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式反力墙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473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孔洞式反力墙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结构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孔洞式反力墙任意位置安装作动器的支座。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大型结构模型和足尺结构拟静力实验的加载需要,结构实验室通常需要设置满足结构竖向和水平加载需要的反力地坪和反力墙。根据需要不同,反力墙的高度和长度为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厚度为1.5~3m不等。反力地坪的厚度为0.6~1.5m不等。目前,不同单位的反力地坪和反力墙的形式有所不同,有槽道式的反力地坪和反力墙,也有孔洞式的反力墙和反力地坪。槽道式的反力墙和反力地坪的优点是试件安装就位比较容易、加载方便,缺点是槽道布设施工比较麻烦,土建建设费用投入较大;孔洞式的反力墙和反力地坪的优点是施工相对简单、土建建设费用相对较低,缺点是需要配备专门的满足相应试验模型的支座,以保证试件在反力地坪上的放置位置和在反力墙上的作动器加载位置配套。

现在大多数单位的结构实验室建的是孔洞式的反力墙和反力地坪。其孔洞式反力墙上的孔洞纵横向间距为0.4~0.6m等间距分布,孔洞式反力地坪的孔洞纵横向间距为0.8~1.2m等间距分布。在每次进行结构试验时就要根据需要定制满足试验加载需要的支座,由于结构试件的尺寸和形式千变万化,使得这些专用支座用过后就报废了。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在孔洞式反力墙任意位置安装作动器的支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孔洞式反力墙不易安放支座、设置专用支座成本太高、易造成浪费等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孔洞式反力墙任意位置安装作动器的支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孔洞式反力墙支座,包括底座、双槽件和作动器连接头,所述底座固定在反力墙的孔洞上,所述双槽件安装在底座上,双槽件的长度方向与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双槽件可在底座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作动器连接头安装在双槽件上,并且可在双槽件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进一步的上,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钢轨,双槽件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钢轨上,所述每个钢轨包括两个槽钢和两个卡紧件,所述两个槽钢背靠背放置,中间留有缝隙,槽钢与反力墙之间也留有缝隙,所述卡紧件位于槽钢两端,对两个槽钢进行卡紧固定,所述两个槽钢之间的缝隙内设有螺杆,螺杆的螺帽卡在槽钢与反力墙之际的缝隙内,螺杆上端穿过双槽件并通过螺母将双槽件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上,所述双槽件的上方还设有两个垫梁,所述螺杆上端穿过双槽件和垫梁后再通过螺母将垫梁压紧,从而将双槽件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上,所述槽钢的钢梁内设有肋板,肋板间距为0.4~0.6m。

进一步的上,所述卡紧件包括上下两个卡块,分别位于两个槽钢的上下两面,每个卡块上均设有两个凹槽用于放置槽钢,两个凹槽中间间隔的凸起使两个槽钢中间形成缝隙,槽钢下面的卡块使槽钢与反力墙之间形成缝隙,两个卡块通过穿过其中部的螺栓相连从而卡紧固定住两个槽钢,所述螺栓同时也将整个钢轨固定在反力墙上。

进一步的上,所述两个槽钢缝隙内的螺杆的螺帽为长方形,螺帽的短边小于两个槽钢之间缝隙宽度,长边大于两个槽钢之间缝隙宽度,所述螺杆从槽钢缝隙上端放入,然后转动90°使螺帽卡在槽钢与反力墙的缝隙之间。

进一步的上,所述双槽件上平行设置有两道通槽,所述通槽截面为凸字形,所述通槽内设有连接螺杆,连接螺杆的螺帽卡在通槽内,连接螺杆上端穿过作动器连接头并通过螺母将作动器连接头固定在双槽件上。

进一步的上,所述连接螺杆的螺帽为长方形,螺帽的短边小于通槽上端开口的宽度,长边大于通槽上端开口的宽度并小于通槽下端开口宽度,所述连接螺杆从通槽上端放入,然后转动90°使螺帽卡在凸字形的通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以相对滑动的底座、双槽件和作动器连接头,底座可以安装在孔洞式反力墙的大部分位置上,加上双槽件与作动器连接头相互垂直的移动,可以保证作动器连接头可以设置在反力墙的任意位置,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节省了劳动力,通用性好,可避免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卡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双槽件,3-作动器连接头,4-孔洞,5-垫梁,11-槽钢,12-卡紧件,13-螺杆,14-肋板,21-通槽,22-连接螺杆,121-卡块,122-凹槽,12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1、双槽件2和作动器连接头3,所述底座1固定在反力墙的孔洞4上,所述双槽件2安装在底座1上,双槽件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双槽件2可在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作动器连接头3安装在双槽件2上,并且可在双槽件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本发明的使用过程是:首先根据实验需求将底座1安装到大概的位置处,然后再安装上双槽件2和作动器连接头3,最后调整双槽件2在底座1上的位置以及作动器连接头3在双槽件2上的位置,从而将作动器连接头3准确安装到预定位置。

底座1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底座1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钢轨,双槽件2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钢轨上,所述每个钢轨包括两个槽钢11和两个卡紧件12,所述两个槽钢11背靠背放置,中间留有缝隙,槽钢11与反力墙之间也留有缝隙,所述卡紧件12位于槽钢11两端,对两个槽钢11进行卡紧固定,所述两个槽钢11之间的缝隙内设有螺杆13,螺杆13的螺帽卡在槽钢11与反力墙之际的缝隙内,螺杆13上端穿过双槽件2并通过螺母将双槽件2固定在底座1上。两个槽钢11之间的缝隙可以通过在槽钢11之间设置垫片的方式实现,槽钢11与反力墙之间的缝隙也可通过在槽钢11底面设置垫片实现。在安装双槽件2时,首先通过螺杆13对双槽件2进行预定位,然后沿着槽钢11之间的缝隙移动,到达预定位置后再拧紧螺母,将双槽件2固定在底座1上。

为了提高双槽件2安装的稳定性,在所述双槽件2的上方还设有两个垫梁5,所述螺杆13上端穿过双槽件2和垫梁5后再通过螺母将垫梁5压紧,从而将双槽件2固定在底座上。设置垫梁5能够使双槽件2更加紧密的压紧在底座1上,并且使双槽件2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损坏。

所述槽钢11的钢梁内设有肋板14,肋板间距为0.4~0.6m。设置肋板14能够对槽钢11起到加强作用,因为土木工程结构实验一般都伴随着较大的作用力,如果底座1因强度不够变形将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如图2所示,所述卡紧件12包括上下两个卡块121,分别位于两个槽钢11的上下两面,每个卡块121上均设有两个凹槽122用于放置槽钢11,两个凹槽121中间间隔的凸起使两个槽钢11中间形成缝隙,槽钢11下面的卡块121使槽钢11与反力墙之间形成缝隙,两个卡块121通过穿过其中部的螺栓123相连从而卡紧固定住两个槽钢11,所述螺栓123同时也将整个钢轨固定在反力墙的孔洞4上。所述卡紧件12同时起到了固定两个槽钢11,使两个槽钢11之间以及槽钢11与反力墙之间形成缝隙,并且将底座1固定在反力墙上等作用,使得结构整个底座1结构紧凑,安装定位方便,提高了使用效率。

在采用螺杆13对双槽件2进行连接时,可以在安装底座1时事先将螺杆13放入到两个槽钢11之间的缝隙中,但这样操作会比较繁琐,为了提高安装效率,将所述两个槽钢11缝隙内的螺杆13的螺帽设置为长方形,螺帽的短边小于两个槽钢11之间缝隙宽度,长边大于两个槽钢11之间缝隙宽度,在需要安装双槽件2时,可以直接使螺帽的长边与缝隙平行,将螺杆13从槽钢11缝隙上端放入,达到槽钢11与反力墙的缝隙处时将螺杆13转动90°,如此螺帽便卡在槽钢11与反力墙的缝隙之间,然后再装上双槽件2即可。

为了使作动器连接头3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双槽件2上,在所述双槽件2上平行设置有两道通槽21,所述通槽21截面为凸字形,所述通槽21内设有连接螺杆22,连接螺杆22的螺帽卡在通槽21内,连接螺杆22上端穿过作动器连接头3并通过螺母将作动器连接头3固定在双槽件2上。凸字形的通槽21可以卡住连接螺杆22,又可使连接螺杆22在通槽21内移动,连接螺杆22可以在固定双槽件2时事先放入到通槽21中。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安装效率,所述连接螺杆22的螺帽也设置为长方形,螺帽的短边小于通槽21上端开口的宽度,长边大于通槽21上端开口的宽度并小于通槽21下端开口宽度,在需要安装作动器连接头3时,可以直接使连接螺杆22的螺帽的长边与通槽21平行,将螺杆22放入通槽21中,达到通槽211底部时将连接螺杆22转动90°,如此螺帽便卡在了通槽21底部,然后再装上作动器连接头3即可。

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通用性好,即节省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安装效率,还可避免材料浪费,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