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袜机的齿轮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袜机中,是将袜机的丝袜套管依序设置在一轮盘的周缘以被轮盘带动,且轮盘设有齿轮结构,并以所述齿轮结构连接一马达转动而使轮盘进行转动。轮盘中央设有一金属环,例如一铜环,且轮盘通过金属环相对于一中心轴转动。具体而言,轮盘中心具有一穿孔,金属环被套设在轮盘的穿孔内并抵靠固定于穿孔的内壁面,使轮盘连同金属环一起现对于中心轴转动。
然而,现有技术中是以金属环的内壁面与中心轴的外表面进行滑动,而这种面与面的摩擦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不仅需要利用高功率的马达才能推动轮盘转动外,长时间的磨损也对机器具有不良的影响。此外,摩擦时产生的热量更使金属环发生热膨胀的现象,让金属环紧咬在中心轴上,更加大了金属环与中心轴间的摩擦力,而要使用更高功率的马达,也更容易造成磨损。
专利申请号201521033610.8公开了一种齿轮传动机构,通过在轮盘穿孔中设置轴承,成功的解决了与中心轴摩擦力大的问题,对上述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轴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轴承外圈相对穿孔内壁面保持固定不动,内圈相对中心轴外表面保持固定不动,所以对于轴承的安装需要使轴承与中心轴和轮盘的结合紧密程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一般轴承安装都需要进行油浴加热或者直接采用锤击,使轴承牢牢的镶入,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拆卸更换也很不方便,拆卸难度较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的添加不方便,如果在轴承端面处加入润滑油,则润滑油不易进入滚动部分,并且如果在及其运转过程 中人工加油危险性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袜机的齿轮传动机构,从而解决了齿轮传动机构安装、拆卸不方便,且添加润滑油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用于袜机的齿轮传动机构,其装设于袜机的一中心轴上并用于带动袜机的多个丝袜套管,包括中心具有穿孔的轮盘,所述轮盘的周缘外侧环绕间隔设置有多个承载座,并用于带动所述丝袜套管,在所述穿孔中设有内环和外环,在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外环抵靠于所述穿孔的内壁面,所述轴承抵靠于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所述内环容置于所述轴承中并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外环的外壁面上还设有键槽,并通过键与所述轮盘连接;所述内环的内壁面上还设有键槽,并通过键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穿孔的内壁面及所述中心轴上均设有与所述键相配合的键槽;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上设有注油孔,在所述内环一侧的端面上设有L形通孔,所述通孔一端与所述注油孔连通,另一端设有油嘴。
这样,通过键连接,因为键连接是通过键来传递动力,对两物体之间的结合紧密度要求较低,所以使内环和外环可以很方便的从中心轴和穿孔中拆出,而轴承是容置在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内环与轴承、外环与轴承均是紧密结合的,在拆出需要更换轴承时,仅仅需要将轴承从内环和外环中拆出,相对于将轴承从中心轴上和轮盘上拆下的情况,大大减小了拆卸难度,并且必要时可以将内环、外环及轴承作为整体进行更换,大大节约了拆卸更换的劳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需要添加润滑油时,将润滑油通过油嘴注入通孔,进而沿通孔的L形通道进入位于轴承内圈上的注油孔,从而直接到达轴承内部,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并且因通孔在内环的一侧端面上,内环是跟中心轴一起属于固定件,所以加油过程中就算机器处于运行状态下也不会给工人带来危险,也可通过油管连接油嘴进 行定期远程注油。
进一步的,所述轮盘更具有多个辐条,所述辐条分别自所述穿孔外延伸至所述轮盘的周缘对应于其中一所述承载座,且所述辐条的数量等于所述承载座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轮盘更具有一内齿轮,其位于所述轮盘的周缘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的内圈端面及内环端面上均设有定位刻槽,并用于使通孔与注油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添加润滑油方便,并且提高轴承的润滑效率,降低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环、轴承、外环连接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环、轴承、外环连接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
用于袜机的齿轮传动机构,其装设于袜机的一中心轴1上并用于带动袜机的多个丝袜套管2,包括中心具有穿孔3的轮盘4,所述轮盘4的周缘外侧环绕间隔设置有多个承载座5,并用于带动所述丝袜套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孔3中设有内环6和外环7,在所述内环6和外环7之间设有轴承8,所述外环7抵靠于所述穿孔3的内壁面,所述轴承8抵靠于所述外环7的内壁面,所述内环6容置于所述轴承8中并套设于所述中心轴1上;所述外环7的外壁面上还设有 键槽9,并通过键与所述轮盘4连接;所述内环6的内壁面上还设有键槽9,并通过键与所述中心轴1连接,所述穿孔3的内壁面及所述中心轴1上均设有与所述键相配合的键槽9;在所述轴承8的内圈上设有注油孔10,在所述内环6一侧的端面上设有L形通孔11,所述通孔11一端与所述注油孔10连通,另一端设有油嘴12。
这样,通过键连接,因为键连接是通过键来传递动力,对两物体之间的结合紧密度要求较低,所以使内环6和外环7可以很方便的从中心轴1和穿孔3中拆出,而轴承8是容置在内环6和外环7之间的,内环6与轴承8、外环7与轴承8均是紧密结合的,在拆出需要更换轴承8时,仅仅需要将轴承8从内环6和外环7中拆出,相对于将轴承8从中心轴1上和轮盘4上拆下的情况,大大减小了拆卸难度,并且必要时可以将内环6、外环7及轴承8作为整体进行更换,大大节约了拆卸更换的劳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需要添加润滑油时,将润滑油通过油嘴12注入通孔11,进而沿通孔11的L形通道进入位于轴承8内圈上的注油孔10,从而直接到达轴承内部,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并且因通孔11在内环6的一侧端面上,内环6是跟中心轴1一起属于固定件,所以加油过程中就算机器处于运行状态下也不会给工人带来危险,也可通过油管连接油嘴12进行定期远程注油。
所述轮盘4更具有多个辐条13,所述辐条13分别自所述穿孔3外延伸至所述轮盘4的周缘对应于其中一所述承载座5,且所述辐条13的数量等于所述承载座5的数量。这样,辐条13为径向延伸,一端连接于穿孔3,另一端通过周缘连接于其中一承载座5处,辐条13的数量等于承载座5的数量。轮盘4上在辐条13间的部分为镂空。通过上述结构,轮盘4在轻量化的同事仍可对承载座5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所述轮盘4更具有一内齿轮14,其位于所述轮盘4的周缘内侧。袜机的马达传动在内齿轮14,而能带动轮盘4相对中心轴1转动。通过上述结构,马达与轮盘4传动的位置可在轮盘4的盘面上,而非轮盘4的周缘外,因此马达及马 达与内齿轮14间的转动机构不会阻碍丝袜套管2的移动路径,还能使马达及其转动机构设置在丝袜套管2的移动路径所形成的轨迹范围内,更减少袜机的占用体积。
所述轴承8的内圈端面及内环6端面上均设有定位刻槽15,并用于使通孔11与注油孔10对齐。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使在轴承8的安装过程中能够通过定位刻槽15使通孔11与注油孔10能更好的对齐,便于润滑油通过,防止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添加润滑油方便,并且提高轴承的润滑效率,降低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