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垫圈及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8612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垫圈及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松垫圈及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



背景技术:

在整车环境下,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通过转向管柱和中间轴传递给转向器齿轮轴,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转化为齿条的轴向移动,齿条通过螺纹与球头拉杆连接,通过拉杆带动转向节上的轮胎转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通过转向管柱和中间轴传递给转向器的齿轮轴1,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转化为齿条2的轴向移动,齿条2通过螺纹与球头拉杆3连接,通过球头拉杆3带动转向节上的轮胎转向。

齿条末端与球头拉杆只有螺纹连接,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路面激励传递到转向器的横拉杆上的力有切向分力时,或者轮胎挤压路牙时,容易使球头拉杆与齿条末端的螺纹连接松动,进而导致连接失效,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松垫圈及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以解决齿条与球头拉杆的螺纹连接松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松垫圈,包括防松垫圈本体;在所述防松垫圈本体上设置有齿条穿孔;

在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所述齿条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平面;

在每个所述平面上均设置有一个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的凸出部,分别为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

在所述齿条穿孔两端的所述防松垫圈上设置有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的凸出部,分别为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

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防松垫圈本体及所述第二凸出部组成第一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凸出部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凸出部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方向相反。

所述第三凸出部形状与所述第四凸出部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

所述第三凸出部与所述第四凸出部面向所述齿条穿孔的侧边均为斜面。

所述第三凸出部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凸出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齿条穿孔的长度。

一种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防松垫圈,还包括齿条及球头拉杆;所述齿条自所述防松垫圈上设置有第三凸出部的一侧穿过所述齿条穿孔后与所述球头拉杆螺纹连接;

所述防松垫圈本体与所述球头拉杆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球头拉杆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防松垫圈的结构设计,使得齿条在穿过防松垫圈时,第三凸出部与第四凸出部对齿条形成卡接连接,防止齿条与防松垫圈相对运动;同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与球头拉杆卡接配合,有效的解决了因为振动或不平路面等原因导致球头拉杆与齿条之间的螺纹连接失效的问题,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转向器总成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齿条与球头拉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松垫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松垫圈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齿轮轴,2齿条,3球头拉杆,01防松垫圈,02齿条,03球头拉杆,011防松垫圈本体,012齿条穿孔,013第一凸出部,014第二凸出部,015第三凸出部,016第四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松垫圈,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防松垫圈本体011;在所述防松垫圈本体011上设置有齿条穿孔012;在本申请中,防松垫圈的材质可以为橡胶、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均能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齿条穿孔为长方形,其形状与齿条的外形相配合,在齿条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齿条穿孔的形状均与齿条配合;即使是齿条的形状进行改进,齿条穿孔的形状也始终与齿条配合。

在所述防松垫圈本体011的所述齿条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平面;设置有两个平面的防松垫圈本体用于与球头拉杆03的端面相配合。

在每个所述平面上均设置有一个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011的轴向延伸的凸出部,分别为第一凸出部013和第二凸出部014;第一凸出部013与第二凸出部014均与防松垫圈本体011垂直,并且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均为弧形结构。

在所述齿条穿孔012两端的所述防松垫圈上设置有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的凸出部,分别为第三凸出部015和第四凸出部016。

第三凸出部015与第四凸出部016分别设置于长方形齿条穿孔的两个宽边侧。所述第三凸出部形状与所述第四凸出部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

所述第三凸出部与所述第四凸出部面向所述齿条穿孔的侧边均为斜面。

所述第三凸出部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凸出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齿条穿孔的长度,这样当齿条02穿入齿条穿孔012时,通过对第三凸出部与第四凸出部的挤压变形,使得第三凸出部与第四凸出部与齿条卡紧。

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防松垫圈本体及所述第二凸出部组成第一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凸出部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凸出部沿所述防松垫圈本体的轴向延伸方向相反。

如图5所示,一种汽车转向器内球头螺纹防松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防松垫圈01,还包括齿条02及球头拉杆03;所述齿条自所述防松垫圈上设置有第三凸出部的一侧穿过所述齿条穿孔后与所述球头拉杆螺纹连接。

所述防松垫圈本体与所述球头拉杆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球头拉杆卡接配合。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