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18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楼房建设施工时,卫生间、厨房、洗涤间及阳台等有给排水要求的地方,其下水管一般都要穿过楼层的楼面,通常需先在楼面预留孔洞后再进行二次施工安装管材管件。一种施工方式是在楼面上预留大于管件外径500mm的孔洞,待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将管道周围余留的空隙用混凝土分三次填补,这种施工方式,楼面在下水管穿过处可能会渗水。另一种施工方式是在施工过程中预埋管件连接装置,通过管件连接装置连接下水管,这种施工方式,由于预埋误差或者施工的影响,上下相邻楼面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会存在不同轴的现象,造成下水管安装不便。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异径管件连接装置,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4452949A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管件连接装置。这种管件连接装置在上连接孔处安装一个异径连接件,该异径连接件能够沿着管件连接装置的轴心旋转,在该异径连接件中间设置一偏心孔,在实际安装施工时,该偏心孔旋转到最接近与下水管同轴的位置,以便于下水管穿过该偏心孔。由于偏心孔的偏心度是一个固定的值,所以即使该异径连接件沿着管件连接装置的轴心旋转,也难以保证下水管与偏心孔同轴,在安装下水管时,还是会存在安装不便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件连接装置,用于建筑施工时在楼面预留孔洞,并连接上下楼层之间的下水管,解决现有技术中上下相邻楼面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不同轴,造成下水管不便安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件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连接上管件和下管件的连接本体,该连接本体包括基体部和上连接部,该基体部设有用于连接下管件的下连接孔,该上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上管件且与该下连接孔同轴贯通的上连接孔,该上连接孔的孔径大于该下连接孔的孔径;该上连接部的上端设有安装盖,该安装盖上设置有用于供上管件穿过的通口;该安装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卡,该密封卡包括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该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对接形成一个密封该通口与上管件之间间隙的盖板。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安装盖包括盖面和设置在该盖面下表面上的定位环,该定位环的外径等于该上连接孔的内径,且该盖面边缘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扩大形成有凸缘。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安装盖包括盖面和设置在该盖面下表面上的定位环,该定位环的外径等于该上连接孔的内径,且该上连接孔的内壁下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台阶,该上连接孔的内壁在该台阶以上的高度与该定位环的高度相同。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安装盖的通口是左右对称的U形通口,其对称线经过该定位环的圆心,该U形通口的底部是与该定位环同心的半圆形。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安装盖的盖面上表面设置引导轨道,该密封卡的下表面上设置对应的轨槽,该引导轨道与该轨槽相匹配用于该密封卡的定位。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均由多个卡瓣依次排列一体成型设置,该卡瓣的内侧设置有半圆形的卡口,该卡瓣的卡口处沿轴向扩大形成凸环;在该卡瓣之间的相连接处设置沟槽便于该卡瓣的分离。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本体在该基体部的下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扩大形成有底座,该底座的上表面设置凸台,在该凸台上设置通孔;该底座的上表面与该连接本体的外周壁之间还设置加强肋板。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止水环。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本体呈倒锥形,该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之间的连通通道的内壁上周向均匀布设有导流板,该导流板倾斜设置在该连接本体的内壁上。

在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U形通口的半圆形底部的直径是110mm,该上连接孔的内径为160mm,该下连接孔的内径为110mm,该连接本体的高度是100mm或12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上管件和下管件的连接本体,该连接本体包括基体部和上连接部,该基体部设有用于连接下管件的下连接孔,该上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上管件且与该下连接孔同轴贯通的上连接孔,该上连接孔的孔径大于该下连接孔的孔径;该上连接部的上端面盖设有安装盖,该安装盖上设置有用于供上管件穿过的通口;该安装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卡,该密封卡包括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该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对接形成一个密封该通口与上管件之间间隙的盖板。楼房建筑工程中,上下相邻的楼层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并不能保证同轴,本发明提供的管件连接装置,在安装上管时,上管的底端穿过安装盖上的通口插入到上连接孔中,上管在通口中径向移动加上安装盖的转动,直到上管垂直安装,通口剩余的部分再用密封卡封住。与传统管件连接装置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管件连接装置使上管在管件连接装置上连接孔中的移动范围变大,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上管件的垂直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另一种安装盖实施例的管件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中密封卡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密封卡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3的组装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4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4的组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上管件和下管件的连接本体1,连接本体1包括基体部101和上连接部102,基体部101设有用于连接下管件的下连接孔,上连接部102设有用于连接上管件且与下连接孔同轴贯通的上连接孔103,上连接孔103的孔径大于下连接孔的孔径,水等液体经过上管件和管件连接装置到达下管件。

上连接孔103的直径大于上管件的外径,比如,上连接孔103的内径为160mm,上管件的外径为110mm,因此在上连接部102的上端设有安装盖2,安装盖2上设置有用于供上管件穿过的通口201,通口201的面积大于上管件的横截面积,上管件可在通口201中沿径向移动,且安装盖2可沿周向旋转,安装管件时,上管件的底端可在上连接孔103中径向移动直到上管件垂直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是优选盖设在上连接部102的上端的外部即外盖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盖2可盖设在上连接孔103的内部,即内盖方式。当上连接部102的外表面由于空间受限(如贴紧墙面)而无法外盖时,采用内盖方式,依然能够保证对上连接部102进行盖合。

安装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卡3,密封卡3包括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对接形成一个用于密封通口201与上管件之间间隙的盖板。密封卡对接形成的盖板贴合在安装盖2的上表面,由于通口201的面积大于上管件的横截面积,所以上管件插入通口201后,通口201与上管件之间会形成间隙,此时用密封卡来密封通口201与上管件之间的间隙。

楼房建筑排水工程中,先预埋该管件连接装置,由于预埋误差或者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误差,上下相邻楼层之间预埋的连接本体1不同轴,造成管件不易垂直安装,管件的上端安装在上一楼层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的下连接孔中后,管件的下端安装在相临的下一楼层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的上连接孔103,上连接孔103的直径比上管件的外径大得多,比如,上连接孔103的内径为160mm,上管件的外径为110mm,因此,管件插入上连接孔103安装时,在径向有较大的移动范围,然后盖上安装盖2和密封卡3,这样能在上下楼层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不同轴的误差范围内保证管件的垂直安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安装盖2包括盖面202和设置在盖面202下表面上的定位环203,定位环203的外径等于上连接孔103的内径,定位环203插入上连接孔103中,使安装盖2在径向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使安装盖2在轴向不会掉落到上连接孔103中,盖面202边缘在径向向外的方向扩大形成有凸缘204,凸缘204的下表面与上连接部102的上表面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连接孔103的内壁下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台阶,上连接孔103的内壁在台阶以上的高度与定位环203的高度相同,台阶支撑定位环203的底面,这样也能够使安装盖2在轴向定位不会掉落到上连接孔103中。

通口201是左右对称的U形通口,其对称线经过定位环203的圆心,U形通口的底部是与定位环203同心的半圆形。

优选的,U形通口的半圆形底部的直径与穿过通口201的上管件的外径相同,例如,上管件的外径是110mm,U形通口的半圆形底部的直径也是110mm,上管件可沿U形通口左右移动,且安装盖2可周向转动,所以上管件的底端可在上连接孔103中径向移动到最接近垂直安装的位置,然后再封上密封卡3。

安装盖2的盖面202上表面设置引导轨道205,密封卡3的下表面上设置对应的轨槽301,引导轨道205与轨槽301相匹配用于密封卡3的定位,避免密封卡3沿周向转动而没能密封上管件与通口201之间的间隙。

安装盖2盖在上连接部102的上端且上管件垂直安装后,再用胶水将安装盖2粘固,然后将密封卡3盖在安装盖2上表面,并将密封卡3粘固在安装盖2的上表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盖2变换一种结构方式,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另一种安装盖实施例的管件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将凸缘204设置为完全封闭包围安装盖2的盖面202,且定位环203封闭,这样设置有两个作用:一是安装盖2的定位环203与上连接口103的内壁相接触处不存在缺口,增强安装盖2与上连接口103之间的密封性能;二是增大密封卡3的下表面与凸缘204的上表面的贴合面积,增强密封卡3与安装盖2之间的密封。

实施例3

请一并参阅图4~图7,图4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中密封卡的俯视图,图6是图4中密封卡的仰视图,图7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3的组装剖视图。

实施例3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均由多个卡瓣307依次排列一体成型设置,见图5,密封卡的主体部分302是板状,卡瓣307的内侧设置有半圆形的卡口305,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的卡口305对接构成圆孔,该圆孔与上管件的外径相等;卡瓣的卡口305处沿轴向扩大形成凸环303,以增大卡口处与上管件的接触面积,增强卡口与上管件的密封性,防止液体在卡口305处泄露。

在卡瓣307之间的相连接处设置沟槽304,沟槽304是在密封卡的主体部分302上表面向下开一个槽,在该沟槽304处较薄弱,以便于卡瓣307的分离。沟槽304的上下两端一直延伸到密封卡3的上下侧边缘308,掰断一片卡瓣307后,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的卡口对接依然构成圆孔。

优选的,密封卡3外侧的圆弧边缘306的直径与上连接孔103的直径相同,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对接后,圆弧边缘306与上连接孔103的边缘重合。上管件在U形通口内移动时,与U形通口之间的间隙大小也随之改变,密封卡3足够覆盖上管件与U形通口之间的最大间隙,间隙较小时,密封卡3伸到安装盖2上端面以外,不再完全位于安装盖2圆周范围内,这时掰断卡瓣307,直到圆弧边缘306与连接本体1上端的边缘接近重合时为止。

实施例4

请一并参阅图8~图9,图8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4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管件连接装置实施例4的组装立体图。

实施例4是对实施例3的进一步改进,如图8所示,连接本体1在基体部101以下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扩大形成有底座104,底座104的上表面设置凸台1041,在凸台1041上设置通孔1042;底座104的上表面与基体部101的外周壁之间设置加强肋板1043。预埋管件连接装置的连接本体1时,通过通孔1042钉入钉子或拧入螺钉将连接本体1固定在建设楼房时的模板上,防止连接本体1在建筑施工时被移动,而加强肋板1043能有效增加底座104与基体部10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连接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止水环105,止水环105被埋入现浇混凝土中能起到防水的效果,防止水渗透该连接本体预埋处的混凝土层。

连接本体1呈倒锥形,且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之间的连通通道的内壁上周向均匀布设有导流板106,导流板106倾斜设置在连通通道的内壁上,导流板106呈螺旋状,使液体旋转向下流淌,对管道起到冲刷的作用。

U形通口的半圆形底部的直径是110mm,连接本体1上端的上连接孔103的直径为160mm,下连接孔的直径为110mm,连接本体1的高度是100mm或120mm。本实施例管件连接装置的上连接孔103和下连接孔均连接外径为110mm的管件,U形通口的半圆形底部可与管件相匹配。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管件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上管件和下管件的连接本体,该连接本体包括基体部和上连接部,该基体部设有用于连接下管件的下连接孔,该上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上管件且与该下连接孔同轴贯通的上连接孔,该上连接孔的孔径大于该下连接孔的孔径;该上连接部的上端面盖设有安装盖,该安装盖上设置有用于供上管件穿过的通口;该安装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卡,该密封卡包括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该左密封卡和右密封卡对接形成一个密封该通口与上管件之间间隙的盖板。楼房建筑工程中,上下相邻的楼层预埋的管件连接装置并不能保证同轴,本发明提供的管件连接装置,在安装上管时,上管的底端穿过安装盖上的通口插入到上连接孔中,上管在通口中径向移动加上安装盖的转动,直到上管垂直安装,通口剩余的部分再用密封卡封住。与传统管件连接装置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管件连接装置使上管在管件连接装置上连接孔中的移动范围变大,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上管件的垂直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