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768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耐磨弯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特指耐磨弯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颗粒以及硬度大的原料气力输送工程中,都需要通过管道进行原料输送。气力输送是利用空气的能量来进行物料输送,空气的能量可以变为压力与速度两种形式,一般是利用速度形式的能量,即利用具有一定速度的空气动能来输送物料。颗粒在水平管道和垂直管道中输送时,颗粒同管壁的相撞的入射角很小,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磨损。当颗粒进入弯头时,由于运动方向的改变,受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颗粒经过数次碰撞,产生对管壁的冲击,引起对管壁的磨擦。由于颗粒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密度,运动中颗粒的离心力比气体介质大得多,这就使颗粒群在弯头处与气体分离,以射流形式碰撞弯头通道,致使局部管道严重磨损,形成磨损槽,最终导致管壁磨穿。

现有的弯头一般采用钢管直接进行弯制,无法使用很厚的钢管,使得弯制成的弯头管壁不够厚,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被击穿,寿命很短,击穿部分不能补,需要更换整条弯头,工作量大,非常麻烦,更换后弯头的使用寿命也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厚度较厚、耐冲击、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快捷的耐磨弯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耐磨弯头,包括有弯道本体、铸钢制成的盖帽,弯道本体由法兰部、入口弯道、出口弯道组成,入口弯道的上端连接在法兰部下端面的左半部分,出口弯道的上端连接在法兰部下端面的右半部分,入口弯道的下端向后倾斜设置,出口弯道的下端向前倾斜设置,入口弯道与出口弯道之间形成倒V型结构,法兰部上分别开设有与入口弯道连通的入料过料口、与出口弯道连通的出料过料口,盖帽盖设在法兰部上端面上,盖帽的下端面开设有同时与入料过料口和出料过料口连通的缓冲曲面槽。

所述盖帽与法兰部之间通过锁丝锁紧固定连接。

所述盖帽与法兰部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缓冲曲面槽由多个弧形曲面相互衔接围合而成,入口弯道上端的内侧面、出口弯道上端的内侧面分别与缓冲曲面槽的弧形曲面圆滑过渡。

所述入口弯道与出口弯道之间互成90度角。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弯头,包括有弯道本体、盖帽,弯道本体由法兰部、入口弯道、出口弯道组成,入口弯道的上端连接在法兰部下端面的左半部分,出口弯道的上端连接在法兰部下端面的右半部分,入口弯道的下端向后倾斜设置,出口弯道的下端向前倾斜设置,入口弯道与出口弯道之间形成倒V型结构,法兰部上分别开设有与入口弯道连通的入料过料口、与出口弯道连通的出料过料口,盖帽盖设在法兰部上端面上,盖帽的下端面开设有同时与入料过料口和出料过料口连通的缓冲曲面槽,本实用新型利用入口弯道、出口弯道和盖帽的缓冲曲面槽组成圆滑过渡的流道,原料输送经过缓冲曲面槽时可形成离心力,原料不会直接冲击在盖帽上,大大减小了冲击力,同时盖帽由铸钢制成,厚度较厚,耐冲击,使用寿命长,并且如果盖帽被击穿,可以不用拆管道,而只需拆下盖帽,将盖帽更换,成本低,工作量小,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去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弯道本体1、铸钢制成的盖帽2,弯道本体1由法兰部11、入口弯道12、出口弯道13组成,入口弯道12的上端连接在法兰部11下端面的左半部分,出口弯道13的上端连接在法兰部11下端面的右半部分,入口弯道12的下端向后倾斜设置,出口弯道13的下端向前倾斜设置,入口弯道12与出口弯道13之间形成倒V型结构,法兰部11上分别开设有与入口弯道12连通的入料过料口14、与出口弯道13连通的出料过料口15,盖帽2盖设在法兰部11上端面上,盖帽2的下端面开设有同时与入料过料口14和出料过料口15连通的缓冲曲面槽21。

盖帽2与法兰部11之间通过锁丝3锁紧固定连接,方便装拆。盖帽2与法兰部11之间设有垫片4,密封性更好。

缓冲曲面槽21由多个弧形曲面相互衔接围合而成,入口弯道12上端的内侧面、出口弯道13上端的内侧面分别与缓冲曲面槽21的弧形曲面圆滑过渡,进一步减小了原料对盖帽2的冲击力。入口弯道12与出口弯道13之间互成90度角。

本实用新型利用入口弯道12、出口弯道13和盖帽2的缓冲曲面槽21组成圆滑过渡的流道,原料输送经过缓冲曲面槽21时可形成离心力,原料不会直接冲击在盖帽2上,大大减小了冲击力,同时盖帽2由铸钢制成,厚度较厚,耐冲击,使用寿命长,并且如果盖帽2被击穿,可以不用拆管道,而只需拆下盖帽2,将盖帽2更换,成本低,工作量小,方便快捷。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