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853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合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以自动化加工方式于门套板上加装挡条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中,将挡条装设于门套板上,俾用来阻挡蚊虫、蟑螂等,从门缝爬入室内空间,或避免于使用冷、暖气机时,冷气或暖气会藉由门底缝而向外泄气,又,为了避免使用门套板于开关门时,门套板边处易于碰撞损坏等等上述情势,所以为了能够实现门套板防撞保护与密封隔音效果,需要添加挡条。所以挡条算是一个普遍习用的结构。而将挡条固定于门套板上时,需先将挡条黏贴固定于门套板上,通常做法是在门套板的挡条槽边刷上胶,再人工对齐放入挡条,并挤压,实现粘贴固定,但此种方法,不仅耗费人工,而且,对位不准,容易造成挡条的粘连不成功,整个门套板便报废,耗费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无法通过习知门套板与挡条的直接压合方法所解决,习知门套板与挡条的黏贴固定方式为以人工对齐,再放入挡条对齐门套板,再进行挤压黏贴。但此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工,且因为是以人工对位的方式进行黏固,所以无法兼顾到固定加工位置的精度,若是门套板的固定位置不准确,既浪费人力成本,也需要多增加制程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揭示了一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台;输送模块,其设置于所述机台上;板体端部靠山,其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的一端;板体侧部靠山,其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板体端部靠山的一侧;第一料件容置槽,其设置于所述机台,并位于所述输送模块的上方,所述板体端部靠山及板体侧部靠山对应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的一端及一侧;第二料件容置槽,其设置于所述机台,并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间隔设置;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及第二料件容置槽;二个侧压固定模块,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与第二料件容置槽的一侧;以及压合模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的上方,并位于所述二个侧压固定模块的上方。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输送模块包括升降气缸、支撑架、多个输送辊筒及多个支撑平台,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机台,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多个输送辊筒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多个支撑平台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二个输送辊筒间,其顶面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低于所述多个输送辊筒的输送路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四个垂直驱动气缸座、四个垂直驱动气缸、二个滑轨、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座及二个水平驱动气缸,所述四个垂直驱动气缸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及第二料件容置槽的两端,所述二个滑轨分别设置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及第二料件容置槽的两端的机台上,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及第二料件容置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座设置于所述机台的两端,并分别位于所述二个滑轨的一侧,所述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分别设置于所述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座,并分别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料件容置槽两端的所述二个垂直驱动气缸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料件容置槽及第二料件容置槽的底部分别具有缺口,每一个缺口的一侧设有止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一个侧压固定模块包含多个侧压固定组件,所述多个侧压固定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或第二料件容置槽的一侧,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包括气缸座、第一气缸、第一侧压固定块、第二气缸、第二侧压固定块,所述气缸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或第二料件容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穿设所述气缸座,所述第一侧压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穿设所述气缸座,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压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二侧压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其中所述第一侧压固定块及第二侧压固定块对应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或第二料件容置槽的所述止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更包含二个导轴,所述二个导轴的一端穿设气缸座,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压固定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侧压固定块为L型结构,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抵压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及二个导轴,所述抵压部对应所述止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侧压固定块为圆柱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压合模块包括多个压合组件,所述多个压合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台,并位于所述第一料件容置槽的上方,每一个压合组件包括下压气缸固定座、下压气缸与下压件,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机台,所述下压气缸设置于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座,所述下压件连接所述下压气缸。

本申请提供此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通过门套板挡条压合机自动进行定位对齐,再将挡条与门套板进行互相黏贴。最后再以压合方式使挡条能够完全与门套板互相固定,本申请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能够自动进行供料与黏贴。如此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挡条定位精度,实现准确加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上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另一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侧压固定模块的立体图;以及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的侧压固定模块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的。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申请为一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其透过自动加工方式能够快速将挡条黏贴固定于门套板上。其中利用机械自动将挡条对齐定位于门套板上,再透过机械进行黏贴压合的方式,能够避免因利用人工将挡条对位于门套板上,而产生人为误差,又,针对于若黏贴挡条的位置差异太大,有可能导致整个门套板无法在使用。所以透过本申请的一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挡条定位精度,实现准确加工。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的侧视图、上视图与另一侧视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其包含机台10、输送模块11、板体端部靠山12、板体侧部靠山13、第一料件容置槽14、第二料件容置槽15、驱动机构16、二个侧压固定模块17与压合模块18。输送模块11设置于机台10上,板体端部靠山12设置于输送模块11的一端,并位于输送模块11的输送路径上;板体侧部靠山13设置于输送模块11的输送路径的一侧,并位于板体端部靠山12的一侧;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间隔设置机台10,并位于输送模块11的上方,板体端部靠山12及板体侧部靠山13对应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一端及一侧;驱动机构16连接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二个侧压固定模块17分别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与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一侧;以及压合模块18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上方,并位于二个侧压固定模块17的上方。

于本实施例中,输送模块11包括升降气缸111、支撑架112、多个输送辊筒113及多个支撑平台114,升降气缸111设置于机台10,其驱动杆连接支撑架112,多个输送辊筒113间隔设置于支撑架112,多个支撑平台114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二个输送辊筒113间,其顶面维持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低于多个输送辊筒113的输送路径。板体端部靠山12设置于支撑架112的一端,即位于输送模块11的输送路径的一端。板体侧部靠山13设置于支撑架112的一侧,并位于板体端部靠山12的一侧。

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分别承载挡条3,第一料件容置槽14装载的多个挡条3与第二料件容置槽15装载的多个挡条3的长度尺寸不同,用于不同长度的门套板。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底部具有缺口141,缺口141的一侧设有止挡块142。同样地,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底部亦具有缺口151,缺口151的一侧亦设有止挡块152。驱动机构16包括四个垂直驱动气缸座161、四个垂直驱动气缸162、二个滑轨163、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座164及二个水平驱动气缸165,四个垂直驱动气缸座161分别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两端,二个滑轨163分别设置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两端的机台10上,其延伸方向与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座164设置于机台10的两端,并分别位于二个滑轨163的一侧。二个水平驱动气缸165分别设置于二个水平驱动气缸座164,其二个驱动杆分别连接设置于第二料件容置槽15两端的二个垂直驱动气缸座161。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的侧压固定模块17的立体图与上视图。如图所示,每一个侧压固定模块17更包含多个侧压固定组件171,多个侧压固定组件171间隔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或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一侧。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171包括气缸座1711、第一气缸1712、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第二气缸1714及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气缸座1711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或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一侧,第一气缸1712穿设气缸座1711,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连接第一气缸1712,第二气缸1714穿设气缸座1711,并位于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的一侧,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连接第二气缸1714。其中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为L型结构,其包括连接部17131及与连接部17131连接的抵压部17132,第一气缸1712连接于连接部17131,抵压部17132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的另一侧或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缺口151的另一侧,并对应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止挡块142或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止挡块152。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为圆柱体,并对应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止挡块142或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止挡块152。另外,侧压固定组件171更包含二个导轴1716,二个导轴1716的一端穿设气缸座1711,其另一端连接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当第一气缸1712驱动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于水平方向移动时,二个导轴1716导引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沿著水平方向移动。

当第一料件容置槽14容置多个挡条3时,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的挡条3通过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一侧的侧压固定模块17抵压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止挡块142上,以固定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最下方的挡条3固定于缺口141。即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171的第一气缸1712驱动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往挡条3移动,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的抵压部17132抵压于挡条3的一侧,挡条3通过止挡块142与抵压部17132的夹持而固定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同样地,设置于第二料件容置槽15一侧的侧压固定模块1 7抵压位于第二料件容置槽15最下方的挡条3于止挡块152,并固定于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缺口151。

复参阅图1至图6,压合模块18包含间隔排列的多个压合组件181,多个压合组件181设置于机台10,并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上方。每一个压合组件181包括下压气缸固定座1811、下压气缸1812与下压件1813,下压气缸固定座1811设置于机台10,下压气缸1812设置于下压气缸固定座1811,下压件1813连接下压气缸1812,并对应第一料件容置槽14。

本申请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1的使用方法为将已经涂布完黏胶的门套板2的一端置放于输送模块11的多个输送辊筒113的一端,多个输送辊筒113带动门套板2的一端移动至多个输送辊筒113的另一端。门套板2的一侧抵接于板体侧部靠山13,板体端部靠山12抵接于门套板2的一端,多个输送辊筒113停止带动门套板2移动。升降气缸111驱动支撑架112向下移动,支撑架112带动多个输送辊筒113向下移动,使门套板2放置于多个支撑平台114上。

驱动机构16的二个水平驱动气缸165带动放置有挡条的第一料件容置槽14和第二料件容置槽15沿著二个滑轨163移动,根据门套板2的尺寸选择合适的挡条3,若第一料件容置槽14内的挡条3尺寸符合,将移动第一料件容置槽14至门套板2的上方;反之,将移动第二料件容置槽15至门套板2的上方。于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第一料件容置槽14至门套板2的上方,接著四个垂直驱动气缸162驱动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往门套板2移动,使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的挡条3置放于门套板2的挡条槽上方,接著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一侧的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171的第一气缸1712驱动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脱离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的挡条3,使挡条3脱离缺口141,置于门套板2的挡条槽内。

每一个压合组件181的下压气缸1812驱动下压件1813往第一料件容置槽14移动,下压件1813推动位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内多个挡条3,压力传递给门套板挡条槽内的挡条3与门套板压合。接著设置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一侧的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171的第二气缸1714驱动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往上一挡条3移动,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抵压挡条3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止挡块142,四个垂直驱动气缸162驱动第一料件容置槽14及第二料件容置槽15往远离门套板2移动,第一气缸1712驱动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往上一挡条3移动,第二气缸1714驱动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脱离挡条3移动,挡条3被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接住,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作为下一次压合的准备。所以每一个侧压固定组件171的第一气缸1712及第二气缸1714交替地驱动第一侧压固定块1713及第二侧压固定块1715抵压挡条3于第一料件容置槽14的缺口141或第二料件容置槽15的缺口151。同时,压合好的门套板2由输送模块11抬起,输送出压合机。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包括机台、输送模块、板体端部靠山、板体侧部靠山、第一料件容置槽、第二料件容置槽、驱动机构、二个侧压固定模块与压合模块。门套板挡条压合机透过输送模块运送门套板,而板体端部靠山与板体侧部靠山定位门套板的加工位置,再透过第一料件容置槽或第二料件容置槽提供挡条于门套板上,利用侧压固定模块固定欲置放于门套板的挡条于第一料件容置槽的缺口或第二料件容置槽的缺口,最后压合模块将挡条加压固定于门套板。本申请的门套板挡条压合机能够自动进行供料与黏贴。如此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挡条定位精度,实现准确加工。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