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部件紧固用防卡死T型锁紧螺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08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锁紧螺栓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移动部件紧固用防卡死T型锁紧螺栓结构。



背景技术:

T型螺栓常用于连接可移动部件与固定部件。在弧齿锥齿轮铣齿机中多处得到应用。当需要改变可移动部件在固定部件上的连接位置时,首先松开T型螺栓上的锁紧螺母,然后改变可移动部件的位置,当可移动部件移动到位后拧紧锁紧螺母,将T型螺栓紧固住。采用传统的T型螺栓结构,当过度松开锁紧螺母时,往往由于T型螺栓倾斜而卡死不能动,使可移动部件不能调整。为了解决T型螺栓倾斜而卡死的问题,目前主要解决的方式是人工晃动移动部件,解除T型螺栓的卡死,才能继续进行可移动部件的位置调整,这样给可移动部件的调整带来困难,增加调整辅助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锁紧螺母过度松开的情况下,可避免T型螺栓出现倾斜,从而避免螺栓出现卡死的可移动部件紧固用防卡死T型锁紧螺栓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可移动部件紧固用防卡死T型锁紧螺栓结构,包括T型螺栓和锁紧螺母,T型螺栓的T型头部可移动式插装在固定部件的T型槽内,T型螺栓的螺杆部从可移动部件上的螺栓安装孔穿过,所述锁紧螺母连接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上、且位于可移动部件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倾斜固定件和压盖,在压盖内设有容纳槽,所述防倾斜固定件和压盖均设置在可移动部件的外部,且在沿着T型螺栓的轴向方向上,防倾斜固定件、压盖及锁紧螺母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所述防倾斜固定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上,且防倾斜固定件的内端面挡靠在可移动部件的外侧面上,在可移动部件处于可移动的状态下,使T型螺栓处于可移动且不能倾斜的状态;所述压盖活动套装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上;在可移动部件处于紧固的状态下,所述锁紧螺母压紧在压盖外端面上,压盖的内端面与可移动部件的外侧面压紧、且防倾斜固定件置于压盖的容纳槽中。

优选的:所述防倾斜固定件采用螺母结构,其与T型螺栓形成螺纹连接。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T型螺栓结构增设了防倾斜固定件和压盖,其中防倾斜固定件在锁紧螺母松开后,对T型螺栓起到垂直限位作用,这样,避免了T型螺栓发生倾斜,从而避免了由于T型螺栓倾斜而造成的卡死现象。由于T型螺栓不会出现卡死,从而可顺利调整可移动部件的位置,减少了辅助调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T型螺栓;2、锁紧螺母;3、防倾斜固定件;4、压盖;4-1、容纳槽;1’、固定部件;1-1’、T型槽;2’、可移动式部件;2-1’、螺栓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可移动部件紧固用防卡死T型锁紧螺栓结构,包括T型螺栓1和锁紧螺母2。T型螺栓的T型头部可移动式插装在固定部1’的T型槽1-1’内,T型螺栓的螺杆部从设置在可移动部件2’上的螺栓安装孔2-1’穿过。所述锁紧螺母连接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上、且位于可移动部件的外部。该结构还包括防倾斜固定件3和压盖4,在压盖内设有容纳槽4-1。所述防倾斜固定件和压盖均设置在可移动部件的外部,且在沿着T型螺栓的轴向方向上,防倾斜固定件、压盖及锁紧螺母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即防倾斜固定件设置在距离可移动部件外侧面最近的位置,锁紧螺母设置在距离可移动部件外侧面最远的位置,而压盖设置在中间的位置。所述防倾斜固定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上,且防倾斜固定件的内端面挡靠在可移动部件的外侧面上,在可移动部件处于可移动的状态下,使T型螺栓处于可移动且不能倾斜的状态。具体的,防倾斜固定件的内端面与T型螺栓的T型头的内端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应略大于可移动部件与防倾斜固定件配合的外侧面与固定部件的T型槽与T型头的内端面配合的端面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形成一种间隙配合。所述压盖活动套装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上。在可移动部件处于紧固的状态下,所述锁紧螺母压紧在压盖外端面上,压盖的内端面与可移动部件的外侧面压紧、且防倾斜固定件置于压盖的容纳槽中。

上述结构中,防倾斜固定件可采用卡板、插销等结构,当采用卡板结构时,可将卡板可拆卸式卡装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的对应位置,当采用插销结构时,可在T型螺栓的螺杆部的对应位置设置径向插孔,将插销插装在径向插孔内。在本发明中,所述防倾斜固定件优选采用螺母结构,其与T型螺栓形成螺纹连接。防倾斜固定件采用螺母结构,可微调防倾斜固定件与T型螺栓的连接位置,这样,可调整防倾斜固定件的内端面与T型螺栓的T型头的内端面之间形成的距离,将该距离调整至最适于可移动部件调位、且T型螺栓不会出现倾斜的最佳距离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