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解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627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解耦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解耦片。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用于支撑发动机的支撑件是多是以纯橡胶为主体的减振隔振元件,靠橡胶体的弹性和自身的滞后损失衰减振动能量。为了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振动对汽车的影响,衰减发动机的低频振动,隔离高频振动向车体的传递,抑制车室空腔的共鸣声,在目前汽车行业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液压悬置的方式,液压悬置常用结构是由上流道板、解耦片和下流道板把内部分为多个腔,多腔是通过流道板上的通道来实现的互通的。

解耦片是液压悬置中的重要零部件,一般与皮碗配合使用。现有的解耦片结构十分简单,只能起到基本的阻隔流道的作用,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减震抗压性能。现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一种新型解耦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减震抗压性能的新型解耦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良好的新型解耦片,包括橡胶件本体,所述的橡胶件本体为圆盘状结构件,所述的橡胶件本体的中心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的通孔的上下边缘处均设置有凸边,所述的凸边垂直于橡胶件本体的上下平面,所述的橡胶件本体的上下边沿处设置有外沿边,所述的外沿边垂直于橡胶件本体的上下平面,所述的橡胶件本体的上下平面上垂直分布有多个橡胶圈,多个橡胶圈均匀分布在通孔外周且以通孔为圆心。

所述的通孔外周设置有第一橡胶圈、第二橡胶圈、第三橡胶圈、第四橡胶圈,所述的第一橡胶圈、第二橡胶圈、第三橡胶圈、第四橡胶圈的直径依次增大且相邻两者之间的距离相等。多个橡胶圈的设置,有效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的减震性能。

所述的第一橡胶圈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橡胶片构成,第二橡胶圈由构相同的第二橡胶片构成,第三橡胶圈由构相同的第三橡胶片构成,第四橡胶圈由构相同的第四橡胶片构成,所述的第一橡胶片的长度小于第三橡胶片的长度,第三橡胶片的长度小于第二橡胶片的长度,第二橡胶片的长度小于第四橡胶片的长度。

所述的第一橡胶片、第二橡胶片、第三橡胶片、第四橡胶片均成弧形弯曲。所述的外沿边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弧形弯曲的第一橡胶片、第二橡胶片、第三橡胶片、第四橡胶片能够很好的构成圆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橡胶件本体的上下边沿设置外沿边,外沿边垂直于橡胶件本体的上下平面;在通孔的上下边缘处均设置有凸边,凸边垂直于橡胶件本体的上下平面。上述外沿边、凸边的设置均有效增加本实用新型在上下平面上的减震抗压性能。而多个橡胶圈均匀分布在通孔外周且以通孔为圆心,则是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抗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良好的新型解耦片,包括橡胶件本体4,橡胶件本体4为圆盘状结构件,橡胶件本体4的中心设置有圆形通孔1,通孔1的上下边缘处均设置有凸边2,凸边2垂直于橡胶件本体4的上下平面,橡胶件本体4的上下边沿处设置有外沿边3,外沿边3垂直于橡胶件本体4的上下平面,橡胶件本体4的上下平面上垂直分布有多个橡胶圈,多个橡胶圈均匀分布在通孔1外周且以通孔1为圆心。

通孔1外周设置有第一橡胶圈21、第二橡胶圈22、第三橡胶圈23、第四橡胶圈24,第一橡胶圈21、第二橡胶圈22、第三橡胶圈23、第四橡胶圈24的直径依次增大且相邻两者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一橡胶圈21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橡胶片31构成,第二橡胶圈22由结构相同的第二橡胶片32构成,第三橡胶圈23由结构相同的第三橡胶片33构成,第四橡胶圈24由结构相同的第四橡胶片34构成,第一橡胶片31的长度小于第三橡胶片33的长度,第三橡胶片33的长度小于第二橡胶片32的长度,第二橡胶片32的长度小于第四橡胶片34的长度。

第一橡胶片31、第二橡胶片32、第三橡胶片33、第四橡胶片34均成弧形弯曲。外沿边3的一侧设置有缺口5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