阀座,阀头就不能够通过位置的变化起到调节出水量的作用。阀头最大直径大于通孔最小直径,但小于平台的内孔直径,使水能够通过阀头与本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流过。所述的泄水孔在阀头上平均分布,泄水孔从进水端到出水端,采用与阀头轴心平行或向轴心倾斜的方式排布。当水流压力正常时,水流的力量不足以克服弹簧的预应力,所以阀头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水流通过阀头与本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流过;当水流压力逐渐增加超过弹簧的预应力时,水流推动阀头向阀座移动,从而压缩弹簧,这时,阀头逐渐进入阀座,当水流压力过大时,阀头完全进入阀座,堵塞住阀座,这时,水流只能通过阀头上的泄水孔流过,既保证了合适的水流量,又避免因水压过大而导致流量过大造成的浪费。所述的调节臂与阀杆平行,使柱形弹簧能够卡在调节臂与阀杆之间。在所述的螺丝朝向阀杆的端面上设有弹簧槽,使弹簧的一个端面卡在该弹簧槽内。在支架中部的圆环朝向螺丝的壁面上设有弹簧卡槽,用于固定住弹簧的另一端。使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在相应的弹簧槽或弹簧卡槽里,通过调节螺丝在阀杆内的位置,就能够改变弹簧的预应力,并且在调节的过程中,弹簧的位置较为稳定,不会产生大的摆幅。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