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导向式复合弹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58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杆导向式复合弹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减震装置,特别是涉及采用复合弹簧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复合弹簧全称为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是在金属螺旋弹簧周围包裹一层橡胶材料复合硫化而成的一种弹簧。复合弹簧具有橡胶弹簧的非线特性,又具有金属螺旋弹簧大变形和承载能力大的特性,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优于橡胶弹簧。由于复合弹簧具有类似橡胶空气弹簧的工作特性曲线,却较橡胶空气弹簧结构简单,无气体泄漏风险,因此也被用于替代橡胶空气弹簧广泛用于矿上、冶金、煤炭等大型振动设备的消能减振以及建筑物隔震。

单一金属螺旋弹簧只能单独工作在拉伸或压缩其中一种状态下(即所谓拉簧或压簧),而橡胶弹簧往往只能工作在压缩状态,抗拉能力弱,因此两者复合硫化而成的复合弹簧通常是压缩弹簧,只能单向减振。若是想将复合弹簧用于双向减振场合,则需使用至少两只复合弹簧组成阻尼器,利用两只复合弹簧的压缩弹性变形分别消减双向振动。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081122 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风减震弹簧阻尼器,该阻尼器将导向套内的两只弹性体(即两只螺旋弹簧)分别固接在中心轴上的中间限制组件上,当阻尼器受拉或受压时,其中一个弹性体受拉,另一弹性体受压,从而实现抗风减震。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明显存在下述缺点:1、需要两只螺旋弹簧,整个阻尼器的长度较长,不适合在距离较小的空间安装;2、在工艺上很难甚至不可能保证两只弹簧的刚度(包括拉伸刚度和压缩刚度)相等,因此风向不同减震效果即不同;3、无法改变阻尼器的初始刚度,达到预设抗风级别,降低减震成本的目的;4、一只螺旋弹簧同时在拉伸与压缩两种状态下工作,现有弹簧的金属材料和生产工艺很难满足要求,只能通过缩小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范围来实现拉伸与压缩两种工作状态,这显然会造成资源浪费。若要将复合弹簧用于抗风减振显然也需如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一样利用两只复合弹簧组成抗风阻尼器,而如此组成的阻尼器显然也具备上述专利一样的的缺点。

另外,人们对于抗震结构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抗震结构的设计追求一种“抗”与“耗”相结合的综合的抗震性能,即在弱风振和小地震的作用下抗震结构能为建筑物主体提供额外的附加刚度来抵抗外部载荷的作用,保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避免结构主体出现内部损伤;在强风振和大地震的作用下抗震结构则开始屈服变形,通过抗震结构中的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来耗散外部能量,使结构主体在强风振和大地震中不至于被严重破坏甚至倒塌。这便要求应用于抗震结构在外部弱载荷的作用下能保持刚性,不发生变形;在外部强载荷的作用下则能变形耗能。然而现有的隔震元件,无论是金属弹簧阻尼器还是橡胶空气弹簧,均无法完美的满足上述抗震需求。

公开号为CN10145755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弹簧刚度可调式调谐质量减振器”,该减振器是一种复合阻尼器,通过改变质量块的厚度改变其特征频率,通过改变粘滞阻尼器的工作介质的流量改变其阻尼比,通过改变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改变其刚度,其中改变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的手段有三种,一是采用固化材料将弹簧位于固化筒内的一段固化,二是往螺旋弹簧的中心内塞入约束块,并二者过盈配合,使与约束块接触的一段弹簧失效,三是在约束块表面设置螺旋状凸起,将螺旋状凸起卡在弹簧丝之间,使弹簧丝之间卡有螺旋状凸起的一段弹簧失效。上述三种改变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的手段显然不适用于复合弹簧;另外这种形式的阻减震器不仅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明显缩短,而且只能压缩耗能减振,不能拉伸耗能减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杆导向式复合弹簧阻尼器,该阻尼器不仅保持了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而且既可压缩耗能减振,又可拉伸耗能减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拉杆导向式复合弹簧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两块端板,所述的两块端板之间设有复合弹簧(全称为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两块端板之间还设有反压装置,该反压装置包括数量分别至少为三根的两组预压拉杆、两块浮动压板和数量为所述两组预压拉杆数量之和的限位元件,其中,

所述的两块浮动压板分别设在一块端板与复合弹簧之间;

所述的两组预压拉杆分别与所述复合弹簧的轴线平行,其中一组绕复合弹簧的轴线对称分布在复合弹簧的中心孔内,另一组绕复合弹簧的轴线对称分布在复合弹簧的四周;每一组预压拉杆的一头分别固定在一块浮动压板上,另一头分别穿过另一块浮动压板和与该另一块浮动压板相邻的端板固定在一限位元件上;

所述的限位元件分别作用在两块端板上,通过两组预压拉杆将所述的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限制为复合弹簧压缩至预设的早期刚度时的长度。

为便于调节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使其等于将复合弹簧压缩至预设早期刚度的长度,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限位元件为六角法兰螺母,所述的预压拉杆为光杆螺栓,二者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

为了避免限位元件与两块端板之间产生刚性撞击,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两块端板与限位元件接触的表面上分别嵌设有弹性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片。

本发明所述的阻尼器可广泛用于各种一维隔震领域,如,机械设备内部振动的隔离、设备基础隔震、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建筑基础隔震等。

本发明所述的阻尼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仅需一只螺旋压缩弹簧就可使阻尼器无论所受轴向外力为正向还是反向,所述的复合弹簧均能产生弹性压缩变形而耗能,不仅节省了一只弹簧,而且大大的缩短了阻尼器的长度。

(2)当动载荷大于阻尼器所设早期刚度的抵御能力时,双向弹性变形对称,因此外力载荷的正负方向的变化不影响其压缩变形而耗能的效果。

(3)可预设早期刚度,改变预压拉杆的长度即可改变整个阻尼器的早期刚度,当早期刚度大于零时,外力在克服该早期刚度之前无法使阻尼器产生变形,因此将其用于建筑结构抗震时,可预设地震设防等级,显著降低隔震成本。

(4)预设所述预压拉杆的长度即可预设阻尼器早期刚度,而且所述复合弹簧中没有一圈弹簧失效,即有效工作长度不变,不会改变复合弹簧原有的特性参数。

附图说明

图1~6为本发明所述阻尼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剖视),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图5为图1中局部Ⅰ的放大图,图6为图1中局部Ⅱ的放大图。

图7~10为本发明所述阻尼器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为主视图(剖视),图8俯视图,图9为仰视图,图10为图7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1

参见图1,本例中的拉杆导向式复合弹簧阻尼器是一种可用于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耗能装置,该阻尼器包括两块圆盘状的端板、复合弹簧8(由圆柱形金属螺旋压缩弹簧和橡胶材料复合而成)和反压装置;其中,所述的两块端板为分别位于复合弹簧8上下两端的上端板1和下端板2。所述上端板1的上表面和下端板2的下表面分别沿复合弹簧8的轴线向远离复合弹簧8的方向延伸一连接杆10,每一连接杆10的末端设有铰接孔11。

参见图1~6,所述的反压装置包括两组作为预压拉杆的光杆螺栓、两块浮动压板和十只作为限位元件的六角法兰螺母7;其中,所述的两块浮动压板分别为设在上端板1与复合弹簧8之间的第一浮动压板3和设在下端板2与复合弹簧8之间的第二浮动压板4;所述的两组光杆螺栓分别为由六根光杆螺栓组成的第一组光杆螺栓5和由四根光杆螺栓组成的第二组光杆螺栓6。

参见图1~6,所述的两组光杆螺栓中每一根均与所述的复合弹簧8的轴线平行,其中:

第一组光杆螺栓5中的六根光杆螺栓绕复合弹簧8的轴线对称分布在复合弹簧8的四周,将所述的复合弹簧4约束在该六根光杆螺栓所围成的空间内;每一根第一组光杆螺栓5具有外螺纹的一头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二浮动压板4、第一浮动压板3和上端板1后与一只六角法兰螺母7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浮动压板4上在每一根第一组光杆螺栓5穿过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第一组光杆螺栓5下头的钉帽穿设在该沉孔内并与第二浮动压板4焊接固定死;所述第一浮动压板3和上端板1上在每一根第一组光杆螺栓5穿过的位置分别与所穿越的第一组光杆螺栓5动配合;

第二组光杆螺栓6中的四根光杆螺栓绕复合弹簧8的轴线对称分布在复合弹簧8的中心孔内;每一根第二组光杆螺栓6具有外螺纹的一头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浮动压板3、第二浮动压板4和下端板2后与一只六角法兰螺母7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浮动压板3上在每一根第二组光杆螺栓6穿过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第二组光杆螺栓6上头的钉帽穿设在该沉孔内并与第一浮动压板3焊接固定死;所述第二浮动压板4和下端板2上在每一根第二组光杆螺栓6穿过的位置分别与所穿越的第二组光杆螺栓6动配合。

参见图1并结合图5,为了避免六角法兰螺母7与两块端板之间产生刚性撞击,所述的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与六角法兰螺母7接触的表面上分别嵌设有柔性的橡胶片9。

本例所述阻尼器可按如下方法预设早期刚度:

按图1~6将所述阻尼器组装好,拧动六角法兰螺母7使其分别作用在所述的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上,通过两组光杆螺栓将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限制为复合弹簧8压缩至预设的早期刚度时的长度即可。其中,复合弹簧8压缩至预设的早期刚度时的长度可根据复合弹簧8的特性曲线和需预设的早期刚度计算得到。另外,为了防止六角法兰螺母7在地震产生的振动过程中松动,调试好后可将六角法兰螺母7与对应的光杆螺栓焊接在一起。

参见图1,当阻尼器受到轴向的外部载荷时,无论外部载荷是压力还是拉力,只要其小于上述预压力所预设早期刚度的抵抗能力,复合弹簧8是不会继续变形的。当外部载荷大于所述预压力时,若外部载荷为压力,所述两块端板分别推动两块浮动压板继续压缩复合弹簧8产生弹性变形耗能;由于所述的第一组光杆螺栓5与第一浮动压板3和上端板1动配合,所述的第二组光杆螺栓6与第二浮动压板4和下端板2动配合,因此不会阻碍复合弹簧8被继续压缩;若外部载荷为拉力,所述两组光杆螺栓分别牵拉两块浮动压板相对移动压缩复合弹簧8产生弹性变形耗能。因为无论阻尼器所受的动载荷为拉或压,最终产生的变形均是同一复合弹簧8的压缩变形,所以阻尼器的双向弹性变形必然是对称的。

例2

参见图7~10,本例中的拉杆导向式复合弹簧阻尼器为一种可用于建筑物竖向隔震的隔振装置(也称隔震支座),本例与例1相比主要具有如下区别:

1、作为隔震支座,为便于安装,本例中省略了例1中两块端板上所设的连接杆,而将上端板1自边缘先向上轴向延伸再向外径向延伸,并于边缘处均匀设有连接螺栓孔12;将下端板2自边缘先向下轴向延伸再向外径向延伸,并于边缘处均匀设有连接螺栓孔12;其中上端板1的上表面与第一组光杆螺栓5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板2的下表面与第二组光杆螺栓6的下端之间分别设有大于复合弹簧8振幅的间隙。

2、所述第一组光杆螺栓5由八根光杆螺栓组成,第二组光杆螺栓9由五根光杆螺栓组成;对应的作为限位元件的六角法兰螺母7的数量增加至十三只。

本例上述以外的其它实施方式与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