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015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用于使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其中,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抵靠,连接构件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管内腔中的连接嵌件、多组连接件,各连接件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后与连接嵌件螺纹连接,以当拧紧连接件时使连接件的第一端将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压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中,可解决因连接管焊接性能而造成难以进行连接管相连组合的问题,解决因连接管壁厚较薄时,焊接热应力对连接管组件造成损伤的问题,解决组合后再进行加工难以装夹定位的技术问题。
【专利说明】
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矩形管台架机构多采用焊接结构。A矩形管端面贴紧B矩形管侧面,两矩形管垂直放置,在两矩形管相接的一圈位置,采用氩弧焊沿该一圈的位置进行焊接,焊后打磨焊缝,去焊渣,刮腻子粉后刷油漆。
[0003]由于A矩形管与B矩形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焊接时产生大量热应力,从而导致整个矩形管组合件焊后发生较大变形,且该变形不可控制。
[0004]当需要在该矩形管组合件上进行其他加工时,一般须在焊接结束后,但当该矩形管组合件结构过于庞大或结构复杂时,不便在焊后进行其它加工,这时需进行专项工艺攻关才能解决问题;当矩形管采用的材料焊接性能较差时,现有的焊接连接方式则比较难以实现矩形管组件的连接;当矩形管壁厚较薄时,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有可能对薄壁的矩形管零件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以解决连接管采用焊接方式相连时存在的因连接管焊接性能而造成难以进行连接管组合、因连接管壁厚较薄时而对连接管组件造成损伤、因连接管焊接变形而使焊接后再组合难以装夹定位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连接结构,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用于使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其中,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抵靠,连接构件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管内腔中的连接嵌件、多组连接件,各连接件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后与连接嵌件螺纹连接,以当拧紧连接件时使连接件的第一端将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压紧。
[0008]进一步地,连接嵌件位于第一连接管的内腔中,且其朝向第二连接管的端面与第一连接管的端面齐平,以在连接件的作用下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贴紧。
[0009]进一步地,各连接件包括连接螺钉和套设于连接螺钉上的连接导套;连接导套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后朝连接嵌件延伸;连接螺钉的螺帽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其螺杆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后与连接嵌件螺纹连接,以当拧紧连接螺钉时使螺帽抵顶连接导套的第一端以将连接导套与第二连接管压紧。
[0010]进一步地,连接导套包括呈空心筒状的导套部、设置于导套部端部且呈环形的抵靠部;导套部套设于连接螺钉的螺杆上,其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后朝连接嵌件延伸;抵靠部套设于连接螺钉的螺帽上,且在连接螺钉的作用下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压紧。
[0011]进一步地,抵靠部的内环面呈与连接螺钉的螺帽的外环壁相匹配的锥形。
[0012]进一步地,抵靠部的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抵靠的抵靠面呈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相匹配的形状。
[0013]进一步地,连接嵌件为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一连接管的内腔中。
[0014]进一步地,连接板的截面呈与第一连接管的内腔的截面相匹配的形状。
[0015]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方型管,各连接件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垂直穿过第二连接管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后与连接嵌件相连。
[0016]进一步地,多组连接件均分为三排,三排连接件沿第二连接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连接件包括沿第二连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连接件,每排连接件中的每组连接件分别对应设置。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中,通过连接构件使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的侧壁相连以代替现有的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从而解决因连接管焊接性能而造成难以进行连接管相连组合的问题,解决因连接管壁厚较薄时,焊接热应力对连接管组件造成损伤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无焊接造成的焊接变形,故而可在连接管组装前就对连接管完成所有加工,然后再进行组装,解决现有的先焊接组合再进行加工时存在的当连接管组件较为复杂,组合后再进行加工难以装夹定位的技术问题;由于连接件与连接嵌件螺纹连接,故而不仅使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时操作简单,且便于连接后拆卸。
[001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连接结构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图1中连接结构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0、第一连接管;20、第二连接管;30、连接构件;31、连接嵌件;32、连接件;321、连接螺钉;322、连接导套;3221、导套部;3222、抵靠部;3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7]参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用于使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30,其中,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抵靠,连接构件30包括:固设于第一连接管10内腔中的连接嵌件31、多组连接件32,各连接件3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20后与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以当拧紧连接件32时使连接件32的第一端将第二连接管20和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压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中,由于各连接件3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各连接件32相对的第二端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20后与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故而通过拧紧各连接件32即可使各连接件3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抵顶,从而将第二连接管20与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压紧,进而使第二连接管20与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中,通过连接构件30使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相连以代替现有的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从而解决因连接管焊接性能而造成难以进行连接管相连组合的问题,解决因连接管壁厚较薄时,焊接热应力对连接管组件造成损伤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无焊接造成的焊接变形,故而可在连接管组装前就对连接管完成所有加工,然后再进行组装,解决现有的先焊接组合再进行加工时存在的当连接管组件较为复杂,组合后再进行加工难以装夹定位的技术问题;由于连接件32与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故而不仅使第一连接管10与第二连接管20连接时操作简单,且便于连接后拆卸。
[0028]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嵌件31位于第一连接管10的内腔中,且其朝向第二连接管20的端面与第一连接管10的端面齐平,以在连接件32的作用下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贴紧。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嵌件31朝向第二连接管20的端面与第一连接管10的端面齐平,故而在连接件32的作用下可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贴紧,从而增大第一连接管10与第二连接管20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在连接构件30的作用下连接更牢固。
[002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连接嵌件31为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紧固件33固定于第一连接管10的内腔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连接板的截面呈与第一连接管10的内腔的截面相匹配的形状,便于将连接板设置于第一连接管1的内腔中。
[0030]可选地,如图2所示,各连接件32包括连接螺钉321和套设于连接螺钉321上的连接导套322;连接导套32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20后朝连接嵌件31延伸;连接螺钉321的螺帽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螺杆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20后与所述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以当拧紧连接螺钉321时使螺帽抵顶连接导套322的第一端以将连接导套322与第二连接管20压紧。连接时,由于连接螺钉321与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拧紧连接螺钉321时,其螺帽将抵顶连接导套322的第一端,从而连接导套322与第二连接管20压紧,进而使第二连接管20与第一连接管10相连。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导套322包括呈空心筒状的导套部3221、设置于导套部3221端部且呈环形的抵靠部3222;导套部3221套设于连接螺钉321的螺杆上,其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第二连接管20后朝连接嵌件31延伸;抵靠部3222套设于连接螺钉321的螺帽上,且在连接螺钉321的作用下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压紧。通过设置抵靠部3222,可增大与第二连接管20侧壁的接触面积,当第二连接管20的壁厚较薄时,可有效防止拧紧连接螺钉321时对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造成损伤。
[0032]优选地,如图2所示,抵靠部3222的内环面呈与连接螺钉321的螺帽的外环壁相匹配的锥形。由于抵靠部3222的内环面与连接螺钉321的螺帽的外环壁相匹配,故而便于抵靠部3222的内环面与螺帽的外环面贴合,以便螺帽更好的对抵靠部3222施加作用力。
[0033]优选地,如图2所示,抵靠部3222的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抵靠的抵靠面呈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相匹配的形状。由于抵靠部3222的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抵靠的抵靠面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匹配,故而便于抵靠部3222的抵靠面与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贴合,以便抵靠部3222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上。
[0034]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均为方型管,各连接件3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垂直穿过第二连接管2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后与连接嵌件31相连。
[0035]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组连接件32均分为三排,三排连接件32沿第二连接管2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连接件32包括沿第二连接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连接件32,每排连接件32中的每组连接件32分别对应设置。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20)、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3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抵靠,所述连接构件(30)包括: 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内腔中的连接嵌件(31)、多组连接件(32),各所述连接件(3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20)后与所述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以当拧紧所述连接件(32)时使所述连接件(32)的第一端将所述第二连接管(20)和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端部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嵌件(3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内腔中,且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端面齐平,以在所述连接件(32)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贴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连接件(32)包括连接螺钉(321)和套设于所述连接螺钉(321)上的连接导套(322); 所述连接导套(32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20)后朝所述连接嵌件(31)延伸; 所述连接螺钉(321)的螺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螺杆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20)后与所述连接嵌件(31)螺纹连接,以当拧紧所述连接螺钉(321)时使所述螺帽抵顶所述连接导套(322)的第一端以将所述连接导套(32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压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导套(322)包括呈空心筒状的导套部(3221)、设置于所述导套部(3221)端部且呈环形的抵靠部(3222); 所述导套部(3221)套设于所述连接螺钉(321)的螺杆上,其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20)后朝所述连接嵌件(31)延伸; 所述抵靠部(3222)套设于所述连接螺钉(321)的螺帽上,且在所述连接螺钉(321)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压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靠部(3222)的内环面呈与所述连接螺钉(321)的螺帽的外环壁相匹配的锥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靠部(3222)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抵靠的抵靠面呈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侧壁相匹配的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嵌件(31)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33)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内腔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的截面呈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内腔的截面相匹配的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10)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0)均为方型管,各所述连接件(3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一侧,其相对的第二端垂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后与所述连接嵌件(31)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组所述连接件(32)均分为三排,三排所述连接件(32)沿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每排所述连接件(32)包括沿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连接件(32 ),每排所述连接件(32)中的每组所述连接件(32)分别对应设置。
【文档编号】F16B7/08GK205715120SQ20162054499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周捷, 张敏, 刘杰, 罗永坚, 刘峰
【申请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