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耐压锻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611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耐压锻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超耐压锻件。



背景技术:

模具钢通过钢件锻造成型,俗称为锻件,锻件的结构为一方形钢块,在工厂里成品锻件会堆叠在一起为了节约空间,为了区别锻件的规格型号,会在锻件上喷涂标记,但是锻件在长时间储放的过程中,容易生锈进而导致喷涂标记模糊不清,给后续归纳工作带来不便,而且锻件在堆叠过程中,一锻件的下端面会和另一锻件的上端面叠合,当要运输锻件时需要将置于上层的锻件吊起,在该过程中需要先将锻件抬起并在锻件的下端面穿过捆绑的绳索,大大影响了运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耐压能力强,方便运输,标记端面不易生锈的超耐压锻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耐压锻件,包括锻造成型的钢体,所述钢体包括置于两侧的左侧壁及右侧壁、置于上下两端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置于前后的前侧壁及后侧壁,所述下端面和左侧壁及右侧壁之间均构成有限位开口,该限位开口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沿壁及下沿壁, 上沿壁及下沿壁之间构成有耐压部,耐压部呈弧形状且耐压部的弧度为40°,所述前侧壁上设有用于喷涂标记的抗氧化层,抗氧化层包括依次叠合的防水层、减震层及覆膜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开口的位置比较隐蔽,不会影响锻件的整体结构,而且为了提高绳索安装的稳定性,进而将限位开口设置成锥形结构状,而且限位开口当中的上沿壁和下沿壁之间构成的耐压角角度为70°,在起到限位绳索的同时,保证了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开口的抗压能力及结构稳定性,故而在上沿壁和下沿壁通过设置耐压部连接,该耐压部为弧形结构,具备很强的抗压、抗拉伸的能力,当上沿壁和下沿壁受力时,耐压部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来抵消外力,进而保证限位开口的结构稳定。

将抗氧化层设置在前侧壁为了方便查看本体的标记和信息,由于锻件在储存的时候采用的是叠合阵列的方向排布,进而只有前侧壁是完全不受位置影响的。抗氧化层采用了三层结构设置大大提高了前端面的抗压及抗撞击的能力,而且有效了避免前端面和外界的接触,防止其生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压部包括和上沿壁连接的上支撑段、和下沿壁连接的下支撑段,上支撑段和下支撑段之间构成有弧形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压部通过设置上支撑段和下支撑段来延长弧形段长度,进而提高其结构抗压的能力。由于上沿壁作为支撑端面,进而将上支撑段的长度设置大于下支撑段的长度,提高上沿壁的抗拉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层由若干橡胶颗粒均布构成,覆膜层由油漆喷涂构成,防水层上喷涂有粘胶剂,减震层通过粘胶剂和防水层叠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采用丁基胶粉喷涂制成,具备很良好的防水能力;减震层由若干橡胶颗粒均布构成,具备了良好的缓冲减震的能力;覆膜层是采用在减震层上喷涂若干层油漆构成,提高了抗氧化层的结构稳定性,需要喷涂标记是在覆膜层上进行的,由于覆膜层置于两层结构的上面已确保了其平整度,进而在喷涂标记时更为工整。喷涂标记包括了产品的型号、尺寸规格、材料等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开口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氧层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锻造成型的钢体,所述钢体包括置于两侧的左侧壁21及右侧壁22、置于上下两端的上端面11及下端面12、置于前后的前侧壁31及后侧壁32,所述下端面12和左侧壁21及右侧壁22之间均构成有限位开口4,该限位开口4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沿壁41及下沿壁42, 上沿壁41及下沿壁42之间构成有耐压部43,耐压部43呈弧形状且耐压部43的弧度为40°,所述前侧壁31上设有用于喷涂标记的抗氧化层5,抗氧化层5包括依次叠合的防水层53、减震层52及覆膜层51。

限位开口4的位置比较隐蔽,不会影响锻件的整体结构,而且为了提高绳索安装的稳定性,进而将限位开口4设置成锥形结构状,而且限位开口4当中的上沿壁41和下沿壁42之间构成的耐压角角度为70°,在起到限位绳索的同时,保证了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开口4的抗压能力及结构稳定性,故而在上沿壁41和下沿壁42通过设置耐压部43连接,该耐压部43为弧形结构,具备很强的抗压、抗拉伸的能力,当上沿壁41和下沿壁42受力时,耐压部43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来抵消外力,进而保证限位开口4的结构稳定。

将抗氧化层5设置在前侧壁31为了方便查看本体的标记和信息,由于锻件在储存的时候采用的是叠合阵列的方向排布,进而只有前侧壁31是完全不受位置影响的。抗氧化层5采用了三层结构设置大大提高了前端面的抗压及抗撞击的能力,而且有效了避免前端面和外界的接触,防止其生锈。

耐压部43包括和上沿壁41连接的上支撑段431、和下沿壁42连接的下支撑段432,上支撑段431和下支撑段432之间构成有弧形段43a。

耐压部43通过设置上支撑段431和下支撑段432来延长弧形段43a长度,进而提高其结构抗压的能力。由于上沿壁41作为支撑端面,进而将上支撑段431的长度设置大于下支撑段432的长度,提高上沿壁41的抗拉能力。

减震层52由若干橡胶颗粒均布构成,覆膜层51由油漆喷涂构成,防水层53上喷涂有粘胶剂,减震层52通过粘胶剂5a和防水层53叠合。

防水层53采用丁基胶粉喷涂制成,具备很良好的防水能力;减震层52由若干橡胶颗粒均布构成,具备了良好的缓冲减震的能力;覆膜层51是采用在减震层52上喷涂若干层油漆构成,提高了抗氧化层5的结构稳定性,需要喷涂标记是在覆膜层51上进行的,由于覆膜层51置于两层结构的上面已确保了其平整度,进而在喷涂标记时更为工整。喷涂标记包括了产品的型号、尺寸规格、材料等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